喜大普奔!深圳將再增一個醫學院,一共開設這11個醫學專業

記者剛剛獲悉,深圳市政府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已簽署共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的協議,三方將聯合建設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目前,該醫學院的具體建設方案已獲原則通過。這意味著深圳將再增一個醫學院。

喜大普奔!深圳將再增一個醫學院,一共開設這11個醫學專業

記者瞭解到,此次三方合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的背景,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國家戰略,進一步深化深港合作內涵,補齊深圳醫療短板,不斷提高醫學教育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擴大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規模,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水平,加快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進程,促進大灣區醫療健康產業發展。

創立於 1981 年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是全球排名前 50 位的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目前成立的 3 個諾貝爾獎科學家命名的生物醫藥研究院和 1 個大數據研究院,已聯合深圳市生物、醫療、信息等方面的高科技企業,積極開展醫療健康大數據、新藥研發、精準和再生醫療等方面的創新研究。這些都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的建設提供了條件。

深圳醫學院將充分利用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雄厚的基礎和積累,整合國際、國內多方資源,立足深圳,借鑑國際一流醫學教育經驗和模式,以臨床醫學為核心,涵蓋基礎醫學、醫學生物信息學、藥劑學、公共衛生、護理、中華醫藥、生物醫藥工程技術等相關學科,培養卓越醫學創新人才,探索深港合作辦學、合作辦醫新體制新機制,實踐醫學教育、醫院管理新理念、新模式,建設醫學人才培養、醫療健康服務、醫學科技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新高地。

喜大普奔!深圳將再增一個醫學院,一共開設這11個醫學專業

記者瞭解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的具體建設方案包括:

辦學定位:立足深圳和大灣區,致力建成具備高端醫學人才培養、先進醫療服務和創新醫療研究三大功能為一體的國際一流醫學中心。

總體目標:預計到 2030 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學科群將完成基本佈局,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基本成型;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將成為深圳醫學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新品牌,每年將為深圳輸送各類醫學人才近千人。

直屬附屬醫院建設:計劃將吉華醫院建設為醫學院直屬醫院,考察選擇深圳市第九人民醫院、龍崗區人民醫院建設教學附屬醫院。

創新聯合辦學模式:新醫學院將是深港成功合作辦學的延續和擴展,港中文大學和港中文大學(深圳)將共建大灣區醫學教育大平臺,服務兩地教學、科研和醫療事業。

頒發一流大學學位:港中文(深圳)將傳承和實施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高水平辦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同時廣泛吸取國際先進醫學教學理念,選用國際上最前沿的醫學教材(以英文教學為主),同時開展本科、碩士、博士培養,頒發香港中文大學學位。

重視學科交叉轉化:深圳醫學院鼓勵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相結合,將以三個諾獎科學家研究院和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為平臺,充分發揮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人工智能、機器人、大數據、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的學科優勢,聯合深圳生物醫藥、健康大數據、醫療器械等高科技企業,開展新藥研發、精準和再生醫療、新型醫療器械、大數據在健康領域的應用等方面的創新研究,促進科研成果在大灣區的臨床轉化。

組建一流醫學師資:新醫學院將依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質量的標準,在全球招募和引進優秀人才,重點引進國際頂尖和高端醫學人才,組建一流醫學師資,進一步推動大灣區醫療資源整合。

完善專業設置:包括醫學院、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藥學院等 6 個學院,腫瘤研究所、幹細胞研究所等 10 個研究所,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信息學、生物醫學工程、藥劑學等 11 個學科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將構建完整的本科、碩士、博士培養體系,目前確定的人才培養方案與港中文醫學院現行方案相銜接,臨床醫學學生採取六年制培養模式,包括 3 年基礎醫學教學、3 年臨床醫學課程,完成學業後獲醫學科學學士學位。在此基礎上開展 3 年的醫學科學博士培養。

喜大普奔!深圳將再增一個醫學院,一共開設這11個醫學專業

建設進度:2019 年將著手開展醫學院過渡辦學條件建設、人才招聘等工作。爭取 2020 年秋季開始招生運行。

記者獲悉,深圳目前擬建設的醫學院合計辦學規模超過 26000 生,具體包括: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6000 生)

南方科技大學醫學院(2000 生)

中山大學 • 深圳醫學院(9000 生)

北京大學深圳醫學院(1000-2000 生)

中國醫學科學院深圳校區(5000 生)

香港大學醫學院(1000-2000 生)

讀創 / 深圳商報記者 崔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