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樂隊的夏天帶起了一波樂隊潮,這些有創作有才能的音樂人,成熟的搖滾樂隊的關注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不得不說相對小眾的音樂,即使作品很好,即使多年積累,要想影響覆蓋更多人,被更多人所知,你不得不“出圈”,你不得不去接地氣。

這還是已經有了相當廣泛積累,打拼多年的樂隊為主力的一檔綜藝節目,出去米未和愛奇藝的助理,樂隊本身多年積累的粉絲、長年在各大音樂節磨練出來的水準、作品也都是關鍵。這是個好的開端,似乎大家覺得做樂隊的人們總算可以收入養得起自己了,他們的音樂打動了這多人,似乎早該配得上這樣的反饋。

"

最近樂隊的夏天帶起了一波樂隊潮,這些有創作有才能的音樂人,成熟的搖滾樂隊的關注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不得不說相對小眾的音樂,即使作品很好,即使多年積累,要想影響覆蓋更多人,被更多人所知,你不得不“出圈”,你不得不去接地氣。

這還是已經有了相當廣泛積累,打拼多年的樂隊為主力的一檔綜藝節目,出去米未和愛奇藝的助理,樂隊本身多年積累的粉絲、長年在各大音樂節磨練出來的水準、作品也都是關鍵。這是個好的開端,似乎大家覺得做樂隊的人們總算可以收入養得起自己了,他們的音樂打動了這多人,似乎早該配得上這樣的反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沈黎暉代表摩登天空參加樂夏

其實我想說:如果不是足夠的商業化運作,這些在綜藝節目中嶄露頭角的“中年練習生”們,其實沒機會撐到現在“樂隊的夏天”到來。現實中也的確如此,能趕上《樂隊的夏天》節目,能趕上音樂市場復甦、多元化的審美普及,大家的購買力跟上來,甚至撐到版權保護更好的今天,都需要在之前的歲月裡想法養活自己。

在《樂隊的夏天》裡,彭磊曾經調侃沈黎暉太摳,都不給請伴奏的絃樂之類的。當然因為彭磊的個性隨著節目為人所知,大家也對他彭氏言語的風格頗有了解,未必會真的誤解摩登天空和沈黎暉,這家企業跟迷笛音樂學校一道,幾乎意味著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中國非主流的搖滾樂隊和地下音樂的大部分(當然後來的摩登天空還是很積極入世的)。

"

最近樂隊的夏天帶起了一波樂隊潮,這些有創作有才能的音樂人,成熟的搖滾樂隊的關注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不得不說相對小眾的音樂,即使作品很好,即使多年積累,要想影響覆蓋更多人,被更多人所知,你不得不“出圈”,你不得不去接地氣。

這還是已經有了相當廣泛積累,打拼多年的樂隊為主力的一檔綜藝節目,出去米未和愛奇藝的助理,樂隊本身多年積累的粉絲、長年在各大音樂節磨練出來的水準、作品也都是關鍵。這是個好的開端,似乎大家覺得做樂隊的人們總算可以收入養得起自己了,他們的音樂打動了這多人,似乎早該配得上這樣的反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沈黎暉代表摩登天空參加樂夏

其實我想說:如果不是足夠的商業化運作,這些在綜藝節目中嶄露頭角的“中年練習生”們,其實沒機會撐到現在“樂隊的夏天”到來。現實中也的確如此,能趕上《樂隊的夏天》節目,能趕上音樂市場復甦、多元化的審美普及,大家的購買力跟上來,甚至撐到版權保護更好的今天,都需要在之前的歲月裡想法養活自己。

在《樂隊的夏天》裡,彭磊曾經調侃沈黎暉太摳,都不給請伴奏的絃樂之類的。當然因為彭磊的個性隨著節目為人所知,大家也對他彭氏言語的風格頗有了解,未必會真的誤解摩登天空和沈黎暉,這家企業跟迷笛音樂學校一道,幾乎意味著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中國非主流的搖滾樂隊和地下音樂的大部分(當然後來的摩登天空還是很積極入世的)。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清醒專輯《好極了!?》

作為“清醒sober”樂隊的主唱和主創,沈黎暉為了出版自己樂隊的作品而在1997年末創建了“摩登天空”並堅持至今。清醒樂隊是當初為數不多的英倫搖滾範,比後來的果味VC和在《樂隊的夏天》火起來的盤尼西林要早,尤其是跟盤尼西林完全不是一代人了。他們最初的專輯《好極了?!》也是那個時候北京新聲劃時代的代表之一,雖說音樂本身我個人感覺沒有那麼好,不過在一眾金屬樂隊中的確是格外的清醒。

沈黎暉真的摳麼?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沈黎暉和摩登天空必須用市場化的後段,按照商業經營的規則來負擔這些年,幫助樂隊為人所知,推出作品。承擔樂隊和音樂人個性化、小眾和反抗世俗的的態度下,接壤受眾和推廣的責任。做公司不能不算賬,尤其是過去二十幾年缺乏版權保護,缺乏廣泛音樂土壤和市場消費能力的音樂市場!

能撐到今天的音樂公司我們看看都有誰,大陸那麼廣闊的市場,曾經那麼火爆的經典音樂時代,無論是上世紀到本世紀初的港臺音樂風潮,還是同時期的紅磡94,音樂人和音樂公司應該活得很好嘛。現實中是這樣麼?帶著魔巖三傑的賈敏恕和魔巖唱片今何在?締造了崔健的專輯和指南針、羅琦的京文唱片你們還找得到嗎?

"

最近樂隊的夏天帶起了一波樂隊潮,這些有創作有才能的音樂人,成熟的搖滾樂隊的關注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不得不說相對小眾的音樂,即使作品很好,即使多年積累,要想影響覆蓋更多人,被更多人所知,你不得不“出圈”,你不得不去接地氣。

這還是已經有了相當廣泛積累,打拼多年的樂隊為主力的一檔綜藝節目,出去米未和愛奇藝的助理,樂隊本身多年積累的粉絲、長年在各大音樂節磨練出來的水準、作品也都是關鍵。這是個好的開端,似乎大家覺得做樂隊的人們總算可以收入養得起自己了,他們的音樂打動了這多人,似乎早該配得上這樣的反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沈黎暉代表摩登天空參加樂夏

其實我想說:如果不是足夠的商業化運作,這些在綜藝節目中嶄露頭角的“中年練習生”們,其實沒機會撐到現在“樂隊的夏天”到來。現實中也的確如此,能趕上《樂隊的夏天》節目,能趕上音樂市場復甦、多元化的審美普及,大家的購買力跟上來,甚至撐到版權保護更好的今天,都需要在之前的歲月裡想法養活自己。

在《樂隊的夏天》裡,彭磊曾經調侃沈黎暉太摳,都不給請伴奏的絃樂之類的。當然因為彭磊的個性隨著節目為人所知,大家也對他彭氏言語的風格頗有了解,未必會真的誤解摩登天空和沈黎暉,這家企業跟迷笛音樂學校一道,幾乎意味著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中國非主流的搖滾樂隊和地下音樂的大部分(當然後來的摩登天空還是很積極入世的)。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清醒專輯《好極了!?》

作為“清醒sober”樂隊的主唱和主創,沈黎暉為了出版自己樂隊的作品而在1997年末創建了“摩登天空”並堅持至今。清醒樂隊是當初為數不多的英倫搖滾範,比後來的果味VC和在《樂隊的夏天》火起來的盤尼西林要早,尤其是跟盤尼西林完全不是一代人了。他們最初的專輯《好極了?!》也是那個時候北京新聲劃時代的代表之一,雖說音樂本身我個人感覺沒有那麼好,不過在一眾金屬樂隊中的確是格外的清醒。

沈黎暉真的摳麼?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沈黎暉和摩登天空必須用市場化的後段,按照商業經營的規則來負擔這些年,幫助樂隊為人所知,推出作品。承擔樂隊和音樂人個性化、小眾和反抗世俗的的態度下,接壤受眾和推廣的責任。做公司不能不算賬,尤其是過去二十幾年缺乏版權保護,缺乏廣泛音樂土壤和市場消費能力的音樂市場!

能撐到今天的音樂公司我們看看都有誰,大陸那麼廣闊的市場,曾經那麼火爆的經典音樂時代,無論是上世紀到本世紀初的港臺音樂風潮,還是同時期的紅磡94,音樂人和音樂公司應該活得很好嘛。現實中是這樣麼?帶著魔巖三傑的賈敏恕和魔巖唱片今何在?締造了崔健的專輯和指南針、羅琦的京文唱片你們還找得到嗎?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賈敏恕和超載主唱高旗

隊能有機會在臺前訴說當年一場演出一個人分十幾塊錢、幾十塊錢,訴說樹村的經歷。

樂隊們提起自己的巡演,都是自己帶著一堆設備擠火車,到大巴車,有時候現場連個調音師都帶不起,不同地方的現場設備條件千差萬別,小的酒吧、livehouse裡面接不上音響或者麥克風突然出問題的情況司空見慣,大家都是這麼熬過來的。一場演下來只有幾個觀眾的情況也不罕見。

"

最近樂隊的夏天帶起了一波樂隊潮,這些有創作有才能的音樂人,成熟的搖滾樂隊的關注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不得不說相對小眾的音樂,即使作品很好,即使多年積累,要想影響覆蓋更多人,被更多人所知,你不得不“出圈”,你不得不去接地氣。

這還是已經有了相當廣泛積累,打拼多年的樂隊為主力的一檔綜藝節目,出去米未和愛奇藝的助理,樂隊本身多年積累的粉絲、長年在各大音樂節磨練出來的水準、作品也都是關鍵。這是個好的開端,似乎大家覺得做樂隊的人們總算可以收入養得起自己了,他們的音樂打動了這多人,似乎早該配得上這樣的反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沈黎暉代表摩登天空參加樂夏

其實我想說:如果不是足夠的商業化運作,這些在綜藝節目中嶄露頭角的“中年練習生”們,其實沒機會撐到現在“樂隊的夏天”到來。現實中也的確如此,能趕上《樂隊的夏天》節目,能趕上音樂市場復甦、多元化的審美普及,大家的購買力跟上來,甚至撐到版權保護更好的今天,都需要在之前的歲月裡想法養活自己。

在《樂隊的夏天》裡,彭磊曾經調侃沈黎暉太摳,都不給請伴奏的絃樂之類的。當然因為彭磊的個性隨著節目為人所知,大家也對他彭氏言語的風格頗有了解,未必會真的誤解摩登天空和沈黎暉,這家企業跟迷笛音樂學校一道,幾乎意味著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中國非主流的搖滾樂隊和地下音樂的大部分(當然後來的摩登天空還是很積極入世的)。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清醒專輯《好極了!?》

作為“清醒sober”樂隊的主唱和主創,沈黎暉為了出版自己樂隊的作品而在1997年末創建了“摩登天空”並堅持至今。清醒樂隊是當初為數不多的英倫搖滾範,比後來的果味VC和在《樂隊的夏天》火起來的盤尼西林要早,尤其是跟盤尼西林完全不是一代人了。他們最初的專輯《好極了?!》也是那個時候北京新聲劃時代的代表之一,雖說音樂本身我個人感覺沒有那麼好,不過在一眾金屬樂隊中的確是格外的清醒。

沈黎暉真的摳麼?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沈黎暉和摩登天空必須用市場化的後段,按照商業經營的規則來負擔這些年,幫助樂隊為人所知,推出作品。承擔樂隊和音樂人個性化、小眾和反抗世俗的的態度下,接壤受眾和推廣的責任。做公司不能不算賬,尤其是過去二十幾年缺乏版權保護,缺乏廣泛音樂土壤和市場消費能力的音樂市場!

能撐到今天的音樂公司我們看看都有誰,大陸那麼廣闊的市場,曾經那麼火爆的經典音樂時代,無論是上世紀到本世紀初的港臺音樂風潮,還是同時期的紅磡94,音樂人和音樂公司應該活得很好嘛。現實中是這樣麼?帶著魔巖三傑的賈敏恕和魔巖唱片今何在?締造了崔健的專輯和指南針、羅琦的京文唱片你們還找得到嗎?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賈敏恕和超載主唱高旗

隊能有機會在臺前訴說當年一場演出一個人分十幾塊錢、幾十塊錢,訴說樹村的經歷。

樂隊們提起自己的巡演,都是自己帶著一堆設備擠火車,到大巴車,有時候現場連個調音師都帶不起,不同地方的現場設備條件千差萬別,小的酒吧、livehouse裡面接不上音響或者麥克風突然出問題的情況司空見慣,大家都是這麼熬過來的。一場演下來只有幾個觀眾的情況也不罕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痛仰是當年樹村走出的大腕之一

音樂公司在幕後都有機會訴說麼?他們首先得保證經營,我在這裡並不是把唱片公司和音樂人對立起來,就像雖然彭磊、旅行團都曾經調侃過摩登天空,但是大家卻能和諧共生,共同去創造屬於時代的作品,影響一代代人。

只不過唱片公司必須去扮演那個商業、商人的角色,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上。

本世紀初的音樂唱片公司,多少都在想方設法的撐下來,活下來。

能活下來的公司都經歷了什麼?窘迫是難免的。我並不是要把樂隊和唱片公司對立起來,即使在商業化的道路上兩者也許曾經有過對立,竇唯曾表達過對當年唱片公司“陰謀”的不滿,但沒有唱片公司,搖滾樂總在地下,那麼彭磊在《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裡唱出的“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的歌聲如何被地上的人聽到呢?

在摩登天空音樂節和草莓音樂節真正火起來之前,摩登天空的經營也一直沒那麼容易,知道這家公司和旗下藝人的大多數是小圈子裡的樂迷,而圈子小意味著收入有限。

"

最近樂隊的夏天帶起了一波樂隊潮,這些有創作有才能的音樂人,成熟的搖滾樂隊的關注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不得不說相對小眾的音樂,即使作品很好,即使多年積累,要想影響覆蓋更多人,被更多人所知,你不得不“出圈”,你不得不去接地氣。

這還是已經有了相當廣泛積累,打拼多年的樂隊為主力的一檔綜藝節目,出去米未和愛奇藝的助理,樂隊本身多年積累的粉絲、長年在各大音樂節磨練出來的水準、作品也都是關鍵。這是個好的開端,似乎大家覺得做樂隊的人們總算可以收入養得起自己了,他們的音樂打動了這多人,似乎早該配得上這樣的反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沈黎暉代表摩登天空參加樂夏

其實我想說:如果不是足夠的商業化運作,這些在綜藝節目中嶄露頭角的“中年練習生”們,其實沒機會撐到現在“樂隊的夏天”到來。現實中也的確如此,能趕上《樂隊的夏天》節目,能趕上音樂市場復甦、多元化的審美普及,大家的購買力跟上來,甚至撐到版權保護更好的今天,都需要在之前的歲月裡想法養活自己。

在《樂隊的夏天》裡,彭磊曾經調侃沈黎暉太摳,都不給請伴奏的絃樂之類的。當然因為彭磊的個性隨著節目為人所知,大家也對他彭氏言語的風格頗有了解,未必會真的誤解摩登天空和沈黎暉,這家企業跟迷笛音樂學校一道,幾乎意味著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中國非主流的搖滾樂隊和地下音樂的大部分(當然後來的摩登天空還是很積極入世的)。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清醒專輯《好極了!?》

作為“清醒sober”樂隊的主唱和主創,沈黎暉為了出版自己樂隊的作品而在1997年末創建了“摩登天空”並堅持至今。清醒樂隊是當初為數不多的英倫搖滾範,比後來的果味VC和在《樂隊的夏天》火起來的盤尼西林要早,尤其是跟盤尼西林完全不是一代人了。他們最初的專輯《好極了?!》也是那個時候北京新聲劃時代的代表之一,雖說音樂本身我個人感覺沒有那麼好,不過在一眾金屬樂隊中的確是格外的清醒。

沈黎暉真的摳麼?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沈黎暉和摩登天空必須用市場化的後段,按照商業經營的規則來負擔這些年,幫助樂隊為人所知,推出作品。承擔樂隊和音樂人個性化、小眾和反抗世俗的的態度下,接壤受眾和推廣的責任。做公司不能不算賬,尤其是過去二十幾年缺乏版權保護,缺乏廣泛音樂土壤和市場消費能力的音樂市場!

能撐到今天的音樂公司我們看看都有誰,大陸那麼廣闊的市場,曾經那麼火爆的經典音樂時代,無論是上世紀到本世紀初的港臺音樂風潮,還是同時期的紅磡94,音樂人和音樂公司應該活得很好嘛。現實中是這樣麼?帶著魔巖三傑的賈敏恕和魔巖唱片今何在?締造了崔健的專輯和指南針、羅琦的京文唱片你們還找得到嗎?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賈敏恕和超載主唱高旗

隊能有機會在臺前訴說當年一場演出一個人分十幾塊錢、幾十塊錢,訴說樹村的經歷。

樂隊們提起自己的巡演,都是自己帶著一堆設備擠火車,到大巴車,有時候現場連個調音師都帶不起,不同地方的現場設備條件千差萬別,小的酒吧、livehouse裡面接不上音響或者麥克風突然出問題的情況司空見慣,大家都是這麼熬過來的。一場演下來只有幾個觀眾的情況也不罕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痛仰是當年樹村走出的大腕之一

音樂公司在幕後都有機會訴說麼?他們首先得保證經營,我在這裡並不是把唱片公司和音樂人對立起來,就像雖然彭磊、旅行團都曾經調侃過摩登天空,但是大家卻能和諧共生,共同去創造屬於時代的作品,影響一代代人。

只不過唱片公司必須去扮演那個商業、商人的角色,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上。

本世紀初的音樂唱片公司,多少都在想方設法的撐下來,活下來。

能活下來的公司都經歷了什麼?窘迫是難免的。我並不是要把樂隊和唱片公司對立起來,即使在商業化的道路上兩者也許曾經有過對立,竇唯曾表達過對當年唱片公司“陰謀”的不滿,但沒有唱片公司,搖滾樂總在地下,那麼彭磊在《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裡唱出的“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的歌聲如何被地上的人聽到呢?

在摩登天空音樂節和草莓音樂節真正火起來之前,摩登天空的經營也一直沒那麼容易,知道這家公司和旗下藝人的大多數是小圈子裡的樂迷,而圈子小意味著收入有限。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樂隊,尤其是搖滾樂隊,無論是精神內核還是外部樂迷要求他們的人設,都是反骨的,都是叛逆和不屑於流俗的。作為搖滾樂手們生存的土壤,那些困頓和地下是他們爆發的動力源泉,而且搖滾樂的內核又包裹著太多的格格不入,不能打折表達態度,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傳達的內容方面。尤其是中國搖滾樂發端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是物質匱乏、精神開始蓬勃的階段,它的發展隨著物質豐富、精神沒有在大眾層面跟上而變得更難有機會被主流接受,直至精神的豐富從新能承載多元化的需求之前,搖滾樂都在抗爭,擰巴,無法和解,這也是它的魅力之一。

然而樂隊可以如此,安於邊緣、地下、生活的窘迫,坦然卻未必能解決什麼。樂隊不能停止自己的個性,唱片公司則不能不去解決盈利和大家的生存。

"

最近樂隊的夏天帶起了一波樂隊潮,這些有創作有才能的音樂人,成熟的搖滾樂隊的關注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不得不說相對小眾的音樂,即使作品很好,即使多年積累,要想影響覆蓋更多人,被更多人所知,你不得不“出圈”,你不得不去接地氣。

這還是已經有了相當廣泛積累,打拼多年的樂隊為主力的一檔綜藝節目,出去米未和愛奇藝的助理,樂隊本身多年積累的粉絲、長年在各大音樂節磨練出來的水準、作品也都是關鍵。這是個好的開端,似乎大家覺得做樂隊的人們總算可以收入養得起自己了,他們的音樂打動了這多人,似乎早該配得上這樣的反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沈黎暉代表摩登天空參加樂夏

其實我想說:如果不是足夠的商業化運作,這些在綜藝節目中嶄露頭角的“中年練習生”們,其實沒機會撐到現在“樂隊的夏天”到來。現實中也的確如此,能趕上《樂隊的夏天》節目,能趕上音樂市場復甦、多元化的審美普及,大家的購買力跟上來,甚至撐到版權保護更好的今天,都需要在之前的歲月裡想法養活自己。

在《樂隊的夏天》裡,彭磊曾經調侃沈黎暉太摳,都不給請伴奏的絃樂之類的。當然因為彭磊的個性隨著節目為人所知,大家也對他彭氏言語的風格頗有了解,未必會真的誤解摩登天空和沈黎暉,這家企業跟迷笛音樂學校一道,幾乎意味著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中國非主流的搖滾樂隊和地下音樂的大部分(當然後來的摩登天空還是很積極入世的)。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清醒專輯《好極了!?》

作為“清醒sober”樂隊的主唱和主創,沈黎暉為了出版自己樂隊的作品而在1997年末創建了“摩登天空”並堅持至今。清醒樂隊是當初為數不多的英倫搖滾範,比後來的果味VC和在《樂隊的夏天》火起來的盤尼西林要早,尤其是跟盤尼西林完全不是一代人了。他們最初的專輯《好極了?!》也是那個時候北京新聲劃時代的代表之一,雖說音樂本身我個人感覺沒有那麼好,不過在一眾金屬樂隊中的確是格外的清醒。

沈黎暉真的摳麼?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沈黎暉和摩登天空必須用市場化的後段,按照商業經營的規則來負擔這些年,幫助樂隊為人所知,推出作品。承擔樂隊和音樂人個性化、小眾和反抗世俗的的態度下,接壤受眾和推廣的責任。做公司不能不算賬,尤其是過去二十幾年缺乏版權保護,缺乏廣泛音樂土壤和市場消費能力的音樂市場!

能撐到今天的音樂公司我們看看都有誰,大陸那麼廣闊的市場,曾經那麼火爆的經典音樂時代,無論是上世紀到本世紀初的港臺音樂風潮,還是同時期的紅磡94,音樂人和音樂公司應該活得很好嘛。現實中是這樣麼?帶著魔巖三傑的賈敏恕和魔巖唱片今何在?締造了崔健的專輯和指南針、羅琦的京文唱片你們還找得到嗎?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賈敏恕和超載主唱高旗

隊能有機會在臺前訴說當年一場演出一個人分十幾塊錢、幾十塊錢,訴說樹村的經歷。

樂隊們提起自己的巡演,都是自己帶著一堆設備擠火車,到大巴車,有時候現場連個調音師都帶不起,不同地方的現場設備條件千差萬別,小的酒吧、livehouse裡面接不上音響或者麥克風突然出問題的情況司空見慣,大家都是這麼熬過來的。一場演下來只有幾個觀眾的情況也不罕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痛仰是當年樹村走出的大腕之一

音樂公司在幕後都有機會訴說麼?他們首先得保證經營,我在這裡並不是把唱片公司和音樂人對立起來,就像雖然彭磊、旅行團都曾經調侃過摩登天空,但是大家卻能和諧共生,共同去創造屬於時代的作品,影響一代代人。

只不過唱片公司必須去扮演那個商業、商人的角色,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上。

本世紀初的音樂唱片公司,多少都在想方設法的撐下來,活下來。

能活下來的公司都經歷了什麼?窘迫是難免的。我並不是要把樂隊和唱片公司對立起來,即使在商業化的道路上兩者也許曾經有過對立,竇唯曾表達過對當年唱片公司“陰謀”的不滿,但沒有唱片公司,搖滾樂總在地下,那麼彭磊在《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裡唱出的“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的歌聲如何被地上的人聽到呢?

在摩登天空音樂節和草莓音樂節真正火起來之前,摩登天空的經營也一直沒那麼容易,知道這家公司和旗下藝人的大多數是小圈子裡的樂迷,而圈子小意味著收入有限。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樂隊,尤其是搖滾樂隊,無論是精神內核還是外部樂迷要求他們的人設,都是反骨的,都是叛逆和不屑於流俗的。作為搖滾樂手們生存的土壤,那些困頓和地下是他們爆發的動力源泉,而且搖滾樂的內核又包裹著太多的格格不入,不能打折表達態度,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傳達的內容方面。尤其是中國搖滾樂發端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是物質匱乏、精神開始蓬勃的階段,它的發展隨著物質豐富、精神沒有在大眾層面跟上而變得更難有機會被主流接受,直至精神的豐富從新能承載多元化的需求之前,搖滾樂都在抗爭,擰巴,無法和解,這也是它的魅力之一。

然而樂隊可以如此,安於邊緣、地下、生活的窘迫,坦然卻未必能解決什麼。樂隊不能停止自己的個性,唱片公司則不能不去解決盈利和大家的生存。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摩登天空合輯1》發表於上世紀末,新褲子的歌是第一首

那麼誰來解決市場推廣,讓這樣的音樂能夠傳播出去的目的呢?

搖滾樂隊不屑於跟主流媒體打交道,不願意向市場妥協,這些事情要唱片公司去做。現在大家都開始瞭解那時候沈黎暉勸新褲子要寫一些可以當彩鈴的音樂,新褲子之前的名字叫“金屬車間的形體師傅”,也是沈黎暉建議改名字,因為名字太拗口不利於推廣和被人記住,這些都是音樂人較少考慮的,而商人必須考慮的。

這很不容易,有人梗直了脖子,就得有人懂得彎腰,摩登天空就承擔了後者的角色。

"

最近樂隊的夏天帶起了一波樂隊潮,這些有創作有才能的音樂人,成熟的搖滾樂隊的關注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不得不說相對小眾的音樂,即使作品很好,即使多年積累,要想影響覆蓋更多人,被更多人所知,你不得不“出圈”,你不得不去接地氣。

這還是已經有了相當廣泛積累,打拼多年的樂隊為主力的一檔綜藝節目,出去米未和愛奇藝的助理,樂隊本身多年積累的粉絲、長年在各大音樂節磨練出來的水準、作品也都是關鍵。這是個好的開端,似乎大家覺得做樂隊的人們總算可以收入養得起自己了,他們的音樂打動了這多人,似乎早該配得上這樣的反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沈黎暉代表摩登天空參加樂夏

其實我想說:如果不是足夠的商業化運作,這些在綜藝節目中嶄露頭角的“中年練習生”們,其實沒機會撐到現在“樂隊的夏天”到來。現實中也的確如此,能趕上《樂隊的夏天》節目,能趕上音樂市場復甦、多元化的審美普及,大家的購買力跟上來,甚至撐到版權保護更好的今天,都需要在之前的歲月裡想法養活自己。

在《樂隊的夏天》裡,彭磊曾經調侃沈黎暉太摳,都不給請伴奏的絃樂之類的。當然因為彭磊的個性隨著節目為人所知,大家也對他彭氏言語的風格頗有了解,未必會真的誤解摩登天空和沈黎暉,這家企業跟迷笛音樂學校一道,幾乎意味著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中國非主流的搖滾樂隊和地下音樂的大部分(當然後來的摩登天空還是很積極入世的)。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清醒專輯《好極了!?》

作為“清醒sober”樂隊的主唱和主創,沈黎暉為了出版自己樂隊的作品而在1997年末創建了“摩登天空”並堅持至今。清醒樂隊是當初為數不多的英倫搖滾範,比後來的果味VC和在《樂隊的夏天》火起來的盤尼西林要早,尤其是跟盤尼西林完全不是一代人了。他們最初的專輯《好極了?!》也是那個時候北京新聲劃時代的代表之一,雖說音樂本身我個人感覺沒有那麼好,不過在一眾金屬樂隊中的確是格外的清醒。

沈黎暉真的摳麼?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沈黎暉和摩登天空必須用市場化的後段,按照商業經營的規則來負擔這些年,幫助樂隊為人所知,推出作品。承擔樂隊和音樂人個性化、小眾和反抗世俗的的態度下,接壤受眾和推廣的責任。做公司不能不算賬,尤其是過去二十幾年缺乏版權保護,缺乏廣泛音樂土壤和市場消費能力的音樂市場!

能撐到今天的音樂公司我們看看都有誰,大陸那麼廣闊的市場,曾經那麼火爆的經典音樂時代,無論是上世紀到本世紀初的港臺音樂風潮,還是同時期的紅磡94,音樂人和音樂公司應該活得很好嘛。現實中是這樣麼?帶著魔巖三傑的賈敏恕和魔巖唱片今何在?締造了崔健的專輯和指南針、羅琦的京文唱片你們還找得到嗎?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賈敏恕和超載主唱高旗

隊能有機會在臺前訴說當年一場演出一個人分十幾塊錢、幾十塊錢,訴說樹村的經歷。

樂隊們提起自己的巡演,都是自己帶著一堆設備擠火車,到大巴車,有時候現場連個調音師都帶不起,不同地方的現場設備條件千差萬別,小的酒吧、livehouse裡面接不上音響或者麥克風突然出問題的情況司空見慣,大家都是這麼熬過來的。一場演下來只有幾個觀眾的情況也不罕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痛仰是當年樹村走出的大腕之一

音樂公司在幕後都有機會訴說麼?他們首先得保證經營,我在這裡並不是把唱片公司和音樂人對立起來,就像雖然彭磊、旅行團都曾經調侃過摩登天空,但是大家卻能和諧共生,共同去創造屬於時代的作品,影響一代代人。

只不過唱片公司必須去扮演那個商業、商人的角色,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上。

本世紀初的音樂唱片公司,多少都在想方設法的撐下來,活下來。

能活下來的公司都經歷了什麼?窘迫是難免的。我並不是要把樂隊和唱片公司對立起來,即使在商業化的道路上兩者也許曾經有過對立,竇唯曾表達過對當年唱片公司“陰謀”的不滿,但沒有唱片公司,搖滾樂總在地下,那麼彭磊在《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裡唱出的“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的歌聲如何被地上的人聽到呢?

在摩登天空音樂節和草莓音樂節真正火起來之前,摩登天空的經營也一直沒那麼容易,知道這家公司和旗下藝人的大多數是小圈子裡的樂迷,而圈子小意味著收入有限。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樂隊,尤其是搖滾樂隊,無論是精神內核還是外部樂迷要求他們的人設,都是反骨的,都是叛逆和不屑於流俗的。作為搖滾樂手們生存的土壤,那些困頓和地下是他們爆發的動力源泉,而且搖滾樂的內核又包裹著太多的格格不入,不能打折表達態度,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傳達的內容方面。尤其是中國搖滾樂發端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是物質匱乏、精神開始蓬勃的階段,它的發展隨著物質豐富、精神沒有在大眾層面跟上而變得更難有機會被主流接受,直至精神的豐富從新能承載多元化的需求之前,搖滾樂都在抗爭,擰巴,無法和解,這也是它的魅力之一。

然而樂隊可以如此,安於邊緣、地下、生活的窘迫,坦然卻未必能解決什麼。樂隊不能停止自己的個性,唱片公司則不能不去解決盈利和大家的生存。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摩登天空合輯1》發表於上世紀末,新褲子的歌是第一首

那麼誰來解決市場推廣,讓這樣的音樂能夠傳播出去的目的呢?

搖滾樂隊不屑於跟主流媒體打交道,不願意向市場妥協,這些事情要唱片公司去做。現在大家都開始瞭解那時候沈黎暉勸新褲子要寫一些可以當彩鈴的音樂,新褲子之前的名字叫“金屬車間的形體師傅”,也是沈黎暉建議改名字,因為名字太拗口不利於推廣和被人記住,這些都是音樂人較少考慮的,而商人必須考慮的。

這很不容易,有人梗直了脖子,就得有人懂得彎腰,摩登天空就承擔了後者的角色。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貝斯手趙夢加入後的新褲子陣容,那時候鼓手還不是Hayato

讓唱片公司生存

摩登天空雜誌紙質版曾經停刊,其實沒停刊之前,買到也挺不容易的,說白了發行量小,因為盈利太難。當年我頭一次看到這本雜誌之前,對摩登天空旗下的樂隊和各個廠牌已經很喜歡了,看到雜誌還是非常驚訝於封面的設計。

起勁印象最深的一期是木馬樂隊三人組:木馬、曹操、胡湖的封面,木瑪手裡拿著一朵向日葵,頭戴漁夫帽。病態的酷。這些雜誌我沒有全都保留好,回頭翻出來拍個照什麼的,高價賣回給摩登天空不知道沈黎暉收不收。

"

最近樂隊的夏天帶起了一波樂隊潮,這些有創作有才能的音樂人,成熟的搖滾樂隊的關注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不得不說相對小眾的音樂,即使作品很好,即使多年積累,要想影響覆蓋更多人,被更多人所知,你不得不“出圈”,你不得不去接地氣。

這還是已經有了相當廣泛積累,打拼多年的樂隊為主力的一檔綜藝節目,出去米未和愛奇藝的助理,樂隊本身多年積累的粉絲、長年在各大音樂節磨練出來的水準、作品也都是關鍵。這是個好的開端,似乎大家覺得做樂隊的人們總算可以收入養得起自己了,他們的音樂打動了這多人,似乎早該配得上這樣的反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沈黎暉代表摩登天空參加樂夏

其實我想說:如果不是足夠的商業化運作,這些在綜藝節目中嶄露頭角的“中年練習生”們,其實沒機會撐到現在“樂隊的夏天”到來。現實中也的確如此,能趕上《樂隊的夏天》節目,能趕上音樂市場復甦、多元化的審美普及,大家的購買力跟上來,甚至撐到版權保護更好的今天,都需要在之前的歲月裡想法養活自己。

在《樂隊的夏天》裡,彭磊曾經調侃沈黎暉太摳,都不給請伴奏的絃樂之類的。當然因為彭磊的個性隨著節目為人所知,大家也對他彭氏言語的風格頗有了解,未必會真的誤解摩登天空和沈黎暉,這家企業跟迷笛音樂學校一道,幾乎意味著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中國非主流的搖滾樂隊和地下音樂的大部分(當然後來的摩登天空還是很積極入世的)。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清醒專輯《好極了!?》

作為“清醒sober”樂隊的主唱和主創,沈黎暉為了出版自己樂隊的作品而在1997年末創建了“摩登天空”並堅持至今。清醒樂隊是當初為數不多的英倫搖滾範,比後來的果味VC和在《樂隊的夏天》火起來的盤尼西林要早,尤其是跟盤尼西林完全不是一代人了。他們最初的專輯《好極了?!》也是那個時候北京新聲劃時代的代表之一,雖說音樂本身我個人感覺沒有那麼好,不過在一眾金屬樂隊中的確是格外的清醒。

沈黎暉真的摳麼?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沈黎暉和摩登天空必須用市場化的後段,按照商業經營的規則來負擔這些年,幫助樂隊為人所知,推出作品。承擔樂隊和音樂人個性化、小眾和反抗世俗的的態度下,接壤受眾和推廣的責任。做公司不能不算賬,尤其是過去二十幾年缺乏版權保護,缺乏廣泛音樂土壤和市場消費能力的音樂市場!

能撐到今天的音樂公司我們看看都有誰,大陸那麼廣闊的市場,曾經那麼火爆的經典音樂時代,無論是上世紀到本世紀初的港臺音樂風潮,還是同時期的紅磡94,音樂人和音樂公司應該活得很好嘛。現實中是這樣麼?帶著魔巖三傑的賈敏恕和魔巖唱片今何在?締造了崔健的專輯和指南針、羅琦的京文唱片你們還找得到嗎?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賈敏恕和超載主唱高旗

隊能有機會在臺前訴說當年一場演出一個人分十幾塊錢、幾十塊錢,訴說樹村的經歷。

樂隊們提起自己的巡演,都是自己帶著一堆設備擠火車,到大巴車,有時候現場連個調音師都帶不起,不同地方的現場設備條件千差萬別,小的酒吧、livehouse裡面接不上音響或者麥克風突然出問題的情況司空見慣,大家都是這麼熬過來的。一場演下來只有幾個觀眾的情況也不罕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痛仰是當年樹村走出的大腕之一

音樂公司在幕後都有機會訴說麼?他們首先得保證經營,我在這裡並不是把唱片公司和音樂人對立起來,就像雖然彭磊、旅行團都曾經調侃過摩登天空,但是大家卻能和諧共生,共同去創造屬於時代的作品,影響一代代人。

只不過唱片公司必須去扮演那個商業、商人的角色,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上。

本世紀初的音樂唱片公司,多少都在想方設法的撐下來,活下來。

能活下來的公司都經歷了什麼?窘迫是難免的。我並不是要把樂隊和唱片公司對立起來,即使在商業化的道路上兩者也許曾經有過對立,竇唯曾表達過對當年唱片公司“陰謀”的不滿,但沒有唱片公司,搖滾樂總在地下,那麼彭磊在《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裡唱出的“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的歌聲如何被地上的人聽到呢?

在摩登天空音樂節和草莓音樂節真正火起來之前,摩登天空的經營也一直沒那麼容易,知道這家公司和旗下藝人的大多數是小圈子裡的樂迷,而圈子小意味著收入有限。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樂隊,尤其是搖滾樂隊,無論是精神內核還是外部樂迷要求他們的人設,都是反骨的,都是叛逆和不屑於流俗的。作為搖滾樂手們生存的土壤,那些困頓和地下是他們爆發的動力源泉,而且搖滾樂的內核又包裹著太多的格格不入,不能打折表達態度,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傳達的內容方面。尤其是中國搖滾樂發端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是物質匱乏、精神開始蓬勃的階段,它的發展隨著物質豐富、精神沒有在大眾層面跟上而變得更難有機會被主流接受,直至精神的豐富從新能承載多元化的需求之前,搖滾樂都在抗爭,擰巴,無法和解,這也是它的魅力之一。

然而樂隊可以如此,安於邊緣、地下、生活的窘迫,坦然卻未必能解決什麼。樂隊不能停止自己的個性,唱片公司則不能不去解決盈利和大家的生存。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摩登天空合輯1》發表於上世紀末,新褲子的歌是第一首

那麼誰來解決市場推廣,讓這樣的音樂能夠傳播出去的目的呢?

搖滾樂隊不屑於跟主流媒體打交道,不願意向市場妥協,這些事情要唱片公司去做。現在大家都開始瞭解那時候沈黎暉勸新褲子要寫一些可以當彩鈴的音樂,新褲子之前的名字叫“金屬車間的形體師傅”,也是沈黎暉建議改名字,因為名字太拗口不利於推廣和被人記住,這些都是音樂人較少考慮的,而商人必須考慮的。

這很不容易,有人梗直了脖子,就得有人懂得彎腰,摩登天空就承擔了後者的角色。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貝斯手趙夢加入後的新褲子陣容,那時候鼓手還不是Hayato

讓唱片公司生存

摩登天空雜誌紙質版曾經停刊,其實沒停刊之前,買到也挺不容易的,說白了發行量小,因為盈利太難。當年我頭一次看到這本雜誌之前,對摩登天空旗下的樂隊和各個廠牌已經很喜歡了,看到雜誌還是非常驚訝於封面的設計。

起勁印象最深的一期是木馬樂隊三人組:木馬、曹操、胡湖的封面,木瑪手裡拿著一朵向日葵,頭戴漁夫帽。病態的酷。這些雜誌我沒有全都保留好,回頭翻出來拍個照什麼的,高價賣回給摩登天空不知道沈黎暉收不收。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草莓音樂節後來非常火爆

我記得上中學那會兒,摩登天空的雜誌、專輯都比較貴,跟音像店老闆熟悉了之後,每次有新的到店,老闆都會特別提醒一句,因為過個幾天可能就買不到了,我記得我最早買了超級市場的首張專輯《模樣》卡帶版,但是苦於一直找不到CD,只是見過朋友有一張,各個音像店都沒有貨,。據說摩登天空的雜誌(那時候有些還是附帶CD的)一直沒怎麼盈利,想想97年到2001年那會,我們這些學生也實在沒什麼錢,我記得專輯糾結於是買樂隊的專輯還是買摩登天空音樂雜誌,當時手裡就只有二十幾塊錢。所以那時候很多人買了不同專輯、雜誌互相換著聽,換著看。

"

最近樂隊的夏天帶起了一波樂隊潮,這些有創作有才能的音樂人,成熟的搖滾樂隊的關注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不得不說相對小眾的音樂,即使作品很好,即使多年積累,要想影響覆蓋更多人,被更多人所知,你不得不“出圈”,你不得不去接地氣。

這還是已經有了相當廣泛積累,打拼多年的樂隊為主力的一檔綜藝節目,出去米未和愛奇藝的助理,樂隊本身多年積累的粉絲、長年在各大音樂節磨練出來的水準、作品也都是關鍵。這是個好的開端,似乎大家覺得做樂隊的人們總算可以收入養得起自己了,他們的音樂打動了這多人,似乎早該配得上這樣的反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沈黎暉代表摩登天空參加樂夏

其實我想說:如果不是足夠的商業化運作,這些在綜藝節目中嶄露頭角的“中年練習生”們,其實沒機會撐到現在“樂隊的夏天”到來。現實中也的確如此,能趕上《樂隊的夏天》節目,能趕上音樂市場復甦、多元化的審美普及,大家的購買力跟上來,甚至撐到版權保護更好的今天,都需要在之前的歲月裡想法養活自己。

在《樂隊的夏天》裡,彭磊曾經調侃沈黎暉太摳,都不給請伴奏的絃樂之類的。當然因為彭磊的個性隨著節目為人所知,大家也對他彭氏言語的風格頗有了解,未必會真的誤解摩登天空和沈黎暉,這家企業跟迷笛音樂學校一道,幾乎意味著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中國非主流的搖滾樂隊和地下音樂的大部分(當然後來的摩登天空還是很積極入世的)。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清醒專輯《好極了!?》

作為“清醒sober”樂隊的主唱和主創,沈黎暉為了出版自己樂隊的作品而在1997年末創建了“摩登天空”並堅持至今。清醒樂隊是當初為數不多的英倫搖滾範,比後來的果味VC和在《樂隊的夏天》火起來的盤尼西林要早,尤其是跟盤尼西林完全不是一代人了。他們最初的專輯《好極了?!》也是那個時候北京新聲劃時代的代表之一,雖說音樂本身我個人感覺沒有那麼好,不過在一眾金屬樂隊中的確是格外的清醒。

沈黎暉真的摳麼?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沈黎暉和摩登天空必須用市場化的後段,按照商業經營的規則來負擔這些年,幫助樂隊為人所知,推出作品。承擔樂隊和音樂人個性化、小眾和反抗世俗的的態度下,接壤受眾和推廣的責任。做公司不能不算賬,尤其是過去二十幾年缺乏版權保護,缺乏廣泛音樂土壤和市場消費能力的音樂市場!

能撐到今天的音樂公司我們看看都有誰,大陸那麼廣闊的市場,曾經那麼火爆的經典音樂時代,無論是上世紀到本世紀初的港臺音樂風潮,還是同時期的紅磡94,音樂人和音樂公司應該活得很好嘛。現實中是這樣麼?帶著魔巖三傑的賈敏恕和魔巖唱片今何在?締造了崔健的專輯和指南針、羅琦的京文唱片你們還找得到嗎?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賈敏恕和超載主唱高旗

隊能有機會在臺前訴說當年一場演出一個人分十幾塊錢、幾十塊錢,訴說樹村的經歷。

樂隊們提起自己的巡演,都是自己帶著一堆設備擠火車,到大巴車,有時候現場連個調音師都帶不起,不同地方的現場設備條件千差萬別,小的酒吧、livehouse裡面接不上音響或者麥克風突然出問題的情況司空見慣,大家都是這麼熬過來的。一場演下來只有幾個觀眾的情況也不罕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痛仰是當年樹村走出的大腕之一

音樂公司在幕後都有機會訴說麼?他們首先得保證經營,我在這裡並不是把唱片公司和音樂人對立起來,就像雖然彭磊、旅行團都曾經調侃過摩登天空,但是大家卻能和諧共生,共同去創造屬於時代的作品,影響一代代人。

只不過唱片公司必須去扮演那個商業、商人的角色,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上。

本世紀初的音樂唱片公司,多少都在想方設法的撐下來,活下來。

能活下來的公司都經歷了什麼?窘迫是難免的。我並不是要把樂隊和唱片公司對立起來,即使在商業化的道路上兩者也許曾經有過對立,竇唯曾表達過對當年唱片公司“陰謀”的不滿,但沒有唱片公司,搖滾樂總在地下,那麼彭磊在《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裡唱出的“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的歌聲如何被地上的人聽到呢?

在摩登天空音樂節和草莓音樂節真正火起來之前,摩登天空的經營也一直沒那麼容易,知道這家公司和旗下藝人的大多數是小圈子裡的樂迷,而圈子小意味著收入有限。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樂隊,尤其是搖滾樂隊,無論是精神內核還是外部樂迷要求他們的人設,都是反骨的,都是叛逆和不屑於流俗的。作為搖滾樂手們生存的土壤,那些困頓和地下是他們爆發的動力源泉,而且搖滾樂的內核又包裹著太多的格格不入,不能打折表達態度,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傳達的內容方面。尤其是中國搖滾樂發端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是物質匱乏、精神開始蓬勃的階段,它的發展隨著物質豐富、精神沒有在大眾層面跟上而變得更難有機會被主流接受,直至精神的豐富從新能承載多元化的需求之前,搖滾樂都在抗爭,擰巴,無法和解,這也是它的魅力之一。

然而樂隊可以如此,安於邊緣、地下、生活的窘迫,坦然卻未必能解決什麼。樂隊不能停止自己的個性,唱片公司則不能不去解決盈利和大家的生存。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摩登天空合輯1》發表於上世紀末,新褲子的歌是第一首

那麼誰來解決市場推廣,讓這樣的音樂能夠傳播出去的目的呢?

搖滾樂隊不屑於跟主流媒體打交道,不願意向市場妥協,這些事情要唱片公司去做。現在大家都開始瞭解那時候沈黎暉勸新褲子要寫一些可以當彩鈴的音樂,新褲子之前的名字叫“金屬車間的形體師傅”,也是沈黎暉建議改名字,因為名字太拗口不利於推廣和被人記住,這些都是音樂人較少考慮的,而商人必須考慮的。

這很不容易,有人梗直了脖子,就得有人懂得彎腰,摩登天空就承擔了後者的角色。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貝斯手趙夢加入後的新褲子陣容,那時候鼓手還不是Hayato

讓唱片公司生存

摩登天空雜誌紙質版曾經停刊,其實沒停刊之前,買到也挺不容易的,說白了發行量小,因為盈利太難。當年我頭一次看到這本雜誌之前,對摩登天空旗下的樂隊和各個廠牌已經很喜歡了,看到雜誌還是非常驚訝於封面的設計。

起勁印象最深的一期是木馬樂隊三人組:木馬、曹操、胡湖的封面,木瑪手裡拿著一朵向日葵,頭戴漁夫帽。病態的酷。這些雜誌我沒有全都保留好,回頭翻出來拍個照什麼的,高價賣回給摩登天空不知道沈黎暉收不收。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草莓音樂節後來非常火爆

我記得上中學那會兒,摩登天空的雜誌、專輯都比較貴,跟音像店老闆熟悉了之後,每次有新的到店,老闆都會特別提醒一句,因為過個幾天可能就買不到了,我記得我最早買了超級市場的首張專輯《模樣》卡帶版,但是苦於一直找不到CD,只是見過朋友有一張,各個音像店都沒有貨,。據說摩登天空的雜誌(那時候有些還是附帶CD的)一直沒怎麼盈利,想想97年到2001年那會,我們這些學生也實在沒什麼錢,我記得專輯糾結於是買樂隊的專輯還是買摩登天空音樂雜誌,當時手裡就只有二十幾塊錢。所以那時候很多人買了不同專輯、雜誌互相換著聽,換著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當年的《摩登天空》雜誌,看看上面有多少人你認識,有新褲子最初的三人組哦

讓樂隊生存

早年在《摩登天空》的音樂雜誌上看到過一個評論,就是說摩登天空的員工和樂隊的分界線很模糊。好幾年前旅行團的採訪視頻中我記得他們也提到過這點,所謂“樂隊員工化,員工樂隊化”

新褲子的龐寬是摩登天空的設計師,擅於玩弄各種復古的合成器,這個後來大家是都知道了。

玩笑樂隊(作品只出現在《摩登天空》音樂合集裡),也是摩登的員工。

後來又了摩登天空音樂節,更加流行化受眾更廣的草莓音樂節,現在草莓音樂節大概是國內各大城市周邊的大型漏填現場party了,玩了的多,像廟會現場,帶孩子的,擺拍的。從當初只有小圈子的搖滾分子pogo的自嗨(迷笛音樂節一開始也是),到可以賣票成為樂隊主要收入來源,可以每年在多年搞很多場,現場買票的、買周邊的很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臺上的樂隊是誰,但是經歷了音樂節現場之後總有些人也開始去了解和接觸這些樂隊的作品。樂隊們的時間表檔期也開始排滿了,那麼收入才足以養活自己,除了頭部知名樂隊如痛仰、謝天笑、新褲子、扭機這類,很多不算太紅的樂隊靠好的作品一樣可以巡演、參加音樂節保障收入。

沒有音樂公司在背後想辦法,打開市場,樂隊在地下的滋味並不好受。就像彭磊後來在樂隊的夏天裡接受採訪說:現在養孩子真的不便宜,搖滾樂手就不需要養家餬口麼,他們苦難中堅持下來就該一直苦麼?

"

最近樂隊的夏天帶起了一波樂隊潮,這些有創作有才能的音樂人,成熟的搖滾樂隊的關注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不得不說相對小眾的音樂,即使作品很好,即使多年積累,要想影響覆蓋更多人,被更多人所知,你不得不“出圈”,你不得不去接地氣。

這還是已經有了相當廣泛積累,打拼多年的樂隊為主力的一檔綜藝節目,出去米未和愛奇藝的助理,樂隊本身多年積累的粉絲、長年在各大音樂節磨練出來的水準、作品也都是關鍵。這是個好的開端,似乎大家覺得做樂隊的人們總算可以收入養得起自己了,他們的音樂打動了這多人,似乎早該配得上這樣的反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沈黎暉代表摩登天空參加樂夏

其實我想說:如果不是足夠的商業化運作,這些在綜藝節目中嶄露頭角的“中年練習生”們,其實沒機會撐到現在“樂隊的夏天”到來。現實中也的確如此,能趕上《樂隊的夏天》節目,能趕上音樂市場復甦、多元化的審美普及,大家的購買力跟上來,甚至撐到版權保護更好的今天,都需要在之前的歲月裡想法養活自己。

在《樂隊的夏天》裡,彭磊曾經調侃沈黎暉太摳,都不給請伴奏的絃樂之類的。當然因為彭磊的個性隨著節目為人所知,大家也對他彭氏言語的風格頗有了解,未必會真的誤解摩登天空和沈黎暉,這家企業跟迷笛音樂學校一道,幾乎意味著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中國非主流的搖滾樂隊和地下音樂的大部分(當然後來的摩登天空還是很積極入世的)。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清醒專輯《好極了!?》

作為“清醒sober”樂隊的主唱和主創,沈黎暉為了出版自己樂隊的作品而在1997年末創建了“摩登天空”並堅持至今。清醒樂隊是當初為數不多的英倫搖滾範,比後來的果味VC和在《樂隊的夏天》火起來的盤尼西林要早,尤其是跟盤尼西林完全不是一代人了。他們最初的專輯《好極了?!》也是那個時候北京新聲劃時代的代表之一,雖說音樂本身我個人感覺沒有那麼好,不過在一眾金屬樂隊中的確是格外的清醒。

沈黎暉真的摳麼?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沈黎暉和摩登天空必須用市場化的後段,按照商業經營的規則來負擔這些年,幫助樂隊為人所知,推出作品。承擔樂隊和音樂人個性化、小眾和反抗世俗的的態度下,接壤受眾和推廣的責任。做公司不能不算賬,尤其是過去二十幾年缺乏版權保護,缺乏廣泛音樂土壤和市場消費能力的音樂市場!

能撐到今天的音樂公司我們看看都有誰,大陸那麼廣闊的市場,曾經那麼火爆的經典音樂時代,無論是上世紀到本世紀初的港臺音樂風潮,還是同時期的紅磡94,音樂人和音樂公司應該活得很好嘛。現實中是這樣麼?帶著魔巖三傑的賈敏恕和魔巖唱片今何在?締造了崔健的專輯和指南針、羅琦的京文唱片你們還找得到嗎?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賈敏恕和超載主唱高旗

隊能有機會在臺前訴說當年一場演出一個人分十幾塊錢、幾十塊錢,訴說樹村的經歷。

樂隊們提起自己的巡演,都是自己帶著一堆設備擠火車,到大巴車,有時候現場連個調音師都帶不起,不同地方的現場設備條件千差萬別,小的酒吧、livehouse裡面接不上音響或者麥克風突然出問題的情況司空見慣,大家都是這麼熬過來的。一場演下來只有幾個觀眾的情況也不罕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痛仰是當年樹村走出的大腕之一

音樂公司在幕後都有機會訴說麼?他們首先得保證經營,我在這裡並不是把唱片公司和音樂人對立起來,就像雖然彭磊、旅行團都曾經調侃過摩登天空,但是大家卻能和諧共生,共同去創造屬於時代的作品,影響一代代人。

只不過唱片公司必須去扮演那個商業、商人的角色,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上。

本世紀初的音樂唱片公司,多少都在想方設法的撐下來,活下來。

能活下來的公司都經歷了什麼?窘迫是難免的。我並不是要把樂隊和唱片公司對立起來,即使在商業化的道路上兩者也許曾經有過對立,竇唯曾表達過對當年唱片公司“陰謀”的不滿,但沒有唱片公司,搖滾樂總在地下,那麼彭磊在《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裡唱出的“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的歌聲如何被地上的人聽到呢?

在摩登天空音樂節和草莓音樂節真正火起來之前,摩登天空的經營也一直沒那麼容易,知道這家公司和旗下藝人的大多數是小圈子裡的樂迷,而圈子小意味著收入有限。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樂隊,尤其是搖滾樂隊,無論是精神內核還是外部樂迷要求他們的人設,都是反骨的,都是叛逆和不屑於流俗的。作為搖滾樂手們生存的土壤,那些困頓和地下是他們爆發的動力源泉,而且搖滾樂的內核又包裹著太多的格格不入,不能打折表達態度,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傳達的內容方面。尤其是中國搖滾樂發端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是物質匱乏、精神開始蓬勃的階段,它的發展隨著物質豐富、精神沒有在大眾層面跟上而變得更難有機會被主流接受,直至精神的豐富從新能承載多元化的需求之前,搖滾樂都在抗爭,擰巴,無法和解,這也是它的魅力之一。

然而樂隊可以如此,安於邊緣、地下、生活的窘迫,坦然卻未必能解決什麼。樂隊不能停止自己的個性,唱片公司則不能不去解決盈利和大家的生存。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摩登天空合輯1》發表於上世紀末,新褲子的歌是第一首

那麼誰來解決市場推廣,讓這樣的音樂能夠傳播出去的目的呢?

搖滾樂隊不屑於跟主流媒體打交道,不願意向市場妥協,這些事情要唱片公司去做。現在大家都開始瞭解那時候沈黎暉勸新褲子要寫一些可以當彩鈴的音樂,新褲子之前的名字叫“金屬車間的形體師傅”,也是沈黎暉建議改名字,因為名字太拗口不利於推廣和被人記住,這些都是音樂人較少考慮的,而商人必須考慮的。

這很不容易,有人梗直了脖子,就得有人懂得彎腰,摩登天空就承擔了後者的角色。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貝斯手趙夢加入後的新褲子陣容,那時候鼓手還不是Hayato

讓唱片公司生存

摩登天空雜誌紙質版曾經停刊,其實沒停刊之前,買到也挺不容易的,說白了發行量小,因為盈利太難。當年我頭一次看到這本雜誌之前,對摩登天空旗下的樂隊和各個廠牌已經很喜歡了,看到雜誌還是非常驚訝於封面的設計。

起勁印象最深的一期是木馬樂隊三人組:木馬、曹操、胡湖的封面,木瑪手裡拿著一朵向日葵,頭戴漁夫帽。病態的酷。這些雜誌我沒有全都保留好,回頭翻出來拍個照什麼的,高價賣回給摩登天空不知道沈黎暉收不收。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草莓音樂節後來非常火爆

我記得上中學那會兒,摩登天空的雜誌、專輯都比較貴,跟音像店老闆熟悉了之後,每次有新的到店,老闆都會特別提醒一句,因為過個幾天可能就買不到了,我記得我最早買了超級市場的首張專輯《模樣》卡帶版,但是苦於一直找不到CD,只是見過朋友有一張,各個音像店都沒有貨,。據說摩登天空的雜誌(那時候有些還是附帶CD的)一直沒怎麼盈利,想想97年到2001年那會,我們這些學生也實在沒什麼錢,我記得專輯糾結於是買樂隊的專輯還是買摩登天空音樂雜誌,當時手裡就只有二十幾塊錢。所以那時候很多人買了不同專輯、雜誌互相換著聽,換著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當年的《摩登天空》雜誌,看看上面有多少人你認識,有新褲子最初的三人組哦

讓樂隊生存

早年在《摩登天空》的音樂雜誌上看到過一個評論,就是說摩登天空的員工和樂隊的分界線很模糊。好幾年前旅行團的採訪視頻中我記得他們也提到過這點,所謂“樂隊員工化,員工樂隊化”

新褲子的龐寬是摩登天空的設計師,擅於玩弄各種復古的合成器,這個後來大家是都知道了。

玩笑樂隊(作品只出現在《摩登天空》音樂合集裡),也是摩登的員工。

後來又了摩登天空音樂節,更加流行化受眾更廣的草莓音樂節,現在草莓音樂節大概是國內各大城市周邊的大型漏填現場party了,玩了的多,像廟會現場,帶孩子的,擺拍的。從當初只有小圈子的搖滾分子pogo的自嗨(迷笛音樂節一開始也是),到可以賣票成為樂隊主要收入來源,可以每年在多年搞很多場,現場買票的、買周邊的很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臺上的樂隊是誰,但是經歷了音樂節現場之後總有些人也開始去了解和接觸這些樂隊的作品。樂隊們的時間表檔期也開始排滿了,那麼收入才足以養活自己,除了頭部知名樂隊如痛仰、謝天笑、新褲子、扭機這類,很多不算太紅的樂隊靠好的作品一樣可以巡演、參加音樂節保障收入。

沒有音樂公司在背後想辦法,打開市場,樂隊在地下的滋味並不好受。就像彭磊後來在樂隊的夏天裡接受採訪說:現在養孩子真的不便宜,搖滾樂手就不需要養家餬口麼,他們苦難中堅持下來就該一直苦麼?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讓音樂生存

大家現在終於知道這些來自地下的樂隊了,

大家現在終於對摩登天空的故事如數家珍了,

可是大家真的知道麼,

大家現在熟悉,或者因為摩登天空和樂隊們火了以後開始熟悉知道的那些名字:木馬、胡嗎個、左小祖咒、舌頭、超級市場、聲音碎片、蒼蠅。

"

最近樂隊的夏天帶起了一波樂隊潮,這些有創作有才能的音樂人,成熟的搖滾樂隊的關注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不得不說相對小眾的音樂,即使作品很好,即使多年積累,要想影響覆蓋更多人,被更多人所知,你不得不“出圈”,你不得不去接地氣。

這還是已經有了相當廣泛積累,打拼多年的樂隊為主力的一檔綜藝節目,出去米未和愛奇藝的助理,樂隊本身多年積累的粉絲、長年在各大音樂節磨練出來的水準、作品也都是關鍵。這是個好的開端,似乎大家覺得做樂隊的人們總算可以收入養得起自己了,他們的音樂打動了這多人,似乎早該配得上這樣的反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沈黎暉代表摩登天空參加樂夏

其實我想說:如果不是足夠的商業化運作,這些在綜藝節目中嶄露頭角的“中年練習生”們,其實沒機會撐到現在“樂隊的夏天”到來。現實中也的確如此,能趕上《樂隊的夏天》節目,能趕上音樂市場復甦、多元化的審美普及,大家的購買力跟上來,甚至撐到版權保護更好的今天,都需要在之前的歲月裡想法養活自己。

在《樂隊的夏天》裡,彭磊曾經調侃沈黎暉太摳,都不給請伴奏的絃樂之類的。當然因為彭磊的個性隨著節目為人所知,大家也對他彭氏言語的風格頗有了解,未必會真的誤解摩登天空和沈黎暉,這家企業跟迷笛音樂學校一道,幾乎意味著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中國非主流的搖滾樂隊和地下音樂的大部分(當然後來的摩登天空還是很積極入世的)。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清醒專輯《好極了!?》

作為“清醒sober”樂隊的主唱和主創,沈黎暉為了出版自己樂隊的作品而在1997年末創建了“摩登天空”並堅持至今。清醒樂隊是當初為數不多的英倫搖滾範,比後來的果味VC和在《樂隊的夏天》火起來的盤尼西林要早,尤其是跟盤尼西林完全不是一代人了。他們最初的專輯《好極了?!》也是那個時候北京新聲劃時代的代表之一,雖說音樂本身我個人感覺沒有那麼好,不過在一眾金屬樂隊中的確是格外的清醒。

沈黎暉真的摳麼?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沈黎暉和摩登天空必須用市場化的後段,按照商業經營的規則來負擔這些年,幫助樂隊為人所知,推出作品。承擔樂隊和音樂人個性化、小眾和反抗世俗的的態度下,接壤受眾和推廣的責任。做公司不能不算賬,尤其是過去二十幾年缺乏版權保護,缺乏廣泛音樂土壤和市場消費能力的音樂市場!

能撐到今天的音樂公司我們看看都有誰,大陸那麼廣闊的市場,曾經那麼火爆的經典音樂時代,無論是上世紀到本世紀初的港臺音樂風潮,還是同時期的紅磡94,音樂人和音樂公司應該活得很好嘛。現實中是這樣麼?帶著魔巖三傑的賈敏恕和魔巖唱片今何在?締造了崔健的專輯和指南針、羅琦的京文唱片你們還找得到嗎?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賈敏恕和超載主唱高旗

隊能有機會在臺前訴說當年一場演出一個人分十幾塊錢、幾十塊錢,訴說樹村的經歷。

樂隊們提起自己的巡演,都是自己帶著一堆設備擠火車,到大巴車,有時候現場連個調音師都帶不起,不同地方的現場設備條件千差萬別,小的酒吧、livehouse裡面接不上音響或者麥克風突然出問題的情況司空見慣,大家都是這麼熬過來的。一場演下來只有幾個觀眾的情況也不罕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痛仰是當年樹村走出的大腕之一

音樂公司在幕後都有機會訴說麼?他們首先得保證經營,我在這裡並不是把唱片公司和音樂人對立起來,就像雖然彭磊、旅行團都曾經調侃過摩登天空,但是大家卻能和諧共生,共同去創造屬於時代的作品,影響一代代人。

只不過唱片公司必須去扮演那個商業、商人的角色,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上。

本世紀初的音樂唱片公司,多少都在想方設法的撐下來,活下來。

能活下來的公司都經歷了什麼?窘迫是難免的。我並不是要把樂隊和唱片公司對立起來,即使在商業化的道路上兩者也許曾經有過對立,竇唯曾表達過對當年唱片公司“陰謀”的不滿,但沒有唱片公司,搖滾樂總在地下,那麼彭磊在《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裡唱出的“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的歌聲如何被地上的人聽到呢?

在摩登天空音樂節和草莓音樂節真正火起來之前,摩登天空的經營也一直沒那麼容易,知道這家公司和旗下藝人的大多數是小圈子裡的樂迷,而圈子小意味著收入有限。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樂隊,尤其是搖滾樂隊,無論是精神內核還是外部樂迷要求他們的人設,都是反骨的,都是叛逆和不屑於流俗的。作為搖滾樂手們生存的土壤,那些困頓和地下是他們爆發的動力源泉,而且搖滾樂的內核又包裹著太多的格格不入,不能打折表達態度,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傳達的內容方面。尤其是中國搖滾樂發端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是物質匱乏、精神開始蓬勃的階段,它的發展隨著物質豐富、精神沒有在大眾層面跟上而變得更難有機會被主流接受,直至精神的豐富從新能承載多元化的需求之前,搖滾樂都在抗爭,擰巴,無法和解,這也是它的魅力之一。

然而樂隊可以如此,安於邊緣、地下、生活的窘迫,坦然卻未必能解決什麼。樂隊不能停止自己的個性,唱片公司則不能不去解決盈利和大家的生存。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摩登天空合輯1》發表於上世紀末,新褲子的歌是第一首

那麼誰來解決市場推廣,讓這樣的音樂能夠傳播出去的目的呢?

搖滾樂隊不屑於跟主流媒體打交道,不願意向市場妥協,這些事情要唱片公司去做。現在大家都開始瞭解那時候沈黎暉勸新褲子要寫一些可以當彩鈴的音樂,新褲子之前的名字叫“金屬車間的形體師傅”,也是沈黎暉建議改名字,因為名字太拗口不利於推廣和被人記住,這些都是音樂人較少考慮的,而商人必須考慮的。

這很不容易,有人梗直了脖子,就得有人懂得彎腰,摩登天空就承擔了後者的角色。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貝斯手趙夢加入後的新褲子陣容,那時候鼓手還不是Hayato

讓唱片公司生存

摩登天空雜誌紙質版曾經停刊,其實沒停刊之前,買到也挺不容易的,說白了發行量小,因為盈利太難。當年我頭一次看到這本雜誌之前,對摩登天空旗下的樂隊和各個廠牌已經很喜歡了,看到雜誌還是非常驚訝於封面的設計。

起勁印象最深的一期是木馬樂隊三人組:木馬、曹操、胡湖的封面,木瑪手裡拿著一朵向日葵,頭戴漁夫帽。病態的酷。這些雜誌我沒有全都保留好,回頭翻出來拍個照什麼的,高價賣回給摩登天空不知道沈黎暉收不收。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草莓音樂節後來非常火爆

我記得上中學那會兒,摩登天空的雜誌、專輯都比較貴,跟音像店老闆熟悉了之後,每次有新的到店,老闆都會特別提醒一句,因為過個幾天可能就買不到了,我記得我最早買了超級市場的首張專輯《模樣》卡帶版,但是苦於一直找不到CD,只是見過朋友有一張,各個音像店都沒有貨,。據說摩登天空的雜誌(那時候有些還是附帶CD的)一直沒怎麼盈利,想想97年到2001年那會,我們這些學生也實在沒什麼錢,我記得專輯糾結於是買樂隊的專輯還是買摩登天空音樂雜誌,當時手裡就只有二十幾塊錢。所以那時候很多人買了不同專輯、雜誌互相換著聽,換著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當年的《摩登天空》雜誌,看看上面有多少人你認識,有新褲子最初的三人組哦

讓樂隊生存

早年在《摩登天空》的音樂雜誌上看到過一個評論,就是說摩登天空的員工和樂隊的分界線很模糊。好幾年前旅行團的採訪視頻中我記得他們也提到過這點,所謂“樂隊員工化,員工樂隊化”

新褲子的龐寬是摩登天空的設計師,擅於玩弄各種復古的合成器,這個後來大家是都知道了。

玩笑樂隊(作品只出現在《摩登天空》音樂合集裡),也是摩登的員工。

後來又了摩登天空音樂節,更加流行化受眾更廣的草莓音樂節,現在草莓音樂節大概是國內各大城市周邊的大型漏填現場party了,玩了的多,像廟會現場,帶孩子的,擺拍的。從當初只有小圈子的搖滾分子pogo的自嗨(迷笛音樂節一開始也是),到可以賣票成為樂隊主要收入來源,可以每年在多年搞很多場,現場買票的、買周邊的很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臺上的樂隊是誰,但是經歷了音樂節現場之後總有些人也開始去了解和接觸這些樂隊的作品。樂隊們的時間表檔期也開始排滿了,那麼收入才足以養活自己,除了頭部知名樂隊如痛仰、謝天笑、新褲子、扭機這類,很多不算太紅的樂隊靠好的作品一樣可以巡演、參加音樂節保障收入。

沒有音樂公司在背後想辦法,打開市場,樂隊在地下的滋味並不好受。就像彭磊後來在樂隊的夏天裡接受採訪說:現在養孩子真的不便宜,搖滾樂手就不需要養家餬口麼,他們苦難中堅持下來就該一直苦麼?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讓音樂生存

大家現在終於知道這些來自地下的樂隊了,

大家現在終於對摩登天空的故事如數家珍了,

可是大家真的知道麼,

大家現在熟悉,或者因為摩登天空和樂隊們火了以後開始熟悉知道的那些名字:木馬、胡嗎個、左小祖咒、舌頭、超級市場、聲音碎片、蒼蠅。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舌頭樂隊

"

最近樂隊的夏天帶起了一波樂隊潮,這些有創作有才能的音樂人,成熟的搖滾樂隊的關注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不得不說相對小眾的音樂,即使作品很好,即使多年積累,要想影響覆蓋更多人,被更多人所知,你不得不“出圈”,你不得不去接地氣。

這還是已經有了相當廣泛積累,打拼多年的樂隊為主力的一檔綜藝節目,出去米未和愛奇藝的助理,樂隊本身多年積累的粉絲、長年在各大音樂節磨練出來的水準、作品也都是關鍵。這是個好的開端,似乎大家覺得做樂隊的人們總算可以收入養得起自己了,他們的音樂打動了這多人,似乎早該配得上這樣的反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沈黎暉代表摩登天空參加樂夏

其實我想說:如果不是足夠的商業化運作,這些在綜藝節目中嶄露頭角的“中年練習生”們,其實沒機會撐到現在“樂隊的夏天”到來。現實中也的確如此,能趕上《樂隊的夏天》節目,能趕上音樂市場復甦、多元化的審美普及,大家的購買力跟上來,甚至撐到版權保護更好的今天,都需要在之前的歲月裡想法養活自己。

在《樂隊的夏天》裡,彭磊曾經調侃沈黎暉太摳,都不給請伴奏的絃樂之類的。當然因為彭磊的個性隨著節目為人所知,大家也對他彭氏言語的風格頗有了解,未必會真的誤解摩登天空和沈黎暉,這家企業跟迷笛音樂學校一道,幾乎意味著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中國非主流的搖滾樂隊和地下音樂的大部分(當然後來的摩登天空還是很積極入世的)。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清醒專輯《好極了!?》

作為“清醒sober”樂隊的主唱和主創,沈黎暉為了出版自己樂隊的作品而在1997年末創建了“摩登天空”並堅持至今。清醒樂隊是當初為數不多的英倫搖滾範,比後來的果味VC和在《樂隊的夏天》火起來的盤尼西林要早,尤其是跟盤尼西林完全不是一代人了。他們最初的專輯《好極了?!》也是那個時候北京新聲劃時代的代表之一,雖說音樂本身我個人感覺沒有那麼好,不過在一眾金屬樂隊中的確是格外的清醒。

沈黎暉真的摳麼?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沈黎暉和摩登天空必須用市場化的後段,按照商業經營的規則來負擔這些年,幫助樂隊為人所知,推出作品。承擔樂隊和音樂人個性化、小眾和反抗世俗的的態度下,接壤受眾和推廣的責任。做公司不能不算賬,尤其是過去二十幾年缺乏版權保護,缺乏廣泛音樂土壤和市場消費能力的音樂市場!

能撐到今天的音樂公司我們看看都有誰,大陸那麼廣闊的市場,曾經那麼火爆的經典音樂時代,無論是上世紀到本世紀初的港臺音樂風潮,還是同時期的紅磡94,音樂人和音樂公司應該活得很好嘛。現實中是這樣麼?帶著魔巖三傑的賈敏恕和魔巖唱片今何在?締造了崔健的專輯和指南針、羅琦的京文唱片你們還找得到嗎?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賈敏恕和超載主唱高旗

隊能有機會在臺前訴說當年一場演出一個人分十幾塊錢、幾十塊錢,訴說樹村的經歷。

樂隊們提起自己的巡演,都是自己帶著一堆設備擠火車,到大巴車,有時候現場連個調音師都帶不起,不同地方的現場設備條件千差萬別,小的酒吧、livehouse裡面接不上音響或者麥克風突然出問題的情況司空見慣,大家都是這麼熬過來的。一場演下來只有幾個觀眾的情況也不罕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痛仰是當年樹村走出的大腕之一

音樂公司在幕後都有機會訴說麼?他們首先得保證經營,我在這裡並不是把唱片公司和音樂人對立起來,就像雖然彭磊、旅行團都曾經調侃過摩登天空,但是大家卻能和諧共生,共同去創造屬於時代的作品,影響一代代人。

只不過唱片公司必須去扮演那個商業、商人的角色,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上。

本世紀初的音樂唱片公司,多少都在想方設法的撐下來,活下來。

能活下來的公司都經歷了什麼?窘迫是難免的。我並不是要把樂隊和唱片公司對立起來,即使在商業化的道路上兩者也許曾經有過對立,竇唯曾表達過對當年唱片公司“陰謀”的不滿,但沒有唱片公司,搖滾樂總在地下,那麼彭磊在《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裡唱出的“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的歌聲如何被地上的人聽到呢?

在摩登天空音樂節和草莓音樂節真正火起來之前,摩登天空的經營也一直沒那麼容易,知道這家公司和旗下藝人的大多數是小圈子裡的樂迷,而圈子小意味著收入有限。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樂隊,尤其是搖滾樂隊,無論是精神內核還是外部樂迷要求他們的人設,都是反骨的,都是叛逆和不屑於流俗的。作為搖滾樂手們生存的土壤,那些困頓和地下是他們爆發的動力源泉,而且搖滾樂的內核又包裹著太多的格格不入,不能打折表達態度,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傳達的內容方面。尤其是中國搖滾樂發端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是物質匱乏、精神開始蓬勃的階段,它的發展隨著物質豐富、精神沒有在大眾層面跟上而變得更難有機會被主流接受,直至精神的豐富從新能承載多元化的需求之前,搖滾樂都在抗爭,擰巴,無法和解,這也是它的魅力之一。

然而樂隊可以如此,安於邊緣、地下、生活的窘迫,坦然卻未必能解決什麼。樂隊不能停止自己的個性,唱片公司則不能不去解決盈利和大家的生存。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摩登天空合輯1》發表於上世紀末,新褲子的歌是第一首

那麼誰來解決市場推廣,讓這樣的音樂能夠傳播出去的目的呢?

搖滾樂隊不屑於跟主流媒體打交道,不願意向市場妥協,這些事情要唱片公司去做。現在大家都開始瞭解那時候沈黎暉勸新褲子要寫一些可以當彩鈴的音樂,新褲子之前的名字叫“金屬車間的形體師傅”,也是沈黎暉建議改名字,因為名字太拗口不利於推廣和被人記住,這些都是音樂人較少考慮的,而商人必須考慮的。

這很不容易,有人梗直了脖子,就得有人懂得彎腰,摩登天空就承擔了後者的角色。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貝斯手趙夢加入後的新褲子陣容,那時候鼓手還不是Hayato

讓唱片公司生存

摩登天空雜誌紙質版曾經停刊,其實沒停刊之前,買到也挺不容易的,說白了發行量小,因為盈利太難。當年我頭一次看到這本雜誌之前,對摩登天空旗下的樂隊和各個廠牌已經很喜歡了,看到雜誌還是非常驚訝於封面的設計。

起勁印象最深的一期是木馬樂隊三人組:木馬、曹操、胡湖的封面,木瑪手裡拿著一朵向日葵,頭戴漁夫帽。病態的酷。這些雜誌我沒有全都保留好,回頭翻出來拍個照什麼的,高價賣回給摩登天空不知道沈黎暉收不收。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草莓音樂節後來非常火爆

我記得上中學那會兒,摩登天空的雜誌、專輯都比較貴,跟音像店老闆熟悉了之後,每次有新的到店,老闆都會特別提醒一句,因為過個幾天可能就買不到了,我記得我最早買了超級市場的首張專輯《模樣》卡帶版,但是苦於一直找不到CD,只是見過朋友有一張,各個音像店都沒有貨,。據說摩登天空的雜誌(那時候有些還是附帶CD的)一直沒怎麼盈利,想想97年到2001年那會,我們這些學生也實在沒什麼錢,我記得專輯糾結於是買樂隊的專輯還是買摩登天空音樂雜誌,當時手裡就只有二十幾塊錢。所以那時候很多人買了不同專輯、雜誌互相換著聽,換著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當年的《摩登天空》雜誌,看看上面有多少人你認識,有新褲子最初的三人組哦

讓樂隊生存

早年在《摩登天空》的音樂雜誌上看到過一個評論,就是說摩登天空的員工和樂隊的分界線很模糊。好幾年前旅行團的採訪視頻中我記得他們也提到過這點,所謂“樂隊員工化,員工樂隊化”

新褲子的龐寬是摩登天空的設計師,擅於玩弄各種復古的合成器,這個後來大家是都知道了。

玩笑樂隊(作品只出現在《摩登天空》音樂合集裡),也是摩登的員工。

後來又了摩登天空音樂節,更加流行化受眾更廣的草莓音樂節,現在草莓音樂節大概是國內各大城市周邊的大型漏填現場party了,玩了的多,像廟會現場,帶孩子的,擺拍的。從當初只有小圈子的搖滾分子pogo的自嗨(迷笛音樂節一開始也是),到可以賣票成為樂隊主要收入來源,可以每年在多年搞很多場,現場買票的、買周邊的很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臺上的樂隊是誰,但是經歷了音樂節現場之後總有些人也開始去了解和接觸這些樂隊的作品。樂隊們的時間表檔期也開始排滿了,那麼收入才足以養活自己,除了頭部知名樂隊如痛仰、謝天笑、新褲子、扭機這類,很多不算太紅的樂隊靠好的作品一樣可以巡演、參加音樂節保障收入。

沒有音樂公司在背後想辦法,打開市場,樂隊在地下的滋味並不好受。就像彭磊後來在樂隊的夏天裡接受採訪說:現在養孩子真的不便宜,搖滾樂手就不需要養家餬口麼,他們苦難中堅持下來就該一直苦麼?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讓音樂生存

大家現在終於知道這些來自地下的樂隊了,

大家現在終於對摩登天空的故事如數家珍了,

可是大家真的知道麼,

大家現在熟悉,或者因為摩登天空和樂隊們火了以後開始熟悉知道的那些名字:木馬、胡嗎個、左小祖咒、舌頭、超級市場、聲音碎片、蒼蠅。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舌頭樂隊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當年左小祖咒還是NO樂隊的主唱

"

最近樂隊的夏天帶起了一波樂隊潮,這些有創作有才能的音樂人,成熟的搖滾樂隊的關注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不得不說相對小眾的音樂,即使作品很好,即使多年積累,要想影響覆蓋更多人,被更多人所知,你不得不“出圈”,你不得不去接地氣。

這還是已經有了相當廣泛積累,打拼多年的樂隊為主力的一檔綜藝節目,出去米未和愛奇藝的助理,樂隊本身多年積累的粉絲、長年在各大音樂節磨練出來的水準、作品也都是關鍵。這是個好的開端,似乎大家覺得做樂隊的人們總算可以收入養得起自己了,他們的音樂打動了這多人,似乎早該配得上這樣的反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沈黎暉代表摩登天空參加樂夏

其實我想說:如果不是足夠的商業化運作,這些在綜藝節目中嶄露頭角的“中年練習生”們,其實沒機會撐到現在“樂隊的夏天”到來。現實中也的確如此,能趕上《樂隊的夏天》節目,能趕上音樂市場復甦、多元化的審美普及,大家的購買力跟上來,甚至撐到版權保護更好的今天,都需要在之前的歲月裡想法養活自己。

在《樂隊的夏天》裡,彭磊曾經調侃沈黎暉太摳,都不給請伴奏的絃樂之類的。當然因為彭磊的個性隨著節目為人所知,大家也對他彭氏言語的風格頗有了解,未必會真的誤解摩登天空和沈黎暉,這家企業跟迷笛音樂學校一道,幾乎意味著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中國非主流的搖滾樂隊和地下音樂的大部分(當然後來的摩登天空還是很積極入世的)。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清醒專輯《好極了!?》

作為“清醒sober”樂隊的主唱和主創,沈黎暉為了出版自己樂隊的作品而在1997年末創建了“摩登天空”並堅持至今。清醒樂隊是當初為數不多的英倫搖滾範,比後來的果味VC和在《樂隊的夏天》火起來的盤尼西林要早,尤其是跟盤尼西林完全不是一代人了。他們最初的專輯《好極了?!》也是那個時候北京新聲劃時代的代表之一,雖說音樂本身我個人感覺沒有那麼好,不過在一眾金屬樂隊中的確是格外的清醒。

沈黎暉真的摳麼?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沈黎暉和摩登天空必須用市場化的後段,按照商業經營的規則來負擔這些年,幫助樂隊為人所知,推出作品。承擔樂隊和音樂人個性化、小眾和反抗世俗的的態度下,接壤受眾和推廣的責任。做公司不能不算賬,尤其是過去二十幾年缺乏版權保護,缺乏廣泛音樂土壤和市場消費能力的音樂市場!

能撐到今天的音樂公司我們看看都有誰,大陸那麼廣闊的市場,曾經那麼火爆的經典音樂時代,無論是上世紀到本世紀初的港臺音樂風潮,還是同時期的紅磡94,音樂人和音樂公司應該活得很好嘛。現實中是這樣麼?帶著魔巖三傑的賈敏恕和魔巖唱片今何在?締造了崔健的專輯和指南針、羅琦的京文唱片你們還找得到嗎?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賈敏恕和超載主唱高旗

隊能有機會在臺前訴說當年一場演出一個人分十幾塊錢、幾十塊錢,訴說樹村的經歷。

樂隊們提起自己的巡演,都是自己帶著一堆設備擠火車,到大巴車,有時候現場連個調音師都帶不起,不同地方的現場設備條件千差萬別,小的酒吧、livehouse裡面接不上音響或者麥克風突然出問題的情況司空見慣,大家都是這麼熬過來的。一場演下來只有幾個觀眾的情況也不罕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痛仰是當年樹村走出的大腕之一

音樂公司在幕後都有機會訴說麼?他們首先得保證經營,我在這裡並不是把唱片公司和音樂人對立起來,就像雖然彭磊、旅行團都曾經調侃過摩登天空,但是大家卻能和諧共生,共同去創造屬於時代的作品,影響一代代人。

只不過唱片公司必須去扮演那個商業、商人的角色,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上。

本世紀初的音樂唱片公司,多少都在想方設法的撐下來,活下來。

能活下來的公司都經歷了什麼?窘迫是難免的。我並不是要把樂隊和唱片公司對立起來,即使在商業化的道路上兩者也許曾經有過對立,竇唯曾表達過對當年唱片公司“陰謀”的不滿,但沒有唱片公司,搖滾樂總在地下,那麼彭磊在《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裡唱出的“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的歌聲如何被地上的人聽到呢?

在摩登天空音樂節和草莓音樂節真正火起來之前,摩登天空的經營也一直沒那麼容易,知道這家公司和旗下藝人的大多數是小圈子裡的樂迷,而圈子小意味著收入有限。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樂隊,尤其是搖滾樂隊,無論是精神內核還是外部樂迷要求他們的人設,都是反骨的,都是叛逆和不屑於流俗的。作為搖滾樂手們生存的土壤,那些困頓和地下是他們爆發的動力源泉,而且搖滾樂的內核又包裹著太多的格格不入,不能打折表達態度,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傳達的內容方面。尤其是中國搖滾樂發端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是物質匱乏、精神開始蓬勃的階段,它的發展隨著物質豐富、精神沒有在大眾層面跟上而變得更難有機會被主流接受,直至精神的豐富從新能承載多元化的需求之前,搖滾樂都在抗爭,擰巴,無法和解,這也是它的魅力之一。

然而樂隊可以如此,安於邊緣、地下、生活的窘迫,坦然卻未必能解決什麼。樂隊不能停止自己的個性,唱片公司則不能不去解決盈利和大家的生存。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摩登天空合輯1》發表於上世紀末,新褲子的歌是第一首

那麼誰來解決市場推廣,讓這樣的音樂能夠傳播出去的目的呢?

搖滾樂隊不屑於跟主流媒體打交道,不願意向市場妥協,這些事情要唱片公司去做。現在大家都開始瞭解那時候沈黎暉勸新褲子要寫一些可以當彩鈴的音樂,新褲子之前的名字叫“金屬車間的形體師傅”,也是沈黎暉建議改名字,因為名字太拗口不利於推廣和被人記住,這些都是音樂人較少考慮的,而商人必須考慮的。

這很不容易,有人梗直了脖子,就得有人懂得彎腰,摩登天空就承擔了後者的角色。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貝斯手趙夢加入後的新褲子陣容,那時候鼓手還不是Hayato

讓唱片公司生存

摩登天空雜誌紙質版曾經停刊,其實沒停刊之前,買到也挺不容易的,說白了發行量小,因為盈利太難。當年我頭一次看到這本雜誌之前,對摩登天空旗下的樂隊和各個廠牌已經很喜歡了,看到雜誌還是非常驚訝於封面的設計。

起勁印象最深的一期是木馬樂隊三人組:木馬、曹操、胡湖的封面,木瑪手裡拿著一朵向日葵,頭戴漁夫帽。病態的酷。這些雜誌我沒有全都保留好,回頭翻出來拍個照什麼的,高價賣回給摩登天空不知道沈黎暉收不收。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草莓音樂節後來非常火爆

我記得上中學那會兒,摩登天空的雜誌、專輯都比較貴,跟音像店老闆熟悉了之後,每次有新的到店,老闆都會特別提醒一句,因為過個幾天可能就買不到了,我記得我最早買了超級市場的首張專輯《模樣》卡帶版,但是苦於一直找不到CD,只是見過朋友有一張,各個音像店都沒有貨,。據說摩登天空的雜誌(那時候有些還是附帶CD的)一直沒怎麼盈利,想想97年到2001年那會,我們這些學生也實在沒什麼錢,我記得專輯糾結於是買樂隊的專輯還是買摩登天空音樂雜誌,當時手裡就只有二十幾塊錢。所以那時候很多人買了不同專輯、雜誌互相換著聽,換著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當年的《摩登天空》雜誌,看看上面有多少人你認識,有新褲子最初的三人組哦

讓樂隊生存

早年在《摩登天空》的音樂雜誌上看到過一個評論,就是說摩登天空的員工和樂隊的分界線很模糊。好幾年前旅行團的採訪視頻中我記得他們也提到過這點,所謂“樂隊員工化,員工樂隊化”

新褲子的龐寬是摩登天空的設計師,擅於玩弄各種復古的合成器,這個後來大家是都知道了。

玩笑樂隊(作品只出現在《摩登天空》音樂合集裡),也是摩登的員工。

後來又了摩登天空音樂節,更加流行化受眾更廣的草莓音樂節,現在草莓音樂節大概是國內各大城市周邊的大型漏填現場party了,玩了的多,像廟會現場,帶孩子的,擺拍的。從當初只有小圈子的搖滾分子pogo的自嗨(迷笛音樂節一開始也是),到可以賣票成為樂隊主要收入來源,可以每年在多年搞很多場,現場買票的、買周邊的很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臺上的樂隊是誰,但是經歷了音樂節現場之後總有些人也開始去了解和接觸這些樂隊的作品。樂隊們的時間表檔期也開始排滿了,那麼收入才足以養活自己,除了頭部知名樂隊如痛仰、謝天笑、新褲子、扭機這類,很多不算太紅的樂隊靠好的作品一樣可以巡演、參加音樂節保障收入。

沒有音樂公司在背後想辦法,打開市場,樂隊在地下的滋味並不好受。就像彭磊後來在樂隊的夏天裡接受採訪說:現在養孩子真的不便宜,搖滾樂手就不需要養家餬口麼,他們苦難中堅持下來就該一直苦麼?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讓音樂生存

大家現在終於知道這些來自地下的樂隊了,

大家現在終於對摩登天空的故事如數家珍了,

可是大家真的知道麼,

大家現在熟悉,或者因為摩登天空和樂隊們火了以後開始熟悉知道的那些名字:木馬、胡嗎個、左小祖咒、舌頭、超級市場、聲音碎片、蒼蠅。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舌頭樂隊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當年左小祖咒還是NO樂隊的主唱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左小祖咒成了潮男

你們知道在那個磁帶為主的時代,這些人的音樂多麼另類麼?我就不說當年,現在有多少人聽過他們的專輯?當年聽了這些樂隊專輯的人,包括我,一定有很多人受到很大沖擊,但首先得有這些專輯,我們才有機會去了解這種音樂。當然另一個途徑是那個時代的打口帶、打口CD、

你知道當初摩登天空在胡嗎個的專輯《人人都一個小板凳,我的不帶入二十一世紀》企宣文案裡這樣介紹胡嗎個:自學、自己在家用錄音機錄了自己第一張demo,之所以有這麼個性的名字是因為父母大約能認識的字不多,就找了這麼兩個字。諸位設想一下,二十年前,如果沒有摩登天空和類似的嚎叫唱片、京文唱片、魔巖唱片,很多那個時候的音樂人和作品我們今天有可能知道麼。而摩登天空簽下的大量樂隊直到今天還不一定在主流圈子內,那時候其他幾家籤的還是黑豹、唐朝那種大咖,相對於它們來說摩登天空還是非常邊緣的小公司。

除了開始的圈子,除了那些搖滾死忠,現在大家時常轉述的這些名字,甚至已經解散很久的樂隊,至少他們的作品還能留存下來被更多人知道。

後來想想最初摩登天空為什麼拼命推“新褲子”和“清醒”啊,除了清醒是沈黎暉自己組的樂隊,是公司成立的最初動機之外,也就這倆樂隊在當時的受眾能廣泛一點。新褲子當時的流行朋克至少很歡樂、也很躁,但不是特別偏執和極端的。清醒sober我個人認為不算是太成功的樂隊,但在那個皮夾克、長髮搖滾樂=重金屬的年代,沈黎暉的清醒樂隊真的是一股清流,我至今記得我看著那張專輯封面,五個人雅痞的造型,粉藍色的背景,硬是琢磨了半天,一看氣質有點英倫,一看五個人眼神應該不是港臺流行組合。

摩登天空的設計水準一直很高,無論是專輯、雜誌、音樂節和網絡上的各種宣傳平面,當年他們的很多作品都是設計首先打動了我,這跟沈黎暉學這方面出身,以及公司最初的團隊裡的一幫人有很大關係,當時學美術、學設計而做了音樂的人的確是不少,跟現在苦哈哈的整天被甲方爸爸虐的PS、illustrator、AI高手們感覺似乎不太一樣。

"

最近樂隊的夏天帶起了一波樂隊潮,這些有創作有才能的音樂人,成熟的搖滾樂隊的關注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不得不說相對小眾的音樂,即使作品很好,即使多年積累,要想影響覆蓋更多人,被更多人所知,你不得不“出圈”,你不得不去接地氣。

這還是已經有了相當廣泛積累,打拼多年的樂隊為主力的一檔綜藝節目,出去米未和愛奇藝的助理,樂隊本身多年積累的粉絲、長年在各大音樂節磨練出來的水準、作品也都是關鍵。這是個好的開端,似乎大家覺得做樂隊的人們總算可以收入養得起自己了,他們的音樂打動了這多人,似乎早該配得上這樣的反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沈黎暉代表摩登天空參加樂夏

其實我想說:如果不是足夠的商業化運作,這些在綜藝節目中嶄露頭角的“中年練習生”們,其實沒機會撐到現在“樂隊的夏天”到來。現實中也的確如此,能趕上《樂隊的夏天》節目,能趕上音樂市場復甦、多元化的審美普及,大家的購買力跟上來,甚至撐到版權保護更好的今天,都需要在之前的歲月裡想法養活自己。

在《樂隊的夏天》裡,彭磊曾經調侃沈黎暉太摳,都不給請伴奏的絃樂之類的。當然因為彭磊的個性隨著節目為人所知,大家也對他彭氏言語的風格頗有了解,未必會真的誤解摩登天空和沈黎暉,這家企業跟迷笛音樂學校一道,幾乎意味著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中國非主流的搖滾樂隊和地下音樂的大部分(當然後來的摩登天空還是很積極入世的)。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清醒專輯《好極了!?》

作為“清醒sober”樂隊的主唱和主創,沈黎暉為了出版自己樂隊的作品而在1997年末創建了“摩登天空”並堅持至今。清醒樂隊是當初為數不多的英倫搖滾範,比後來的果味VC和在《樂隊的夏天》火起來的盤尼西林要早,尤其是跟盤尼西林完全不是一代人了。他們最初的專輯《好極了?!》也是那個時候北京新聲劃時代的代表之一,雖說音樂本身我個人感覺沒有那麼好,不過在一眾金屬樂隊中的確是格外的清醒。

沈黎暉真的摳麼?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沈黎暉和摩登天空必須用市場化的後段,按照商業經營的規則來負擔這些年,幫助樂隊為人所知,推出作品。承擔樂隊和音樂人個性化、小眾和反抗世俗的的態度下,接壤受眾和推廣的責任。做公司不能不算賬,尤其是過去二十幾年缺乏版權保護,缺乏廣泛音樂土壤和市場消費能力的音樂市場!

能撐到今天的音樂公司我們看看都有誰,大陸那麼廣闊的市場,曾經那麼火爆的經典音樂時代,無論是上世紀到本世紀初的港臺音樂風潮,還是同時期的紅磡94,音樂人和音樂公司應該活得很好嘛。現實中是這樣麼?帶著魔巖三傑的賈敏恕和魔巖唱片今何在?締造了崔健的專輯和指南針、羅琦的京文唱片你們還找得到嗎?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賈敏恕和超載主唱高旗

隊能有機會在臺前訴說當年一場演出一個人分十幾塊錢、幾十塊錢,訴說樹村的經歷。

樂隊們提起自己的巡演,都是自己帶著一堆設備擠火車,到大巴車,有時候現場連個調音師都帶不起,不同地方的現場設備條件千差萬別,小的酒吧、livehouse裡面接不上音響或者麥克風突然出問題的情況司空見慣,大家都是這麼熬過來的。一場演下來只有幾個觀眾的情況也不罕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痛仰是當年樹村走出的大腕之一

音樂公司在幕後都有機會訴說麼?他們首先得保證經營,我在這裡並不是把唱片公司和音樂人對立起來,就像雖然彭磊、旅行團都曾經調侃過摩登天空,但是大家卻能和諧共生,共同去創造屬於時代的作品,影響一代代人。

只不過唱片公司必須去扮演那個商業、商人的角色,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上。

本世紀初的音樂唱片公司,多少都在想方設法的撐下來,活下來。

能活下來的公司都經歷了什麼?窘迫是難免的。我並不是要把樂隊和唱片公司對立起來,即使在商業化的道路上兩者也許曾經有過對立,竇唯曾表達過對當年唱片公司“陰謀”的不滿,但沒有唱片公司,搖滾樂總在地下,那麼彭磊在《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裡唱出的“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的歌聲如何被地上的人聽到呢?

在摩登天空音樂節和草莓音樂節真正火起來之前,摩登天空的經營也一直沒那麼容易,知道這家公司和旗下藝人的大多數是小圈子裡的樂迷,而圈子小意味著收入有限。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樂隊,尤其是搖滾樂隊,無論是精神內核還是外部樂迷要求他們的人設,都是反骨的,都是叛逆和不屑於流俗的。作為搖滾樂手們生存的土壤,那些困頓和地下是他們爆發的動力源泉,而且搖滾樂的內核又包裹著太多的格格不入,不能打折表達態度,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傳達的內容方面。尤其是中國搖滾樂發端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是物質匱乏、精神開始蓬勃的階段,它的發展隨著物質豐富、精神沒有在大眾層面跟上而變得更難有機會被主流接受,直至精神的豐富從新能承載多元化的需求之前,搖滾樂都在抗爭,擰巴,無法和解,這也是它的魅力之一。

然而樂隊可以如此,安於邊緣、地下、生活的窘迫,坦然卻未必能解決什麼。樂隊不能停止自己的個性,唱片公司則不能不去解決盈利和大家的生存。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摩登天空合輯1》發表於上世紀末,新褲子的歌是第一首

那麼誰來解決市場推廣,讓這樣的音樂能夠傳播出去的目的呢?

搖滾樂隊不屑於跟主流媒體打交道,不願意向市場妥協,這些事情要唱片公司去做。現在大家都開始瞭解那時候沈黎暉勸新褲子要寫一些可以當彩鈴的音樂,新褲子之前的名字叫“金屬車間的形體師傅”,也是沈黎暉建議改名字,因為名字太拗口不利於推廣和被人記住,這些都是音樂人較少考慮的,而商人必須考慮的。

這很不容易,有人梗直了脖子,就得有人懂得彎腰,摩登天空就承擔了後者的角色。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貝斯手趙夢加入後的新褲子陣容,那時候鼓手還不是Hayato

讓唱片公司生存

摩登天空雜誌紙質版曾經停刊,其實沒停刊之前,買到也挺不容易的,說白了發行量小,因為盈利太難。當年我頭一次看到這本雜誌之前,對摩登天空旗下的樂隊和各個廠牌已經很喜歡了,看到雜誌還是非常驚訝於封面的設計。

起勁印象最深的一期是木馬樂隊三人組:木馬、曹操、胡湖的封面,木瑪手裡拿著一朵向日葵,頭戴漁夫帽。病態的酷。這些雜誌我沒有全都保留好,回頭翻出來拍個照什麼的,高價賣回給摩登天空不知道沈黎暉收不收。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草莓音樂節後來非常火爆

我記得上中學那會兒,摩登天空的雜誌、專輯都比較貴,跟音像店老闆熟悉了之後,每次有新的到店,老闆都會特別提醒一句,因為過個幾天可能就買不到了,我記得我最早買了超級市場的首張專輯《模樣》卡帶版,但是苦於一直找不到CD,只是見過朋友有一張,各個音像店都沒有貨,。據說摩登天空的雜誌(那時候有些還是附帶CD的)一直沒怎麼盈利,想想97年到2001年那會,我們這些學生也實在沒什麼錢,我記得專輯糾結於是買樂隊的專輯還是買摩登天空音樂雜誌,當時手裡就只有二十幾塊錢。所以那時候很多人買了不同專輯、雜誌互相換著聽,換著看。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當年的《摩登天空》雜誌,看看上面有多少人你認識,有新褲子最初的三人組哦

讓樂隊生存

早年在《摩登天空》的音樂雜誌上看到過一個評論,就是說摩登天空的員工和樂隊的分界線很模糊。好幾年前旅行團的採訪視頻中我記得他們也提到過這點,所謂“樂隊員工化,員工樂隊化”

新褲子的龐寬是摩登天空的設計師,擅於玩弄各種復古的合成器,這個後來大家是都知道了。

玩笑樂隊(作品只出現在《摩登天空》音樂合集裡),也是摩登的員工。

後來又了摩登天空音樂節,更加流行化受眾更廣的草莓音樂節,現在草莓音樂節大概是國內各大城市周邊的大型漏填現場party了,玩了的多,像廟會現場,帶孩子的,擺拍的。從當初只有小圈子的搖滾分子pogo的自嗨(迷笛音樂節一開始也是),到可以賣票成為樂隊主要收入來源,可以每年在多年搞很多場,現場買票的、買周邊的很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臺上的樂隊是誰,但是經歷了音樂節現場之後總有些人也開始去了解和接觸這些樂隊的作品。樂隊們的時間表檔期也開始排滿了,那麼收入才足以養活自己,除了頭部知名樂隊如痛仰、謝天笑、新褲子、扭機這類,很多不算太紅的樂隊靠好的作品一樣可以巡演、參加音樂節保障收入。

沒有音樂公司在背後想辦法,打開市場,樂隊在地下的滋味並不好受。就像彭磊後來在樂隊的夏天裡接受採訪說:現在養孩子真的不便宜,搖滾樂手就不需要養家餬口麼,他們苦難中堅持下來就該一直苦麼?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讓音樂生存

大家現在終於知道這些來自地下的樂隊了,

大家現在終於對摩登天空的故事如數家珍了,

可是大家真的知道麼,

大家現在熟悉,或者因為摩登天空和樂隊們火了以後開始熟悉知道的那些名字:木馬、胡嗎個、左小祖咒、舌頭、超級市場、聲音碎片、蒼蠅。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舌頭樂隊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當年左小祖咒還是NO樂隊的主唱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左小祖咒成了潮男

你們知道在那個磁帶為主的時代,這些人的音樂多麼另類麼?我就不說當年,現在有多少人聽過他們的專輯?當年聽了這些樂隊專輯的人,包括我,一定有很多人受到很大沖擊,但首先得有這些專輯,我們才有機會去了解這種音樂。當然另一個途徑是那個時代的打口帶、打口CD、

你知道當初摩登天空在胡嗎個的專輯《人人都一個小板凳,我的不帶入二十一世紀》企宣文案裡這樣介紹胡嗎個:自學、自己在家用錄音機錄了自己第一張demo,之所以有這麼個性的名字是因為父母大約能認識的字不多,就找了這麼兩個字。諸位設想一下,二十年前,如果沒有摩登天空和類似的嚎叫唱片、京文唱片、魔巖唱片,很多那個時候的音樂人和作品我們今天有可能知道麼。而摩登天空簽下的大量樂隊直到今天還不一定在主流圈子內,那時候其他幾家籤的還是黑豹、唐朝那種大咖,相對於它們來說摩登天空還是非常邊緣的小公司。

除了開始的圈子,除了那些搖滾死忠,現在大家時常轉述的這些名字,甚至已經解散很久的樂隊,至少他們的作品還能留存下來被更多人知道。

後來想想最初摩登天空為什麼拼命推“新褲子”和“清醒”啊,除了清醒是沈黎暉自己組的樂隊,是公司成立的最初動機之外,也就這倆樂隊在當時的受眾能廣泛一點。新褲子當時的流行朋克至少很歡樂、也很躁,但不是特別偏執和極端的。清醒sober我個人認為不算是太成功的樂隊,但在那個皮夾克、長髮搖滾樂=重金屬的年代,沈黎暉的清醒樂隊真的是一股清流,我至今記得我看著那張專輯封面,五個人雅痞的造型,粉藍色的背景,硬是琢磨了半天,一看氣質有點英倫,一看五個人眼神應該不是港臺流行組合。

摩登天空的設計水準一直很高,無論是專輯、雜誌、音樂節和網絡上的各種宣傳平面,當年他們的很多作品都是設計首先打動了我,這跟沈黎暉學這方面出身,以及公司最初的團隊裡的一幫人有很大關係,當時學美術、學設計而做了音樂的人的確是不少,跟現在苦哈哈的整天被甲方爸爸虐的PS、illustrator、AI高手們感覺似乎不太一樣。

沈黎暉:從樂隊主唱到樂隊們的老闆

現在的沈黎暉

我不能完全的把清醒樂隊的沈黎暉和摩登天空的老闆沈黎暉混為一談,那個曾經也是個性鮮明的主唱,對中國搖滾樂、音樂市場的貢獻絕不只是清醒樂隊和作品,感謝他給了像我一樣的青年人去了解更多國內音樂作品的機會,感謝摩登天空。

摩登天空也21週年了,祝這些給我美好青春的音樂人越過越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