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的另一面:專門舉報蘇軾,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又擅長見風使舵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他因撰寫筆記體鉅著《夢溪筆談》而名垂青史。

《宋史·沈括傳》稱其“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

可以這麼說,沈括是文學家、音樂家、書法家、收藏家、地理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醫藥家、天文學家、水利學家、軍事家等等!

沈括的另一面:專門舉報蘇軾,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又擅長見風使舵

就連我們當代世界離不開的“石油”,也都是沈括最先定義命名的。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稱讚沈括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現代有人甚至開玩笑說,沈括大致相當於宋朝的牛頓加愛迪生加諾貝爾加伽利略,想象一下,沈括是一個多麼恐怖的人物啊!

然而,令人不知的是,沈括卻也是一個投機的政客,尤其擅長告密坑朋友,見風使舵。《宋史·沈括傳》中,就記錄了宋哲宗時的宰相蔡確對沈括的評論:“首鼠乖刺,陰害司農法”。

同時代的大文豪蘇軾更是深受沈括之害。蘇軾與沈括曾經在崇文院共同任職,兩人關係還不錯。後來,沈括支持王安石變法,並受到其重用;而蘇軾則與司馬光等人對變法持反對態度。

沈括的另一面:專門舉報蘇軾,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又擅長見風使舵

據南宋王銍《元祐補錄》記載,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遭到新舊兩黨攻擊的蘇軾主動要求出京到杭州任職。

第二年,沈括受命巡察兩浙農田水利的情況,臨行前,宋神宗叮囑他關注一下在杭州任通判的老同事蘇軾。

當沈括和蘇軾見面後,雖然兩人政見不同,但並不妨礙交情,愉快地暢談一番,臨別前,沈括提出拜讀一下蘇軾最近寫的新詩詞。蘇軾也沒多想,就把被貶杭州後的一些詩詞交給了沈括。

這些詩詞,包括後來給蘇軾帶來牢獄之災的《詠檜》、《吳中田婦嘆》、《山村五絕》等詩。

沈括的另一面:專門舉報蘇軾,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又擅長見風使舵

沈括回京後,就開始認真研讀蘇軾的這些詩詞,並憑藉敏銳的嗅覺,把他認為出格的詩句用紅筆圈了起來,比如《詠檜》中有“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沈括認為這是誹謗皇帝,皇帝飛龍在天,蘇軾的意思卻是要到九泉去找龍,居心何在?

於是,沈括把這些有誹謗皇帝之嫌的詩句交給了宋神宗,揭發蘇軾在詩文中“愚弄朝廷”、“無君臣之義”。然而,宋神宗卻沒當回事,沈括自討了個沒趣。

元豐二年(1079)三月,蘇軾改任湖州太守,按慣例上奏了一份《湖州謝上表》,除了敘述的例行公事外,蘇軾在後面來了幾句牢騷的話:“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沈括看到後,再次拿出蘇軾的詩詞老調重彈,繼續在宋神宗的面前告蘇軾的小黑狀。

沈括的另一面:專門舉報蘇軾,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又擅長見風使舵

有了沈括這個始作俑者,監察御史的何正臣、舒亶,國子博士李宜,御史中丞李定等人立即用沈括圈出的“蘇軾反動詩詞”為引子,給蘇軾來了一場“文字獄”,“烏臺詩案”正式爆發,讓這位大文豪在優待士大夫的那個宋朝裡坐牢103天。

沈括作為變法派緊跟宰相王安石,王安石對沈括也很重視,一再提拔重用他。可是,熙寧九年(1076年)十月,王安石在保守勢力的反撲下,黯然罷相下臺。

作為變法派的骨幹,沈括害怕受到牽連,趕緊轉變風向,向新任宰相吳充遞交了一份祕密報告,對免役法的態度出現了前後明顯的變化,這就給了他人攻擊沈括的口實。

沈括的另一面:專門舉報蘇軾,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又擅長見風使舵

次年,當時還是御史的蔡確以依附大臣(吳充)、越權言事(免役法歸司農寺負責)、前後態度不一等理由彈劾沈括。宋神宗也就把沈括貶出京城,知宣州(今安徽宣城)。

元豐元年(1078年),宋神宗打算重新起用沈括,蔡確再次上書,指責沈括“反覆無常、附會大臣,被貶不足一年,不宜擢升”,詔命又被撤回。沈括也為自己玩的這種兩面三刀、見風使舵的手法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九月,沈括舉家搬遷到了潤州(今江蘇鎮江東) 。當時,蘇軾正在杭州任知州,沈括居然像個沒事人一樣,經常跑到杭州去找蘇軾嘮嗑敘舊,而“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軾也只得繼續微笑面對。

本文參考自:《教科書裡讀不到的趣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