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國“最美奮鬥者”開始投票,山西20人入選候選人'

申紀蘭 山西 農業 陽高 農村 合作社 政治 環境保護 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2019-08-07
"

山西日報記者李煉報道:“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7月25日,記者從省委宣傳部獲悉,“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已進入群眾投票階段。活動組委會正式公佈了722名“最美奮鬥者”候選人信息,我省有20名候選人名列其中。

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力弘揚“幸福源自奮鬥、成功在於奉獻、平凡造就偉大”的價值理念,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組織開展“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6月中旬活動啟動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深入考察調研、廣泛徵求意見、集體醞釀研究,提出了推薦人選名單。活動組委會對推薦人選及其事蹟材料進行彙總梳理,確定了722名“最美奮鬥者”候選人。

我省有20位候選人入選,分別是:申紀蘭、李培斌、賀星龍、劉桂珍、牛國棟、李傑、張晨光、任紅梅、畢臘英、申飛飛、任飛、遠勤山、陳素琴、邢萬里、韓利萍、沙萬里、王祥、許凌雲、程芳琴、鄭仙榮。本報今起將陸續刊發候選人事蹟。

7月22日至8月5日,公眾可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或登錄中央和地方新聞網站、軍隊新聞網站、主要商業網站及移動客戶端“最美奮鬥者”群眾投票專題頁面,查看候選人事蹟,參與投票。每名參與者對同一候選人限投一票,全程可分多次投票,最多可推薦200名候選人。

群眾投票結束後,活動組委會將根據網友投票數,按照正式人選1.2倍比例,在綜合考慮地域、行業、民族等因素的基礎上,確定240名左右“最美奮鬥者”候選人初選名單。再經過組委會評審組專家投票、部門審核、媒體公示等,最終評選出20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湧現出來的,來自生產一線、群眾身邊的先進模範。

全國“最美奮鬥者”我省候選人事蹟(一)


"

山西日報記者李煉報道:“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7月25日,記者從省委宣傳部獲悉,“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已進入群眾投票階段。活動組委會正式公佈了722名“最美奮鬥者”候選人信息,我省有20名候選人名列其中。

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力弘揚“幸福源自奮鬥、成功在於奉獻、平凡造就偉大”的價值理念,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組織開展“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6月中旬活動啟動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深入考察調研、廣泛徵求意見、集體醞釀研究,提出了推薦人選名單。活動組委會對推薦人選及其事蹟材料進行彙總梳理,確定了722名“最美奮鬥者”候選人。

我省有20位候選人入選,分別是:申紀蘭、李培斌、賀星龍、劉桂珍、牛國棟、李傑、張晨光、任紅梅、畢臘英、申飛飛、任飛、遠勤山、陳素琴、邢萬里、韓利萍、沙萬里、王祥、許凌雲、程芳琴、鄭仙榮。本報今起將陸續刊發候選人事蹟。

7月22日至8月5日,公眾可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或登錄中央和地方新聞網站、軍隊新聞網站、主要商業網站及移動客戶端“最美奮鬥者”群眾投票專題頁面,查看候選人事蹟,參與投票。每名參與者對同一候選人限投一票,全程可分多次投票,最多可推薦200名候選人。

群眾投票結束後,活動組委會將根據網友投票數,按照正式人選1.2倍比例,在綜合考慮地域、行業、民族等因素的基礎上,確定240名左右“最美奮鬥者”候選人初選名單。再經過組委會評審組專家投票、部門審核、媒體公示等,最終評選出20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湧現出來的,來自生產一線、群眾身邊的先進模範。

全國“最美奮鬥者”我省候選人事蹟(一)


「聚焦」全國“最美奮鬥者”開始投票,山西20人入選候選人


申紀蘭 堅守一生的奮鬥品格

歷史變遷,時代更迭。90年時光荏苒,歲月改變了她的容顏,讓申紀蘭從一個勤勞樸實的年輕姑娘變成飽經風霜的老者;時間改變不了的,是申紀蘭永遠奮鬥的堅定信心和堅強決心。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90歲的申紀蘭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用決心和行動詮釋了她堅守一生的奮鬥品格。

她,第一個舉起“男女同工同酬”的大旗。時間回到1951年,西溝村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申紀蘭當選副社長。她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動員、帶領社裡的婦女,“走出”院門和男人一樣下田勞動。當時,受封建思想影響,村裡還堅守著“好女不出院”的舊訓。申紀蘭磨破了嘴,跑斷了腿,終於動員社裡22個婦女下田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然而,按照社裡當時的規定,男人下田一天記10分工,婦女下田一天只記5分工。面對不公平,申紀蘭帶領婦女,和男人們展開“勞動競賽”,用行動爭取到“男女幹一樣的活,記一樣的工分”。1954年9月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申紀蘭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的倡議,後來被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她,堅持走完善農村經營體制的道路。1983年西溝村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打破了多年來農民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思想,解放了生產力,但在發展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1984年,申紀蘭針對西溝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暴露的問題,大膽進行改革,探索出了一條“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集體優越性和個人積極性”同發揮的“雙層經營”新路子。

她,不斷探索山區發展之路。改革開放之後,山東、浙江等省的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讓申紀蘭對山區發展有了新的認識:西溝要發展,必須辦企業。1985年,西溝村利用本地豐富的硅礦資源優勢,建成了裝機1800KVA的鐵合金廠,當年實現利潤150萬元。之後,申紀蘭又帶領西溝人先後建成了磁鋼廠、石料廠、飲料廠。

2012年,由於鐵合金廠爐體小,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申紀蘭和西溝人痛下決心果斷拆除,並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對西溝發展重新定位,決心發展紅色、綠色生態旅遊。目前,已完成了紅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西溝展覽館改造改陳,引進沙棘種植、加工、研發項目,建成西溝香菇大棚、光伏發電基地,探索出了一條“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光互補+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

她,竭誠奉獻老區人民。申紀蘭是唯一一位第一屆至第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她始終堅持“當代表就是代表人民利益,當代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信念,60多年的代表生涯,她所提的建議很多都涉及“三農”,包括山區交通建設、保護耕地、貧困地區旅遊開發等,一樁樁、一件件凝結著她對農村的深情,折射出她的為民情懷。

90歲高齡的申紀蘭,奮鬥的腳步從未停歇,她仍在為平順人民、為上黨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忙碌奉獻,她用自己的人生歷程譜寫了一曲動人的奮鬥之歌。


"

山西日報記者李煉報道:“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7月25日,記者從省委宣傳部獲悉,“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已進入群眾投票階段。活動組委會正式公佈了722名“最美奮鬥者”候選人信息,我省有20名候選人名列其中。

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力弘揚“幸福源自奮鬥、成功在於奉獻、平凡造就偉大”的價值理念,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組織開展“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6月中旬活動啟動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深入考察調研、廣泛徵求意見、集體醞釀研究,提出了推薦人選名單。活動組委會對推薦人選及其事蹟材料進行彙總梳理,確定了722名“最美奮鬥者”候選人。

我省有20位候選人入選,分別是:申紀蘭、李培斌、賀星龍、劉桂珍、牛國棟、李傑、張晨光、任紅梅、畢臘英、申飛飛、任飛、遠勤山、陳素琴、邢萬里、韓利萍、沙萬里、王祥、許凌雲、程芳琴、鄭仙榮。本報今起將陸續刊發候選人事蹟。

7月22日至8月5日,公眾可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或登錄中央和地方新聞網站、軍隊新聞網站、主要商業網站及移動客戶端“最美奮鬥者”群眾投票專題頁面,查看候選人事蹟,參與投票。每名參與者對同一候選人限投一票,全程可分多次投票,最多可推薦200名候選人。

群眾投票結束後,活動組委會將根據網友投票數,按照正式人選1.2倍比例,在綜合考慮地域、行業、民族等因素的基礎上,確定240名左右“最美奮鬥者”候選人初選名單。再經過組委會評審組專家投票、部門審核、媒體公示等,最終評選出20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湧現出來的,來自生產一線、群眾身邊的先進模範。

全國“最美奮鬥者”我省候選人事蹟(一)


「聚焦」全國“最美奮鬥者”開始投票,山西20人入選候選人


申紀蘭 堅守一生的奮鬥品格

歷史變遷,時代更迭。90年時光荏苒,歲月改變了她的容顏,讓申紀蘭從一個勤勞樸實的年輕姑娘變成飽經風霜的老者;時間改變不了的,是申紀蘭永遠奮鬥的堅定信心和堅強決心。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90歲的申紀蘭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用決心和行動詮釋了她堅守一生的奮鬥品格。

她,第一個舉起“男女同工同酬”的大旗。時間回到1951年,西溝村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申紀蘭當選副社長。她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動員、帶領社裡的婦女,“走出”院門和男人一樣下田勞動。當時,受封建思想影響,村裡還堅守著“好女不出院”的舊訓。申紀蘭磨破了嘴,跑斷了腿,終於動員社裡22個婦女下田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然而,按照社裡當時的規定,男人下田一天記10分工,婦女下田一天只記5分工。面對不公平,申紀蘭帶領婦女,和男人們展開“勞動競賽”,用行動爭取到“男女幹一樣的活,記一樣的工分”。1954年9月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申紀蘭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的倡議,後來被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她,堅持走完善農村經營體制的道路。1983年西溝村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打破了多年來農民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思想,解放了生產力,但在發展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1984年,申紀蘭針對西溝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暴露的問題,大膽進行改革,探索出了一條“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集體優越性和個人積極性”同發揮的“雙層經營”新路子。

她,不斷探索山區發展之路。改革開放之後,山東、浙江等省的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讓申紀蘭對山區發展有了新的認識:西溝要發展,必須辦企業。1985年,西溝村利用本地豐富的硅礦資源優勢,建成了裝機1800KVA的鐵合金廠,當年實現利潤150萬元。之後,申紀蘭又帶領西溝人先後建成了磁鋼廠、石料廠、飲料廠。

2012年,由於鐵合金廠爐體小,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申紀蘭和西溝人痛下決心果斷拆除,並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對西溝發展重新定位,決心發展紅色、綠色生態旅遊。目前,已完成了紅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西溝展覽館改造改陳,引進沙棘種植、加工、研發項目,建成西溝香菇大棚、光伏發電基地,探索出了一條“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光互補+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

她,竭誠奉獻老區人民。申紀蘭是唯一一位第一屆至第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她始終堅持“當代表就是代表人民利益,當代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信念,60多年的代表生涯,她所提的建議很多都涉及“三農”,包括山區交通建設、保護耕地、貧困地區旅遊開發等,一樁樁、一件件凝結著她對農村的深情,折射出她的為民情懷。

90歲高齡的申紀蘭,奮鬥的腳步從未停歇,她仍在為平順人民、為上黨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忙碌奉獻,她用自己的人生歷程譜寫了一曲動人的奮鬥之歌。


「聚焦」全國“最美奮鬥者”開始投票,山西20人入選候選人


李培斌 鞠躬盡瘁為人民

2015年10月15日,大同市陽高縣龍泉鎮司法所所長李培斌因連續加班加點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不幸殉職,當地幹部群眾無比悲痛。人們懷念他30年如一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變初心,懷念他作為普通黨員幹部“愛崗敬業、廉潔自律、為民務實”的優秀品格。

“我就是黨和政府派來解決困難的。”自1984年從事基層民事調解工作時起,李培斌嘴邊總是掛著這句話。他從事司法調解工作28年,調解了數以千計的民事糾紛,制止了上百次群體性械鬥,使30多名遭遺棄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讓16名失足青年改邪歸正,22名社區矯正人員痛改前非、迷途知返……看似小事,換來的卻是千家萬戶的安寧和基層社會的和諧。在工作中,李培斌摸索總結了用情感染法、以柔克剛法、正義震懾法、親情促動法等“人民調解十法”。如今,這套調解法則已經在全省司法系統推介,成為了人民調解工作的“活教材”。李培斌榮獲縣級以上獎勵68項,先後被評為大同市首屆道德模範、山西省優秀共產黨員、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範司法所長等。2012年,他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也是山西省司法戰線唯一一名十八大代表。

李培斌常說:“咱父母就是扛鋤頭的,不能吃上公家飯了,就看不起老百姓,而要更好地服務老百姓。”正是他始終堅守這樣的初心,“有事情、找培斌”便成了當地家喻戶曉的口頭語。只要群眾有需求,他沒有上班下班之分;只要群眾有危難,他絲毫不顧及個人得失。“我塊頭大,水衝不走”,雨季抗洪他衝在第一線;“你們往後站,我進去”,一處院落失火了他勇闖火海搶救財產;“給我住手”,他挺身而出勇奪板斧,果敢制止了一場械鬥卻傷了自己。為上訪老漢洗澡,為糾紛當事人墊付醫藥費,幫助刑滿釋放人員開飯店,幫助兒女不在身邊的村民苫窯頂……陽高群眾說,李培斌生前為民做的好事,猶如天上的星星,看得見卻數不清。

李培斌是公認的能耐人,但生活卻一直清貧困頓。生前他獲得榮譽無數,榮譽證書摞起來比一人還高,可他從沒有把其視為謀取私利的資本。他結婚30年,租房子住了26年,直到去世的3年前才在縣城邊買了一塊地基,借款蓋起了3間小平房。雖然收入微薄,但李培斌看到生活特殊困難的人,總是要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些給予幫助,每年為此支出兩三千元。有人不解地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李培斌堅定不移地回答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帶頭搞好廉政建設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定要把黨的形象維護好,做好表率。”


"

山西日報記者李煉報道:“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7月25日,記者從省委宣傳部獲悉,“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已進入群眾投票階段。活動組委會正式公佈了722名“最美奮鬥者”候選人信息,我省有20名候選人名列其中。

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力弘揚“幸福源自奮鬥、成功在於奉獻、平凡造就偉大”的價值理念,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組織開展“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6月中旬活動啟動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深入考察調研、廣泛徵求意見、集體醞釀研究,提出了推薦人選名單。活動組委會對推薦人選及其事蹟材料進行彙總梳理,確定了722名“最美奮鬥者”候選人。

我省有20位候選人入選,分別是:申紀蘭、李培斌、賀星龍、劉桂珍、牛國棟、李傑、張晨光、任紅梅、畢臘英、申飛飛、任飛、遠勤山、陳素琴、邢萬里、韓利萍、沙萬里、王祥、許凌雲、程芳琴、鄭仙榮。本報今起將陸續刊發候選人事蹟。

7月22日至8月5日,公眾可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或登錄中央和地方新聞網站、軍隊新聞網站、主要商業網站及移動客戶端“最美奮鬥者”群眾投票專題頁面,查看候選人事蹟,參與投票。每名參與者對同一候選人限投一票,全程可分多次投票,最多可推薦200名候選人。

群眾投票結束後,活動組委會將根據網友投票數,按照正式人選1.2倍比例,在綜合考慮地域、行業、民族等因素的基礎上,確定240名左右“最美奮鬥者”候選人初選名單。再經過組委會評審組專家投票、部門審核、媒體公示等,最終評選出20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湧現出來的,來自生產一線、群眾身邊的先進模範。

全國“最美奮鬥者”我省候選人事蹟(一)


「聚焦」全國“最美奮鬥者”開始投票,山西20人入選候選人


申紀蘭 堅守一生的奮鬥品格

歷史變遷,時代更迭。90年時光荏苒,歲月改變了她的容顏,讓申紀蘭從一個勤勞樸實的年輕姑娘變成飽經風霜的老者;時間改變不了的,是申紀蘭永遠奮鬥的堅定信心和堅強決心。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90歲的申紀蘭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用決心和行動詮釋了她堅守一生的奮鬥品格。

她,第一個舉起“男女同工同酬”的大旗。時間回到1951年,西溝村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申紀蘭當選副社長。她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動員、帶領社裡的婦女,“走出”院門和男人一樣下田勞動。當時,受封建思想影響,村裡還堅守著“好女不出院”的舊訓。申紀蘭磨破了嘴,跑斷了腿,終於動員社裡22個婦女下田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然而,按照社裡當時的規定,男人下田一天記10分工,婦女下田一天只記5分工。面對不公平,申紀蘭帶領婦女,和男人們展開“勞動競賽”,用行動爭取到“男女幹一樣的活,記一樣的工分”。1954年9月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申紀蘭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的倡議,後來被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她,堅持走完善農村經營體制的道路。1983年西溝村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打破了多年來農民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思想,解放了生產力,但在發展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1984年,申紀蘭針對西溝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暴露的問題,大膽進行改革,探索出了一條“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集體優越性和個人積極性”同發揮的“雙層經營”新路子。

她,不斷探索山區發展之路。改革開放之後,山東、浙江等省的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讓申紀蘭對山區發展有了新的認識:西溝要發展,必須辦企業。1985年,西溝村利用本地豐富的硅礦資源優勢,建成了裝機1800KVA的鐵合金廠,當年實現利潤150萬元。之後,申紀蘭又帶領西溝人先後建成了磁鋼廠、石料廠、飲料廠。

2012年,由於鐵合金廠爐體小,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申紀蘭和西溝人痛下決心果斷拆除,並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對西溝發展重新定位,決心發展紅色、綠色生態旅遊。目前,已完成了紅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西溝展覽館改造改陳,引進沙棘種植、加工、研發項目,建成西溝香菇大棚、光伏發電基地,探索出了一條“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光互補+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

她,竭誠奉獻老區人民。申紀蘭是唯一一位第一屆至第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她始終堅持“當代表就是代表人民利益,當代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信念,60多年的代表生涯,她所提的建議很多都涉及“三農”,包括山區交通建設、保護耕地、貧困地區旅遊開發等,一樁樁、一件件凝結著她對農村的深情,折射出她的為民情懷。

90歲高齡的申紀蘭,奮鬥的腳步從未停歇,她仍在為平順人民、為上黨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忙碌奉獻,她用自己的人生歷程譜寫了一曲動人的奮鬥之歌。


「聚焦」全國“最美奮鬥者”開始投票,山西20人入選候選人


李培斌 鞠躬盡瘁為人民

2015年10月15日,大同市陽高縣龍泉鎮司法所所長李培斌因連續加班加點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不幸殉職,當地幹部群眾無比悲痛。人們懷念他30年如一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變初心,懷念他作為普通黨員幹部“愛崗敬業、廉潔自律、為民務實”的優秀品格。

“我就是黨和政府派來解決困難的。”自1984年從事基層民事調解工作時起,李培斌嘴邊總是掛著這句話。他從事司法調解工作28年,調解了數以千計的民事糾紛,制止了上百次群體性械鬥,使30多名遭遺棄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讓16名失足青年改邪歸正,22名社區矯正人員痛改前非、迷途知返……看似小事,換來的卻是千家萬戶的安寧和基層社會的和諧。在工作中,李培斌摸索總結了用情感染法、以柔克剛法、正義震懾法、親情促動法等“人民調解十法”。如今,這套調解法則已經在全省司法系統推介,成為了人民調解工作的“活教材”。李培斌榮獲縣級以上獎勵68項,先後被評為大同市首屆道德模範、山西省優秀共產黨員、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範司法所長等。2012年,他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也是山西省司法戰線唯一一名十八大代表。

李培斌常說:“咱父母就是扛鋤頭的,不能吃上公家飯了,就看不起老百姓,而要更好地服務老百姓。”正是他始終堅守這樣的初心,“有事情、找培斌”便成了當地家喻戶曉的口頭語。只要群眾有需求,他沒有上班下班之分;只要群眾有危難,他絲毫不顧及個人得失。“我塊頭大,水衝不走”,雨季抗洪他衝在第一線;“你們往後站,我進去”,一處院落失火了他勇闖火海搶救財產;“給我住手”,他挺身而出勇奪板斧,果敢制止了一場械鬥卻傷了自己。為上訪老漢洗澡,為糾紛當事人墊付醫藥費,幫助刑滿釋放人員開飯店,幫助兒女不在身邊的村民苫窯頂……陽高群眾說,李培斌生前為民做的好事,猶如天上的星星,看得見卻數不清。

李培斌是公認的能耐人,但生活卻一直清貧困頓。生前他獲得榮譽無數,榮譽證書摞起來比一人還高,可他從沒有把其視為謀取私利的資本。他結婚30年,租房子住了26年,直到去世的3年前才在縣城邊買了一塊地基,借款蓋起了3間小平房。雖然收入微薄,但李培斌看到生活特殊困難的人,總是要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些給予幫助,每年為此支出兩三千元。有人不解地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李培斌堅定不移地回答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帶頭搞好廉政建設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定要把黨的形象維護好,做好表率。”


「聚焦」全國“最美奮鬥者”開始投票,山西20人入選候選人


賀星龍 黨員大愛 醫者仁心

大寧縣位於呂梁山南麓、黃河東岸。這裡溝壑縱橫、樑峁交錯,自古就是苦瘠之地。出生在這塊土地上的賀星龍,運城衛校畢業後毅然返鄉當了一名村醫。19年來,他先後背破12個行醫包,騎壞7輛摩托車,一直服務著方圓28個村子的4600名村民。這就是一名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仰,這就是一名80後黨的十九大代表的初心使命。

徐家垛鄉是大寧縣周邊遠近聞名的貧困鄉,行醫路上,賀星龍經常會遇到留守兒童需要接種疫苗的問題,於是,他主動找鄉鎮醫院協商,一個人義務承擔起了全鄉1028名兒童的疫苗接種和200多名兒童營養包的發放任務。十幾年來的行醫生涯,讓賀星龍對每一位村民的身體狀況都瞭如指掌——誰患過哪些慢性病,誰對哪些藥物過敏,誰家有幾個小孩,誰有沒有菸酒嗜好,誰有什麼飲食習慣等等,他心裡都一清二楚。

賀星龍深知父老鄉親們生活的艱辛,為此,他除了對病人免收出診費、注射費以外,還對特困戶、五保戶和烈士家屬免收藥費,對家庭困難一時掏不起藥費的群眾,他總是說“先治病吧!藥錢啥時有了再說!”村民欠賬時間最長的超過10年。說是醫生,他還主動管了不少的“閒”事,他長年照顧著村裡的孤寡老人,送米送面;他不僅是一名醫生,還是村民們致富的領頭人,帶領村民引水、修路、栽果樹,修路燈、調電視接收器、推銷農副產品等,村裡的事兒樣樣離不開他。

上村一名五保戶叫馮對生,70多歲了,早年患上骨髓炎,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年紀大了,病情越發嚴重,長期臥床不起,一年四季家裡很少有人去。老人經常給賀星龍打電話,賀星龍接到電話就去。老人臀部褥瘡,多處傷口化膿,一進門,老人傷口發出的異味,嗆得人出不上氣。賀星龍就每隔兩天給老人換一次藥,這一干就是十幾年。

徐家垛村85歲的賀德明,是一位參加過解放戰爭的退伍軍人。早些年,老人的老伴和兩個兒子先後過世,老人的生活十分困難,而且,老人患有嚴重前列腺增生症,需要靠插排尿管排尿。賀星龍心裡記掛著老人,只要老人一個電話,無論是白天黑夜,賀星龍都會及時趕到,為老人更換導尿管。11年過去了,賀星龍跑了老人家多少次,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而且,11年來,賀星龍從未收取過老人一分錢。

寒來暑往,賀星龍的行醫範圍越來越遠,不變的,是隨叫隨到的出診承諾。“病人就是親人,電話就是病情,病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賀星龍把“24小時上門服務”的承諾放到了自己手機的彩鈴上,用愛心和堅守服務這片黃土地上的父老鄉親。


"

山西日報記者李煉報道:“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7月25日,記者從省委宣傳部獲悉,“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已進入群眾投票階段。活動組委會正式公佈了722名“最美奮鬥者”候選人信息,我省有20名候選人名列其中。

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力弘揚“幸福源自奮鬥、成功在於奉獻、平凡造就偉大”的價值理念,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組織開展“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6月中旬活動啟動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深入考察調研、廣泛徵求意見、集體醞釀研究,提出了推薦人選名單。活動組委會對推薦人選及其事蹟材料進行彙總梳理,確定了722名“最美奮鬥者”候選人。

我省有20位候選人入選,分別是:申紀蘭、李培斌、賀星龍、劉桂珍、牛國棟、李傑、張晨光、任紅梅、畢臘英、申飛飛、任飛、遠勤山、陳素琴、邢萬里、韓利萍、沙萬里、王祥、許凌雲、程芳琴、鄭仙榮。本報今起將陸續刊發候選人事蹟。

7月22日至8月5日,公眾可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或登錄中央和地方新聞網站、軍隊新聞網站、主要商業網站及移動客戶端“最美奮鬥者”群眾投票專題頁面,查看候選人事蹟,參與投票。每名參與者對同一候選人限投一票,全程可分多次投票,最多可推薦200名候選人。

群眾投票結束後,活動組委會將根據網友投票數,按照正式人選1.2倍比例,在綜合考慮地域、行業、民族等因素的基礎上,確定240名左右“最美奮鬥者”候選人初選名單。再經過組委會評審組專家投票、部門審核、媒體公示等,最終評選出20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湧現出來的,來自生產一線、群眾身邊的先進模範。

全國“最美奮鬥者”我省候選人事蹟(一)


「聚焦」全國“最美奮鬥者”開始投票,山西20人入選候選人


申紀蘭 堅守一生的奮鬥品格

歷史變遷,時代更迭。90年時光荏苒,歲月改變了她的容顏,讓申紀蘭從一個勤勞樸實的年輕姑娘變成飽經風霜的老者;時間改變不了的,是申紀蘭永遠奮鬥的堅定信心和堅強決心。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90歲的申紀蘭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用決心和行動詮釋了她堅守一生的奮鬥品格。

她,第一個舉起“男女同工同酬”的大旗。時間回到1951年,西溝村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申紀蘭當選副社長。她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動員、帶領社裡的婦女,“走出”院門和男人一樣下田勞動。當時,受封建思想影響,村裡還堅守著“好女不出院”的舊訓。申紀蘭磨破了嘴,跑斷了腿,終於動員社裡22個婦女下田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然而,按照社裡當時的規定,男人下田一天記10分工,婦女下田一天只記5分工。面對不公平,申紀蘭帶領婦女,和男人們展開“勞動競賽”,用行動爭取到“男女幹一樣的活,記一樣的工分”。1954年9月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申紀蘭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的倡議,後來被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她,堅持走完善農村經營體制的道路。1983年西溝村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打破了多年來農民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思想,解放了生產力,但在發展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1984年,申紀蘭針對西溝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暴露的問題,大膽進行改革,探索出了一條“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集體優越性和個人積極性”同發揮的“雙層經營”新路子。

她,不斷探索山區發展之路。改革開放之後,山東、浙江等省的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讓申紀蘭對山區發展有了新的認識:西溝要發展,必須辦企業。1985年,西溝村利用本地豐富的硅礦資源優勢,建成了裝機1800KVA的鐵合金廠,當年實現利潤150萬元。之後,申紀蘭又帶領西溝人先後建成了磁鋼廠、石料廠、飲料廠。

2012年,由於鐵合金廠爐體小,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申紀蘭和西溝人痛下決心果斷拆除,並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對西溝發展重新定位,決心發展紅色、綠色生態旅遊。目前,已完成了紅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西溝展覽館改造改陳,引進沙棘種植、加工、研發項目,建成西溝香菇大棚、光伏發電基地,探索出了一條“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光互補+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

她,竭誠奉獻老區人民。申紀蘭是唯一一位第一屆至第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她始終堅持“當代表就是代表人民利益,當代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信念,60多年的代表生涯,她所提的建議很多都涉及“三農”,包括山區交通建設、保護耕地、貧困地區旅遊開發等,一樁樁、一件件凝結著她對農村的深情,折射出她的為民情懷。

90歲高齡的申紀蘭,奮鬥的腳步從未停歇,她仍在為平順人民、為上黨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忙碌奉獻,她用自己的人生歷程譜寫了一曲動人的奮鬥之歌。


「聚焦」全國“最美奮鬥者”開始投票,山西20人入選候選人


李培斌 鞠躬盡瘁為人民

2015年10月15日,大同市陽高縣龍泉鎮司法所所長李培斌因連續加班加點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不幸殉職,當地幹部群眾無比悲痛。人們懷念他30年如一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變初心,懷念他作為普通黨員幹部“愛崗敬業、廉潔自律、為民務實”的優秀品格。

“我就是黨和政府派來解決困難的。”自1984年從事基層民事調解工作時起,李培斌嘴邊總是掛著這句話。他從事司法調解工作28年,調解了數以千計的民事糾紛,制止了上百次群體性械鬥,使30多名遭遺棄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讓16名失足青年改邪歸正,22名社區矯正人員痛改前非、迷途知返……看似小事,換來的卻是千家萬戶的安寧和基層社會的和諧。在工作中,李培斌摸索總結了用情感染法、以柔克剛法、正義震懾法、親情促動法等“人民調解十法”。如今,這套調解法則已經在全省司法系統推介,成為了人民調解工作的“活教材”。李培斌榮獲縣級以上獎勵68項,先後被評為大同市首屆道德模範、山西省優秀共產黨員、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範司法所長等。2012年,他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也是山西省司法戰線唯一一名十八大代表。

李培斌常說:“咱父母就是扛鋤頭的,不能吃上公家飯了,就看不起老百姓,而要更好地服務老百姓。”正是他始終堅守這樣的初心,“有事情、找培斌”便成了當地家喻戶曉的口頭語。只要群眾有需求,他沒有上班下班之分;只要群眾有危難,他絲毫不顧及個人得失。“我塊頭大,水衝不走”,雨季抗洪他衝在第一線;“你們往後站,我進去”,一處院落失火了他勇闖火海搶救財產;“給我住手”,他挺身而出勇奪板斧,果敢制止了一場械鬥卻傷了自己。為上訪老漢洗澡,為糾紛當事人墊付醫藥費,幫助刑滿釋放人員開飯店,幫助兒女不在身邊的村民苫窯頂……陽高群眾說,李培斌生前為民做的好事,猶如天上的星星,看得見卻數不清。

李培斌是公認的能耐人,但生活卻一直清貧困頓。生前他獲得榮譽無數,榮譽證書摞起來比一人還高,可他從沒有把其視為謀取私利的資本。他結婚30年,租房子住了26年,直到去世的3年前才在縣城邊買了一塊地基,借款蓋起了3間小平房。雖然收入微薄,但李培斌看到生活特殊困難的人,總是要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些給予幫助,每年為此支出兩三千元。有人不解地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李培斌堅定不移地回答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帶頭搞好廉政建設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定要把黨的形象維護好,做好表率。”


「聚焦」全國“最美奮鬥者”開始投票,山西20人入選候選人


賀星龍 黨員大愛 醫者仁心

大寧縣位於呂梁山南麓、黃河東岸。這裡溝壑縱橫、樑峁交錯,自古就是苦瘠之地。出生在這塊土地上的賀星龍,運城衛校畢業後毅然返鄉當了一名村醫。19年來,他先後背破12個行醫包,騎壞7輛摩托車,一直服務著方圓28個村子的4600名村民。這就是一名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仰,這就是一名80後黨的十九大代表的初心使命。

徐家垛鄉是大寧縣周邊遠近聞名的貧困鄉,行醫路上,賀星龍經常會遇到留守兒童需要接種疫苗的問題,於是,他主動找鄉鎮醫院協商,一個人義務承擔起了全鄉1028名兒童的疫苗接種和200多名兒童營養包的發放任務。十幾年來的行醫生涯,讓賀星龍對每一位村民的身體狀況都瞭如指掌——誰患過哪些慢性病,誰對哪些藥物過敏,誰家有幾個小孩,誰有沒有菸酒嗜好,誰有什麼飲食習慣等等,他心裡都一清二楚。

賀星龍深知父老鄉親們生活的艱辛,為此,他除了對病人免收出診費、注射費以外,還對特困戶、五保戶和烈士家屬免收藥費,對家庭困難一時掏不起藥費的群眾,他總是說“先治病吧!藥錢啥時有了再說!”村民欠賬時間最長的超過10年。說是醫生,他還主動管了不少的“閒”事,他長年照顧著村裡的孤寡老人,送米送面;他不僅是一名醫生,還是村民們致富的領頭人,帶領村民引水、修路、栽果樹,修路燈、調電視接收器、推銷農副產品等,村裡的事兒樣樣離不開他。

上村一名五保戶叫馮對生,70多歲了,早年患上骨髓炎,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年紀大了,病情越發嚴重,長期臥床不起,一年四季家裡很少有人去。老人經常給賀星龍打電話,賀星龍接到電話就去。老人臀部褥瘡,多處傷口化膿,一進門,老人傷口發出的異味,嗆得人出不上氣。賀星龍就每隔兩天給老人換一次藥,這一干就是十幾年。

徐家垛村85歲的賀德明,是一位參加過解放戰爭的退伍軍人。早些年,老人的老伴和兩個兒子先後過世,老人的生活十分困難,而且,老人患有嚴重前列腺增生症,需要靠插排尿管排尿。賀星龍心裡記掛著老人,只要老人一個電話,無論是白天黑夜,賀星龍都會及時趕到,為老人更換導尿管。11年過去了,賀星龍跑了老人家多少次,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而且,11年來,賀星龍從未收取過老人一分錢。

寒來暑往,賀星龍的行醫範圍越來越遠,不變的,是隨叫隨到的出診承諾。“病人就是親人,電話就是病情,病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賀星龍把“24小時上門服務”的承諾放到了自己手機的彩鈴上,用愛心和堅守服務這片黃土地上的父老鄉親。


「聚焦」全國“最美奮鬥者”開始投票,山西20人入選候選人


劉桂珍 平凡崗位做出不平凡業績

“醫生要有醫德,老師要有師德,黨員要有黨性。”7月24日,代縣峪口鄉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劉桂珍向記者講述了她的故事。劉桂珍1978年擔任段家灣村赤腳醫生,後來,相繼擔任村代課教師、村黨支部書記,2003年兼任村委會主任至今。40年來,她將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鄉村醫生、代課教師四個擔子一肩挑起,從未卸下。

40年來,不管是村內村外,出診費、注射費她都分文不收。有人說她傻,說當今社會,哪有這種人?劉桂珍說,“當一名醫生,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職責。每當看到患者通過我的治療康復時,就是我最欣慰的時刻。”擔任赤腳醫生40年,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山壑崎嶇,只要病人有需要,她隨叫隨到。村民李狗小,兒女不在身邊,劉桂珍堅持為他一年治療兩次,已堅持了好幾年。至今,她仍然為14名村民墊付醫保費用2100元。

1988年,段家灣村貧窮落後,生活條件差,教師工資不高,城裡的教師誰都不願意到這個窮地方來,一個個來了又去,眼看十幾個小學生就要失學了。村委會找到劉桂珍,讓她暫時為學生代課,等待新老師的到來。為了孩子,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面對著十幾張天真面孔的劉桂珍暗暗發誓:一定要讓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一定不能讓他們失學。1996年,由於校舍需要修建,學校暫停上課。劉桂珍就把自己家當作課堂,把所有能用的用具都用上,桌子、床、縫紉機板,還弄了一塊簡易的黑板。就這樣,堅持上完一個學期的課程。新學期開始了,新校舍也蓋起來了,可仍然沒有正式老師來,她就一直以代課教師的身份,一干就是30多年。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劉桂珍幾十年來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作為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劉桂珍將發展黨建作為強村富民、固本強基的關鍵。在經濟條件較為艱苦的環境下,帶領村“兩委”班子一班人,她緊緊圍繞基層組織建設,嚴格落實“一事一議”“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認真抓好黨員發展工作,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進一步規範支部政治生活,著力提高全村黨員的思想認識和行動自覺。沒有開會的場所,就在自己家裡開;沒有學習的地方,就在田間地頭學。

2011年,為了增加村民收入,劉桂珍又帶頭在村裡搞苗木種植,帶領村民發展育苗產業,樹苗種植面積曾達80餘畝,村民收入翻了一番。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平凡的崗位上,劉桂珍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她先後榮獲“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勞動模範”“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全國脫貧攻堅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

山西日報記者李煉報道:“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7月25日,記者從省委宣傳部獲悉,“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已進入群眾投票階段。活動組委會正式公佈了722名“最美奮鬥者”候選人信息,我省有20名候選人名列其中。

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力弘揚“幸福源自奮鬥、成功在於奉獻、平凡造就偉大”的價值理念,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組織開展“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6月中旬活動啟動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深入考察調研、廣泛徵求意見、集體醞釀研究,提出了推薦人選名單。活動組委會對推薦人選及其事蹟材料進行彙總梳理,確定了722名“最美奮鬥者”候選人。

我省有20位候選人入選,分別是:申紀蘭、李培斌、賀星龍、劉桂珍、牛國棟、李傑、張晨光、任紅梅、畢臘英、申飛飛、任飛、遠勤山、陳素琴、邢萬里、韓利萍、沙萬里、王祥、許凌雲、程芳琴、鄭仙榮。本報今起將陸續刊發候選人事蹟。

7月22日至8月5日,公眾可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或登錄中央和地方新聞網站、軍隊新聞網站、主要商業網站及移動客戶端“最美奮鬥者”群眾投票專題頁面,查看候選人事蹟,參與投票。每名參與者對同一候選人限投一票,全程可分多次投票,最多可推薦200名候選人。

群眾投票結束後,活動組委會將根據網友投票數,按照正式人選1.2倍比例,在綜合考慮地域、行業、民族等因素的基礎上,確定240名左右“最美奮鬥者”候選人初選名單。再經過組委會評審組專家投票、部門審核、媒體公示等,最終評選出20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湧現出來的,來自生產一線、群眾身邊的先進模範。

全國“最美奮鬥者”我省候選人事蹟(一)


「聚焦」全國“最美奮鬥者”開始投票,山西20人入選候選人


申紀蘭 堅守一生的奮鬥品格

歷史變遷,時代更迭。90年時光荏苒,歲月改變了她的容顏,讓申紀蘭從一個勤勞樸實的年輕姑娘變成飽經風霜的老者;時間改變不了的,是申紀蘭永遠奮鬥的堅定信心和堅強決心。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90歲的申紀蘭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用決心和行動詮釋了她堅守一生的奮鬥品格。

她,第一個舉起“男女同工同酬”的大旗。時間回到1951年,西溝村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申紀蘭當選副社長。她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動員、帶領社裡的婦女,“走出”院門和男人一樣下田勞動。當時,受封建思想影響,村裡還堅守著“好女不出院”的舊訓。申紀蘭磨破了嘴,跑斷了腿,終於動員社裡22個婦女下田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然而,按照社裡當時的規定,男人下田一天記10分工,婦女下田一天只記5分工。面對不公平,申紀蘭帶領婦女,和男人們展開“勞動競賽”,用行動爭取到“男女幹一樣的活,記一樣的工分”。1954年9月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申紀蘭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的倡議,後來被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她,堅持走完善農村經營體制的道路。1983年西溝村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打破了多年來農民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思想,解放了生產力,但在發展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1984年,申紀蘭針對西溝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暴露的問題,大膽進行改革,探索出了一條“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集體優越性和個人積極性”同發揮的“雙層經營”新路子。

她,不斷探索山區發展之路。改革開放之後,山東、浙江等省的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讓申紀蘭對山區發展有了新的認識:西溝要發展,必須辦企業。1985年,西溝村利用本地豐富的硅礦資源優勢,建成了裝機1800KVA的鐵合金廠,當年實現利潤150萬元。之後,申紀蘭又帶領西溝人先後建成了磁鋼廠、石料廠、飲料廠。

2012年,由於鐵合金廠爐體小,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申紀蘭和西溝人痛下決心果斷拆除,並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對西溝發展重新定位,決心發展紅色、綠色生態旅遊。目前,已完成了紅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西溝展覽館改造改陳,引進沙棘種植、加工、研發項目,建成西溝香菇大棚、光伏發電基地,探索出了一條“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光互補+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

她,竭誠奉獻老區人民。申紀蘭是唯一一位第一屆至第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她始終堅持“當代表就是代表人民利益,當代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信念,60多年的代表生涯,她所提的建議很多都涉及“三農”,包括山區交通建設、保護耕地、貧困地區旅遊開發等,一樁樁、一件件凝結著她對農村的深情,折射出她的為民情懷。

90歲高齡的申紀蘭,奮鬥的腳步從未停歇,她仍在為平順人民、為上黨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忙碌奉獻,她用自己的人生歷程譜寫了一曲動人的奮鬥之歌。


「聚焦」全國“最美奮鬥者”開始投票,山西20人入選候選人


李培斌 鞠躬盡瘁為人民

2015年10月15日,大同市陽高縣龍泉鎮司法所所長李培斌因連續加班加點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不幸殉職,當地幹部群眾無比悲痛。人們懷念他30年如一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變初心,懷念他作為普通黨員幹部“愛崗敬業、廉潔自律、為民務實”的優秀品格。

“我就是黨和政府派來解決困難的。”自1984年從事基層民事調解工作時起,李培斌嘴邊總是掛著這句話。他從事司法調解工作28年,調解了數以千計的民事糾紛,制止了上百次群體性械鬥,使30多名遭遺棄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讓16名失足青年改邪歸正,22名社區矯正人員痛改前非、迷途知返……看似小事,換來的卻是千家萬戶的安寧和基層社會的和諧。在工作中,李培斌摸索總結了用情感染法、以柔克剛法、正義震懾法、親情促動法等“人民調解十法”。如今,這套調解法則已經在全省司法系統推介,成為了人民調解工作的“活教材”。李培斌榮獲縣級以上獎勵68項,先後被評為大同市首屆道德模範、山西省優秀共產黨員、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範司法所長等。2012年,他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也是山西省司法戰線唯一一名十八大代表。

李培斌常說:“咱父母就是扛鋤頭的,不能吃上公家飯了,就看不起老百姓,而要更好地服務老百姓。”正是他始終堅守這樣的初心,“有事情、找培斌”便成了當地家喻戶曉的口頭語。只要群眾有需求,他沒有上班下班之分;只要群眾有危難,他絲毫不顧及個人得失。“我塊頭大,水衝不走”,雨季抗洪他衝在第一線;“你們往後站,我進去”,一處院落失火了他勇闖火海搶救財產;“給我住手”,他挺身而出勇奪板斧,果敢制止了一場械鬥卻傷了自己。為上訪老漢洗澡,為糾紛當事人墊付醫藥費,幫助刑滿釋放人員開飯店,幫助兒女不在身邊的村民苫窯頂……陽高群眾說,李培斌生前為民做的好事,猶如天上的星星,看得見卻數不清。

李培斌是公認的能耐人,但生活卻一直清貧困頓。生前他獲得榮譽無數,榮譽證書摞起來比一人還高,可他從沒有把其視為謀取私利的資本。他結婚30年,租房子住了26年,直到去世的3年前才在縣城邊買了一塊地基,借款蓋起了3間小平房。雖然收入微薄,但李培斌看到生活特殊困難的人,總是要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些給予幫助,每年為此支出兩三千元。有人不解地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李培斌堅定不移地回答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帶頭搞好廉政建設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定要把黨的形象維護好,做好表率。”


「聚焦」全國“最美奮鬥者”開始投票,山西20人入選候選人


賀星龍 黨員大愛 醫者仁心

大寧縣位於呂梁山南麓、黃河東岸。這裡溝壑縱橫、樑峁交錯,自古就是苦瘠之地。出生在這塊土地上的賀星龍,運城衛校畢業後毅然返鄉當了一名村醫。19年來,他先後背破12個行醫包,騎壞7輛摩托車,一直服務著方圓28個村子的4600名村民。這就是一名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仰,這就是一名80後黨的十九大代表的初心使命。

徐家垛鄉是大寧縣周邊遠近聞名的貧困鄉,行醫路上,賀星龍經常會遇到留守兒童需要接種疫苗的問題,於是,他主動找鄉鎮醫院協商,一個人義務承擔起了全鄉1028名兒童的疫苗接種和200多名兒童營養包的發放任務。十幾年來的行醫生涯,讓賀星龍對每一位村民的身體狀況都瞭如指掌——誰患過哪些慢性病,誰對哪些藥物過敏,誰家有幾個小孩,誰有沒有菸酒嗜好,誰有什麼飲食習慣等等,他心裡都一清二楚。

賀星龍深知父老鄉親們生活的艱辛,為此,他除了對病人免收出診費、注射費以外,還對特困戶、五保戶和烈士家屬免收藥費,對家庭困難一時掏不起藥費的群眾,他總是說“先治病吧!藥錢啥時有了再說!”村民欠賬時間最長的超過10年。說是醫生,他還主動管了不少的“閒”事,他長年照顧著村裡的孤寡老人,送米送面;他不僅是一名醫生,還是村民們致富的領頭人,帶領村民引水、修路、栽果樹,修路燈、調電視接收器、推銷農副產品等,村裡的事兒樣樣離不開他。

上村一名五保戶叫馮對生,70多歲了,早年患上骨髓炎,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年紀大了,病情越發嚴重,長期臥床不起,一年四季家裡很少有人去。老人經常給賀星龍打電話,賀星龍接到電話就去。老人臀部褥瘡,多處傷口化膿,一進門,老人傷口發出的異味,嗆得人出不上氣。賀星龍就每隔兩天給老人換一次藥,這一干就是十幾年。

徐家垛村85歲的賀德明,是一位參加過解放戰爭的退伍軍人。早些年,老人的老伴和兩個兒子先後過世,老人的生活十分困難,而且,老人患有嚴重前列腺增生症,需要靠插排尿管排尿。賀星龍心裡記掛著老人,只要老人一個電話,無論是白天黑夜,賀星龍都會及時趕到,為老人更換導尿管。11年過去了,賀星龍跑了老人家多少次,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而且,11年來,賀星龍從未收取過老人一分錢。

寒來暑往,賀星龍的行醫範圍越來越遠,不變的,是隨叫隨到的出診承諾。“病人就是親人,電話就是病情,病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賀星龍把“24小時上門服務”的承諾放到了自己手機的彩鈴上,用愛心和堅守服務這片黃土地上的父老鄉親。


「聚焦」全國“最美奮鬥者”開始投票,山西20人入選候選人


劉桂珍 平凡崗位做出不平凡業績

“醫生要有醫德,老師要有師德,黨員要有黨性。”7月24日,代縣峪口鄉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劉桂珍向記者講述了她的故事。劉桂珍1978年擔任段家灣村赤腳醫生,後來,相繼擔任村代課教師、村黨支部書記,2003年兼任村委會主任至今。40年來,她將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鄉村醫生、代課教師四個擔子一肩挑起,從未卸下。

40年來,不管是村內村外,出診費、注射費她都分文不收。有人說她傻,說當今社會,哪有這種人?劉桂珍說,“當一名醫生,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職責。每當看到患者通過我的治療康復時,就是我最欣慰的時刻。”擔任赤腳醫生40年,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山壑崎嶇,只要病人有需要,她隨叫隨到。村民李狗小,兒女不在身邊,劉桂珍堅持為他一年治療兩次,已堅持了好幾年。至今,她仍然為14名村民墊付醫保費用2100元。

1988年,段家灣村貧窮落後,生活條件差,教師工資不高,城裡的教師誰都不願意到這個窮地方來,一個個來了又去,眼看十幾個小學生就要失學了。村委會找到劉桂珍,讓她暫時為學生代課,等待新老師的到來。為了孩子,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面對著十幾張天真面孔的劉桂珍暗暗發誓:一定要讓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一定不能讓他們失學。1996年,由於校舍需要修建,學校暫停上課。劉桂珍就把自己家當作課堂,把所有能用的用具都用上,桌子、床、縫紉機板,還弄了一塊簡易的黑板。就這樣,堅持上完一個學期的課程。新學期開始了,新校舍也蓋起來了,可仍然沒有正式老師來,她就一直以代課教師的身份,一干就是30多年。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劉桂珍幾十年來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作為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劉桂珍將發展黨建作為強村富民、固本強基的關鍵。在經濟條件較為艱苦的環境下,帶領村“兩委”班子一班人,她緊緊圍繞基層組織建設,嚴格落實“一事一議”“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認真抓好黨員發展工作,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進一步規範支部政治生活,著力提高全村黨員的思想認識和行動自覺。沒有開會的場所,就在自己家裡開;沒有學習的地方,就在田間地頭學。

2011年,為了增加村民收入,劉桂珍又帶頭在村裡搞苗木種植,帶領村民發展育苗產業,樹苗種植面積曾達80餘畝,村民收入翻了一番。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平凡的崗位上,劉桂珍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她先後榮獲“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勞動模範”“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全國脫貧攻堅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聚焦」全國“最美奮鬥者”開始投票,山西20人入選候選人


牛國棟 軋鋼行業一面旗

“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軋鋼的不輸給開飛機的。”這是太鋼不鏽冷軋廠連軋作業區班長牛國棟常說的一句話。立足平凡崗位,牛國棟一干就是22年。22年間,他紮根一線,成長為軋鋼行業的傑出代表。

牛國棟對軋鋼機情有獨鍾,他稱自己是“機長”。太鋼率先引進全國第一臺森吉米爾廿輥冷軋機用於不鏽鋼生產,牛國棟運用專業知識及一線經驗,解決軋機擦劃傷等大量問題,推動太鋼形成一系列成熟的高等級高質量不鏽鋼冷軋板生產工藝。他主動請纓,承擔了一系列冷軋不鏽鋼生產創新攻關項目,先後總結出一系列先進操作法,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顯著提高。

牛國棟堅守初心、紮根基層。在12號軋機調試期間,他吃住在現場,自學英語與外方專家交流,僅用15天就全面掌握了設備性能。他周密部署,提前兩個月實現了一次過鋼成功,創造了單機架軋機調試時間最短、投產最早、生產產品質量起點最高的紀錄。他個人連續兩年榮獲“冷軋鋼工技術比武狀元”。

牛國棟勇擔使命、敢於創新,針對技術難題創造了多項第一:第一個成功實現總變形量達到83.3%的馬氏體鋼軋製;第一個在軋製鐵路客車鋼過程中,實現了三個軋程減少到兩個軋程;第一個對造成軋機斷帶的技術難題——“悠卷”概念進行定義,制定控制措施,提煉出的先進操作法被評為山西省職工“五小”競賽二等獎。

2018年,廠裡提出“全面創建不鏽鋼窄幅精品基地、寬幅特色基地、連軋高效基地”的目標。牛國棟鼓勵大家迎難而上,以黨員“爭優”行動為平臺,針對質量、操作等問題,開展了一月一課題、一月一攻關、一月一總結活動。他負責的有關降低輥耗項目,創效180萬元,被評為職工創新成果優秀獎;他總結的有關焊縫的操作法創效1026萬元,被評為山西省職工“五小”競賽一等獎。

一塊“好鋼”帶出了更多“好鋼”。依託“牛國棟創新工作室”平臺,牛國棟先後培養出高級軋鋼工92名、技師16名、高級技師6名,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工作室累計完成創新項目151項,創效9000多萬元。“牛國棟創新工作室”先後被授予“省勞模創新工作室”“省技能大師工作室”“全國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奉獻在平凡崗位,成功在平凡崗位。牛國棟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多種獎項,省內獎項更是不勝枚舉,還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成為山西製造業生產一線的一面旗幟。牛國棟還光榮當選為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代表全省廣大黨員出席黨的盛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