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併傳聞不斷 中國神華要做煤企巨無霸還是煤電大集團?

神華能源 大唐集團 藍籌股 能源 華夏時報 2017-04-02
合併傳聞不斷 中國神華要做煤企巨無霸還是煤電大集團?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 路妍 北京報道

在近日彭博新聞社援引知情人士表示,中國國資委要求神華集團與大唐集團討論合併可能性一事後,大唐發電隨即在3月30日發出公告表示,經與公司控股股東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溝通,中國大唐集團公司表示未接到此消息。而神華隨即對外否認傳聞,稱公司未接到相關消息,如有動向會發布公告。

但根據國家對黑色產業鏈去產能的要求,以及近期國企改革深入推進的政策導向,神華與大唐對合並傳聞的相繼否認並沒有打消市場對其合併的預期。

在合併傳聞爆出後,3月29日股價還以2.51%跌幅收盤的大唐發電,在3月30日便以漲停收盤,報收4.71元。而截至3月31日收盤,大唐發電報收4.93元,上漲4.67%。而因前段時間公佈590億元的豪氣分紅方案致股價大幅上漲的中國神華,也在本次合併傳聞爆出後,實現股價的小幅拉昇。

對此,在雙方紛紛否定合併傳聞後,中國神華的合併是否會啟動?和誰進行合併隨即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神華改革啟動

其實,市場對神華與大唐否認合併的聲明不太信服,確實也跟最近煤炭央企高層的頻繁變動有關。

1月4日,中國神華公司董事會收到總裁韓建國遞交的辭呈後,3月27日晚間,中國神華髮布公告稱,因工作變動原因,張玉卓向公司董事會請辭董事長、執行董事職務,其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席、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也同時終止。該辭任即日生效。

與此同時,另一大煤企中煤能源也在3月22日晚間發公告稱,監事會收到公司監事趙榮哲的書面辭職報告。不久前,中煤能源董事會還收到公司執行董事、總裁高建軍的辭職報告。

煤炭央企的頻繁變動,讓市場對煤炭國企即將拉起改革序幕的信心不斷增加。而神華此前前所未有的豪氣分紅,也讓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煤炭改革或將從神華髮起。

“去槓桿和去產能,是今年改革的兩個重點任務。神華590億元的分紅派息,就是煤炭行業兼併重組即將開始的信號,也意味著神華的改革重組即將啟動。”聯儲證券首席投資顧問胡曉輝告訴記者。

而早在神華與大唐合併傳聞之前,神華與中煤可能進行合併的消息也曾在市場引發猜測與討論。對於神華與中煤近期頻繁進行高層調整,是否也是雙方即將開啟改革的信號?

就此問題,記者採訪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祕書周東洲,他告訴記者,高層人事變動是企業正常的人事調整,集團未接到任何重組整合的通知。

在煤電改革勢在必行的大趨勢下,對於各相關國企既不承認,也不徹底否認的態度,被市場認為最有可能啟動改革的神華,最有可能與誰進行合併?

“神華與中煤的橫向合併,符合國家要求煤炭去產能的要求,而神華如果與大唐進行縱向合併,則迎合了國家要求產業鏈縱向整合降成本的要求,這也符合國家供給側改革的需要。”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藍源資本研究院副院長劉春生告訴記者。

但對於中煤與神華的合併,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曾表示,考慮到雙方在業務上不存在惡性競爭、公司業務側重點不同以及兩者此前不屬於同一主體,文化差異大等因素,中煤與神華合併的可能性不大。

而經濟學家宋清輝則認為,神華與大唐合併的可能性較高。“中國神華作為煤炭行業龍頭,藉助改革契機,將會更加便利佈局電力等下游產業,打造全產業鏈格局,增強抗風險的能力。如果神華與大唐啟動合併,也有助於推動煤電改革步向深水區。”

鑑於目前神華合併的改革方案尚未最終確定,而神華與中煤、大唐的合併分別迎合的是行業去產能及煤電改革的需求,對此,採取不同的整合思路將會給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去產能還是煤電改革?

“神華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煤炭企業,延伸到電力、煤化工等,中煤則是第二大煤炭集團,主要業務集中在行業內。”廈門大學能源學院院長李寧告訴記者,如果國內煤炭總量已達峰值,其佔能源總量的比例會持續下降,同時社會對清潔能源的改革訴求,也要求煤炭行業進入兼併整合階段。“如果是神華與中煤合併的話,其合併後對行業壟斷影響的可能性大,對此政府和行業都要認真考慮。”

作為今年高盈利、高分紅的A股標杆企業,從神華最新公佈的2016年報數據來看,2016年中國神華實現營業收入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的雙增長,分別為1831.27億元、227.12億元,同比增幅為3.42%、40.68%。而從分業務數據來看,煤炭和發電收入居集團前兩位,其中煤炭業務受益於煤炭價格的大幅上漲,為集團利潤巨大。與此形成對比的則是,由於火電產能過剩,成本增加,神華的發電收入大幅縮減,2016年發電業務同比下降4.4%至698.5億元。

中煤能源去年業績表現也不錯,根據公司發佈年報數據,2016年公司實現營收約606.32億元,同比增長2.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20.27億元。

在三家公司中,受火電行業產能過剩及煤價持續上漲的影響,大唐電力去年實現營業收入591.2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4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6.23億元。

一面是煤炭業績的大幅扭轉,一面是火電企業的持續虧損,而煤炭行業持續去產能所引發煤價上漲,讓煤炭與火電企業的博弈還在繼續。

此前,寧夏七大電企向政府有關部門請求降煤價,但由於煤價尚未超出此前煤電企業簽署的中長期價格,有關部門表示不會干預煤價。煤企則就此強硬表態不會降煤價,3月底前不簽約就斷供。

與此同時,劉春生表示,在當前經濟復甦緩慢的經濟形勢下,電價的上調勢必會進一步加大國內企業的經營成本,不利於實際經濟復甦,所以電價上調不太現實。基於此,也進一步加劇煤電改革的迫切性。“如果神華與大唐合併,則有助於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環節,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符合國企改革降成本的要求。”

神華作為國內動力煤的老大,其煤炭主要用途也是發電。同時,神華目前火電業務的佔比,在集團整體業績佔比也不斷提高,與大唐的合併顯然也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在電力行業的話語權。

“從目前行業發展的具體情況來看,神華和大唐合併互補性好些,但其它電力公司在煤炭供應保障方面可能會遇到問題,這也是未來國企改革中需要重視的地方。”李寧說道。

編輯 王兆寰 主編 金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