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印度獨立後,這個了不起的中國人蔘與了印度國旗的制定!

1947年7月中旬,英國正式承認印度獨立,印度建國的準備工作開始提上日程。

1947年,印度獨立後,這個了不起的中國人蔘與了印度國旗的制定!

羅家倫

當月的一天,中國駐印大使羅家倫在大使館舉行晚宴,邀請包括尼赫魯在內的印度各界人士前來參加。

晚宴開始後,尼赫魯和另外幾個人未能按時抵達。

一打聽,羅家倫才知道他們是在國會討論國旗問題。

尼赫魯等人到達後,於是,國旗就成了大家討論的重要話題。

1947年,印度獨立後,這個了不起的中國人蔘與了印度國旗的制定!

尼赫魯

尼赫魯等人在國會討論的印度新國旗是以橙、綠、白三橫條為底色,以紡車為中心圖案。

橙、綠、白三種顏色分別是印度教、伊斯蘭教和其他宗教的象徵。

三個色條橫著排列,象徵著宗教的團結。

中心的紡車,則與印度國父甘地倡導的“土布運動”有關。

甘地認為英國的強大與發達的紡織業有關,因此他號召印度婦女要用紡車織造土布,以行動抵制英國殖民主義。

客人們介紹完國旗的寓意,希望聽聽中國大使的意見。

一來羅家倫是晚宴的主持者,二來抗戰勝利後,中國位列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國際地位空前提高。

於是,羅家倫就毫無保留地提出了自己的三點想法,主要是針對中央的紡車圖案而發。

歸納如下:

一、紡車圖案結構較為複雜,國旗不易標準化。在印度人口眾多疆域廣大的前提下,地方上仿製起來不容易,也很難合乎比例。

二、紡車雖然在印度獨立運動中意義重大,但社會畢竟要現代化,土車的時代任務終將完成,因此作為國旗符號代表性不夠。

三、印度歷史上的大一統時期,只有著名的阿育王時期。其代表性阿育王輪,圖案容易繪製,民間使用廣範,歷史內涵更豐富。

他講完三點意見後,在場的客人都為之折服,就連尼赫魯也點頭稱是。

1947年,印度獨立後,這個了不起的中國人蔘與了印度國旗的制定!

阿育王石柱

印度獨立以後,在國旗的制定上果然接受了羅家倫的意見。

後來羅家倫回憶說:“這可以說是一個很有趣味的場合。以一箇中國大使來建議駐在國國旗的形態,而且這個駐在國也是有悠久文化的國家,恐怕可以說是史無前例。”


羅家倫(1897—1969),浙江紹興人。“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和命名者,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曾任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等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