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容代表:我抓住了天津的發展機遇

生物技術 紡織 經濟 法國 北方網 2017-05-25

夏海容代表作為高端人才被引進天津──

“我抓住了天津的發展機遇”

天津北方網訊:濃濃的南方口音,快快的語速,科技代表夏海容一看就是個爽快的“學院派”。

“這次黨代會大力倡導科技創新,強調打通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渠道,讓更多的科研成果由‘智’變‘金’。作為科研工作者,我們備受激勵。”夏海容難掩興奮。

乍一看夏海容的名片,讓人難免好奇: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技術支撐中心主任。何為技術支撐中心?她打了個比方:在研究所,研究團隊與技術支撐團隊的關係,就好比航母與艦載機之間的關係,“艦載機能飛多高多遠,與航母的技術與保障分不開吧”。那麼,他們支持的科研“飛機”都飛向哪些領域了?夏海容說,作為中科院與天津市政府共建的這個研究所,成立至今不到5年,但已取得一系列有顯著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成果,比如,研發出了紡織酶和丁二酸。紡織酶可以替代燒鹼實現PVA漿料的徹底清除,幫紡織企業節水降排;丁二酸則可降解塑料的原料,消除白色汙染,“這個材料我們是利用生物技術合成的,成本比從石油中提煉要經濟得多。”

黨代會報告提到天津要加快形成一批戰略性技術和產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通過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形式,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夏海容對此深有體會,她說他們的紡織酶一開始就是天紡集團提出的市場需求,等產品出來以後,很快就被京津冀一些紡織企業投入運用。丁二酸的技術成果也已實現了由“智”到“金”的轉化:國內一家企業設立了年產5萬噸的生產線,這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該產品年產量最大的生產線。

曾經的中科院博士、留學法國的博士後、中科院廣州某研究所技術中心負責人,夏海容是作為高端人才於2013年被引進天津的。當記者說“天津非常需要像您這樣的人才”時,她笑著回答:“其實是我抓住了天津的發展機遇。”(“津雲”—北方網編輯曲璐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