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比你知道的“蝙蝠和雷達”還多得多

生物技術 武器 軍事裝備 物理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4-15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作者:王小理 責任編輯:劉秋麗

生物科技正逐步走進世界軍事科技大舞臺的中心,成為科技強軍不可忽視的戰略選項。請看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報道:

生物科技,比你知道的“蝙蝠和雷達”還多得多

生物科技將引發戰鬥力生成模式變革

■王小理

生物科技,比你知道的“蝙蝠和雷達”還多得多

近年來,伴隨生物科技的飛速發展,人類用於調控生命進程、生物形態和功能的科技手段日益精準化、可控化,其在軍事鬥爭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已經滲透到新興武器裝備研發與軍事能源供應、塑造未來戰場環境、戰略戰術決策等方方面面。生物科技正逐步走進世界軍事科技大舞臺的中心,成為科技強軍不可忽視的戰略選項。

生物仿生——

助力武器裝備性能升級

在數十億年漫長演化過程中,生物為適應各類極端環境以及自身生存繁殖需求,進化出複雜的形態結構和適應性功能機制,常具有符合物理學規律而又超越想象的感知和運動能力,以及靈活精巧的環境適應能力。

千變萬化的生物特性是軍事科技創新的天然寶藏。生物仿生源於生物新結構、新功能和新機制的發現,通過材料仿生、能量仿生、信息與控制仿生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現有武器裝備性能。飛機、潛艇、艦船、車輛、雷達、導彈、生物機器人等武器裝備,以及夜視、隱身、降噪、抗壓耐磨等技術多源於生物仿生。例如,模仿蒼蠅的平衡棒製成的振動陀螺儀,就可應用於火箭和其他高速飛行載荷上實現自動駕駛;模仿尺蠖屈伸運動方式設計的新型坦克可適應複雜地形和作戰需求;模仿海螺特殊的殼體構造可研製士兵盔甲、防護盾、車輛防護殼等。

目前我們在武器裝備的物質化仿生方面只邁出了一小步,在能量仿生和信息計算仿生及其系統耦合方面還有巨大開發空間。可以說,生物仿生超越人類現有創造力邊界之外,是打開武器裝備升級無限潛能之門的金鑰匙。

人體機能增強——

鍛造“未來戰士”夢之隊

人體機能增強技術是綜合利用生物、化學、信息、機械等領域的相關技術手段,提升人的體力與腦力技術的總稱,是對生物體的“物質化”。人體機能增強技術有悠久的歷史,如服用特定藥物和飲料、進行體能訓練、仿真戰爭遊戲等。隨著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為適應多樣化鬥爭需求,打造新一代用科技全面武裝的現代戰士,甚至“超人”戰士成為潛在目標。美國發布的《人體效能改造未來研究》預測,改造人體的技術日益成熟,這類創新技術會被各國軍隊採用。

目前國際上重點關注的第二代人體機能增強技術包括:改善感官知覺的感知增強技術,改善記憶和注意力的認知增強技術,改善體力與技能的體能增強技術等。值得注意的是,採取類似的機理,通過人體機能削弱技術,則可以削弱敵方人員的作戰能力。

人體機能增強技術甚至可賦予生物獲得超越其先天機能的超能力。例如,因蜜蜂、螞蟻以及魚類、鳥類等動物具有優異的視覺、聽覺、嗅覺和定位導航等能力,因此可以對特定生物進行定向功能改造,用於打造全天候、隱蔽性更強的生物“特工隊”。可以預計,隨著自然工程技術的突破,這一領域還將有巨大發展空間。

生物複雜系統——

設計未來體系化對抗戰爭

欲提升或削弱作戰主體的態勢感知和研判決策能力,需要將新一代武器裝備與“生物戰士”及整個國家防禦體系各要素單元,以更加安全、高效的方式耦合起來。新一代軍事裝備、無人自主智能裝備、“未來戰士”、具有高級人工智能的戰爭研判系統,將遵循內在系統演化規律,逐步從分散、機械整合、信息整合向集群、功能整合、人機融合轉變,從人人互動向人機互動、機-機互動轉變,推動戰爭形態向體系化對抗方向演進。

在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社會複雜系統面前,生物系統的運作體系具有極大的理論指導意義和方法論價值。借鑑生物社會競爭合作、互相依存的生態系統功能屬性,人類可避免工具依賴風險,理性預期人類社會各類主體的衝突、防禦行為,提升戰略判斷能力。腦科學是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命題之一,藉助人類進化出的複雜巨系統——腦意識和智能,可進行更加客觀、準確的全局態勢分析、情景模擬和後果評估,其未來發展及軍事應用前景值得關注。

因此,現代生物科技以其攻防兼備性、物質能量信息耦合性、社會性,已經在國防科技領域綻放出絢麗的創新之花。可以預計,隨著生物科技與國防應用需求的深度融合,必將為科技強軍提供新的戰略機遇。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研究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