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槍是軍人的第二生命。士兵緊握手中的步槍,無悔軍旗下的誓言,用青春和熱血保家衛國。

現代輕兵器發展迅速,各種新型的科學技術都被運用到槍械技術的發展中,現代軍用步槍的種類已繁衍成包括突擊步槍、狙擊步槍和卡賓槍等數種能滿足不同戰術需要的品種,異彩繽紛。不同的槍械原理、材料和構造或者獨樹一格或者博採眾長,於是步槍大家族逐漸成長成了一棵茂盛的大結構知識樹。

回顧步槍的發展歷史,如果從14世紀下半葉出現的滑膛火繩槍算起,時至今日,它已走過了近700年的艱難歷程。從點火技術上看,它大致經歷了火繩槍、燧發槍和擊發槍3個發展階段;從自動方式上看,它大致經歷了手動單發、半自動單發、既能半自動單發又能進行點射和全自動射擊3個過程。

"

槍是軍人的第二生命。士兵緊握手中的步槍,無悔軍旗下的誓言,用青春和熱血保家衛國。

現代輕兵器發展迅速,各種新型的科學技術都被運用到槍械技術的發展中,現代軍用步槍的種類已繁衍成包括突擊步槍、狙擊步槍和卡賓槍等數種能滿足不同戰術需要的品種,異彩繽紛。不同的槍械原理、材料和構造或者獨樹一格或者博採眾長,於是步槍大家族逐漸成長成了一棵茂盛的大結構知識樹。

回顧步槍的發展歷史,如果從14世紀下半葉出現的滑膛火繩槍算起,時至今日,它已走過了近700年的艱難歷程。從點火技術上看,它大致經歷了火繩槍、燧發槍和擊發槍3個發展階段;從自動方式上看,它大致經歷了手動單發、半自動單發、既能半自動單發又能進行點射和全自動射擊3個過程。

槍林彈雨:滄桑七百年,世界步槍進化簡史

火繩槍就是靠燃燒的火繩來點燃火藥,在火器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現代步槍的直接原型。火繩槍的出現也改變了戰爭的形態,伴隨著火繩槍的發展人類的戰爭從冷兵器進入到熱兵器時代。

最初的火繩槍的點火機構使用的是一個簡單的呈“C”形的金屬彎鉤,其一端固定在槍托一側,並可繞軸轉動,另一端夾著一根緩燃火繩。火繩由經過化學物處理的麻線捻成。發射時,可用手指將金屬彎鉤往火門裡推壓,使火繩引燃點火藥,繼而點燃發射藥。這樣射手可邊舉槍瞄準,邊推火繩發火。

後來,火繩槍的點火方式不斷髮展,在16世紀後期,歐洲流行一種“火種點火”方式。在一個小管裡放一個“火種”或一節短火繩,士兵只是在用槍時才點燃火種,不至於因槍上都帶一條點燃的火繩而在夜間暴露目標。“火種”式火繩槍就是後來燧發槍的先驅。

燧發槍是法國人馬漢在16世紀中葉發明的,它的基本結構如同打火槍,即利用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產生火花,引燃點火藥。早期的燧發槍在裝填彈丸時,需將彈丸放進膛口,用送彈棍推彈進膛。後來,美國的槍械工創造了一種快速裝填法,還改進了彈丸構造,不僅加快了裝彈速度,而且使射擊精度隨之提高,射程有所加大。

"

槍是軍人的第二生命。士兵緊握手中的步槍,無悔軍旗下的誓言,用青春和熱血保家衛國。

現代輕兵器發展迅速,各種新型的科學技術都被運用到槍械技術的發展中,現代軍用步槍的種類已繁衍成包括突擊步槍、狙擊步槍和卡賓槍等數種能滿足不同戰術需要的品種,異彩繽紛。不同的槍械原理、材料和構造或者獨樹一格或者博採眾長,於是步槍大家族逐漸成長成了一棵茂盛的大結構知識樹。

回顧步槍的發展歷史,如果從14世紀下半葉出現的滑膛火繩槍算起,時至今日,它已走過了近700年的艱難歷程。從點火技術上看,它大致經歷了火繩槍、燧發槍和擊發槍3個發展階段;從自動方式上看,它大致經歷了手動單發、半自動單發、既能半自動單發又能進行點射和全自動射擊3個過程。

槍林彈雨:滄桑七百年,世界步槍進化簡史

火繩槍就是靠燃燒的火繩來點燃火藥,在火器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現代步槍的直接原型。火繩槍的出現也改變了戰爭的形態,伴隨著火繩槍的發展人類的戰爭從冷兵器進入到熱兵器時代。

最初的火繩槍的點火機構使用的是一個簡單的呈“C”形的金屬彎鉤,其一端固定在槍托一側,並可繞軸轉動,另一端夾著一根緩燃火繩。火繩由經過化學物處理的麻線捻成。發射時,可用手指將金屬彎鉤往火門裡推壓,使火繩引燃點火藥,繼而點燃發射藥。這樣射手可邊舉槍瞄準,邊推火繩發火。

後來,火繩槍的點火方式不斷髮展,在16世紀後期,歐洲流行一種“火種點火”方式。在一個小管裡放一個“火種”或一節短火繩,士兵只是在用槍時才點燃火種,不至於因槍上都帶一條點燃的火繩而在夜間暴露目標。“火種”式火繩槍就是後來燧發槍的先驅。

燧發槍是法國人馬漢在16世紀中葉發明的,它的基本結構如同打火槍,即利用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產生火花,引燃點火藥。早期的燧發槍在裝填彈丸時,需將彈丸放進膛口,用送彈棍推彈進膛。後來,美國的槍械工創造了一種快速裝填法,還改進了彈丸構造,不僅加快了裝彈速度,而且使射擊精度隨之提高,射程有所加大。

槍林彈雨:滄桑七百年,世界步槍進化簡史

燧發槍的出現標誌著純機械式點火技術時代的結束,隨之而來的是爆炸式點火技術,於是擊發槍應運而生。於1793年首次進行擊發試驗的是蘇格蘭牧師亞力山大・福希斯。福希斯把雷粉鋪在兩張紙之間,製作了紙卷“火帽”,這種新發明大大加快了槍械的發射速度。1808年,法國槍械工包利應用紙火帽發明了針刺發火;1816年,倫敦著名的槍械工曼頓發明了雷管;1821年,伯明翰的理查斯發明了使用紙火帽的“引爆槍”。後來,有人在長紙條或亞麻布上壓裝“爆丸”,自動供彈,由擊錘擊發,這樣,擊發槍便更加完善了。

步槍的變革主要體現在刻制膛線、減小口徑、裝填彈藥和擊發方式上。人們發現,彈丸在飛行過程中,如果它自身是旋轉的,其穩定性就很高。1815年英軍使用燧發線膛槍的一個連,在滑鐵盧一戰中一舉消滅了拿破崙的幾個炮兵連。

後裝槍最早出現於1840年,是德國人德萊賽發明的。它由普魯士軍隊首先使用,其彈藥從槍管後端裝人,並用擊針發火。普奧戰爭中,此槍大顯神威,普魯士軍隊把奧地利軍隊打得落荒而逃。

1860年,美國首先設計成功了13.2毫米機械式連珠槍。連珠槍的出現,使步槍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美國內戰期間的一天,一個20歲的青年克里斯托夫・斯潘塞在華盛頓陸軍部辦公室裡,滔滔不絕地介紹他的新發明,在場的軍官們對這個愣小夥子的發明根本不屑一顧。受到冷遇的斯潘塞垂頭喪氣地離開了辦公室。出大門時向看門老頭幾發了一頓牢騷。不料這個看門老頭慧眼識真金,從斯潘塞手上接過槍,拿在手上擺弄一番後,認為這個青年人的發明有名堂。於是,他下班後領斯潘塞去了白宮,拜見了當時的總統兼北軍統帥林肯。林肯很仔細地聽取了青年人的講述後說:“很好!走,到外面試試看。”到了外面,斯潘塞從地上揀起了一塊木板,豎在對面樹幹上,連打7發,命中率很高。接著他又讓總統打。林肯打完後風趣地說:“小夥子,我年輕時可比你打得好。”1862年12月31日,林肯的北軍正式配備了連珠槍。

"

槍是軍人的第二生命。士兵緊握手中的步槍,無悔軍旗下的誓言,用青春和熱血保家衛國。

現代輕兵器發展迅速,各種新型的科學技術都被運用到槍械技術的發展中,現代軍用步槍的種類已繁衍成包括突擊步槍、狙擊步槍和卡賓槍等數種能滿足不同戰術需要的品種,異彩繽紛。不同的槍械原理、材料和構造或者獨樹一格或者博採眾長,於是步槍大家族逐漸成長成了一棵茂盛的大結構知識樹。

回顧步槍的發展歷史,如果從14世紀下半葉出現的滑膛火繩槍算起,時至今日,它已走過了近700年的艱難歷程。從點火技術上看,它大致經歷了火繩槍、燧發槍和擊發槍3個發展階段;從自動方式上看,它大致經歷了手動單發、半自動單發、既能半自動單發又能進行點射和全自動射擊3個過程。

槍林彈雨:滄桑七百年,世界步槍進化簡史

火繩槍就是靠燃燒的火繩來點燃火藥,在火器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現代步槍的直接原型。火繩槍的出現也改變了戰爭的形態,伴隨著火繩槍的發展人類的戰爭從冷兵器進入到熱兵器時代。

最初的火繩槍的點火機構使用的是一個簡單的呈“C”形的金屬彎鉤,其一端固定在槍托一側,並可繞軸轉動,另一端夾著一根緩燃火繩。火繩由經過化學物處理的麻線捻成。發射時,可用手指將金屬彎鉤往火門裡推壓,使火繩引燃點火藥,繼而點燃發射藥。這樣射手可邊舉槍瞄準,邊推火繩發火。

後來,火繩槍的點火方式不斷髮展,在16世紀後期,歐洲流行一種“火種點火”方式。在一個小管裡放一個“火種”或一節短火繩,士兵只是在用槍時才點燃火種,不至於因槍上都帶一條點燃的火繩而在夜間暴露目標。“火種”式火繩槍就是後來燧發槍的先驅。

燧發槍是法國人馬漢在16世紀中葉發明的,它的基本結構如同打火槍,即利用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產生火花,引燃點火藥。早期的燧發槍在裝填彈丸時,需將彈丸放進膛口,用送彈棍推彈進膛。後來,美國的槍械工創造了一種快速裝填法,還改進了彈丸構造,不僅加快了裝彈速度,而且使射擊精度隨之提高,射程有所加大。

槍林彈雨:滄桑七百年,世界步槍進化簡史

燧發槍的出現標誌著純機械式點火技術時代的結束,隨之而來的是爆炸式點火技術,於是擊發槍應運而生。於1793年首次進行擊發試驗的是蘇格蘭牧師亞力山大・福希斯。福希斯把雷粉鋪在兩張紙之間,製作了紙卷“火帽”,這種新發明大大加快了槍械的發射速度。1808年,法國槍械工包利應用紙火帽發明了針刺發火;1816年,倫敦著名的槍械工曼頓發明了雷管;1821年,伯明翰的理查斯發明了使用紙火帽的“引爆槍”。後來,有人在長紙條或亞麻布上壓裝“爆丸”,自動供彈,由擊錘擊發,這樣,擊發槍便更加完善了。

步槍的變革主要體現在刻制膛線、減小口徑、裝填彈藥和擊發方式上。人們發現,彈丸在飛行過程中,如果它自身是旋轉的,其穩定性就很高。1815年英軍使用燧發線膛槍的一個連,在滑鐵盧一戰中一舉消滅了拿破崙的幾個炮兵連。

後裝槍最早出現於1840年,是德國人德萊賽發明的。它由普魯士軍隊首先使用,其彈藥從槍管後端裝人,並用擊針發火。普奧戰爭中,此槍大顯神威,普魯士軍隊把奧地利軍隊打得落荒而逃。

1860年,美國首先設計成功了13.2毫米機械式連珠槍。連珠槍的出現,使步槍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美國內戰期間的一天,一個20歲的青年克里斯托夫・斯潘塞在華盛頓陸軍部辦公室裡,滔滔不絕地介紹他的新發明,在場的軍官們對這個愣小夥子的發明根本不屑一顧。受到冷遇的斯潘塞垂頭喪氣地離開了辦公室。出大門時向看門老頭幾發了一頓牢騷。不料這個看門老頭慧眼識真金,從斯潘塞手上接過槍,拿在手上擺弄一番後,認為這個青年人的發明有名堂。於是,他下班後領斯潘塞去了白宮,拜見了當時的總統兼北軍統帥林肯。林肯很仔細地聽取了青年人的講述後說:“很好!走,到外面試試看。”到了外面,斯潘塞從地上揀起了一塊木板,豎在對面樹幹上,連打7發,命中率很高。接著他又讓總統打。林肯打完後風趣地說:“小夥子,我年輕時可比你打得好。”1862年12月31日,林肯的北軍正式配備了連珠槍。

槍林彈雨:滄桑七百年,世界步槍進化簡史

連珠槍的出現,使得手動單發的老式步槍黯然失色,1877年7月30日,土耳其普列佛納一役最終宣告了單發步槍的末日。是日清晨,龐大的俄國陸軍集結在普列佛納防線的對面,決心不惜任何代價,孤注一擲,蕩平上軍。俄軍認為自己手中的能夠快速裝彈的16毫米克恩卡後裝步槍足以與土耳其軍隊的美式皮博迪・馬蒂尼步槍相匹敵。衝鋒號一響,大批俄國兵狂呼亂叫向前衝,可是他們還未來得及放一槍,就倒下一片。原來,當他們進攻到離土軍180多米距離時,看到土耳其人紛紛放下馬蒂尼步槍,便大膽衝鋒,可是不知道土耳其人變了什麼戲法,使手裡又有了槍。俄軍哪裡知道,土軍已祕密裝備了11.2毫米溫徹斯特連珠槍。在90多米距離上,3萬土軍用連珠槍猛烈射擊,俄軍死傷慘重。固執的俄國人使用同樣戰術在1877年9月11日又發動一次進攻,結果再次大敗而歸。

19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各國軍隊裝備的步槍有3點主要變革:一,進一步減小口徑(8~6.5毫米);二,提高彈頭初速;三,增加彈頭比重,從而加大射程,提高精度。從19世紀後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各國出現的步槍種類繁多,不勝枚舉,其中以美國人勃朗寧設計的M1886式步槍最為著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都已積極開發自動裝填步槍,先後出現了許多新式步槍,如蘇聯西蒙諾夫步槍、法國的M1918式步槍、德國伯格曼式步槍、美國伽蘭德式步槍和英國斯普林菲爾德式步槍等,不一而足。同時,步槍口徑也逐步縮小,大多在9毫米以下。至第二次大戰後期,還出現了自動步槍和突擊步槍。如1942年出現在戰場上的德國7.62毫米StG44突擊步槍,其主要特點是火力猛,點射和連續射擊時易於掌握。這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的突擊步槍。隨後出現的是蘇制7.62毫米M43中間型槍彈和AK47式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AK47步槍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德國的StG44。

"

槍是軍人的第二生命。士兵緊握手中的步槍,無悔軍旗下的誓言,用青春和熱血保家衛國。

現代輕兵器發展迅速,各種新型的科學技術都被運用到槍械技術的發展中,現代軍用步槍的種類已繁衍成包括突擊步槍、狙擊步槍和卡賓槍等數種能滿足不同戰術需要的品種,異彩繽紛。不同的槍械原理、材料和構造或者獨樹一格或者博採眾長,於是步槍大家族逐漸成長成了一棵茂盛的大結構知識樹。

回顧步槍的發展歷史,如果從14世紀下半葉出現的滑膛火繩槍算起,時至今日,它已走過了近700年的艱難歷程。從點火技術上看,它大致經歷了火繩槍、燧發槍和擊發槍3個發展階段;從自動方式上看,它大致經歷了手動單發、半自動單發、既能半自動單發又能進行點射和全自動射擊3個過程。

槍林彈雨:滄桑七百年,世界步槍進化簡史

火繩槍就是靠燃燒的火繩來點燃火藥,在火器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現代步槍的直接原型。火繩槍的出現也改變了戰爭的形態,伴隨著火繩槍的發展人類的戰爭從冷兵器進入到熱兵器時代。

最初的火繩槍的點火機構使用的是一個簡單的呈“C”形的金屬彎鉤,其一端固定在槍托一側,並可繞軸轉動,另一端夾著一根緩燃火繩。火繩由經過化學物處理的麻線捻成。發射時,可用手指將金屬彎鉤往火門裡推壓,使火繩引燃點火藥,繼而點燃發射藥。這樣射手可邊舉槍瞄準,邊推火繩發火。

後來,火繩槍的點火方式不斷髮展,在16世紀後期,歐洲流行一種“火種點火”方式。在一個小管裡放一個“火種”或一節短火繩,士兵只是在用槍時才點燃火種,不至於因槍上都帶一條點燃的火繩而在夜間暴露目標。“火種”式火繩槍就是後來燧發槍的先驅。

燧發槍是法國人馬漢在16世紀中葉發明的,它的基本結構如同打火槍,即利用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產生火花,引燃點火藥。早期的燧發槍在裝填彈丸時,需將彈丸放進膛口,用送彈棍推彈進膛。後來,美國的槍械工創造了一種快速裝填法,還改進了彈丸構造,不僅加快了裝彈速度,而且使射擊精度隨之提高,射程有所加大。

槍林彈雨:滄桑七百年,世界步槍進化簡史

燧發槍的出現標誌著純機械式點火技術時代的結束,隨之而來的是爆炸式點火技術,於是擊發槍應運而生。於1793年首次進行擊發試驗的是蘇格蘭牧師亞力山大・福希斯。福希斯把雷粉鋪在兩張紙之間,製作了紙卷“火帽”,這種新發明大大加快了槍械的發射速度。1808年,法國槍械工包利應用紙火帽發明了針刺發火;1816年,倫敦著名的槍械工曼頓發明了雷管;1821年,伯明翰的理查斯發明了使用紙火帽的“引爆槍”。後來,有人在長紙條或亞麻布上壓裝“爆丸”,自動供彈,由擊錘擊發,這樣,擊發槍便更加完善了。

步槍的變革主要體現在刻制膛線、減小口徑、裝填彈藥和擊發方式上。人們發現,彈丸在飛行過程中,如果它自身是旋轉的,其穩定性就很高。1815年英軍使用燧發線膛槍的一個連,在滑鐵盧一戰中一舉消滅了拿破崙的幾個炮兵連。

後裝槍最早出現於1840年,是德國人德萊賽發明的。它由普魯士軍隊首先使用,其彈藥從槍管後端裝人,並用擊針發火。普奧戰爭中,此槍大顯神威,普魯士軍隊把奧地利軍隊打得落荒而逃。

1860年,美國首先設計成功了13.2毫米機械式連珠槍。連珠槍的出現,使步槍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美國內戰期間的一天,一個20歲的青年克里斯托夫・斯潘塞在華盛頓陸軍部辦公室裡,滔滔不絕地介紹他的新發明,在場的軍官們對這個愣小夥子的發明根本不屑一顧。受到冷遇的斯潘塞垂頭喪氣地離開了辦公室。出大門時向看門老頭幾發了一頓牢騷。不料這個看門老頭慧眼識真金,從斯潘塞手上接過槍,拿在手上擺弄一番後,認為這個青年人的發明有名堂。於是,他下班後領斯潘塞去了白宮,拜見了當時的總統兼北軍統帥林肯。林肯很仔細地聽取了青年人的講述後說:“很好!走,到外面試試看。”到了外面,斯潘塞從地上揀起了一塊木板,豎在對面樹幹上,連打7發,命中率很高。接著他又讓總統打。林肯打完後風趣地說:“小夥子,我年輕時可比你打得好。”1862年12月31日,林肯的北軍正式配備了連珠槍。

槍林彈雨:滄桑七百年,世界步槍進化簡史

連珠槍的出現,使得手動單發的老式步槍黯然失色,1877年7月30日,土耳其普列佛納一役最終宣告了單發步槍的末日。是日清晨,龐大的俄國陸軍集結在普列佛納防線的對面,決心不惜任何代價,孤注一擲,蕩平上軍。俄軍認為自己手中的能夠快速裝彈的16毫米克恩卡後裝步槍足以與土耳其軍隊的美式皮博迪・馬蒂尼步槍相匹敵。衝鋒號一響,大批俄國兵狂呼亂叫向前衝,可是他們還未來得及放一槍,就倒下一片。原來,當他們進攻到離土軍180多米距離時,看到土耳其人紛紛放下馬蒂尼步槍,便大膽衝鋒,可是不知道土耳其人變了什麼戲法,使手裡又有了槍。俄軍哪裡知道,土軍已祕密裝備了11.2毫米溫徹斯特連珠槍。在90多米距離上,3萬土軍用連珠槍猛烈射擊,俄軍死傷慘重。固執的俄國人使用同樣戰術在1877年9月11日又發動一次進攻,結果再次大敗而歸。

19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各國軍隊裝備的步槍有3點主要變革:一,進一步減小口徑(8~6.5毫米);二,提高彈頭初速;三,增加彈頭比重,從而加大射程,提高精度。從19世紀後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各國出現的步槍種類繁多,不勝枚舉,其中以美國人勃朗寧設計的M1886式步槍最為著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都已積極開發自動裝填步槍,先後出現了許多新式步槍,如蘇聯西蒙諾夫步槍、法國的M1918式步槍、德國伯格曼式步槍、美國伽蘭德式步槍和英國斯普林菲爾德式步槍等,不一而足。同時,步槍口徑也逐步縮小,大多在9毫米以下。至第二次大戰後期,還出現了自動步槍和突擊步槍。如1942年出現在戰場上的德國7.62毫米StG44突擊步槍,其主要特點是火力猛,點射和連續射擊時易於掌握。這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的突擊步槍。隨後出現的是蘇制7.62毫米M43中間型槍彈和AK47式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AK47步槍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德國的StG44。

槍林彈雨:滄桑七百年,世界步槍進化簡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以衝鋒槍逐步取代了半自動步槍。一般情況下,衝鋒槍有效射程為100米~200米,半自動步槍有效射程為400米~600米。在衝鋒槍最大射程200米和半自動步槍最小射程400米之間存在著火力空白。而這一火力空白只有用一種性能優越的槍彈和發射該彈的衝鋒槍才能填補,同時新研製的槍/彈系統不能通過加大尺寸的辦法來提高性能,因為那樣做武器便攜性必然很差。戰爭結束前,耶裡薩羅夫和瑟明將這種彈研製出來,定名為7.62×39毫米M43中間型槍彈。

為發射此彈,原蘇聯的許多著名槍械設計師都拿出了自己設計的樣槍,其中有西蒙諾夫、蘇達耶夫等。此外還有一位名叫卡拉什尼科夫的22歲的年輕人。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因為在戰爭中負傷住院,才異想天開地搞起步槍設計,當時誰也沒有把他放在眼裡。出乎人們意料的是,經過多次評審試驗,這個無名後生的樣槍居然擊敗了所有對手而拔了頭籌。因為該槍是1947年定型的。其火力介於步槍和衝鋒槍之間,所以叫做AK47式突擊步槍。

"

槍是軍人的第二生命。士兵緊握手中的步槍,無悔軍旗下的誓言,用青春和熱血保家衛國。

現代輕兵器發展迅速,各種新型的科學技術都被運用到槍械技術的發展中,現代軍用步槍的種類已繁衍成包括突擊步槍、狙擊步槍和卡賓槍等數種能滿足不同戰術需要的品種,異彩繽紛。不同的槍械原理、材料和構造或者獨樹一格或者博採眾長,於是步槍大家族逐漸成長成了一棵茂盛的大結構知識樹。

回顧步槍的發展歷史,如果從14世紀下半葉出現的滑膛火繩槍算起,時至今日,它已走過了近700年的艱難歷程。從點火技術上看,它大致經歷了火繩槍、燧發槍和擊發槍3個發展階段;從自動方式上看,它大致經歷了手動單發、半自動單發、既能半自動單發又能進行點射和全自動射擊3個過程。

槍林彈雨:滄桑七百年,世界步槍進化簡史

火繩槍就是靠燃燒的火繩來點燃火藥,在火器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現代步槍的直接原型。火繩槍的出現也改變了戰爭的形態,伴隨著火繩槍的發展人類的戰爭從冷兵器進入到熱兵器時代。

最初的火繩槍的點火機構使用的是一個簡單的呈“C”形的金屬彎鉤,其一端固定在槍托一側,並可繞軸轉動,另一端夾著一根緩燃火繩。火繩由經過化學物處理的麻線捻成。發射時,可用手指將金屬彎鉤往火門裡推壓,使火繩引燃點火藥,繼而點燃發射藥。這樣射手可邊舉槍瞄準,邊推火繩發火。

後來,火繩槍的點火方式不斷髮展,在16世紀後期,歐洲流行一種“火種點火”方式。在一個小管裡放一個“火種”或一節短火繩,士兵只是在用槍時才點燃火種,不至於因槍上都帶一條點燃的火繩而在夜間暴露目標。“火種”式火繩槍就是後來燧發槍的先驅。

燧發槍是法國人馬漢在16世紀中葉發明的,它的基本結構如同打火槍,即利用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產生火花,引燃點火藥。早期的燧發槍在裝填彈丸時,需將彈丸放進膛口,用送彈棍推彈進膛。後來,美國的槍械工創造了一種快速裝填法,還改進了彈丸構造,不僅加快了裝彈速度,而且使射擊精度隨之提高,射程有所加大。

槍林彈雨:滄桑七百年,世界步槍進化簡史

燧發槍的出現標誌著純機械式點火技術時代的結束,隨之而來的是爆炸式點火技術,於是擊發槍應運而生。於1793年首次進行擊發試驗的是蘇格蘭牧師亞力山大・福希斯。福希斯把雷粉鋪在兩張紙之間,製作了紙卷“火帽”,這種新發明大大加快了槍械的發射速度。1808年,法國槍械工包利應用紙火帽發明了針刺發火;1816年,倫敦著名的槍械工曼頓發明了雷管;1821年,伯明翰的理查斯發明了使用紙火帽的“引爆槍”。後來,有人在長紙條或亞麻布上壓裝“爆丸”,自動供彈,由擊錘擊發,這樣,擊發槍便更加完善了。

步槍的變革主要體現在刻制膛線、減小口徑、裝填彈藥和擊發方式上。人們發現,彈丸在飛行過程中,如果它自身是旋轉的,其穩定性就很高。1815年英軍使用燧發線膛槍的一個連,在滑鐵盧一戰中一舉消滅了拿破崙的幾個炮兵連。

後裝槍最早出現於1840年,是德國人德萊賽發明的。它由普魯士軍隊首先使用,其彈藥從槍管後端裝人,並用擊針發火。普奧戰爭中,此槍大顯神威,普魯士軍隊把奧地利軍隊打得落荒而逃。

1860年,美國首先設計成功了13.2毫米機械式連珠槍。連珠槍的出現,使步槍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美國內戰期間的一天,一個20歲的青年克里斯托夫・斯潘塞在華盛頓陸軍部辦公室裡,滔滔不絕地介紹他的新發明,在場的軍官們對這個愣小夥子的發明根本不屑一顧。受到冷遇的斯潘塞垂頭喪氣地離開了辦公室。出大門時向看門老頭幾發了一頓牢騷。不料這個看門老頭慧眼識真金,從斯潘塞手上接過槍,拿在手上擺弄一番後,認為這個青年人的發明有名堂。於是,他下班後領斯潘塞去了白宮,拜見了當時的總統兼北軍統帥林肯。林肯很仔細地聽取了青年人的講述後說:“很好!走,到外面試試看。”到了外面,斯潘塞從地上揀起了一塊木板,豎在對面樹幹上,連打7發,命中率很高。接著他又讓總統打。林肯打完後風趣地說:“小夥子,我年輕時可比你打得好。”1862年12月31日,林肯的北軍正式配備了連珠槍。

槍林彈雨:滄桑七百年,世界步槍進化簡史

連珠槍的出現,使得手動單發的老式步槍黯然失色,1877年7月30日,土耳其普列佛納一役最終宣告了單發步槍的末日。是日清晨,龐大的俄國陸軍集結在普列佛納防線的對面,決心不惜任何代價,孤注一擲,蕩平上軍。俄軍認為自己手中的能夠快速裝彈的16毫米克恩卡後裝步槍足以與土耳其軍隊的美式皮博迪・馬蒂尼步槍相匹敵。衝鋒號一響,大批俄國兵狂呼亂叫向前衝,可是他們還未來得及放一槍,就倒下一片。原來,當他們進攻到離土軍180多米距離時,看到土耳其人紛紛放下馬蒂尼步槍,便大膽衝鋒,可是不知道土耳其人變了什麼戲法,使手裡又有了槍。俄軍哪裡知道,土軍已祕密裝備了11.2毫米溫徹斯特連珠槍。在90多米距離上,3萬土軍用連珠槍猛烈射擊,俄軍死傷慘重。固執的俄國人使用同樣戰術在1877年9月11日又發動一次進攻,結果再次大敗而歸。

19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各國軍隊裝備的步槍有3點主要變革:一,進一步減小口徑(8~6.5毫米);二,提高彈頭初速;三,增加彈頭比重,從而加大射程,提高精度。從19世紀後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各國出現的步槍種類繁多,不勝枚舉,其中以美國人勃朗寧設計的M1886式步槍最為著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都已積極開發自動裝填步槍,先後出現了許多新式步槍,如蘇聯西蒙諾夫步槍、法國的M1918式步槍、德國伯格曼式步槍、美國伽蘭德式步槍和英國斯普林菲爾德式步槍等,不一而足。同時,步槍口徑也逐步縮小,大多在9毫米以下。至第二次大戰後期,還出現了自動步槍和突擊步槍。如1942年出現在戰場上的德國7.62毫米StG44突擊步槍,其主要特點是火力猛,點射和連續射擊時易於掌握。這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的突擊步槍。隨後出現的是蘇制7.62毫米M43中間型槍彈和AK47式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AK47步槍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德國的StG44。

槍林彈雨:滄桑七百年,世界步槍進化簡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以衝鋒槍逐步取代了半自動步槍。一般情況下,衝鋒槍有效射程為100米~200米,半自動步槍有效射程為400米~600米。在衝鋒槍最大射程200米和半自動步槍最小射程400米之間存在著火力空白。而這一火力空白只有用一種性能優越的槍彈和發射該彈的衝鋒槍才能填補,同時新研製的槍/彈系統不能通過加大尺寸的辦法來提高性能,因為那樣做武器便攜性必然很差。戰爭結束前,耶裡薩羅夫和瑟明將這種彈研製出來,定名為7.62×39毫米M43中間型槍彈。

為發射此彈,原蘇聯的許多著名槍械設計師都拿出了自己設計的樣槍,其中有西蒙諾夫、蘇達耶夫等。此外還有一位名叫卡拉什尼科夫的22歲的年輕人。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因為在戰爭中負傷住院,才異想天開地搞起步槍設計,當時誰也沒有把他放在眼裡。出乎人們意料的是,經過多次評審試驗,這個無名後生的樣槍居然擊敗了所有對手而拔了頭籌。因為該槍是1947年定型的。其火力介於步槍和衝鋒槍之間,所以叫做AK47式突擊步槍。

槍林彈雨:滄桑七百年,世界步槍進化簡史

現在AK47突擊步槍的裝備範圍相當廣泛,除原蘇軍外,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的軍隊裝備,有的還進行了仿製或特許生產。如我國的56式衝鋒槍就是它的仿製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針對槍型不一、彈種複雜所帶來的作戰、後勤供應和維修上的困難,都不約而同地把“武器系列化”和“彈藥通用化”作為輕武器的發展方向,並於5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戰後第一代步槍的換裝。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各國於1953年底開始正式採用了美國T65式7.62×51毫米槍彈作為該組織的制式步、機槍彈藥,即北約彈。隨後便出現了幾種使用此彈的典型自動步槍。例如美國的M14、比利時的FNFAL和德國的HKG3等。

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步槍相比,這幾種槍的最突出特點是具備全自動射擊能力,是真正的自動步槍。另外,它們兼有衝鋒槍和班用輕機槍的戰術功能。

由於北約彈在2000米外還有足以殺傷有生目標的存能,這對步槍彈而言顯得威力過大。而且,發射北約彈的步槍相應地都比較笨重,攜彈量受到限制,戰鬥中難以獲得並保持火力優勢。加之北約彈衝量大,致使點射精度較差。再者,隨著步兵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其它類型的步兵輕武器日益發展,步槍的戰鬥功能顯然是在縮小,根本沒有必要再繼續使用如此大威力的槍彈了。

60年代越南戰爭爆發後,東南亞的叢林地形使得北約彈和M14步槍的弱點充分暴露了出來。美軍越來越感到沒有必要使用大威力的北約彈和如此笨重的槍。在對以往戰爭的經驗作了大量研究之後,美軍提出了以下結論性意見:步槍的作戰距離無需超過400米;用高射速、小口徑的輕彈頭代替大威力的7.62毫米彈頭,可提高殺傷效果,同時經濟性更好;採用多枚彈頭組成的“齊射”發射方式,藉以構成規則的散佈,抵消實戰條件下的瞄準誤差,提高命中率。這一專題研究的結果,導致了著名的5.56毫米M193槍彈和M16小口徑步槍的問世。1977~1980年,北約對小口徑步槍進行選型試驗,結果確定比利時的5.56毫米SS109槍彈為北約第二標準口徑彈。此後,北約絕大多數國家完成了戰後步槍的第二次換裝。

另一方面,蘇聯在改進並完善卡拉什尼科夫AK系列步槍的同時,也積極加強小口徑步槍的開發與研製,並於1974年首次將5.45毫米AK74式小口徑突擊步槍公諸於世。

至此,現代步槍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其主要特點一是體積小,重量輕,帶彈多,火力突擊性強;二是一槍多用,不僅具有點殺傷的功能,而且具備面殺傷能力;三是瞄準具先進,除了原來缺口準星的機械式瞄準具外,還有白光、夜視和激光瞄準具,這樣,就使步槍的全天候作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四是形成槍族,即同一口徑幾種槍,大部分零部件可以互換。不過,戰後的兩代步槍儘管結構式樣各有千秋,作戰效能大為提高,但其基本原理幾乎沒有什麼進展。唯一使人耳目一新、具有全新設計思想的是德國HK公司研製的4.7毫米G11式無殼彈槍。此槍空槍重3.6千克,全槍密封性好,防雨、雪、沙、塵,可以進行半自動、全自動射擊和三發點射,點射時的射擊頻率達2000發/分,後坐力小,命中率高。該槍的最大特點是使用的槍彈沒有彈殼,整個彈頭埋在發射藥塊裡。因為槍彈沒有彈殼,這就減輕了重量,從而使士兵多帶彈藥。由於種種原因,G11未被德軍大量裝備,只有少量供特種部隊使用。

從古老的火繩槍到現在的突擊步槍,步槍已經歷了700年的滄桑歲月,它隨著戰爭或者戰鬥的需要不斷地發展的,每一次改進和發展都會使步槍行業發生不小的競爭風波,戰爭不止戰鬥不止。因此步槍的發展史既是血腥戰爭的升級史,也是科技文明的發展史,它體現了人的智慧不斷髮展和人之間競爭殘酷的無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