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萬廈門人有了家庭醫生 不出社區享受一條龍醫療服務

社會保險 糖尿病 社會 臺海網 2017-05-01

臺海網4月30日訊 據新華網福州報道 家住廈門市湖裡區禾山社區的洪女士64歲,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每週二,廈門市中醫院糖尿病科邱主任到禾山社區坐診,為洪女士調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汪麗敏長期跟蹤瞭解控制她的病情;還有健康管理師定期對洪女士進行飲食、運動等生活管理指導。不僅如此,廈門市中醫院的7名專家每週一至週六到社區,洪女士遇上胃腸、睡眠不佳等狀況都可以找相應的專家就診。

在廈門,已經有近50萬人擁有了家庭醫生。他們和洪女士一樣,不出社區就可以享受一條龍的醫療服務。這得益於廈門在分級診療中著力打造的“三師共管”。

“三師”組合打通基層與大醫院“經脈”

和很多城市一樣,廈門市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主城區、大醫院,基層醫療機構綜合能力薄弱,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療機構卻門可羅雀。公立醫院和基層衛生機構“上下聯動”不夠,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的“醫防融合”不足。

在廈門市衛計委副主任洪豐穎看來,醫改成功的標誌在於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分級診療成功的關鍵在於落實家庭醫師簽約服務;家庭醫生簽約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於居民是否真正受益,醫務人員能否積極參與。

廈門在實踐中創新性提出了“三師共管”醫療服務模式。就是由醫院專科醫師、基層家庭醫師和健康管理師共同組成醫療團隊,其中專科醫師負責明確診斷與治療方案和指導基層的家庭醫師;家庭醫師負責落實、執行治療方案,進行病情日常監測和協調雙向轉診;健康管理師側重居民健康教育和患者的行為干預。

這種服務模式以“三師”簽約團隊組合打通了基層與大醫院“上下聯動、雙向轉診”的“經脈”,打通了醫療技術發展和健康管理服務之間的“任督二脈”,打通了分級診療的“最後一公里”,實現了“首診在社區、小病在社區”。

當然,基層衛生機構要讓群眾“留得住”,大醫院的人才、資源就要下沉到基層。廈門將三級醫院醫生職稱晉升和下社區相掛鉤,對專科醫師下社區培訓、帶教給予專項補助,同時啟動“廈門市全科醫生線上繼續教育平臺”項目,培養社區居民健康“守門人”。2016年廈門全市共計有195名專家下社區,共帶教全科醫師250人。

獎勵性績效 打造“三師”利益共同體

對“三師”團隊採取考核和激勵並舉的管理方式,打造“三師”利益共同體,保證“三師共管”模式高效運作。

“三師”簽約服務費按120元/人/年標準確定,其中20元由簽約居民以個人現金或醫保健康賬戶支付,其餘100元由醫保基金和財政預算承擔。120元的簽約服務費主要用於激勵“三師共管”簽約服務團隊,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額。其中20元由基層機構統籌用於家庭醫生簽約相關工作,80元由團隊長(家庭醫生)在考核後進行團隊內自主分配,20元綜合考核後按考核分數激勵簽約團隊。通過正向考核激勵,簽約團隊成員每年將較以往增加激勵3-6萬不等。

有激勵,當然也有考核。廈門採取多種細化考核制度確保服務質量,並請第三方進行簽約服務滿意度評測。同時,將延時服務、“三師共管”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簽約等列入考核評價指標。

自2016年9月5日開始正式推進“三師共管”家庭簽約服務以來,截至今年3月,廈門市共完成簽約48.6萬人,簽約覆蓋率23.04%;覆蓋家庭戶26萬,戶覆蓋率38.39%。簽約65歲以上老年人10.33萬人,覆蓋率52.58%。

據第三方機構統計,廈門市居民在簽約基層醫療機構的首診意願達85%,簽約居民對簽約機構的總體滿意度達92%。2016年簽約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就診率達到了60.77%。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