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林:熱心服務群眾暖民心

社會 法制網 2017-07-16

法制網訊(黃規亮 遊建)來到崇武邊防派出所的3年多,他走遍了崇武大街小巷,按照轄區群眾的話說,“小陳已經算是半個崇武人了”。說起他,許多群眾都津津樂道。

一個整天拿著警務工作包的年輕小夥子,一個懷揣軍人夢想的邊防警察,從警幾年來,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通過熱心的服務,贏得了轄區群眾一個又一個感激的笑容。他就是故事的主角——福建公安邊防總隊泉州邊防支隊崇武邊防派出所網格民警陳偉林。

心繫群眾的“咱厝郎”

“大媽,這是您的戶口簿,您看,這上面有了您的名字。”今年3月的某一天,崇武鎮居民劉大媽從邊防派出所民警陳偉林手中接過了戶口本,飽經風霜的臉上頓時寫滿了感激。就在兩個月前,她還在為沒有戶口的事兒焦慮不已。

怎麼就成了“黑戶”?這事兒還得追溯到32年前。1982年,劉美珍嫁入崇武鎮前垵村,同時將自己在崇武龍西村的戶籍遷移過去。但在戶口遷移的過程中出了差錯,原戶籍地將其戶口意外註銷。就是這樣一個疏漏,使得劉美珍自此成了“黑戶”。不忍看到老人嘆息失落的表情,陳偉林暗暗給自己打氣:“一定要盡力幫助大媽解決問題。”

很快,陳偉林通過村委會找來了80年代的人口登記底冊,一頁一頁地翻,一頁一頁地找,然而並未找到任何信息。“你可以到臨近派出所找找看。”聽了村幹部的建議,陳偉林立馬放下手中的事情前去調取檔案,但依然是無功而返。

接下來的十來天,他一方面多次前往惠安縣公安局戶政科,對戶口補錄問題進行諮詢和溝通;另一方面,三天兩頭來到劉美珍家中,耐心聆聽其回憶往事,希望從中獲取到一些信息。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陳偉林成功找到了4名遷居在外、曾與劉美珍為鄰的老人,通過對一些事件的回憶,證明了劉美珍確曾是村裡的一員,並逐一製作了證明筆錄。

整整56天辛勞的付出,陳偉林收集到了充分的證據,在補齊相關手續後,劉美珍老人終於拿到屬於自己的身份證和戶口簿,多年的夙願終得圓滿。

古城寨裡的“風火輪”

崇武古鎮素有“世界石雕之都”和“中國魅力名鎮”之稱,每年都會吸引280多萬遊客慕名而來。隨著遊客的大量湧入,涉海遇險、人員走失、買賣糾紛等治安難題也接踵而至。這安逸祥和的一幕幕背後,總會有一群人日夜付出著心力,網格民警陳偉林就是其中一個。

為增強景區巡邏力度和突發事件處置效率,陳偉林結合所裡“1+1+N”的網格管理模式,發動“網格員”配合開展景區警務工作,每日帶領所裡戰士、輔警在轄區不間斷開展巡邏工作。海岸邊、古巷旁、城牆下,總能見到陳偉林踏著手扶平衡車,猶如踩上“風火輪”一般馳過的身影,與大海、沙灘、城牆一道,成為了遊客眼中靚麗風景。

去年12月的一天,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在值班室驟然響起:“我們被困在古城風景區邊緣的海堤上了,海水正在不斷上漲,快來救救我們。”突如其來的警情讓所有人都緊張起來。當日備勤的陳偉林熟悉景區環境,迅速組織官兵帶上救援工具前往救援。由於通往海堤的道路狹小,車輛難以前行,靈機一動的他開出手扶平衡車,從景區與海邊之間的林間小路抄捷徑前往現場,為救援爭取到了寶貴的十分鐘。由於趕到及時,4名被困人員被成功救援上岸,毫髮未傷。陳偉林每次談及此事,救援的那一幕緊張情形總是歷歷在目。

忘我敬業的“好兄弟”

面對紛繁複雜的社區警務工作,作為老民警的陳偉林總是保持著事事親力親為的紮實作風。近年來,圍繞打造“四項建設”樣板單位的任務,崇武邊防派出所創新社區警務工作思維,探索建立“社區網格化”試點,大量的基礎數據需要採集,大量的基礎工作亟需完成,工作起來就會忘記一切的陳偉林總是衝在前面,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

不知從何時開始,他成為了村裡村外不可或缺的“多面手”。鄰里糾紛、找偉林,孤寡老人、找偉林,民工求職,找偉林……在轄區常常看到他東奔西走忙碌的樣子,只要群眾反映的問題,他總是盡力儘快解決,從無怨言。

今年7月4日晚,在家中待產的妻子被緊急送進醫院,由於比預產期早了近一週,突如其來的情況讓正在準備工作交接的陳偉林有些慌亂。一邊是重要的工作移交,一邊是待產的妻子急切的期盼。最後,他選擇了直到妻子生產前的最後一刻才請假離開了單位。

5日上午,一個6斤重的女嬰呱呱墜地,無限的喜悅讓他全然忘卻了風塵僕僕的疲憊,也許是出於內心的愧疚,抱著女兒的那刻,他的眼眶微微溼潤了。正當沉浸在初為人父的喜悅之時,他接到了一通緊急電話:“兄弟,重點人員檔案需要梳理,事件比較急,可不可以回來幫忙?”這才是女兒出生的第二天啊,可部隊就是這樣,有時候雖有點“不近人情”,但職責重於泰山。面對妻子的抱怨、家人的不解,他還是毅然踏上了回程的路……

沒有風華偉岸的傳奇故事,也沒有氣壯山河的豪邁承諾,他就是一名奮戰在崇武古鎮海防線上,默默付出、無怨無悔的邊防民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