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輪番“會診” 群眾監理“把關” 後期管理“跟上”通州“大齡”小區提檔升級

社會 南通熱線 2017-06-22

南通網訊 (通訊員印春湘 陳韻 記者趙勇進)19日,通州金新街道星源佳苑、金南新村、金豐小區等6個“大齡”小區改造工程前期方案及經費概算已完成,即將進入招投標程序。

2011年以來,通州把老小區改造作為順民意、贏民心的民生實事來辦。截至目前,已改造老舊小區100多個,包括停車位、綠化提升、雨汙分流、路燈照明等多個改造項目。今年,通州又將對金新街道、金沙街道的12個老小區進行改造,總投資超1700萬元;同時,為城區40個老小區安裝監控設施。通州區住建局副局長李曉東說:“我們通過前期意見徵集、專家對症‘會診’、志願者全程監督等手段群策群力,直擊老小區整治‘痛點’,根治‘頑疾’,不讓老小區成為城市遺忘的角落。”

老小區往往問題多、解決難,如何開出最佳“藥方”,治標又治本?通州針對個性問題邀請在設計、施工、監理等方面具有多年經驗的專家共同“會診”給出“良方”。金沙街道翠園新村9號樓是今年通州城區老小區改造中的“老大難”,該小區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地下管網設施陳舊、複雜,施工難度較大。項目現場負責人張小兵說:“地下管道是雨汙混流,地下化糞池還是老式磚砌的,容易堵塞和外滲。”經過三輪“會診”,專家給出了施工方案:更換雨汙分流管道,分別接入市政管道;採用大玻璃鋼容器代替原有的磚砌化糞池。住104室的李家鐸說:“以往每逢下雨天,化糞池都會外溢,出門都沒地方走,這麼一改造就算是梅雨季我也不擔心了。”

小區改造得好不好,歸根結底還是群眾說了算。通州在老小區改造過程中,注重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全程參與,共同“把關”。

“顧工,請你再提醒下大家,晚上一定要把施工廢料堆放好,設置警示標識,人來人往的不安全。”6月19日下午3點多鐘,翠園花苑業主委員會志願者王劍雲像往常一樣,和另外兩名志願者一起在自家小區的改造施工現場“督工”。她說:“我們小區有8幢樓240多戶,改造起來項目眾多、涉及面廣,我們志願監督團代表業主在現場監督,和施工方一起把改造工程做好。”

老小區,空間擺佈最糾結,老人要綠化,年輕人要車位。“徵求意見,少數服從多數。”金沙街道工程代建中心副主任王飛介紹,從圖紙設計到施工,經歷了三輪修改和公示,把居民意見多方平衡,慢慢找到大家都接受的方案。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該小區將8米寬的綠化帶縮至2米,增加了150個停車位。

改造好的老小區硬件設施上去了,後期管理如何跟上?通州區物業管理中心副主任戴建峰認為,物管體系不到位,硬件再好還是等於零。今年,通州深入開展物業管理提升年活動,提升物業管理全覆蓋水平,建立完善專業化物業管理、社區化居民自治等多層次的物業管理體系,讓居民增強物業管理服務的獲得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