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貨物檢疫處理前置

社會 中國網 2017-05-01

本報訊 (記者 鄭璜 通訊員 洪鈞 李瑋) 28日,廈門檢驗檢疫局在廈門自貿片區全面推行口岸檢疫處理前置模式。據悉,這項率先全國的舉措將惠及廈門口岸數百萬的進境集裝箱。

2016年,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960萬標箱,位居全國第七。如何既有效攔截境外傳染病,同時提高通關速度?這一次流程再造,改變了以往集裝箱貨物報檢後進行檢疫處理的方式,檢驗檢疫部門在船舶靠岸之前,就通過船舶代理提供的艙單信息篩選出需做檢疫處理的集裝箱,在卸船的第一時間將這些集裝箱運送到檢疫處理區,實現檢疫處理的零等待、全覆蓋。

此前,廈門檢驗檢疫局在廈門東渡和海滄口岸試點推行口岸檢疫處理前置模式。至4月26日,共有14687個需做檢疫處理的集裝箱受惠;按平均每個集裝箱通關時間縮短至少一個工作日、減少一次碼頭吊箱移箱作業計算,共為企業節約費用近百萬元、節省通關時間近1.5萬天。

新模式還為港口發展帶來了明顯優勢。港口運營企業可以主動根據艙單信息,對集裝箱是否需作檢疫處理進行提前判定,從而合理安排運力,提高作業效率80%,大大增強了港口的核心競爭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