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無物業管理問題多 北門社區以服務促治理破題

社會 東南網 2017-05-14

“以前我們小區是典型的髒、亂、差,在城區算是出了名的。現在小區門口道閘建起來了,監控馬上要安裝了,社區管理秩序好多了,車輛偷盜的現象明顯減少了,我們的幸福感也提高了……”5月10日,龍巖中心城區中城街道北門社區五交化小區居民李阿姨滿是欣喜地對記者說道。

老舊小區髒亂差 安全隱患令人憂

據瞭解,龍巖城區有一些老舊居民小區,最初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職工小區,從建設之初便缺乏社區管理和“物業收費”的意識。近年來,由於改制,有的企業實際解散了,原來由單位管理的小區成了無物業管理小區。加上部分原住居民搬出,新進入小區的居民成分複雜、流動性增大等原因,無物業管理小區的治理成為急需破解的難題。

“我們北門社區共有30個小區,這之中有16個無物業小區。這16個小區的衛生、安全都令人堪憂,尤其是3個完全無人管理的小區是最令人頭疼的,對創建文明城市也帶來不利影響。”北門社區黨支部書記翁豔麗向記者介紹道。

五交化小區便是三個難啃的“硬骨頭”之一。該小區共有9棟樓,住著110戶居民,被原五交化企業買斷,後來其員工留守人員相繼搬離,人員流動變化大,使該小區近6年完全無人管理。由於無物業管理,該小區存在長期垃圾成堆、蚊蠅多、車輛亂停、公共設施維修不及時、路面破損、車輛偷盜猖獗等問題,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

“無人管理,環境衛生髒亂差,小區還經常遭到小偷‘光顧’,整治以前每年發生近20起摩托車盜竊,入室盜竊發生過10來起,大家過得是人心惶惶的。”五交化小區居民吳映龍告訴記者。

志願服務贏信任 熱心業主齊努力

為破解老舊小區歷史遺留難題,北門社區下定決心要向無物業小區 “開刀”。該社區首先從問題突出的五交化小區開始,從實抓環境衛生入手。他們召集社區兩委幹部及熱心居民作為志願者,經常深入小區管理衛生,清理牛皮癬,規範居民車輛管理等。志願者們還挨家挨戶去宣傳創城知識,通過志願者及黨員先鋒的模範作用,真誠付出,讓居民看到小區環境的變化,增加居民對社區管理人員的信任感,以此帶動周邊居民共同參與到創建文明社區中來。

北門社區結合五交化小區的實際情況,從2016年8月開始,多次召集五交化小區業主召開會議,徵求業主意見和建議,並邀請轄區人大代表旁聽和監督。通過推選出熱心奉獻、敢於擔當的業主擔任樓長,積極引導小區成立業主管理委員會。經過不懈努力,在2017年春節來臨之際,五交化小區業主臨時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

熱心居民吳映龍也是業主臨時管理委員會的一員。他向記者介紹,在居委會及黨員志願者的幫助下,現在小區環境衛生髮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臨時管委會也聘請來一對夫妻作為小區門衛,同時還負責小區衛生清理等工作。出於對小區安全問題的考量,臨時管委會成員還自己掏了一部分錢,將小區門口道閘先安裝起來,讓居民感受到小區實實在在的變化,並將墊資安裝監控。另外,管委會同時收取小區住戶每月每平方米5毛錢的物業管理費用,每筆開支都經過臨時管理委員會研究並公開賬目,讓居民明白收取的物業費都是用在刀刃上的。

物業管理面貌新 長效治理需努力

如今,五交化小區面貌煥然一新,門口嶄新的車輛道閘和自動捲簾門已安裝完畢,不僅提升了小區居民的安全感,小區內部整潔的環境、整齊的停車位,更是讓居民們交口稱讚。據瞭解,該小區停車場改造及安裝監控等各項後續工程也將穩步推進。

“由於創城需要,以前我們經常突擊清理小區衛生,可是沒過幾天又恢復原樣,治標不治本。現在科學化的管理,讓無物業小區環境從短期整潔變成長效整潔,安全管理也越來越到位。我們社區將總結好五交化小區的整治管理經驗,用於引導、提升其他13個自管小區的管理水平,促進整個社區的文明創建水平。”翁豔麗信心滿滿地說。(閩西日報 記者 林慕琪 張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