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射鵰英雄傳》的正常 反成了行業的反常

射鵰英雄傳 郭靖宇 黃日華 武俠 多彩貴州網 2017-03-25
《新射鵰英雄傳》的正常 反成了行業的反常

1983年版

《新射鵰英雄傳》的正常 反成了行業的反常

2017年版

《新射鵰英雄傳》的正常 反成了行業的反常

2008年版

《新射鵰英雄傳》的正常 反成了行業的反常

2003年版

《新射鵰英雄傳》的正常 反成了行業的反常

1994年版

《新射鵰英雄傳》的正常 反成了行業的反常

1988年版

《新射鵰英雄傳》的正常 反成了行業的反常

1976年版

“武俠改編必毀經典”是近幾年影視行業的一大魔咒,起用人氣偶像、運用電腦特效,哪怕請來名導助陣,槽點還是那麼多。不過也有例外,沒有“流量擔當”、沒有緋聞炒作、不用替身不摳像的新版《射鵰英雄傳》是近期觀眾評分最高的一部劇。

早在開播前,監製郭靖宇就承諾了三個“絕不”:絕不用天價片酬演員;絕不壓縮製作費用;絕不買收視率。“新射鵰”沒用主演、替身分組拍攝的方式,大膽用新人,輔以老戲骨。與那些男女主角動輒拿走幾千萬片酬的劇組不同,該劇演員整體費用只有製作成本的1/3。郭靖宇這樣做也是事出有因——選演員時遇到了一個還算是新人的明星,結果對方開價幾千萬,“人家壓根沒有降價的意思,算下來一集一百多萬,我壓根不敢想。”在粉絲經濟的大潮下,用新人拍經典必然承受著巨大壓力,好在郭靖宇看開了:“用新人要承擔投資失敗的風險,要承擔播出效果不好的風險,還要承擔合夥人製作人的指責……但要是永遠沒人承擔,這個行業永遠是老樣子,永遠是粉絲經濟,永遠是在不正常甚至荒謬的道路上,整個行業都會很麻煩。”

《孤芳不自賞》播出時最大的槽點就是整部劇瀰漫著摳像的奇怪氛圍。反觀“新射鵰”,青山綠水、廣袤草原、無邊沙漠全都是外景實地拍攝,長達6個月的拍攝期毫不將就,播出效果自然就比五毛特效震撼得多。前不久劉愷威主演的《新邊城浪子》因為有大量綠幕拍攝的戲份,導致播出時槽點不斷,特效似乎成了演員偷懶的法寶。但“新射鵰”拒絕用特效遮醜炫技,其特效花費僅佔總投資的百分之一,在郭靖宇看來,電視劇的功能是給觀眾講好故事,想看特效,那就去電影院看美國大片。傳統武俠劇那種真刀真槍、拳拳到肉的動作,都要一遍一遍來,一點巧勁也使不得。一個簡單的風雪牛家村,別的版本里往往當做過場戲的一個場景,導演蔣家駿用了整整2個月的時間才拍完。

觀點

不是“新射鵰”太好而是這樣的劇太少

粉絲經濟雖然能帶來一時喧囂,但無節制地撈金,正在逐漸毀滅影視劇行業,“新射鵰”的成功在於其回到了演員、導演、編劇各司其職的正路上。從這個角度來說,不是“新射鵰”太好,而是這樣的劇太少。當然,主創的誠意並不能百分百轉化為精品劇集,“新射鵰”的“正劇情結”也在某種程度上有點照本宣科,顯得創意不足。不能因為金庸的故事寫得好,就在情節上亦步亦趨,也不能因為曾經的片頭曲太經典,就直接照搬。作為傳奇門類的一支,武俠小說的活力就體現在傳奇性、趣味性、輕鬆性上,1983年版射鵰之所以能成為一代人心目中的經典,就是因為它精準地把握了武俠的精髓——傳奇、有趣、好玩,不完全按照原著的脈絡走,該發揮的發揮,該遵循的遵循。如此看來,內地武俠劇要想復興,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憶

這些年,我們看過的“射鵰”

自上世紀70年代起,“射鵰”劇一直活躍於熒屏,在那麼多“郭靖+黃蓉”的CP中,你最喜歡哪一版?

1976年香港佳視版主演:米雪、白彪

1983年香港TVB版主演:翁美玲、黃日華

這是內地觀眾首看金庸劇,它帶給觀眾的震撼後來衍變為無可替代的情懷。雖然現在看來,特技和服化道都一言難盡,但黃日華和翁美玲用近乎完美的演技掩蓋了這些不足。若干年後再回顧,發現周星馳、吳鎮宇、歐陽震華等都在該劇中跑龍套,也算一大驚喜。

1988年臺灣版主演:陳玉蓮、黃文豪

1994年香港TVB版主演:朱茵、張智霖

兩位主演與原著人物有極高的契合度,CP感十足。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TVB的服化道似乎並未進步,這也是該劇難言經典的原因之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