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當年眉戶大賽嗎?那次使我們認識了好多迷胡高人!

陝西 華陰 歷史 音樂 山西 三絃 西北梨園 2019-05-01
還記得當年眉戶大賽嗎?那次使我們認識了好多迷胡高人!

為了振興迷胡,2015年陝西山西兩省聯合舉辦了“山陝眉戶爭霸賽”。比賽初期,一個令陝西觀眾大跌眼鏡的不爭事實竟然是:作為迷胡發源地的陝西,如今迷胡卻賽不過山西!令陝西戲迷捶胸頓足,不勝唏噓。為此我省電視臺大聲疾呼,在全省廣招“迷胡牛人”。於是華陰迷胡愛好者紛紛報名,竟有100多人海選入圍。之後他們應“秦之聲”之邀,參加了“華陰迷胡揭榜賽”(18場)、“華陰迷胡榮譽賽”(15場)、“華陰迷胡精英賽”(4場)。

還記得當年眉戶大賽嗎?那次使我們認識了好多迷胡高人!

比賽中,126名華陰迷胡愛好者競相登臺亮相,個個身懷絕技,以地道的東府味、“二華”腔,把東路迷胡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震動了山陝劇壇,折服了全體評委,引起了轟動效應。後經專業評委評議,評出了16名華陰“迷胡傳人”、6名“迷胡精英傳人”。之後不久,省電視臺又專門為這16名“迷胡傳人”,舉辦了3場“傳承展演”。這一系列舉措,把華陰迷胡推向了巔峰。

還記得當年眉戶大賽嗎?那次使我們認識了好多迷胡高人!

這次華陰迷胡比賽的顯著特點,一是音律老腔老調,原汁原味。由於華陰迷胡源於“鄭聲”,帶有濃郁的地域因素,所以即使到了今天,在現代迷胡的交響樂中,也能顯示出它與其他迷胡截然不同的音樂屬性,極易引起三秦大眾的共鳴。如《鄭丹哭祠》中的“老龍哭海”“祭調”“琵琶調”等,時而慷慨激昂,蕩氣迴腸,時而悠揚纏綿,悽楚動聽——觀眾無不為之動容。二是唱段典雅精煉,古樸凝重——多是長期埋沒在民間的迷胡精品。這些迷胡精品,有的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如《伯牙摔琴》《單刀赴會》《捉放曹》等;有的蘊藏著久遠的民情,如《天官賜福》《七神姑送子》《集會賣雜貨》等——被評委譽為東路迷胡的活化石。

還記得當年眉戶大賽嗎?那次使我們認識了好多迷胡高人!

三是選手陣容龐大,代表性強。選手年齡最大的72歲,最小的23歲,有男有女,行當齊全。老年選手如張菊玲、張高文、藺鳳俠等,雖然年過古稀,但底氣深厚,唱腔老道,極具震撼力和感染力。年輕選手多才多藝,音容俱佳,有的還來自迷胡世家——堪稱是迷胡傳承的希望之星。如23歲的女選手樑小豆,是她家的第四代迷胡傳人,比賽時她爸打板,她大大彈三絃,她和母親登臺參賽。她聲音脆亮,行腔甜美,《五更鳥》唱得輕巧靈動,令人叫絕。35歲的選手楊衛東,一曲小生戲《乞討》,唱得淋漓透亮,氣衝雲天,引得滿場觀眾齊聲擊掌,大聲和之——這種滿堂生輝的現象,是“秦之聲”開播三十多年來絕無僅有的一次,就連各位評委,也忍不住熱淚盈眶,為之動容。

還記得當年眉戶大賽嗎?那次使我們認識了好多迷胡高人!

為一個縣的一個劇種,相繼舉辦40場比賽,錄製40臺節目,堪稱是省電視臺的一個大手筆,無疑將在陝西戲劇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之所以如此,概因此舉不僅是一次高潮迭起的迷胡比賽、精彩絕倫的迷胡展演、絕無僅有的迷胡盛宴,更重要的,是對國家級非遺項目的一次空前性挖掘和展示,體現了欄目的擔當精神和歷史責任。

還記得當年眉戶大賽嗎?那次使我們認識了好多迷胡高人!

除此之外,這次比賽還向觀眾傳遞了一個明白無誤的信息,留下了刻骨銘心的體驗:眉戶之源在華陰,華陰臥虎又藏龍!這份文化遺產,究竟該叫“迷胡”還是該叫“眉戶”?究竟是源於“二華”還是源於眉縣戶縣?只要不抱偏見,人人應心知肚明瞭!面對歷史,人人應心懷敬畏,決不能褻瀆了它的真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