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都區地處陝西關中平原中部,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因中國第一個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在此建都而得名,現為咸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咸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轄1鎮11辦,146個行政村、56個社區,區域總面積259.4平方公里。秦都區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素有“地下文物寶庫”和“天然博物館”的美稱。咸陽市“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魅力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

秦都區地處陝西關中平原中部,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因中國第一個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在此建都而得名,現為咸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咸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轄1鎮11辦,146個行政村、56個社區,區域總面積259.4平方公里。秦都區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素有“地下文物寶庫”和“天然博物館”的美稱。咸陽市“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魅力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陝西人口51萬的大縣 撤縣立市再升區 GDP竟超401億元

秦都作為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的都城,曾是中國的心臟。古老的絲綢之路以秦都為第一驛站,新亞歐大陸橋仍然以秦都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秦都工業基礎雄厚,擁有各類工業企業數千家,已經形成了電子信息、醫藥保健、現代紡織三大支柱產業。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區。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

秦都區地處陝西關中平原中部,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因中國第一個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在此建都而得名,現為咸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咸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轄1鎮11辦,146個行政村、56個社區,區域總面積259.4平方公里。秦都區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素有“地下文物寶庫”和“天然博物館”的美稱。咸陽市“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魅力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陝西人口51萬的大縣 撤縣立市再升區 GDP竟超401億元

秦都作為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的都城,曾是中國的心臟。古老的絲綢之路以秦都為第一驛站,新亞歐大陸橋仍然以秦都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秦都工業基礎雄厚,擁有各類工業企業數千家,已經形成了電子信息、醫藥保健、現代紡織三大支柱產業。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區。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陝西人口51萬的大縣 撤縣立市再升區 GDP竟超401億元

1952年12月,在咸陽縣城區和郊區置縣級咸陽市,隸屬咸陽專區。

1953年,改為省直屬市,原市政府駐今電影院什字廣場北部。

1958年19月,撤咸陽縣併入咸陽市。

1961年1月,咸陽市下轄1958年合併的大縣乾縣、彬縣、興平、周至4縣,同年10月,以上4縣分出與原咸陽市均歸咸陽地區管轄。

1966年8月,咸陽市改屬西安市。

1971年10月,復隸屬咸陽地區。

1983年9月,撤銷咸陽地區,設咸陽市,原咸陽市改為秦都區,屬咸陽市。

1986年12月,分秦都區設渭城區,區境樂育路以東劃歸渭城區。

2015年末,全區常住人口51.4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69‰,出生率為9.57‰,死亡率為3.88‰。

"

秦都區地處陝西關中平原中部,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因中國第一個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在此建都而得名,現為咸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咸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轄1鎮11辦,146個行政村、56個社區,區域總面積259.4平方公里。秦都區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素有“地下文物寶庫”和“天然博物館”的美稱。咸陽市“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魅力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陝西人口51萬的大縣 撤縣立市再升區 GDP竟超401億元

秦都作為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的都城,曾是中國的心臟。古老的絲綢之路以秦都為第一驛站,新亞歐大陸橋仍然以秦都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秦都工業基礎雄厚,擁有各類工業企業數千家,已經形成了電子信息、醫藥保健、現代紡織三大支柱產業。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區。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陝西人口51萬的大縣 撤縣立市再升區 GDP竟超401億元

1952年12月,在咸陽縣城區和郊區置縣級咸陽市,隸屬咸陽專區。

1953年,改為省直屬市,原市政府駐今電影院什字廣場北部。

1958年19月,撤咸陽縣併入咸陽市。

1961年1月,咸陽市下轄1958年合併的大縣乾縣、彬縣、興平、周至4縣,同年10月,以上4縣分出與原咸陽市均歸咸陽地區管轄。

1966年8月,咸陽市改屬西安市。

1971年10月,復隸屬咸陽地區。

1983年9月,撤銷咸陽地區,設咸陽市,原咸陽市改為秦都區,屬咸陽市。

1986年12月,分秦都區設渭城區,區境樂育路以東劃歸渭城區。

2015年末,全區常住人口51.4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69‰,出生率為9.57‰,死亡率為3.88‰。

陝西人口51萬的大縣 撤縣立市再升區 GDP竟超401億元

秦都區人口漢族為主,有回族,滿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苗族,彝族,白族,土家族,畲族,高山族,納西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侗族,瑤族,傣族,土族,仫佬族,錫伯族,俄羅斯族,烏孜別克族等少數民族。

2017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401億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