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此外,還有導演道歉、作者道歉。

導演滕華濤發微博,稱自己看到網友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真的是非常難過。辜負了大家的期待,自己作為導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此外,還有導演道歉、作者道歉。

導演滕華濤發微博,稱自己看到網友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真的是非常難過。辜負了大家的期待,自己作為導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作者江南也向不喜歡電影的觀眾送上了自己的歉意。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此外,還有導演道歉、作者道歉。

導演滕華濤發微博,稱自己看到網友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真的是非常難過。辜負了大家的期待,自己作為導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作者江南也向不喜歡電影的觀眾送上了自己的歉意。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06年上半年,江南完成了《上海堡壘》。

這是一個作者自我浸入式的故事,內中有著太多的個人情感。概括來說,就是屬於江南自己的一段愛情,只不過,被他設定成了科幻背景。

但準確地說,《上海堡壘》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部愛情小說。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此外,還有導演道歉、作者道歉。

導演滕華濤發微博,稱自己看到網友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真的是非常難過。辜負了大家的期待,自己作為導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作者江南也向不喜歡電影的觀眾送上了自己的歉意。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06年上半年,江南完成了《上海堡壘》。

這是一個作者自我浸入式的故事,內中有著太多的個人情感。概括來說,就是屬於江南自己的一段愛情,只不過,被他設定成了科幻背景。

但準確地說,《上海堡壘》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部愛情小說。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這個故事中,有的是江南曾經的少年孤獨與情傷。

經歷過歲月淬鍊的人,或許會覺得有幾分矯情。但箇中的幼稚、天真,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有過體驗。

這也是江南於2016年對小說進行修訂時,明明覺得它粗糙、簡單,卻又不做大改的原因。

因為,一旦用現今的成熟修訂了曾經的稚嫩,那份曾真實存在過的感情,或許便會就此模糊,甚而消失。

就像我們有時候丟棄某件舊物時,往往也扔掉了跟那件事物相關的記憶。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此外,還有導演道歉、作者道歉。

導演滕華濤發微博,稱自己看到網友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真的是非常難過。辜負了大家的期待,自己作為導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作者江南也向不喜歡電影的觀眾送上了自己的歉意。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06年上半年,江南完成了《上海堡壘》。

這是一個作者自我浸入式的故事,內中有著太多的個人情感。概括來說,就是屬於江南自己的一段愛情,只不過,被他設定成了科幻背景。

但準確地說,《上海堡壘》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部愛情小說。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這個故事中,有的是江南曾經的少年孤獨與情傷。

經歷過歲月淬鍊的人,或許會覺得有幾分矯情。但箇中的幼稚、天真,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有過體驗。

這也是江南於2016年對小說進行修訂時,明明覺得它粗糙、簡單,卻又不做大改的原因。

因為,一旦用現今的成熟修訂了曾經的稚嫩,那份曾真實存在過的感情,或許便會就此模糊,甚而消失。

就像我們有時候丟棄某件舊物時,往往也扔掉了跟那件事物相關的記憶。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13年,影版《上海堡壘》籌備工作開始。

負責劇本工作的,除了原作者江南,還有曾因《十二公民》拿過金雞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韓景龍。

原作者+金雞獎編劇,按說該是一個十分令人放心的組合。

原作者控制大局,金牌編劇雕琢細節,確保留住原故事精髓的同時,讓整個故事與大銀幕更契合,應該……不難吧?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上海堡壘》,已經跟原作相差太多。

本文,我們就以電影版為基礎與書版進行對照,看看都有哪些不同。

1、 德爾塔文明進攻地球的原因: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此外,還有導演道歉、作者道歉。

導演滕華濤發微博,稱自己看到網友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真的是非常難過。辜負了大家的期待,自己作為導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作者江南也向不喜歡電影的觀眾送上了自己的歉意。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06年上半年,江南完成了《上海堡壘》。

這是一個作者自我浸入式的故事,內中有著太多的個人情感。概括來說,就是屬於江南自己的一段愛情,只不過,被他設定成了科幻背景。

但準確地說,《上海堡壘》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部愛情小說。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這個故事中,有的是江南曾經的少年孤獨與情傷。

經歷過歲月淬鍊的人,或許會覺得有幾分矯情。但箇中的幼稚、天真,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有過體驗。

這也是江南於2016年對小說進行修訂時,明明覺得它粗糙、簡單,卻又不做大改的原因。

因為,一旦用現今的成熟修訂了曾經的稚嫩,那份曾真實存在過的感情,或許便會就此模糊,甚而消失。

就像我們有時候丟棄某件舊物時,往往也扔掉了跟那件事物相關的記憶。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13年,影版《上海堡壘》籌備工作開始。

負責劇本工作的,除了原作者江南,還有曾因《十二公民》拿過金雞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韓景龍。

原作者+金雞獎編劇,按說該是一個十分令人放心的組合。

原作者控制大局,金牌編劇雕琢細節,確保留住原故事精髓的同時,讓整個故事與大銀幕更契合,應該……不難吧?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上海堡壘》,已經跟原作相差太多。

本文,我們就以電影版為基礎與書版進行對照,看看都有哪些不同。

1、 德爾塔文明進攻地球的原因: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德爾塔文明入侵地球,是為了奪取地球人自外太空帶回的“仙藤”。

原作中,人類於1975年與 “阿爾法文明”開始“通話”。科技技術遠高於地球的“阿爾法文明”,通過“使者”向地球傳授技術,並預言了“德爾塔文明”的降臨。

與友好的“阿爾法文明”不同,“德爾塔文明”是以毀滅者的身份出現的。

它是地球的敵人。

但是它為什麼要與地球為敵?原作中並沒有細說言明。從故事中“捕食者”闖入指揮部,讀取電腦中的技術數據來推斷,“德爾塔文明”的目的是“阿爾法文明”傳授給人類的技術。

也就是說,阿爾法和德爾塔是敵對的,後者不敵前者,便採取迂迴戰術,從弱小的人類這裡進行突破,獲取阿爾法技術並進行破解,繼而找到擊敗阿爾法的方式。

如果電影中遵循了這個設定,那“外星人既然是為了仙藤而來,仙藤能量都耗盡了它們還不走”的疑問也就不存在了。

2、 林瀾的身份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此外,還有導演道歉、作者道歉。

導演滕華濤發微博,稱自己看到網友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真的是非常難過。辜負了大家的期待,自己作為導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作者江南也向不喜歡電影的觀眾送上了自己的歉意。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06年上半年,江南完成了《上海堡壘》。

這是一個作者自我浸入式的故事,內中有著太多的個人情感。概括來說,就是屬於江南自己的一段愛情,只不過,被他設定成了科幻背景。

但準確地說,《上海堡壘》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部愛情小說。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這個故事中,有的是江南曾經的少年孤獨與情傷。

經歷過歲月淬鍊的人,或許會覺得有幾分矯情。但箇中的幼稚、天真,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有過體驗。

這也是江南於2016年對小說進行修訂時,明明覺得它粗糙、簡單,卻又不做大改的原因。

因為,一旦用現今的成熟修訂了曾經的稚嫩,那份曾真實存在過的感情,或許便會就此模糊,甚而消失。

就像我們有時候丟棄某件舊物時,往往也扔掉了跟那件事物相關的記憶。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13年,影版《上海堡壘》籌備工作開始。

負責劇本工作的,除了原作者江南,還有曾因《十二公民》拿過金雞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韓景龍。

原作者+金雞獎編劇,按說該是一個十分令人放心的組合。

原作者控制大局,金牌編劇雕琢細節,確保留住原故事精髓的同時,讓整個故事與大銀幕更契合,應該……不難吧?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上海堡壘》,已經跟原作相差太多。

本文,我們就以電影版為基礎與書版進行對照,看看都有哪些不同。

1、 德爾塔文明進攻地球的原因: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德爾塔文明入侵地球,是為了奪取地球人自外太空帶回的“仙藤”。

原作中,人類於1975年與 “阿爾法文明”開始“通話”。科技技術遠高於地球的“阿爾法文明”,通過“使者”向地球傳授技術,並預言了“德爾塔文明”的降臨。

與友好的“阿爾法文明”不同,“德爾塔文明”是以毀滅者的身份出現的。

它是地球的敵人。

但是它為什麼要與地球為敵?原作中並沒有細說言明。從故事中“捕食者”闖入指揮部,讀取電腦中的技術數據來推斷,“德爾塔文明”的目的是“阿爾法文明”傳授給人類的技術。

也就是說,阿爾法和德爾塔是敵對的,後者不敵前者,便採取迂迴戰術,從弱小的人類這裡進行突破,獲取阿爾法技術並進行破解,繼而找到擊敗阿爾法的方式。

如果電影中遵循了這個設定,那“外星人既然是為了仙藤而來,仙藤能量都耗盡了它們還不走”的疑問也就不存在了。

2、 林瀾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林瀾是司令官。

原作中,林瀾只是調度員,負責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職務。

3、 江洋的身份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此外,還有導演道歉、作者道歉。

導演滕華濤發微博,稱自己看到網友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真的是非常難過。辜負了大家的期待,自己作為導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作者江南也向不喜歡電影的觀眾送上了自己的歉意。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06年上半年,江南完成了《上海堡壘》。

這是一個作者自我浸入式的故事,內中有著太多的個人情感。概括來說,就是屬於江南自己的一段愛情,只不過,被他設定成了科幻背景。

但準確地說,《上海堡壘》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部愛情小說。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這個故事中,有的是江南曾經的少年孤獨與情傷。

經歷過歲月淬鍊的人,或許會覺得有幾分矯情。但箇中的幼稚、天真,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有過體驗。

這也是江南於2016年對小說進行修訂時,明明覺得它粗糙、簡單,卻又不做大改的原因。

因為,一旦用現今的成熟修訂了曾經的稚嫩,那份曾真實存在過的感情,或許便會就此模糊,甚而消失。

就像我們有時候丟棄某件舊物時,往往也扔掉了跟那件事物相關的記憶。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13年,影版《上海堡壘》籌備工作開始。

負責劇本工作的,除了原作者江南,還有曾因《十二公民》拿過金雞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韓景龍。

原作者+金雞獎編劇,按說該是一個十分令人放心的組合。

原作者控制大局,金牌編劇雕琢細節,確保留住原故事精髓的同時,讓整個故事與大銀幕更契合,應該……不難吧?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上海堡壘》,已經跟原作相差太多。

本文,我們就以電影版為基礎與書版進行對照,看看都有哪些不同。

1、 德爾塔文明進攻地球的原因: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德爾塔文明入侵地球,是為了奪取地球人自外太空帶回的“仙藤”。

原作中,人類於1975年與 “阿爾法文明”開始“通話”。科技技術遠高於地球的“阿爾法文明”,通過“使者”向地球傳授技術,並預言了“德爾塔文明”的降臨。

與友好的“阿爾法文明”不同,“德爾塔文明”是以毀滅者的身份出現的。

它是地球的敵人。

但是它為什麼要與地球為敵?原作中並沒有細說言明。從故事中“捕食者”闖入指揮部,讀取電腦中的技術數據來推斷,“德爾塔文明”的目的是“阿爾法文明”傳授給人類的技術。

也就是說,阿爾法和德爾塔是敵對的,後者不敵前者,便採取迂迴戰術,從弱小的人類這裡進行突破,獲取阿爾法技術並進行破解,繼而找到擊敗阿爾法的方式。

如果電影中遵循了這個設定,那“外星人既然是為了仙藤而來,仙藤能量都耗盡了它們還不走”的疑問也就不存在了。

2、 林瀾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林瀾是司令官。

原作中,林瀾只是調度員,負責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職務。

3、 江洋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此外,還有導演道歉、作者道歉。

導演滕華濤發微博,稱自己看到網友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真的是非常難過。辜負了大家的期待,自己作為導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作者江南也向不喜歡電影的觀眾送上了自己的歉意。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06年上半年,江南完成了《上海堡壘》。

這是一個作者自我浸入式的故事,內中有著太多的個人情感。概括來說,就是屬於江南自己的一段愛情,只不過,被他設定成了科幻背景。

但準確地說,《上海堡壘》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部愛情小說。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這個故事中,有的是江南曾經的少年孤獨與情傷。

經歷過歲月淬鍊的人,或許會覺得有幾分矯情。但箇中的幼稚、天真,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有過體驗。

這也是江南於2016年對小說進行修訂時,明明覺得它粗糙、簡單,卻又不做大改的原因。

因為,一旦用現今的成熟修訂了曾經的稚嫩,那份曾真實存在過的感情,或許便會就此模糊,甚而消失。

就像我們有時候丟棄某件舊物時,往往也扔掉了跟那件事物相關的記憶。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13年,影版《上海堡壘》籌備工作開始。

負責劇本工作的,除了原作者江南,還有曾因《十二公民》拿過金雞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韓景龍。

原作者+金雞獎編劇,按說該是一個十分令人放心的組合。

原作者控制大局,金牌編劇雕琢細節,確保留住原故事精髓的同時,讓整個故事與大銀幕更契合,應該……不難吧?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上海堡壘》,已經跟原作相差太多。

本文,我們就以電影版為基礎與書版進行對照,看看都有哪些不同。

1、 德爾塔文明進攻地球的原因: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德爾塔文明入侵地球,是為了奪取地球人自外太空帶回的“仙藤”。

原作中,人類於1975年與 “阿爾法文明”開始“通話”。科技技術遠高於地球的“阿爾法文明”,通過“使者”向地球傳授技術,並預言了“德爾塔文明”的降臨。

與友好的“阿爾法文明”不同,“德爾塔文明”是以毀滅者的身份出現的。

它是地球的敵人。

但是它為什麼要與地球為敵?原作中並沒有細說言明。從故事中“捕食者”闖入指揮部,讀取電腦中的技術數據來推斷,“德爾塔文明”的目的是“阿爾法文明”傳授給人類的技術。

也就是說,阿爾法和德爾塔是敵對的,後者不敵前者,便採取迂迴戰術,從弱小的人類這裡進行突破,獲取阿爾法技術並進行破解,繼而找到擊敗阿爾法的方式。

如果電影中遵循了這個設定,那“外星人既然是為了仙藤而來,仙藤能量都耗盡了它們還不走”的疑問也就不存在了。

2、 林瀾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林瀾是司令官。

原作中,林瀾只是調度員,負責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職務。

3、 江洋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鹿晗扮演的江洋在電影中,是總司令官邵一雲找來的技術性人才。

在觀眾對鹿晗的髮型給予滿滿負評,認為他不像個軍人時,官方解釋便是“江洋只是個大學生,連預備役都不是,所以髮型沒問題。”

原作中,江洋是“誤”考了國家設定的特殊專業,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成了人類應對德爾塔文明的技術人員。

後來被林瀾招入伍後,雖然不是現役軍人,卻是預備役。

所以,影版將江洋的“預備役”改成純技術人才,難不成是為了保住鹿晗的頭髮?

4、 路依依的身份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此外,還有導演道歉、作者道歉。

導演滕華濤發微博,稱自己看到網友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真的是非常難過。辜負了大家的期待,自己作為導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作者江南也向不喜歡電影的觀眾送上了自己的歉意。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06年上半年,江南完成了《上海堡壘》。

這是一個作者自我浸入式的故事,內中有著太多的個人情感。概括來說,就是屬於江南自己的一段愛情,只不過,被他設定成了科幻背景。

但準確地說,《上海堡壘》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部愛情小說。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這個故事中,有的是江南曾經的少年孤獨與情傷。

經歷過歲月淬鍊的人,或許會覺得有幾分矯情。但箇中的幼稚、天真,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有過體驗。

這也是江南於2016年對小說進行修訂時,明明覺得它粗糙、簡單,卻又不做大改的原因。

因為,一旦用現今的成熟修訂了曾經的稚嫩,那份曾真實存在過的感情,或許便會就此模糊,甚而消失。

就像我們有時候丟棄某件舊物時,往往也扔掉了跟那件事物相關的記憶。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13年,影版《上海堡壘》籌備工作開始。

負責劇本工作的,除了原作者江南,還有曾因《十二公民》拿過金雞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韓景龍。

原作者+金雞獎編劇,按說該是一個十分令人放心的組合。

原作者控制大局,金牌編劇雕琢細節,確保留住原故事精髓的同時,讓整個故事與大銀幕更契合,應該……不難吧?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上海堡壘》,已經跟原作相差太多。

本文,我們就以電影版為基礎與書版進行對照,看看都有哪些不同。

1、 德爾塔文明進攻地球的原因: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德爾塔文明入侵地球,是為了奪取地球人自外太空帶回的“仙藤”。

原作中,人類於1975年與 “阿爾法文明”開始“通話”。科技技術遠高於地球的“阿爾法文明”,通過“使者”向地球傳授技術,並預言了“德爾塔文明”的降臨。

與友好的“阿爾法文明”不同,“德爾塔文明”是以毀滅者的身份出現的。

它是地球的敵人。

但是它為什麼要與地球為敵?原作中並沒有細說言明。從故事中“捕食者”闖入指揮部,讀取電腦中的技術數據來推斷,“德爾塔文明”的目的是“阿爾法文明”傳授給人類的技術。

也就是說,阿爾法和德爾塔是敵對的,後者不敵前者,便採取迂迴戰術,從弱小的人類這裡進行突破,獲取阿爾法技術並進行破解,繼而找到擊敗阿爾法的方式。

如果電影中遵循了這個設定,那“外星人既然是為了仙藤而來,仙藤能量都耗盡了它們還不走”的疑問也就不存在了。

2、 林瀾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林瀾是司令官。

原作中,林瀾只是調度員,負責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職務。

3、 江洋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鹿晗扮演的江洋在電影中,是總司令官邵一雲找來的技術性人才。

在觀眾對鹿晗的髮型給予滿滿負評,認為他不像個軍人時,官方解釋便是“江洋只是個大學生,連預備役都不是,所以髮型沒問題。”

原作中,江洋是“誤”考了國家設定的特殊專業,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成了人類應對德爾塔文明的技術人員。

後來被林瀾招入伍後,雖然不是現役軍人,卻是預備役。

所以,影版將江洋的“預備役”改成純技術人才,難不成是為了保住鹿晗的頭髮?

4、 路依依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孫嘉靈扮演的路依依是影片中堪稱亮點的存在,與潘瀚田之間的愛情線也有動人之處。

但影版“路依依”實際是書版中的“阿紫”,一個本名比外號萌,真人比本名萌的妹紙。

書版的路依依家世豪貴,住別墅、開豪車,自己多才多藝,是大學裡的風雲人物。她曾經喜歡過江南,在上海“陸沉計劃”中,曾與江南同機作戰,還領過一張需要自己填名字的結婚證。

但兩人在那場戰爭後並沒有走到一起,反而是時隔10年後再次相逢,才有了繼續發展的空間。

5、 訓練方式的不同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此外,還有導演道歉、作者道歉。

導演滕華濤發微博,稱自己看到網友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真的是非常難過。辜負了大家的期待,自己作為導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作者江南也向不喜歡電影的觀眾送上了自己的歉意。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06年上半年,江南完成了《上海堡壘》。

這是一個作者自我浸入式的故事,內中有著太多的個人情感。概括來說,就是屬於江南自己的一段愛情,只不過,被他設定成了科幻背景。

但準確地說,《上海堡壘》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部愛情小說。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這個故事中,有的是江南曾經的少年孤獨與情傷。

經歷過歲月淬鍊的人,或許會覺得有幾分矯情。但箇中的幼稚、天真,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有過體驗。

這也是江南於2016年對小說進行修訂時,明明覺得它粗糙、簡單,卻又不做大改的原因。

因為,一旦用現今的成熟修訂了曾經的稚嫩,那份曾真實存在過的感情,或許便會就此模糊,甚而消失。

就像我們有時候丟棄某件舊物時,往往也扔掉了跟那件事物相關的記憶。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13年,影版《上海堡壘》籌備工作開始。

負責劇本工作的,除了原作者江南,還有曾因《十二公民》拿過金雞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韓景龍。

原作者+金雞獎編劇,按說該是一個十分令人放心的組合。

原作者控制大局,金牌編劇雕琢細節,確保留住原故事精髓的同時,讓整個故事與大銀幕更契合,應該……不難吧?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上海堡壘》,已經跟原作相差太多。

本文,我們就以電影版為基礎與書版進行對照,看看都有哪些不同。

1、 德爾塔文明進攻地球的原因: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德爾塔文明入侵地球,是為了奪取地球人自外太空帶回的“仙藤”。

原作中,人類於1975年與 “阿爾法文明”開始“通話”。科技技術遠高於地球的“阿爾法文明”,通過“使者”向地球傳授技術,並預言了“德爾塔文明”的降臨。

與友好的“阿爾法文明”不同,“德爾塔文明”是以毀滅者的身份出現的。

它是地球的敵人。

但是它為什麼要與地球為敵?原作中並沒有細說言明。從故事中“捕食者”闖入指揮部,讀取電腦中的技術數據來推斷,“德爾塔文明”的目的是“阿爾法文明”傳授給人類的技術。

也就是說,阿爾法和德爾塔是敵對的,後者不敵前者,便採取迂迴戰術,從弱小的人類這裡進行突破,獲取阿爾法技術並進行破解,繼而找到擊敗阿爾法的方式。

如果電影中遵循了這個設定,那“外星人既然是為了仙藤而來,仙藤能量都耗盡了它們還不走”的疑問也就不存在了。

2、 林瀾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林瀾是司令官。

原作中,林瀾只是調度員,負責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職務。

3、 江洋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鹿晗扮演的江洋在電影中,是總司令官邵一雲找來的技術性人才。

在觀眾對鹿晗的髮型給予滿滿負評,認為他不像個軍人時,官方解釋便是“江洋只是個大學生,連預備役都不是,所以髮型沒問題。”

原作中,江洋是“誤”考了國家設定的特殊專業,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成了人類應對德爾塔文明的技術人員。

後來被林瀾招入伍後,雖然不是現役軍人,卻是預備役。

所以,影版將江洋的“預備役”改成純技術人才,難不成是為了保住鹿晗的頭髮?

4、 路依依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孫嘉靈扮演的路依依是影片中堪稱亮點的存在,與潘瀚田之間的愛情線也有動人之處。

但影版“路依依”實際是書版中的“阿紫”,一個本名比外號萌,真人比本名萌的妹紙。

書版的路依依家世豪貴,住別墅、開豪車,自己多才多藝,是大學裡的風雲人物。她曾經喜歡過江南,在上海“陸沉計劃”中,曾與江南同機作戰,還領過一張需要自己填名字的結婚證。

但兩人在那場戰爭後並沒有走到一起,反而是時隔10年後再次相逢,才有了繼續發展的空間。

5、 訓練方式的不同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版中,以江洋為首的四人組成的“灰鷹小隊”,訓練時是採取模擬形式,非常像在玩電遊。

原作中,江洋最初並不是“灰鷹小隊”的成員,但他曾在路錦輝的指導下,多次接受“鷯”戰機的飛行訓練。

書中他出場“登機”那次,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迫與路錦輝執行了一次攻擊任務,以“地獄犬”導彈,消滅了一隻捕食者。

6、 外星母艦的不同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此外,還有導演道歉、作者道歉。

導演滕華濤發微博,稱自己看到網友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真的是非常難過。辜負了大家的期待,自己作為導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作者江南也向不喜歡電影的觀眾送上了自己的歉意。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06年上半年,江南完成了《上海堡壘》。

這是一個作者自我浸入式的故事,內中有著太多的個人情感。概括來說,就是屬於江南自己的一段愛情,只不過,被他設定成了科幻背景。

但準確地說,《上海堡壘》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部愛情小說。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這個故事中,有的是江南曾經的少年孤獨與情傷。

經歷過歲月淬鍊的人,或許會覺得有幾分矯情。但箇中的幼稚、天真,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有過體驗。

這也是江南於2016年對小說進行修訂時,明明覺得它粗糙、簡單,卻又不做大改的原因。

因為,一旦用現今的成熟修訂了曾經的稚嫩,那份曾真實存在過的感情,或許便會就此模糊,甚而消失。

就像我們有時候丟棄某件舊物時,往往也扔掉了跟那件事物相關的記憶。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13年,影版《上海堡壘》籌備工作開始。

負責劇本工作的,除了原作者江南,還有曾因《十二公民》拿過金雞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韓景龍。

原作者+金雞獎編劇,按說該是一個十分令人放心的組合。

原作者控制大局,金牌編劇雕琢細節,確保留住原故事精髓的同時,讓整個故事與大銀幕更契合,應該……不難吧?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上海堡壘》,已經跟原作相差太多。

本文,我們就以電影版為基礎與書版進行對照,看看都有哪些不同。

1、 德爾塔文明進攻地球的原因: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德爾塔文明入侵地球,是為了奪取地球人自外太空帶回的“仙藤”。

原作中,人類於1975年與 “阿爾法文明”開始“通話”。科技技術遠高於地球的“阿爾法文明”,通過“使者”向地球傳授技術,並預言了“德爾塔文明”的降臨。

與友好的“阿爾法文明”不同,“德爾塔文明”是以毀滅者的身份出現的。

它是地球的敵人。

但是它為什麼要與地球為敵?原作中並沒有細說言明。從故事中“捕食者”闖入指揮部,讀取電腦中的技術數據來推斷,“德爾塔文明”的目的是“阿爾法文明”傳授給人類的技術。

也就是說,阿爾法和德爾塔是敵對的,後者不敵前者,便採取迂迴戰術,從弱小的人類這裡進行突破,獲取阿爾法技術並進行破解,繼而找到擊敗阿爾法的方式。

如果電影中遵循了這個設定,那“外星人既然是為了仙藤而來,仙藤能量都耗盡了它們還不走”的疑問也就不存在了。

2、 林瀾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林瀾是司令官。

原作中,林瀾只是調度員,負責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職務。

3、 江洋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鹿晗扮演的江洋在電影中,是總司令官邵一雲找來的技術性人才。

在觀眾對鹿晗的髮型給予滿滿負評,認為他不像個軍人時,官方解釋便是“江洋只是個大學生,連預備役都不是,所以髮型沒問題。”

原作中,江洋是“誤”考了國家設定的特殊專業,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成了人類應對德爾塔文明的技術人員。

後來被林瀾招入伍後,雖然不是現役軍人,卻是預備役。

所以,影版將江洋的“預備役”改成純技術人才,難不成是為了保住鹿晗的頭髮?

4、 路依依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孫嘉靈扮演的路依依是影片中堪稱亮點的存在,與潘瀚田之間的愛情線也有動人之處。

但影版“路依依”實際是書版中的“阿紫”,一個本名比外號萌,真人比本名萌的妹紙。

書版的路依依家世豪貴,住別墅、開豪車,自己多才多藝,是大學裡的風雲人物。她曾經喜歡過江南,在上海“陸沉計劃”中,曾與江南同機作戰,還領過一張需要自己填名字的結婚證。

但兩人在那場戰爭後並沒有走到一起,反而是時隔10年後再次相逢,才有了繼續發展的空間。

5、 訓練方式的不同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版中,以江洋為首的四人組成的“灰鷹小隊”,訓練時是採取模擬形式,非常像在玩電遊。

原作中,江洋最初並不是“灰鷹小隊”的成員,但他曾在路錦輝的指導下,多次接受“鷯”戰機的飛行訓練。

書中他出場“登機”那次,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迫與路錦輝執行了一次攻擊任務,以“地獄犬”導彈,消滅了一隻捕食者。

6、 外星母艦的不同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片中的外星母艦與《獨立日》中的高度相像,但因為只小露一角,壓迫感則輸於《獨立日》。

書中設定,“德爾塔文明”外星母艦長900公里,表面100%吸收電磁輻射,可以完全隱形,只有在日全食的時候,才能夠觀察到它。

而且,它並不是機械體,是生命體。

次級母艦和捕食者,都是它自體的分裂。

7、 捕食者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此外,還有導演道歉、作者道歉。

導演滕華濤發微博,稱自己看到網友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真的是非常難過。辜負了大家的期待,自己作為導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作者江南也向不喜歡電影的觀眾送上了自己的歉意。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06年上半年,江南完成了《上海堡壘》。

這是一個作者自我浸入式的故事,內中有著太多的個人情感。概括來說,就是屬於江南自己的一段愛情,只不過,被他設定成了科幻背景。

但準確地說,《上海堡壘》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部愛情小說。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這個故事中,有的是江南曾經的少年孤獨與情傷。

經歷過歲月淬鍊的人,或許會覺得有幾分矯情。但箇中的幼稚、天真,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有過體驗。

這也是江南於2016年對小說進行修訂時,明明覺得它粗糙、簡單,卻又不做大改的原因。

因為,一旦用現今的成熟修訂了曾經的稚嫩,那份曾真實存在過的感情,或許便會就此模糊,甚而消失。

就像我們有時候丟棄某件舊物時,往往也扔掉了跟那件事物相關的記憶。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13年,影版《上海堡壘》籌備工作開始。

負責劇本工作的,除了原作者江南,還有曾因《十二公民》拿過金雞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韓景龍。

原作者+金雞獎編劇,按說該是一個十分令人放心的組合。

原作者控制大局,金牌編劇雕琢細節,確保留住原故事精髓的同時,讓整個故事與大銀幕更契合,應該……不難吧?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上海堡壘》,已經跟原作相差太多。

本文,我們就以電影版為基礎與書版進行對照,看看都有哪些不同。

1、 德爾塔文明進攻地球的原因: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德爾塔文明入侵地球,是為了奪取地球人自外太空帶回的“仙藤”。

原作中,人類於1975年與 “阿爾法文明”開始“通話”。科技技術遠高於地球的“阿爾法文明”,通過“使者”向地球傳授技術,並預言了“德爾塔文明”的降臨。

與友好的“阿爾法文明”不同,“德爾塔文明”是以毀滅者的身份出現的。

它是地球的敵人。

但是它為什麼要與地球為敵?原作中並沒有細說言明。從故事中“捕食者”闖入指揮部,讀取電腦中的技術數據來推斷,“德爾塔文明”的目的是“阿爾法文明”傳授給人類的技術。

也就是說,阿爾法和德爾塔是敵對的,後者不敵前者,便採取迂迴戰術,從弱小的人類這裡進行突破,獲取阿爾法技術並進行破解,繼而找到擊敗阿爾法的方式。

如果電影中遵循了這個設定,那“外星人既然是為了仙藤而來,仙藤能量都耗盡了它們還不走”的疑問也就不存在了。

2、 林瀾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林瀾是司令官。

原作中,林瀾只是調度員,負責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職務。

3、 江洋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鹿晗扮演的江洋在電影中,是總司令官邵一雲找來的技術性人才。

在觀眾對鹿晗的髮型給予滿滿負評,認為他不像個軍人時,官方解釋便是“江洋只是個大學生,連預備役都不是,所以髮型沒問題。”

原作中,江洋是“誤”考了國家設定的特殊專業,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成了人類應對德爾塔文明的技術人員。

後來被林瀾招入伍後,雖然不是現役軍人,卻是預備役。

所以,影版將江洋的“預備役”改成純技術人才,難不成是為了保住鹿晗的頭髮?

4、 路依依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孫嘉靈扮演的路依依是影片中堪稱亮點的存在,與潘瀚田之間的愛情線也有動人之處。

但影版“路依依”實際是書版中的“阿紫”,一個本名比外號萌,真人比本名萌的妹紙。

書版的路依依家世豪貴,住別墅、開豪車,自己多才多藝,是大學裡的風雲人物。她曾經喜歡過江南,在上海“陸沉計劃”中,曾與江南同機作戰,還領過一張需要自己填名字的結婚證。

但兩人在那場戰爭後並沒有走到一起,反而是時隔10年後再次相逢,才有了繼續發展的空間。

5、 訓練方式的不同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版中,以江洋為首的四人組成的“灰鷹小隊”,訓練時是採取模擬形式,非常像在玩電遊。

原作中,江洋最初並不是“灰鷹小隊”的成員,但他曾在路錦輝的指導下,多次接受“鷯”戰機的飛行訓練。

書中他出場“登機”那次,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迫與路錦輝執行了一次攻擊任務,以“地獄犬”導彈,消滅了一隻捕食者。

6、 外星母艦的不同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片中的外星母艦與《獨立日》中的高度相像,但因為只小露一角,壓迫感則輸於《獨立日》。

書中設定,“德爾塔文明”外星母艦長900公里,表面100%吸收電磁輻射,可以完全隱形,只有在日全食的時候,才能夠觀察到它。

而且,它並不是機械體,是生命體。

次級母艦和捕食者,都是它自體的分裂。

7、 捕食者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片中的捕食者就是一個個以“球”型出現,然後迅速變形的機器人,被觀眾稱為“醜版變形金剛”。

書中的捕食者是長滿肉質觸手、蟑螂背殼般翅膀、皮膚像花崗岩、嘴像海葵的怪物。

它們身體外殼極端堅硬,子彈對其毫無作用;腳指甲像鋒利的刀刃,可以輕易將人切割成兩段;還會噴吐具有強腐蝕性的黃綠色液體,即使是鋼管也會瞬間腐爛穿孔。

而且,捕食者的攻擊速度極快,並且具有高度智慧。

8、 “灰鷹小隊”三人的犧牲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此外,還有導演道歉、作者道歉。

導演滕華濤發微博,稱自己看到網友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真的是非常難過。辜負了大家的期待,自己作為導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作者江南也向不喜歡電影的觀眾送上了自己的歉意。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06年上半年,江南完成了《上海堡壘》。

這是一個作者自我浸入式的故事,內中有著太多的個人情感。概括來說,就是屬於江南自己的一段愛情,只不過,被他設定成了科幻背景。

但準確地說,《上海堡壘》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部愛情小說。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這個故事中,有的是江南曾經的少年孤獨與情傷。

經歷過歲月淬鍊的人,或許會覺得有幾分矯情。但箇中的幼稚、天真,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有過體驗。

這也是江南於2016年對小說進行修訂時,明明覺得它粗糙、簡單,卻又不做大改的原因。

因為,一旦用現今的成熟修訂了曾經的稚嫩,那份曾真實存在過的感情,或許便會就此模糊,甚而消失。

就像我們有時候丟棄某件舊物時,往往也扔掉了跟那件事物相關的記憶。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13年,影版《上海堡壘》籌備工作開始。

負責劇本工作的,除了原作者江南,還有曾因《十二公民》拿過金雞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韓景龍。

原作者+金雞獎編劇,按說該是一個十分令人放心的組合。

原作者控制大局,金牌編劇雕琢細節,確保留住原故事精髓的同時,讓整個故事與大銀幕更契合,應該……不難吧?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上海堡壘》,已經跟原作相差太多。

本文,我們就以電影版為基礎與書版進行對照,看看都有哪些不同。

1、 德爾塔文明進攻地球的原因: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德爾塔文明入侵地球,是為了奪取地球人自外太空帶回的“仙藤”。

原作中,人類於1975年與 “阿爾法文明”開始“通話”。科技技術遠高於地球的“阿爾法文明”,通過“使者”向地球傳授技術,並預言了“德爾塔文明”的降臨。

與友好的“阿爾法文明”不同,“德爾塔文明”是以毀滅者的身份出現的。

它是地球的敵人。

但是它為什麼要與地球為敵?原作中並沒有細說言明。從故事中“捕食者”闖入指揮部,讀取電腦中的技術數據來推斷,“德爾塔文明”的目的是“阿爾法文明”傳授給人類的技術。

也就是說,阿爾法和德爾塔是敵對的,後者不敵前者,便採取迂迴戰術,從弱小的人類這裡進行突破,獲取阿爾法技術並進行破解,繼而找到擊敗阿爾法的方式。

如果電影中遵循了這個設定,那“外星人既然是為了仙藤而來,仙藤能量都耗盡了它們還不走”的疑問也就不存在了。

2、 林瀾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林瀾是司令官。

原作中,林瀾只是調度員,負責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職務。

3、 江洋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鹿晗扮演的江洋在電影中,是總司令官邵一雲找來的技術性人才。

在觀眾對鹿晗的髮型給予滿滿負評,認為他不像個軍人時,官方解釋便是“江洋只是個大學生,連預備役都不是,所以髮型沒問題。”

原作中,江洋是“誤”考了國家設定的特殊專業,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成了人類應對德爾塔文明的技術人員。

後來被林瀾招入伍後,雖然不是現役軍人,卻是預備役。

所以,影版將江洋的“預備役”改成純技術人才,難不成是為了保住鹿晗的頭髮?

4、 路依依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孫嘉靈扮演的路依依是影片中堪稱亮點的存在,與潘瀚田之間的愛情線也有動人之處。

但影版“路依依”實際是書版中的“阿紫”,一個本名比外號萌,真人比本名萌的妹紙。

書版的路依依家世豪貴,住別墅、開豪車,自己多才多藝,是大學裡的風雲人物。她曾經喜歡過江南,在上海“陸沉計劃”中,曾與江南同機作戰,還領過一張需要自己填名字的結婚證。

但兩人在那場戰爭後並沒有走到一起,反而是時隔10年後再次相逢,才有了繼續發展的空間。

5、 訓練方式的不同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版中,以江洋為首的四人組成的“灰鷹小隊”,訓練時是採取模擬形式,非常像在玩電遊。

原作中,江洋最初並不是“灰鷹小隊”的成員,但他曾在路錦輝的指導下,多次接受“鷯”戰機的飛行訓練。

書中他出場“登機”那次,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迫與路錦輝執行了一次攻擊任務,以“地獄犬”導彈,消滅了一隻捕食者。

6、 外星母艦的不同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片中的外星母艦與《獨立日》中的高度相像,但因為只小露一角,壓迫感則輸於《獨立日》。

書中設定,“德爾塔文明”外星母艦長900公里,表面100%吸收電磁輻射,可以完全隱形,只有在日全食的時候,才能夠觀察到它。

而且,它並不是機械體,是生命體。

次級母艦和捕食者,都是它自體的分裂。

7、 捕食者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片中的捕食者就是一個個以“球”型出現,然後迅速變形的機器人,被觀眾稱為“醜版變形金剛”。

書中的捕食者是長滿肉質觸手、蟑螂背殼般翅膀、皮膚像花崗岩、嘴像海葵的怪物。

它們身體外殼極端堅硬,子彈對其毫無作用;腳指甲像鋒利的刀刃,可以輕易將人切割成兩段;還會噴吐具有強腐蝕性的黃綠色液體,即使是鋼管也會瞬間腐爛穿孔。

而且,捕食者的攻擊速度極快,並且具有高度智慧。

8、 “灰鷹小隊”三人的犧牲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版中,潘瀚田是在捕食者進入指揮部時,為了毀掉服務器而遭到捕食者攻擊;路依依是拉響炸彈,與在場的捕食者同歸於盡;曾煜則是在最後以身做餌,引開密集的捕食者與它們共亡。

書版中,為了毀掉資料與捕食者同歸於盡的是“阿紫”(也就是影版中的路依依);潘瀚田(書中是楊涵田)是陸沉計劃時犧牲;曾煜則命大,最後跳傘逃生,原本該是觸碰到“泡防禦”變成灰燼,卻被突然來的大風吹出160餘公里,掛到了西湖邊一棵樹上,撿回了一條命。

這一點,倒像是影版中最後靠著彈射座椅逃過一劫的江洋。

9、 楊建南其人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此外,還有導演道歉、作者道歉。

導演滕華濤發微博,稱自己看到網友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真的是非常難過。辜負了大家的期待,自己作為導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作者江南也向不喜歡電影的觀眾送上了自己的歉意。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06年上半年,江南完成了《上海堡壘》。

這是一個作者自我浸入式的故事,內中有著太多的個人情感。概括來說,就是屬於江南自己的一段愛情,只不過,被他設定成了科幻背景。

但準確地說,《上海堡壘》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部愛情小說。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這個故事中,有的是江南曾經的少年孤獨與情傷。

經歷過歲月淬鍊的人,或許會覺得有幾分矯情。但箇中的幼稚、天真,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有過體驗。

這也是江南於2016年對小說進行修訂時,明明覺得它粗糙、簡單,卻又不做大改的原因。

因為,一旦用現今的成熟修訂了曾經的稚嫩,那份曾真實存在過的感情,或許便會就此模糊,甚而消失。

就像我們有時候丟棄某件舊物時,往往也扔掉了跟那件事物相關的記憶。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13年,影版《上海堡壘》籌備工作開始。

負責劇本工作的,除了原作者江南,還有曾因《十二公民》拿過金雞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韓景龍。

原作者+金雞獎編劇,按說該是一個十分令人放心的組合。

原作者控制大局,金牌編劇雕琢細節,確保留住原故事精髓的同時,讓整個故事與大銀幕更契合,應該……不難吧?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上海堡壘》,已經跟原作相差太多。

本文,我們就以電影版為基礎與書版進行對照,看看都有哪些不同。

1、 德爾塔文明進攻地球的原因: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德爾塔文明入侵地球,是為了奪取地球人自外太空帶回的“仙藤”。

原作中,人類於1975年與 “阿爾法文明”開始“通話”。科技技術遠高於地球的“阿爾法文明”,通過“使者”向地球傳授技術,並預言了“德爾塔文明”的降臨。

與友好的“阿爾法文明”不同,“德爾塔文明”是以毀滅者的身份出現的。

它是地球的敵人。

但是它為什麼要與地球為敵?原作中並沒有細說言明。從故事中“捕食者”闖入指揮部,讀取電腦中的技術數據來推斷,“德爾塔文明”的目的是“阿爾法文明”傳授給人類的技術。

也就是說,阿爾法和德爾塔是敵對的,後者不敵前者,便採取迂迴戰術,從弱小的人類這裡進行突破,獲取阿爾法技術並進行破解,繼而找到擊敗阿爾法的方式。

如果電影中遵循了這個設定,那“外星人既然是為了仙藤而來,仙藤能量都耗盡了它們還不走”的疑問也就不存在了。

2、 林瀾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林瀾是司令官。

原作中,林瀾只是調度員,負責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職務。

3、 江洋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鹿晗扮演的江洋在電影中,是總司令官邵一雲找來的技術性人才。

在觀眾對鹿晗的髮型給予滿滿負評,認為他不像個軍人時,官方解釋便是“江洋只是個大學生,連預備役都不是,所以髮型沒問題。”

原作中,江洋是“誤”考了國家設定的特殊專業,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成了人類應對德爾塔文明的技術人員。

後來被林瀾招入伍後,雖然不是現役軍人,卻是預備役。

所以,影版將江洋的“預備役”改成純技術人才,難不成是為了保住鹿晗的頭髮?

4、 路依依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孫嘉靈扮演的路依依是影片中堪稱亮點的存在,與潘瀚田之間的愛情線也有動人之處。

但影版“路依依”實際是書版中的“阿紫”,一個本名比外號萌,真人比本名萌的妹紙。

書版的路依依家世豪貴,住別墅、開豪車,自己多才多藝,是大學裡的風雲人物。她曾經喜歡過江南,在上海“陸沉計劃”中,曾與江南同機作戰,還領過一張需要自己填名字的結婚證。

但兩人在那場戰爭後並沒有走到一起,反而是時隔10年後再次相逢,才有了繼續發展的空間。

5、 訓練方式的不同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版中,以江洋為首的四人組成的“灰鷹小隊”,訓練時是採取模擬形式,非常像在玩電遊。

原作中,江洋最初並不是“灰鷹小隊”的成員,但他曾在路錦輝的指導下,多次接受“鷯”戰機的飛行訓練。

書中他出場“登機”那次,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迫與路錦輝執行了一次攻擊任務,以“地獄犬”導彈,消滅了一隻捕食者。

6、 外星母艦的不同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片中的外星母艦與《獨立日》中的高度相像,但因為只小露一角,壓迫感則輸於《獨立日》。

書中設定,“德爾塔文明”外星母艦長900公里,表面100%吸收電磁輻射,可以完全隱形,只有在日全食的時候,才能夠觀察到它。

而且,它並不是機械體,是生命體。

次級母艦和捕食者,都是它自體的分裂。

7、 捕食者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片中的捕食者就是一個個以“球”型出現,然後迅速變形的機器人,被觀眾稱為“醜版變形金剛”。

書中的捕食者是長滿肉質觸手、蟑螂背殼般翅膀、皮膚像花崗岩、嘴像海葵的怪物。

它們身體外殼極端堅硬,子彈對其毫無作用;腳指甲像鋒利的刀刃,可以輕易將人切割成兩段;還會噴吐具有強腐蝕性的黃綠色液體,即使是鋼管也會瞬間腐爛穿孔。

而且,捕食者的攻擊速度極快,並且具有高度智慧。

8、 “灰鷹小隊”三人的犧牲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版中,潘瀚田是在捕食者進入指揮部時,為了毀掉服務器而遭到捕食者攻擊;路依依是拉響炸彈,與在場的捕食者同歸於盡;曾煜則是在最後以身做餌,引開密集的捕食者與它們共亡。

書版中,為了毀掉資料與捕食者同歸於盡的是“阿紫”(也就是影版中的路依依);潘瀚田(書中是楊涵田)是陸沉計劃時犧牲;曾煜則命大,最後跳傘逃生,原本該是觸碰到“泡防禦”變成灰燼,卻被突然來的大風吹出160餘公里,掛到了西湖邊一棵樹上,撿回了一條命。

這一點,倒像是影版中最後靠著彈射座椅逃過一劫的江洋。

9、 楊建南其人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楊建南在影片中,因為開啟上海打炮打退母艦成為戰鬥英雄,升職為準將。但他戲份太少,沒有什麼可深入、全面展示的地方,除了兩次開動大炮,便是給林瀾送花、上臺講話。

原作中,他第一次是連續兩次開跑,消滅了上千只捕食者,被升為上校;他還是林瀾的未婚夫,最後犧牲也不是在炮臺,而是在疏散保護人群時。

與影片中的“紙片人”相比,書中的楊建南儘管是江洋的情敵(作者給他這個名字的用意很明顯) ,但他個性鮮明,形象還是很立體的。不善言辭,卻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暢所欲言;不善表達,卻可以心口相映對林瀾說出“我愛你”;有幾分瘋狂,危機時刻當機立斷開啟了上海大炮;用心去愛,為了向林瀾求婚,很早就開始錄製求婚小視頻……

10、 江洋與林瀾的關係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此外,還有導演道歉、作者道歉。

導演滕華濤發微博,稱自己看到網友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真的是非常難過。辜負了大家的期待,自己作為導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作者江南也向不喜歡電影的觀眾送上了自己的歉意。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06年上半年,江南完成了《上海堡壘》。

這是一個作者自我浸入式的故事,內中有著太多的個人情感。概括來說,就是屬於江南自己的一段愛情,只不過,被他設定成了科幻背景。

但準確地說,《上海堡壘》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部愛情小說。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這個故事中,有的是江南曾經的少年孤獨與情傷。

經歷過歲月淬鍊的人,或許會覺得有幾分矯情。但箇中的幼稚、天真,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有過體驗。

這也是江南於2016年對小說進行修訂時,明明覺得它粗糙、簡單,卻又不做大改的原因。

因為,一旦用現今的成熟修訂了曾經的稚嫩,那份曾真實存在過的感情,或許便會就此模糊,甚而消失。

就像我們有時候丟棄某件舊物時,往往也扔掉了跟那件事物相關的記憶。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13年,影版《上海堡壘》籌備工作開始。

負責劇本工作的,除了原作者江南,還有曾因《十二公民》拿過金雞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韓景龍。

原作者+金雞獎編劇,按說該是一個十分令人放心的組合。

原作者控制大局,金牌編劇雕琢細節,確保留住原故事精髓的同時,讓整個故事與大銀幕更契合,應該……不難吧?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上海堡壘》,已經跟原作相差太多。

本文,我們就以電影版為基礎與書版進行對照,看看都有哪些不同。

1、 德爾塔文明進攻地球的原因: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德爾塔文明入侵地球,是為了奪取地球人自外太空帶回的“仙藤”。

原作中,人類於1975年與 “阿爾法文明”開始“通話”。科技技術遠高於地球的“阿爾法文明”,通過“使者”向地球傳授技術,並預言了“德爾塔文明”的降臨。

與友好的“阿爾法文明”不同,“德爾塔文明”是以毀滅者的身份出現的。

它是地球的敵人。

但是它為什麼要與地球為敵?原作中並沒有細說言明。從故事中“捕食者”闖入指揮部,讀取電腦中的技術數據來推斷,“德爾塔文明”的目的是“阿爾法文明”傳授給人類的技術。

也就是說,阿爾法和德爾塔是敵對的,後者不敵前者,便採取迂迴戰術,從弱小的人類這裡進行突破,獲取阿爾法技術並進行破解,繼而找到擊敗阿爾法的方式。

如果電影中遵循了這個設定,那“外星人既然是為了仙藤而來,仙藤能量都耗盡了它們還不走”的疑問也就不存在了。

2、 林瀾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林瀾是司令官。

原作中,林瀾只是調度員,負責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職務。

3、 江洋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鹿晗扮演的江洋在電影中,是總司令官邵一雲找來的技術性人才。

在觀眾對鹿晗的髮型給予滿滿負評,認為他不像個軍人時,官方解釋便是“江洋只是個大學生,連預備役都不是,所以髮型沒問題。”

原作中,江洋是“誤”考了國家設定的特殊專業,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成了人類應對德爾塔文明的技術人員。

後來被林瀾招入伍後,雖然不是現役軍人,卻是預備役。

所以,影版將江洋的“預備役”改成純技術人才,難不成是為了保住鹿晗的頭髮?

4、 路依依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孫嘉靈扮演的路依依是影片中堪稱亮點的存在,與潘瀚田之間的愛情線也有動人之處。

但影版“路依依”實際是書版中的“阿紫”,一個本名比外號萌,真人比本名萌的妹紙。

書版的路依依家世豪貴,住別墅、開豪車,自己多才多藝,是大學裡的風雲人物。她曾經喜歡過江南,在上海“陸沉計劃”中,曾與江南同機作戰,還領過一張需要自己填名字的結婚證。

但兩人在那場戰爭後並沒有走到一起,反而是時隔10年後再次相逢,才有了繼續發展的空間。

5、 訓練方式的不同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版中,以江洋為首的四人組成的“灰鷹小隊”,訓練時是採取模擬形式,非常像在玩電遊。

原作中,江洋最初並不是“灰鷹小隊”的成員,但他曾在路錦輝的指導下,多次接受“鷯”戰機的飛行訓練。

書中他出場“登機”那次,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迫與路錦輝執行了一次攻擊任務,以“地獄犬”導彈,消滅了一隻捕食者。

6、 外星母艦的不同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片中的外星母艦與《獨立日》中的高度相像,但因為只小露一角,壓迫感則輸於《獨立日》。

書中設定,“德爾塔文明”外星母艦長900公里,表面100%吸收電磁輻射,可以完全隱形,只有在日全食的時候,才能夠觀察到它。

而且,它並不是機械體,是生命體。

次級母艦和捕食者,都是它自體的分裂。

7、 捕食者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片中的捕食者就是一個個以“球”型出現,然後迅速變形的機器人,被觀眾稱為“醜版變形金剛”。

書中的捕食者是長滿肉質觸手、蟑螂背殼般翅膀、皮膚像花崗岩、嘴像海葵的怪物。

它們身體外殼極端堅硬,子彈對其毫無作用;腳指甲像鋒利的刀刃,可以輕易將人切割成兩段;還會噴吐具有強腐蝕性的黃綠色液體,即使是鋼管也會瞬間腐爛穿孔。

而且,捕食者的攻擊速度極快,並且具有高度智慧。

8、 “灰鷹小隊”三人的犧牲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版中,潘瀚田是在捕食者進入指揮部時,為了毀掉服務器而遭到捕食者攻擊;路依依是拉響炸彈,與在場的捕食者同歸於盡;曾煜則是在最後以身做餌,引開密集的捕食者與它們共亡。

書版中,為了毀掉資料與捕食者同歸於盡的是“阿紫”(也就是影版中的路依依);潘瀚田(書中是楊涵田)是陸沉計劃時犧牲;曾煜則命大,最後跳傘逃生,原本該是觸碰到“泡防禦”變成灰燼,卻被突然來的大風吹出160餘公里,掛到了西湖邊一棵樹上,撿回了一條命。

這一點,倒像是影版中最後靠著彈射座椅逃過一劫的江洋。

9、 楊建南其人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楊建南在影片中,因為開啟上海打炮打退母艦成為戰鬥英雄,升職為準將。但他戲份太少,沒有什麼可深入、全面展示的地方,除了兩次開動大炮,便是給林瀾送花、上臺講話。

原作中,他第一次是連續兩次開跑,消滅了上千只捕食者,被升為上校;他還是林瀾的未婚夫,最後犧牲也不是在炮臺,而是在疏散保護人群時。

與影片中的“紙片人”相比,書中的楊建南儘管是江洋的情敵(作者給他這個名字的用意很明顯) ,但他個性鮮明,形象還是很立體的。不善言辭,卻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暢所欲言;不善表達,卻可以心口相映對林瀾說出“我愛你”;有幾分瘋狂,危機時刻當機立斷開啟了上海大炮;用心去愛,為了向林瀾求婚,很早就開始錄製求婚小視頻……

10、 江洋與林瀾的關係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版中,江洋怯懦、羞澀,不敢向林瀾表白,兩個人之間的相處機會也很少。

原作中,江洋喜歡上林瀾,是因為看著她在玻璃上不斷地寫寫畫畫,對周遭的一切視若無睹;還看著她在臺上說謊,以看書入迷作為遲到的理由。

兩個人經常一起吃飯,在30層樓兩次見面;林瀾將自己的過往告訴江洋,打消他追自己的念頭;因為得知林瀾即將與楊建南結婚,江洋喝醉了酒大撒酒瘋……

書中,也是姐弟戀。

只不過,林瀾只比江洋大一歲。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此外,還有導演道歉、作者道歉。

導演滕華濤發微博,稱自己看到網友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真的是非常難過。辜負了大家的期待,自己作為導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作者江南也向不喜歡電影的觀眾送上了自己的歉意。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06年上半年,江南完成了《上海堡壘》。

這是一個作者自我浸入式的故事,內中有著太多的個人情感。概括來說,就是屬於江南自己的一段愛情,只不過,被他設定成了科幻背景。

但準確地說,《上海堡壘》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部愛情小說。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這個故事中,有的是江南曾經的少年孤獨與情傷。

經歷過歲月淬鍊的人,或許會覺得有幾分矯情。但箇中的幼稚、天真,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有過體驗。

這也是江南於2016年對小說進行修訂時,明明覺得它粗糙、簡單,卻又不做大改的原因。

因為,一旦用現今的成熟修訂了曾經的稚嫩,那份曾真實存在過的感情,或許便會就此模糊,甚而消失。

就像我們有時候丟棄某件舊物時,往往也扔掉了跟那件事物相關的記憶。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13年,影版《上海堡壘》籌備工作開始。

負責劇本工作的,除了原作者江南,還有曾因《十二公民》拿過金雞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韓景龍。

原作者+金雞獎編劇,按說該是一個十分令人放心的組合。

原作者控制大局,金牌編劇雕琢細節,確保留住原故事精髓的同時,讓整個故事與大銀幕更契合,應該……不難吧?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上海堡壘》,已經跟原作相差太多。

本文,我們就以電影版為基礎與書版進行對照,看看都有哪些不同。

1、 德爾塔文明進攻地球的原因: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德爾塔文明入侵地球,是為了奪取地球人自外太空帶回的“仙藤”。

原作中,人類於1975年與 “阿爾法文明”開始“通話”。科技技術遠高於地球的“阿爾法文明”,通過“使者”向地球傳授技術,並預言了“德爾塔文明”的降臨。

與友好的“阿爾法文明”不同,“德爾塔文明”是以毀滅者的身份出現的。

它是地球的敵人。

但是它為什麼要與地球為敵?原作中並沒有細說言明。從故事中“捕食者”闖入指揮部,讀取電腦中的技術數據來推斷,“德爾塔文明”的目的是“阿爾法文明”傳授給人類的技術。

也就是說,阿爾法和德爾塔是敵對的,後者不敵前者,便採取迂迴戰術,從弱小的人類這裡進行突破,獲取阿爾法技術並進行破解,繼而找到擊敗阿爾法的方式。

如果電影中遵循了這個設定,那“外星人既然是為了仙藤而來,仙藤能量都耗盡了它們還不走”的疑問也就不存在了。

2、 林瀾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林瀾是司令官。

原作中,林瀾只是調度員,負責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職務。

3、 江洋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鹿晗扮演的江洋在電影中,是總司令官邵一雲找來的技術性人才。

在觀眾對鹿晗的髮型給予滿滿負評,認為他不像個軍人時,官方解釋便是“江洋只是個大學生,連預備役都不是,所以髮型沒問題。”

原作中,江洋是“誤”考了國家設定的特殊專業,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成了人類應對德爾塔文明的技術人員。

後來被林瀾招入伍後,雖然不是現役軍人,卻是預備役。

所以,影版將江洋的“預備役”改成純技術人才,難不成是為了保住鹿晗的頭髮?

4、 路依依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孫嘉靈扮演的路依依是影片中堪稱亮點的存在,與潘瀚田之間的愛情線也有動人之處。

但影版“路依依”實際是書版中的“阿紫”,一個本名比外號萌,真人比本名萌的妹紙。

書版的路依依家世豪貴,住別墅、開豪車,自己多才多藝,是大學裡的風雲人物。她曾經喜歡過江南,在上海“陸沉計劃”中,曾與江南同機作戰,還領過一張需要自己填名字的結婚證。

但兩人在那場戰爭後並沒有走到一起,反而是時隔10年後再次相逢,才有了繼續發展的空間。

5、 訓練方式的不同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版中,以江洋為首的四人組成的“灰鷹小隊”,訓練時是採取模擬形式,非常像在玩電遊。

原作中,江洋最初並不是“灰鷹小隊”的成員,但他曾在路錦輝的指導下,多次接受“鷯”戰機的飛行訓練。

書中他出場“登機”那次,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迫與路錦輝執行了一次攻擊任務,以“地獄犬”導彈,消滅了一隻捕食者。

6、 外星母艦的不同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片中的外星母艦與《獨立日》中的高度相像,但因為只小露一角,壓迫感則輸於《獨立日》。

書中設定,“德爾塔文明”外星母艦長900公里,表面100%吸收電磁輻射,可以完全隱形,只有在日全食的時候,才能夠觀察到它。

而且,它並不是機械體,是生命體。

次級母艦和捕食者,都是它自體的分裂。

7、 捕食者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片中的捕食者就是一個個以“球”型出現,然後迅速變形的機器人,被觀眾稱為“醜版變形金剛”。

書中的捕食者是長滿肉質觸手、蟑螂背殼般翅膀、皮膚像花崗岩、嘴像海葵的怪物。

它們身體外殼極端堅硬,子彈對其毫無作用;腳指甲像鋒利的刀刃,可以輕易將人切割成兩段;還會噴吐具有強腐蝕性的黃綠色液體,即使是鋼管也會瞬間腐爛穿孔。

而且,捕食者的攻擊速度極快,並且具有高度智慧。

8、 “灰鷹小隊”三人的犧牲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版中,潘瀚田是在捕食者進入指揮部時,為了毀掉服務器而遭到捕食者攻擊;路依依是拉響炸彈,與在場的捕食者同歸於盡;曾煜則是在最後以身做餌,引開密集的捕食者與它們共亡。

書版中,為了毀掉資料與捕食者同歸於盡的是“阿紫”(也就是影版中的路依依);潘瀚田(書中是楊涵田)是陸沉計劃時犧牲;曾煜則命大,最後跳傘逃生,原本該是觸碰到“泡防禦”變成灰燼,卻被突然來的大風吹出160餘公里,掛到了西湖邊一棵樹上,撿回了一條命。

這一點,倒像是影版中最後靠著彈射座椅逃過一劫的江洋。

9、 楊建南其人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楊建南在影片中,因為開啟上海打炮打退母艦成為戰鬥英雄,升職為準將。但他戲份太少,沒有什麼可深入、全面展示的地方,除了兩次開動大炮,便是給林瀾送花、上臺講話。

原作中,他第一次是連續兩次開跑,消滅了上千只捕食者,被升為上校;他還是林瀾的未婚夫,最後犧牲也不是在炮臺,而是在疏散保護人群時。

與影片中的“紙片人”相比,書中的楊建南儘管是江洋的情敵(作者給他這個名字的用意很明顯) ,但他個性鮮明,形象還是很立體的。不善言辭,卻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暢所欲言;不善表達,卻可以心口相映對林瀾說出“我愛你”;有幾分瘋狂,危機時刻當機立斷開啟了上海大炮;用心去愛,為了向林瀾求婚,很早就開始錄製求婚小視頻……

10、 江洋與林瀾的關係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版中,江洋怯懦、羞澀,不敢向林瀾表白,兩個人之間的相處機會也很少。

原作中,江洋喜歡上林瀾,是因為看著她在玻璃上不斷地寫寫畫畫,對周遭的一切視若無睹;還看著她在臺上說謊,以看書入迷作為遲到的理由。

兩個人經常一起吃飯,在30層樓兩次見面;林瀾將自己的過往告訴江洋,打消他追自己的念頭;因為得知林瀾即將與楊建南結婚,江洋喝醉了酒大撒酒瘋……

書中,也是姐弟戀。

只不過,林瀾只比江洋大一歲。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她23,他22。

影版中兩個人是“雙箭頭”,書中一樣如此。但與影版中含蓄的“收到”不同,書中林瀾曾利用自己的追求者,弄到了一張離開上海的機票,想要送給江洋。

只是,江洋收到那條短信時,已經是10多年之後。

11、 結局的不同

影版中,勝利是屬於人類自己的。

原作中,人類用來對抗德爾塔文明的武器是阿爾法文明傳授的。就連最後的勝利,也是4.2光年外的阿爾法文明向著地球開了一炮,讓德爾塔徹底消亡。

除了以上羅列出的11點外,影版還去掉了將軍邵一雲的感情線,將江洋與邵一雲之間的事——如向“新德里塵埃”致敬默哀、去地底看仙藤等,改成發生在邵一雲和林瀾之間。

"

這幾天,《上海堡壘》被罵慘了!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特效,幾乎是360度被Diss。

電影官方微博連發4條微博反問“這是爛片”?在被網友指“心態崩了”後,稱是“由於自身原因發了情緒化的微博,對此我深表歉意。”

不過,這條道歉微博目前也已被刪除。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此外,還有導演道歉、作者道歉。

導演滕華濤發微博,稱自己看到網友說《上海堡壘》關上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真的是非常難過。辜負了大家的期待,自己作為導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作者江南也向不喜歡電影的觀眾送上了自己的歉意。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06年上半年,江南完成了《上海堡壘》。

這是一個作者自我浸入式的故事,內中有著太多的個人情感。概括來說,就是屬於江南自己的一段愛情,只不過,被他設定成了科幻背景。

但準確地說,《上海堡壘》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部愛情小說。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這個故事中,有的是江南曾經的少年孤獨與情傷。

經歷過歲月淬鍊的人,或許會覺得有幾分矯情。但箇中的幼稚、天真,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有過體驗。

這也是江南於2016年對小說進行修訂時,明明覺得它粗糙、簡單,卻又不做大改的原因。

因為,一旦用現今的成熟修訂了曾經的稚嫩,那份曾真實存在過的感情,或許便會就此模糊,甚而消失。

就像我們有時候丟棄某件舊物時,往往也扔掉了跟那件事物相關的記憶。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2013年,影版《上海堡壘》籌備工作開始。

負責劇本工作的,除了原作者江南,還有曾因《十二公民》拿過金雞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韓景龍。

原作者+金雞獎編劇,按說該是一個十分令人放心的組合。

原作者控制大局,金牌編劇雕琢細節,確保留住原故事精髓的同時,讓整個故事與大銀幕更契合,應該……不難吧?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上海堡壘》,已經跟原作相差太多。

本文,我們就以電影版為基礎與書版進行對照,看看都有哪些不同。

1、 德爾塔文明進攻地球的原因: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德爾塔文明入侵地球,是為了奪取地球人自外太空帶回的“仙藤”。

原作中,人類於1975年與 “阿爾法文明”開始“通話”。科技技術遠高於地球的“阿爾法文明”,通過“使者”向地球傳授技術,並預言了“德爾塔文明”的降臨。

與友好的“阿爾法文明”不同,“德爾塔文明”是以毀滅者的身份出現的。

它是地球的敵人。

但是它為什麼要與地球為敵?原作中並沒有細說言明。從故事中“捕食者”闖入指揮部,讀取電腦中的技術數據來推斷,“德爾塔文明”的目的是“阿爾法文明”傳授給人類的技術。

也就是說,阿爾法和德爾塔是敵對的,後者不敵前者,便採取迂迴戰術,從弱小的人類這裡進行突破,獲取阿爾法技術並進行破解,繼而找到擊敗阿爾法的方式。

如果電影中遵循了這個設定,那“外星人既然是為了仙藤而來,仙藤能量都耗盡了它們還不走”的疑問也就不存在了。

2、 林瀾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電影中,林瀾是司令官。

原作中,林瀾只是調度員,負責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職務。

3、 江洋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鹿晗扮演的江洋在電影中,是總司令官邵一雲找來的技術性人才。

在觀眾對鹿晗的髮型給予滿滿負評,認為他不像個軍人時,官方解釋便是“江洋只是個大學生,連預備役都不是,所以髮型沒問題。”

原作中,江洋是“誤”考了國家設定的特殊專業,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成了人類應對德爾塔文明的技術人員。

後來被林瀾招入伍後,雖然不是現役軍人,卻是預備役。

所以,影版將江洋的“預備役”改成純技術人才,難不成是為了保住鹿晗的頭髮?

4、 路依依的身份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孫嘉靈扮演的路依依是影片中堪稱亮點的存在,與潘瀚田之間的愛情線也有動人之處。

但影版“路依依”實際是書版中的“阿紫”,一個本名比外號萌,真人比本名萌的妹紙。

書版的路依依家世豪貴,住別墅、開豪車,自己多才多藝,是大學裡的風雲人物。她曾經喜歡過江南,在上海“陸沉計劃”中,曾與江南同機作戰,還領過一張需要自己填名字的結婚證。

但兩人在那場戰爭後並沒有走到一起,反而是時隔10年後再次相逢,才有了繼續發展的空間。

5、 訓練方式的不同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版中,以江洋為首的四人組成的“灰鷹小隊”,訓練時是採取模擬形式,非常像在玩電遊。

原作中,江洋最初並不是“灰鷹小隊”的成員,但他曾在路錦輝的指導下,多次接受“鷯”戰機的飛行訓練。

書中他出場“登機”那次,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迫與路錦輝執行了一次攻擊任務,以“地獄犬”導彈,消滅了一隻捕食者。

6、 外星母艦的不同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片中的外星母艦與《獨立日》中的高度相像,但因為只小露一角,壓迫感則輸於《獨立日》。

書中設定,“德爾塔文明”外星母艦長900公里,表面100%吸收電磁輻射,可以完全隱形,只有在日全食的時候,才能夠觀察到它。

而且,它並不是機械體,是生命體。

次級母艦和捕食者,都是它自體的分裂。

7、 捕食者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片中的捕食者就是一個個以“球”型出現,然後迅速變形的機器人,被觀眾稱為“醜版變形金剛”。

書中的捕食者是長滿肉質觸手、蟑螂背殼般翅膀、皮膚像花崗岩、嘴像海葵的怪物。

它們身體外殼極端堅硬,子彈對其毫無作用;腳指甲像鋒利的刀刃,可以輕易將人切割成兩段;還會噴吐具有強腐蝕性的黃綠色液體,即使是鋼管也會瞬間腐爛穿孔。

而且,捕食者的攻擊速度極快,並且具有高度智慧。

8、 “灰鷹小隊”三人的犧牲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版中,潘瀚田是在捕食者進入指揮部時,為了毀掉服務器而遭到捕食者攻擊;路依依是拉響炸彈,與在場的捕食者同歸於盡;曾煜則是在最後以身做餌,引開密集的捕食者與它們共亡。

書版中,為了毀掉資料與捕食者同歸於盡的是“阿紫”(也就是影版中的路依依);潘瀚田(書中是楊涵田)是陸沉計劃時犧牲;曾煜則命大,最後跳傘逃生,原本該是觸碰到“泡防禦”變成灰燼,卻被突然來的大風吹出160餘公里,掛到了西湖邊一棵樹上,撿回了一條命。

這一點,倒像是影版中最後靠著彈射座椅逃過一劫的江洋。

9、 楊建南其人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楊建南在影片中,因為開啟上海打炮打退母艦成為戰鬥英雄,升職為準將。但他戲份太少,沒有什麼可深入、全面展示的地方,除了兩次開動大炮,便是給林瀾送花、上臺講話。

原作中,他第一次是連續兩次開跑,消滅了上千只捕食者,被升為上校;他還是林瀾的未婚夫,最後犧牲也不是在炮臺,而是在疏散保護人群時。

與影片中的“紙片人”相比,書中的楊建南儘管是江洋的情敵(作者給他這個名字的用意很明顯) ,但他個性鮮明,形象還是很立體的。不善言辭,卻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暢所欲言;不善表達,卻可以心口相映對林瀾說出“我愛你”;有幾分瘋狂,危機時刻當機立斷開啟了上海大炮;用心去愛,為了向林瀾求婚,很早就開始錄製求婚小視頻……

10、 江洋與林瀾的關係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影版中,江洋怯懦、羞澀,不敢向林瀾表白,兩個人之間的相處機會也很少。

原作中,江洋喜歡上林瀾,是因為看著她在玻璃上不斷地寫寫畫畫,對周遭的一切視若無睹;還看著她在臺上說謊,以看書入迷作為遲到的理由。

兩個人經常一起吃飯,在30層樓兩次見面;林瀾將自己的過往告訴江洋,打消他追自己的念頭;因為得知林瀾即將與楊建南結婚,江洋喝醉了酒大撒酒瘋……

書中,也是姐弟戀。

只不過,林瀾只比江洋大一歲。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她23,他22。

影版中兩個人是“雙箭頭”,書中一樣如此。但與影版中含蓄的“收到”不同,書中林瀾曾利用自己的追求者,弄到了一張離開上海的機票,想要送給江洋。

只是,江洋收到那條短信時,已經是10多年之後。

11、 結局的不同

影版中,勝利是屬於人類自己的。

原作中,人類用來對抗德爾塔文明的武器是阿爾法文明傳授的。就連最後的勝利,也是4.2光年外的阿爾法文明向著地球開了一炮,讓德爾塔徹底消亡。

除了以上羅列出的11點外,影版還去掉了將軍邵一雲的感情線,將江洋與邵一雲之間的事——如向“新德里塵埃”致敬默哀、去地底看仙藤等,改成發生在邵一雲和林瀾之間。

上海堡壘:11處不同對照,看影版與原著的差別

這還只是對照影版中出現的情節、人物找出的不同,其他刪掉的情節、人物就更多了。包括“末日氛圍”的營造,影版都嚴重遜色於書版。

兩廂對比,原小說雖然在架構、故事上並不算細密、嚴謹、宏大,但它的因由、推進和人物塑造,都是合格並有諸多亮點的。

而影版,只說單薄,已經是最寬容的評述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