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之戰·人心之戰·會師之戰——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政治之戰·人心之戰·會師之戰——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解放軍戰士們將“入城守則和紀律”繪成圖片,掛在揹包上,一邊行軍一邊學習。(資料照片)

1949年5月的上海戰役,是中國革命勝利的重要標誌。上海戰役前後歷時16天,在黨中央的戰略決策下,人民解放軍同上海地下黨裡應外合,在上海人民的支援下,將城市完整地交回到人民手中。上海戰役書寫了世界城市攻戰史上的奇蹟,是中國共產黨不僅善於“破壞一箇舊世界”,而且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的光輝典範,開啟了中國共產黨人管理和建設城市的新篇章。

“瓷器店裡打老鼠”

軍事目標服從政治目標,完整地保全上海

上海戰役的奇蹟,首先是軍政全勝,軍事目標服從政治目標。從單純的軍事戰變成政治戰,完整地保全上海,就是上海戰役的最高政治目標。毛澤東曾經說過:“中國革命進上海,要過一道難關。”“難關”之難,不在軍事,而在政治,“要文打,不要武打。不僅要軍事進城,而且要政治進城。”上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期間人民解放軍城市攻堅戰中,攻城戰鬥持續時間最久、犧牲最大的戰役之一,一共有7613名解放軍戰士犧牲在革命勝利前夕。如此巨大的犧牲代價,就是為了實現完整保全上海的政治目標。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最大的經濟中心。早在三大戰役結束,國共雙方軍事力量對比發生根本變化、人民解放軍即將揮師南下之際,毛澤東在西柏坡,就將千里之外上海的解放和接管事宜擺上議事日程。在七屆二中全會期間,毛澤東專門和中共華東局負責人進行商討,並聽取民主人士的意見,運籌帷幄,集中全黨智慧,提出了“慎重、緩進”的方針,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決策和指示,“既要殲滅防守之敵,又要完整地保全上海”,就是解放上海的總的指導思想。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一舉突破長江天險,攻克南京,解放蘇南、皖南、杭州、嘉興等地,對上海國民黨守軍形成包圍之勢。上海是國民黨防守的重點城市,蔣介石親自趕赴上海部署,企圖憑藉退集上海的20餘萬兵力和精心構築的永久、半永久工事組成的防禦陣地,負隅抵抗,爭取時間,搶運上海儲存的外匯黃金和各種重要物資設備,把上海搬空、打爛、打光。

從當時的軍事力量對比看,人民解放軍已佔據壓倒性優勢,軍事上全殲上海守敵並不是十分艱鉅的任務,但黨中央從政治戰略的高度考慮上海解放,為了完整保全上海市區,使當時中國城市精華免遭炮火破壞,以利解放後新中國的建設,在制定作戰計劃和紀律時,特意把在市區不準使用重武器和炸藥,列為攻城最重要紀律之一。負責上海戰役的陳毅、粟裕等人堅決貫徹中央的指導思想,把軍政全勝作為解放上海的戰略目標,反覆告誡參戰指戰員,單純軍事上佔領城市是小勝,只有完整把上海交給上海人民才是大勝、全勝。陳毅把解放上海比喻為“瓷器店裡打老鼠”,既要把老鼠打死,又不損壞瓷器;強調攻城時機,不以軍事上攻城部隊是否準備為準,而是視接管上海的準備工作情況而定;接管工作準備完全就緒後,才能發起總攻,以便“能夠主動地、有秩序地接管上海”,使上海各行各業的接管工作有充裕時間準備,井然有序地進行。

5月12日,上海戰役打響,人民解放軍“從兩翼迂迴,鉗擊吳淞口,切斷敵軍退路”,迫使守敵為保護其退路而集中全力在吳淞口周圍與我軍決戰,大量殲敵於郊外,使市區免受破壞,又使守敵不能從海上運走更多物資,最後才實施總攻,四面八方同時出擊,一舉解放上海市區。

政治之戰·人心之戰·會師之戰——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寶山烈士陵園內的解放上海烈士英名牆。本報記者趙立榮攝

在解放上海的過程中,廣大參戰指戰員堅決貫徹中央指示,為了把人民生命財產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在市區作戰時,面對敵軍憑藉高樓大廈居高臨下的火力網,解放軍寧肯犧牲自己也不使用火炮和炸藥,在地下黨組織的協助下,上海重要的設施、建築、文物都完好地保存下來,在激烈的戰鬥中,全市水、電、煤氣、電話依然暢通運行,商店大都開門營業,整個城市基本保持正常運行,創造了世界城市攻堅戰的奇蹟。

“不住民房店鋪”

睡馬路的“見面禮”,贏得人民衷心擁護

把解放上海的軍事之戰變成政治之戰,是黨中央深謀遠慮的戰略目光。政治就是爭取人心,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一座國際性的城市,是中國的“半壁江山”,毛澤東曾經一再交待:“全中國與全世界的人民,甚至我們的敵人都將以上海工作的好壞來考驗我們黨有無管理大城市及全國的能力。”中國共產黨回到誕生地,第一步就是人民解放軍這支威武之師,以什麼樣的形象出現在上海這座國際城市和上海人民面前。

為了做好解放上海的各項工作,中央在發起上海戰役之前,進行了周密的安排,30萬人民解放軍和5000多名接管人員曾經在江蘇丹陽、浙江嘉興進行了為期20多天的集訓,主要內容就是關於入城紀律的集中學習、教育,瞭解上海城市的基本特點和常識,這在人民解放軍的作戰史上也是唯一的一次。早在1949年2月,為了給即將解放的大城市人民一份“見面禮”,第三野戰軍開始起草《入城三大公約十項守則》,陳毅司令員特意要求加入“不入民宅”這一條,指出:自古以來,軍隊進入城內,住進民房,幹好事的不多。我們很快就要進入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那裡老百姓受國民黨反動宣傳影響,對我軍很不瞭解,我們進城後一定要嚴守紀律,給他們一個好的“見面禮”。因為老百姓接觸我們,首先注意的是軍隊,入城紀律搞不好,以後影響很難挽回。對不入民宅,當時有的幹部想不通,問:“遇到下雨,有傷病員怎麼辦?”對此,陳毅堅定地說:“無條件執行,說不入民宅就是不入”,“天王老子也不行!”毛澤東在收到“不入民宅”的電報後,興奮之餘,連批“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八個大字。4月1日,第三野戰軍頒佈《入城三大公約十項守則》的命令。其中十項守則第二條,白紙黑字寫明進城後一律“不住民房店鋪”。解放軍睡馬路、“不入民宅”,城不亂、民不擾,成為1949年5月,人民解放軍入城最明顯的標誌。

5月10日,上海戰役即將發起,陳毅在丹陽大王廟的院子裡,向軍隊幹部和接管幹部作臨戰動員報告,再次重申入城紀律,不留情面地指出一些軍政幹部留駐丹陽期間的種種違紀行為,反覆強調要“謙虛、謹慎”:“我們野戰軍的‘野’,在城裡不能‘野’的。”把“不入民宅”作為一條鐵的紀律再次重申。陳毅還特意指出一條,解放軍進上海,除了軍紀,還要講軍風,要講衛生,“在街上不吃東西,頭髮、鬍子、衣服等都要弄清爽。時代化的大城市都是要講衛生的。”

5月27日,經過激烈的戰鬥,上海市區全部解放,當天清晨,當上海市民打開房門時,許多人看到了令他們感動不已的一幕:一排排尚未洗去戰火硝煙的解放軍戰士,抱槍和衣,露宿在上海潮溼陰冷的水泥馬路上……上海人民從這裡認識中國共產黨確實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建立起對中國共產黨的信賴和信任。

解放軍勝利之師不入民宅睡馬路,贏得了中外人士的廣泛稱讚,民族資本家榮毅仁就是在親眼目睹瞭解放軍睡馬路一幕後,得出結論:“國民黨回不來了。”美國《生活》雜誌在刊發解放軍睡馬路的照片時,用“這個行動宣告了國民黨時代已經結束”的標題向世界報道了上海這一歷史一幕。

9000多地下黨員

地下黨組織裡應外合,與解放軍會師

上海戰役結束後,陳毅在談到上海解放時,曾專門講過:上海解放是勝利會師,解放軍從外面往裡面打進來,上海人民從裡面打出來。上海地下黨組織裡應外合,為上海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貢獻。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從成立之日起,黨的組織就始終堅持在這座城市鬥爭,力量不斷髮展壯大。到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上海地方黨組織已發展壯大到9000多人,力量遍及全市各主要行業。

為了配合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在上海戰役打響之前,上海黨組織通過各種關係,獲得了國民黨的《長江佈防圖》《上海防區佈防圖》等重要情報,把國民黨在上海集結情況、守備兵力配備、兵力調動等重要情報,及時交送人民解放軍,為上海戰役的戰略部署,起到了巨大作用。1949年初,上海解放和接管在即,黨組織動員全市各級組織,通過各種社會關係和可能,廣泛開展上海地區調查和情報收集工作,內容之廣泛和翔實,甚至包括國民黨、特務機關的地址和電話,這些情報逐級上報彙總,並報送解放區,有的還通過地下電臺,報送中央和華東局,華東局社會部根據這些材料,編輯整理成了《上海概況》等材料,編印成冊,發給準備參加接管的人員,這對以後順利接管,起到了重要作用。

為有效挫敗國民黨潰敗前的劫運和破壞,上海地下黨組織領導人民開展廣泛的護廠、護校鬥爭,反對國民黨的搬遷和破壞企圖。1949年4月,上海地下黨組織為統一各群眾團體,重新恢復“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的活動,下設統一臂章的6萬餘人“上海人民保安隊”,還組織了4萬餘人的人民宣傳隊,兩者相加共10萬餘人,成為配合解放軍解放上海的主要力量。

政治之戰·人心之戰·會師之戰——寫在上海解放70週年之際

陳毅市長的題詞。本報記者袁婧攝

上海是中國的“半壁江山”,不僅是經濟中心,也是各民主黨派核心成員、工商界知名人士及有影響的社會人士的集中地,上海地下黨組織在上海解放前夕,通過各種關係,宣傳黨的政策,動員反對國民黨的搬遷和破壞。資源委員會是國民黨官僚資本最主要的管理機構,壟斷了全市主要的工礦部門,經過地下黨組織的宣傳,使該會絕大多數技術人員、檔案、物資、設備、資金、外匯都留了下來,為順利、完整地接管所屬廠礦,為解放後恢復和發展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上海戰役打響後,上海地下黨組織全市人民為解放軍作嚮導、送情報,協助解放軍肅清殘餘敵人,收繳國民黨槍支彈藥,勸降負隅頑抗的殘敵,維護社會治安,防止敵特破壞,有力地配合瞭解放軍,完成解放上海的歷史使命。

1949年5月,新華社發表毛澤東親自修改的社論《祝上海解放》,高度評價上海解放,“上海的解放表示中國人民無論在軍事上、政治上和經濟上都已經打倒了自己的敵人國民黨反動派”;“上海的解放表示中國人民已經確立了民族獨立的基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兩大歷史任務的勝利,以上海的解放為標誌。而新的歷史任務:“生產建設已經成為一天比一天重要的課題”,儘管還有許多新的困難,但毛澤東預言:“這些困難在上海各民主階層的協力奮鬥之下,在全國各民主階層的協力奮鬥之下,沒有不可以依靠自己而克服的。”

作者:徐建剛(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

編輯:施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