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民滿意的公僕”,上海5名個人3個集體在京受表彰

6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評選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上海共有5名個人,3個集體獲得表彰,分別是徐敏、楊立娟、何建華、張琛、張之崟、靜安區臨汾路街道辦事處、市發改委高技術產業處、市委網信辦網絡管理處。

他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為民服務,真抓實幹、敢於擔當,為上海的經濟社會建設作出傑出貢獻,是全國廣大公務員的優秀代表。他們的模範事蹟和崇高精神,生動詮釋了當代公務員許黨報國、俯首為民的公僕風範,凝聚起積極向上的社會正能量,收穫了老百姓的稱讚。

徐敏 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註冊許可分局三級高級主辦

1993年,徐敏入職新成立的浦東新區工商局。自此,她的職業生涯便和浦東的發展密不可分。“商事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如今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詞彙,有許多都是從浦東發端、在上海推廣,進而被複制到全國。

徐敏,就是這些改革創新舉措的踐行者。在註冊一線有著豐富經驗的徐敏時刻關注著企業、市場的變化,位於張江的“上海優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註冊、名稱審核時遇到了難題,徐敏瞭解情況後立即與市局註冊處進行了溝通協調,合力形成符合企業需求的解決方案,核准了其名稱申請。隨後她又協調知識產權相關部門,對企業註冊商標申請給予專業指導並積極推進。

徐敏的專業、細緻、務實的工作精神讓企業對浦東的營商環境表示信心滿滿。“我們服務企業,要對企業多一份責任心,對企業的發展要有敏銳的洞察力”、“服務企業要不設路障設路標”……26年堅守在註冊一線崗位,徐敏充滿激情、富於創造、勇於擔當,為浦東的開發開放、自貿區建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楊立娟 上海市政府辦公廳政務服務處副處長

“一網通辦”是政府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在上海全面推進“一網通辦”的工作中,楊立娟“身在兵位,胸為帥謀”,深入研究、廣泛調研、系統謀劃,在頂層設計上積極出思路、謀良策。

近年來,她牽頭協調、參與起草制定了《上海市公共數據與“一網通辦”管理辦法》《上海市政府電子政務“十三五”發展規劃》《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加快建設智慧政府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為構建“一網通辦”改革框架體系打下紮實的基礎。

在她的積極推動下,上海市成為全國首個將“一網通辦”改革寫入地方規章的省級政府。面對改革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她敢啃“硬骨頭”。

例如,群眾對於交通罰沒款繳付等非稅繳費引入第三方支付的需求非常迫切。但由於上海財稅制度和監管嚴格,引入第三方支付難度很大。為此,她馬不停蹄地前往市級相關部門和國家金融監管部門,逐一溝通協調,成功將第三方支付引入“一網通辦”公共支付平臺,真正實現了讓群眾少排隊、少跑腿。

何建華 虹口區北外灘街道辦事處社區平安辦公室主任

作為上海最大的舊改城區之一,北外灘街道肩負著區域開發建設的艱鉅任務,在街道的信訪矛盾中,有不少與舊改有關。

身在信訪工作第一線,何建華面對過憤怒的拳頭、不解的謾罵、傷心的眼淚,卻始終憑著一顆為人民群眾設身處地著想的心,去解開心結、去安撫悲慟。

經過他的成功調解,不少信訪群眾從一開始猶疑不信,最後心服口服,甚至還和他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朋友。他還憑藉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化解了多起復雜疑難信訪矛盾。

“當一名基層幹部,官不大,管的事不少。這些事,從小處講,是‘雞毛蒜皮’,從大處講,就是國家的事、人民的事、黨的事。管好了一方平安,社會穩定,民心就順。”這就是一名連續紮根綜治、信訪工作第一線的普通公務員的理想信念和肺腑之言。

張琛 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支隊長

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張琛始終將打擊鋒芒對準老百姓反映強烈、深惡痛絕的民生領域,在打擊“市霸”、“醫托”、“黑中介”、“敲牆黨”等欺行霸市、影響群眾安全感的違法犯罪中,張琛堅持一線帶兵,一線指揮。

被譽為全國打擊“套路貸”第一人的張琛對這種新型犯罪手段見解深刻:“‘套路貸’之所以‘套路’,因為表面看起來合法,一些犯罪團伙甚至有法律顧問。”這些“套路”往往披著縝密的偽裝,想要破案,必須細細分析,見招拆招。辦案時每有進展,他便要和大家分析討論,一討論便是十幾個小時。

在成功偵破上海首起“套路貸”案件後,張琛立即總結經驗,主動與檢察院、法院溝通研商,最終會同上海市公安局法制部門出臺《本市辦理“套路貸”刑事案件的工作意見》,開創了打擊“套路貸”的“上海模式”,並在全國推廣。

張之崟 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執法監察處主任科員

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讓人民群眾不再‘談化色變’”這是張之崟時常掛在嘴邊的人生追求。

長期默默奉獻在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執法監察第一線,他充分發揚“螺絲釘”“孺子牛”精神,堅持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每週深入基層3-4天,行車裡程超過14萬公里,檢查企業超過1300家次,核查行政審批項目超過1400項次,涵蓋全市所有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足跡遍佈全市各區街鎮、工業園區。

在繁重執法任務之餘,他對做好安全生產工作也有自己的深切感悟。他不斷思考安全生產微觀執法領域簡單化、“一刀切”的化解之道,系統總結了2012年以來執法檢查的經驗教訓,編寫出《上海市安全生產監督檢查事項分類表》,成為執法人員規範執法標準、裁量尺度的“教科書”,也是基層部門落實安全監管責任的“工作寶典”。

他查閱國內外大量資料,編寫出《上海市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實施指南》並組織全市推進實施。他以“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責任擔當,堅決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為上海安全環境的持續穩定好轉作出突出貢獻。

靜安區臨汾路街道辦事處

靜安區臨汾路街道辦事處全體公務員努力讓基層社會治理如“繡花般”精細,率先打造了“社區大腦”、“民情日誌”等城市社會治理智能化品牌。

比如,2018年12月7日下午,“社區大腦”聯合指揮中心街道報警顯示,臨汾某小區一戶家庭獨居老人生命體徵出現異常,街道機關幹部立即會同居委會幹部上門查看,並及時送醫救治,避免了一場意外事件發生。

該街道大力推進一批質量民生工程,提升群眾的獲得感。比如在著力解決“懸空老人”出行難問題上,街道率先成立了7個由機關科級公務員擔任黨支部書記的加裝電梯項目臨時黨支部,在基層一線鍛鍊成長。

目前,17個居委會已有11部電梯正式施工建設,近20部電梯報建審批,率先在全市開啟了老舊公房電梯加裝“量產”模式,年內有望解決近750戶、2500人的下樓難題。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處

2015年,上海市委啟動“一號課題”研究,上海市發改委高技術產業處牽頭起草課題總報告,在此基礎上,參與制定並組織實施《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及系列配套政策,為全面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發揮了引領作用。

為有效解決科技成果轉化不暢、收益分配製度僵化等創新體制機制“老大難”問題,2016年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處研究制定了《上海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 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方案》,當年經國務院批覆同意實施,成為全國首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

目前,國務院決定向全國複製推廣的兩批36項創新改革舉措中,有9項為“上海經驗”,佔總數的1/4,為全國全面創新改革政策推廣提供“上海智慧”。

中共上海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管理處

該處作為上海市互聯網信息內容的管理部門,負責屬地內約40萬家網站、360多萬個自媒體賬號的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工作,全天候戰鬥在網上違法違規信息鬥爭第一線,以“清朗”“淨網”等專項行動為抓手,全力掃除網上各類違法違規信息,重拳打擊違規自媒體賬號,確保網上生態積極良好、互聯網企業健康發展。

例如,此前,上海部分聚合資訊類網站以“上海房價大跌!”“如狼似虎女教師”等標題黨文章吸引網民關注,而網民一旦點擊其鏈接,網頁指向均為百度的信息流廣告。上海市網信辦網管處發現後立即聯合市市場監管局約談百度上海分公司,責令其就存在嚴重網絡生態問題的信息流廣告進行立即整改,同時責令屬地相關網站做好廣告審核。

網管處還在日常工作中,跨前一步、主動而為,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為青少年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