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底,全國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到2020年底,全國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近日,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發佈了《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調查報告(2019)》(下稱《報告》),首次對全國公民生態環境行為進行了客觀量化摸底。

該報告指出,在此次調查的所有生態環境行為中,受訪者對“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最為認可,但實際行動與認知程度差異最大。其中,超九成受訪者認為“垃圾分類”對於保護我國生態環境是重要的,但僅三成認為自身做得“非常好”或“比較好”。

今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上海召開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要求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這46個重點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石家莊、邯鄲,太原,呼和浩特,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銅陵,福州、廈門,南昌、宜春,鄭州,濟南、泰安、青島,武漢、宜昌、長沙,廣州、深圳,南寧,海口,成都、廣元、德陽,貴陽,昆明,拉薩、日喀則,西安、咸陽,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市。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示,上述46個重點城市先行先試,“垃圾分類”收運處理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其中,上海、廈門、深圳、杭州、寧波、北京、蘇州等城市,已初步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體系。

5月29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會議發佈消息稱,北京市將推動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以及商業辦公樓宇、旅遊景區、酒店等經營性場所開展垃圾強制分類,並逐步實現全覆蓋。

北京市副市長張家明表示,到2019年底,北京市將在總計224個街道(鄉、鎮)開展示範片區創建工作,佔全市街道(鄉、鎮)總數的60%以上。北京將在全市500個行政村開展垃圾分類。今年北京要實現全市97%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完成全市162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75%的治理任務。

不過,目前,“垃圾分類”尚未成為居民的普遍行動和生活習慣,居民生態環境行為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北京市人大城市建設環保委員會主任委員郝志蘭介紹,調查顯示,居民對垃圾“四分類”知曉率達到了80%,但是居民分類投放的自覺性和參與率仍然較低,對廚餘垃圾的準確投放率僅有兩成,居民對“垃圾分類”還處於“理念上認同,行動上滯後”階段。

《報告》顯示,之所以出現“高認知度、低踐行度”現象,除居民個人層面因素(生態環境知識、意識、習慣、生活方式等)外,主要與垃圾處理體系和基礎設施不健全有關。影響和阻礙公眾進行“垃圾分類”的主要原因是“小區沒有分類垃圾桶”、“垃圾集中轉運時不分類”。

6月3日,根據中央層面的最新要求,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要加強引導、因地制宜、持續推進,把工作做細做實,持之以恆抓下去。

與此同時,中央要求開展廣泛的教育引導工作,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有效的督促引導,讓更多人行動起來,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全社會人人動手,一起來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一起來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