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看門道|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山東夏收新事兒多

倉廩實,天下安。

6月26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佈會透露,目前全國夏收基本結束,夏糧豐收到手,實現了全年糧食生產良好開局,從春播和夏播情況看,秋糧生產形勢較好。全年糧食豐收有基礎、有希望。

麥浪聲中看豐年。作為全國第二大小麥主產區,今年山東小麥播種面積達到了6078.9萬畝,山東夏收情況不僅具有示範意義,更關係著千萬家庭的生活。

黨報看門道|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山東夏收新事兒多

如今的夏收已看不到頂著烈日,揮鐮割麥的場景,取而代之的是“甩手掌櫃”在家指揮,大型機器在田間地頭“不知疲倦”。從大眾日報·新銳大眾持續的報道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山東農業悄然發生一些變化,以科技為支撐的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逐漸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三破紀錄——這是今年夏收工作最醒目的標誌。

6月12日,泰安市岱嶽區馬莊鎮小麥高產攻關田實打畝產828.7公斤,刷新全國冬小麥小面積單產最高紀錄。4天后,桓臺縣新城鎮西逯家村小麥高產攻關田再創佳績,畝產835.2公斤。6月21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對萊州市高產攻關田進行實收測產,畝產達到840.7公斤,又一次刷新全國最高紀錄。

黨報看門道|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山東夏收新事兒多

農業破紀錄並不容易,需要天時地利,需要科技創新這一硬實力。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培育一批農業戰略科技創新力量。今年1月,山東省委、省政府發佈《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全面推進質量興農、持續強化科技驅動。

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藏糧於技,就是要發揮科技創新的力量,實現農業內涵式發展。齊魯大地上,從高標準農田建設、良種選育、水肥一體化到農機農藝融合、新型播種收割機械推廣,科技的影子無處不在。

創新,從種子開始。萊州市奪得冬小麥單產“冠軍”的菸農1212,是一個新品種。泰安市岱嶽區馬莊鎮小麥高產攻關田裡種植的是山農30,桓臺縣小麥高產攻關田的種子是山農29。曾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的“濟麥”家族,更是享譽全國。除此之外,黑小麥、富硒高筋麥等受熱捧。曹縣三寶黑小麥種植合作社理事長郭玉寶種植的黑小麥畝產過千斤,每斤收購價一塊八到兩塊錢。在東明縣馬頭鎮,麥豐合作社則帶領社員種起了“濟麥229”富硒高筋麥。合作社自營建起了加工廠,新收小麥最快4個小時就可變身富硒掛麵等產品,售價每斤高達十幾元。

“無人駕駛”“掌上收麥”“無人麥收”……今年,這些炫酷的詞彙頻頻和山東聯繫在一起。隨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智能控制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山東今年開啟了大規模機械化作業模式,“無人麥收”成為一道亮麗景色。在嘉祥縣仲山鎮仲山南村收割現場,很多村民被一輛無人駕駛收割機吸引。工作人員按下遙控器,收割機就能自動作業、轉彎、避障、緊急停車。今年夏收作業高峰期,全省有小麥聯合收割機15萬臺、玉米播種機20萬臺披掛上陣。

黨報看門道|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山東夏收新事兒多

農民當上“甩手掌櫃”,這源於新的種地模式。為農民量身定做的夏收託管服務,在田間地頭髮展壯大。6月1日至2日,省委、省政府在臨沂市舉行全省推進鄉村振興暨脫貧攻堅現場會議。在臨沭縣鄭山街道“金豐公社”觀摩點,“讓世界為你種田”的牌子十分醒目。農民加入公社後,通過土地流轉和託管,只需要繳納一定的服務費用,從種到收完全不用操心。通過土地託管,實現適度規模經營,不僅種植成本下降12%,糧食也實現增收10%,同時化肥、農藥分別減量30%和20%,可謂一舉多得。

藏糧於地,土地也過上了休養生息的生活。休耕不是讓土地荒蕪,而是採取保護性措施,加強耕地質量保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目前,山東耕地輪作休耕試點任務完成40多萬畝,約佔總任務量的84%。輪作休耕推行玉米改種大豆為主、兼顧花生等油料作物,增加市場緊缺的大豆、油料供給,實現種地養地結合,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實驗表明,大豆下茬種植小麥,較玉米下茬種植小麥能增產6%。

黨報看門道|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山東夏收新事兒多

耕地輪作不能讓農民吃了虧。山東強化了政策扶持,建立了利益補償機制,對承擔輪作休耕任務的農戶給予必要補助,確保不影響農民收入。對於輪作實際生產經營者,中央財政給予每畝150元的補助。除此以外,山東將試點與糧食高質高效創建統籌實施,形成政策疊加效應。種植戶可享受區裡提供的種子購置、收穫等環節的社會化服務。

齊魯飄麥香,沃野新氣象。廣袤的齊魯大地上,立足於耕地產能保育和農業科技創新,農業現代化正不斷書寫“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新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