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播很'倉促'、錄播變直播 揭祕問政山東背後

開播很'倉促'、錄播變直播 揭祕問政山東背後

問政代表現場投票。受訪者供圖

開春以來,山東首檔省級電視問政節目《問政山東》開播,成為山東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從錄播到直播,從一問了之到定期回訪,從省領導現場坐鎮到直播連線,問政山東辣味越來越足,觀眾叫好聲越來越高。這檔時下最熱門的問政節目如何產生?又何以能夠持續,辣味不斷升級的背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記者多方採訪揭祕。

短短21天

從提出到首期播出

截至6月13日,《問政山東》已經播出15期,13個省直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帶隊接受現場問政,其中8個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參加問政回頭看接受了第二次問政。

《問政山東》儼然成為一個引得外省學習的成熟問政節目。不過,不為人所知的是,它在產生之初是何等“倉促”。

今年2月11日,山東召開“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工作動員大會,省委書記劉家義從五方面部署工作強調狠抓落實,其中就提到要在全省推行“電視問政”“網絡問政”,明確“每週安排一名省直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公開向社會和群眾答疑”。

山東廣播電視臺輿論監督部副主任原寶國表示,在此背景下,《問政山東》開始籌劃籌備。怎麼問?怎麼選題?什麼架構?在山東,並沒有先例可循。

更大的困難在於時間的緊迫性。從2月11日大會提出推行省級問政到初定的3月10日節目播出,一個月的時間,策劃執行一檔大型電視節目,這個週期已經逼近極限。但時下山東正處於深化改革爬坡過坎的關鍵期,初步確定的首播時間與全省狠抓落實的急迫性相比還是有點晚。

於是,根據上級指示,首期節目播出時間提前一星期,最終定在3月3日。

值得一提的是,首期電視問政是錄播。現場如何組織?主持人怎樣發問?怎麼調動問政代表、觀察員的情緒?一切都是挑戰。第一期總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播出了就是勝利。

如此算來,從2月11日到3月3日首期節目播出,只有21天的時間,這個速度不可謂不快。

問政的成功

不在形式在外部決策

5月16日,《問政山東》第十一期節目,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接受問政,曝光了淄博市沂源縣某鎮某小學多名保安入職多年未交社保,工資低於最低標準問題。問政中,主持人直接連線沂源縣對該問題進行問詢,沂源縣縣長頭戴耳機等設備略帶緊張地回答提問。5月30日,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接受問政也出現了同樣一幕,新泰市市長被現場連線迴應。

一市(一縣)之長,當著全省觀眾的面被記者追問。這個是怎麼做到的?縣市領導為何如此配合?

其實答案並不複雜,這是因為背後有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據瞭解,被連線的縣市並不會被提前告知,事先不打招呼,一直到週四下午(節目每週四晚7點直播),省政府相關部門才會確定直播連線的縣市區,記者隨即趕過去。可以說,被連線的市長、縣長對於說什麼、怎麼說基本沒有準備的時間,這也是他們在連線時略顯緊張的原因所在。

省委、省政府對於問政的支持遠不止這些。首期節目播出之後,一方面節目得到肯定,但也得到指示,“從第二期開始,必須直播”。

錄播變直播,這對於節目無疑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直播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受影響更大的是被問政廳局,他們會願意配合嗎?

為此,省裡專門成立了協調辦公室,從第二期開始,每期都有兩名副省級以上領導現場監督坐鎮。同時省裡要求被問政廳局的相關負責同志和十六市相關部門一把手全部到場,在節目中根據情況穿插對他們的直接發問,讓市級幹部也動起來。再到後來,節目中直播連線縣級領導,真正算是調動了省市縣三級部門的積極性。

不惟如此,在節目從產生到目前的所有環節中,省委宣傳部門一直關注節目,為節目出謀劃策提供指導,省人大、省政協等部門也傾力支持,比如在現場作為問政代表身份出現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就是人大政協分別組織的。

“外圍不用我們操心,省裡提供了全方位服務,我們只要專注內容。”《問政山東》節目負責人田進說,節目的成功更多不在於節目本身,而在於外部決策,在於省委、省政府全方位支持和各廳局大力配合。外省前來學習,節目形式可以學習,但這個外部條件是外地學不來的。

問政下半場

16市將接受問政

問政代表中有媒體代表、群眾代表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第一期《問政山東》播出後,網上不乏質疑聲,“是不是和被問政廳局商量好的?都不敢直播”,甚至有網絡大V質疑。節目組就把這位大V請來當問政代表,結果他後來成為節目的宣傳者。

隨著節目推進,廳長的問與答都越來越簡短。回答的乾脆利索程度,往往體現著後期整改的力度。山東的問政之風,正改變著廳長們的工作作風,思想觀念也越來越開放,現場觀點交鋒不斷。

4月25日,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受電視問政,節目中提到棗莊市48家飲料企業一年內3次集體停業整頓。對此,各方觀點激烈碰撞,節目現場相關部門負責人並不承認這種整改有問題,但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張永霞隨即提出自己的觀點,對企業的嚴格監管和對營商環境的提升兩項工作都要做好。

據統計,節目開播至今已經曝光了60多個大類問題,150多個點上的問題。總體來說,件件有回覆,時時有迴音。如今“連夜整改”已經成為節目“標配”。儘管有觀眾質疑“連夜整改”是一種噱頭,但原寶國分析,有些問題確實需要連夜整改。比如菏澤某區醫院騙保問題,就需要連夜封賬掌握證據。

如今,山東已經形成了問政潮流,問政成為省委、省政府推動各項工作的重要抓手,問政也必將持續升級,辣味更足。

田進透露,《問政山東》第一階段將於今年7月25日結束,第二階段8月1日開始。當前,被問政的廳局提前三週知道自己部門參加問政節目的具體日期,而下一階段將壓縮為一週,欄目組不再與問政部門對接,被問政部門只能從前一期節目的預告中獲知消息,問政也將會有更多看點。下半年的問政重點是山東十六市,也將更好地解決“上熱、中溫、下冷”的局面。

保密!問政山東直播前,除節目組,沒人知道問政問題

開播很'倉促'、錄播變直播 揭祕問政山東背後

5月16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蔘加《問政山東》,接受現場問政。受訪者供圖

根據問政山東節目流程,每期都會涉及四五個問題,先是播出前期的問政調查視頻,然後主持人、督辦員、問政代表、問政觀察員依次出場,輪流對被問政的廳局領導發問、評價。這些問題是如何選擇的?這麼多問題又是如何把控在70分鐘內完成的?

原寶國介紹,一般情況下,在被問政前大約三週,節目組就會跟被問政的廳局接觸,瞭解其工作中存在的難點、痛點、堵點,確定問政的大方向。這個是對廳局公開的,但接下來,節目組就會從各個線索平臺遴選有代表性的個案進行調查,這些具體的線索就成了絕對的祕密。

原寶國說,保密工作很難,地方對問政高度警覺,問政調查記者如在採訪時被發現,有的地方部門看說不了情,就會立馬整改。而在問政之前整改,節目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在節目中問還是不問就成了問題。

嚴格保密能夠保持節目的新鮮度,但也有侷限。擔任問政點評的觀察員也在保密之列,現場點評又不能事先得知問政內容、無法事先準備,這就給其工作帶來很大不便。作為問政觀察員的山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宋傳傑在參加問政之初,嘗試詢問問政內容,但得到的答案是:保密!

從大了說,問政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是各廳局單位和群眾對話的一種形式,就是要直面問題,推動解決,改變政府部門工作作風。

“但是具體到縣市區的部門,配合就不一定那麼好。每個人都說‘節目挺好,但是別問我’。打人家板子,證據粗粗拉拉不精準,會被對方反咬一口。所以我們時刻提醒自己得用笨辦法,多學習,反覆演練,儘量讓片子和演播室形成邏輯鏈閉環系統。”原寶國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 張泰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