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網"

中國雙季槐產業網:傳承文化,繼續發展
“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這是明清時期晉商的真實寫照。一直以來,他們以其進取精神、敬業精神、群體精神,馳騁歐亞,備受矚目。直至現代,晉商精神仍影響...
海州五大宮調傳承人劉洪網收徒
5月5日下午,海州五大宮調傳承人劉洪網在自家的小曲堂舉行了收徒儀式,正式收玩友姜恆珍為徒弟。收徒儀式上,藝術研究所程志娟所長對師傅劉洪網和新徒弟姜恆珍表示...
藝術 文化 2017-05-13
南懷瑾老師:寂靜到了極點才可以得到輕安
寂靜到了極點才可以得到輕安本文摘錄自 《瑜伽師地論 聲聞地講錄》“由寂靜作意故,生長輕安。”如果觀想明點或觀想佛像,定靜到了極點,慢慢的,有一天,頭頂發生...
雞湯 傳承網 2017-08-06
南懷瑾老師:《禪與道概論》前言
《禪與道概論》前言南懷瑾去秋今春,兩度應劉白如先生之約,在政大教育研究所講述道佛兩家學術思想與中國文化。初擬以最短時間,有限範圍畢其事。孰知言難局約,棖觸...
智慧箴言: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 被現代很多人誤解為和事佬的庸俗滑頭哲學,這完全是錯誤的解釋。首先要講一下“中庸”兩個字的內涵。所謂“中”,在中國的中原地區,講一件事...
中庸 宇宙 傳承網 2017-09-17
智慧箴言: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這句話是太多的人生教訓總結來的。太太與子女,就是一個家庭的後院,也是家庭的重心,後院著火,整個家都會癱瘓。換言之,夫賢妻禍少,女孝母...
胎教 孟母 傳承網 2017-09-03
文化視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是普遍流行的一種民間俗信。許多地區的人們認為,老人到了七十歲以後,如果到了親戚或朋友家,主家不應該強留其住宿;到了八...
詩詞鑑賞:好了歌
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
詩歌 文化 傳承網 2017-09-06
大寶法王:修行的重點是信心的進步,不是次數!
我們都修本尊儀軌,做四加行,你們說那叫「功課」,大家都說「上師給我功課」,很多人想要「功課」,領了功課就急著做,想要馬上做完大禮拜,本來次數有很多,要拜十...
大眾汽車 傳承網 2017-10-26
紫砂壺的傳承 是傳承的茶壺還是傳承的做壺的工藝 還是傳承的
忽然間,小米迷茫了!現實?理想?夢想?紫砂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否申請下來了?這傳承的是人?是壺?是工藝?還是精神?每一個紫砂壺名人都有一把自己設計的代表作...
文化 2017-05-28
緬懷南師:紀念南懷瑾先生辭世五週年
今天農曆八月四日,南老師已經離開我們五年了,默唸恩師,叩拜法身。《佛心》三界如畫如有也如空佛在當中遊身三界外心在三界中啊……人間天上何處不相逢啊……佛在心...
大寶法王:聽聞佛法應避免三種過失及對治方法
在聽聞佛法時,很重要的就是要正確地來聽聞,這時候要避免三種器皿般的過失,就是三種聽法的逆緣,同時還要具備六種想的順緣來聽聞。譬如佛陀在經典當中,不斷提醒弟...
傳統文化:150句古今對偶佳句,讀完脣齒留香
對偶是中國詩詞和對聯創作的常用手法,講究文句兩兩相對、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意義相關。今天就從這150句對偶佳句中,體會漢語凝練和諧之美吧~文字由...
南懷瑾老師:大家修道做工夫要注意,對這個原則要把握得住
大家做工夫要注意,對這個原則要把握得住本文摘錄自 《老子他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在上經開始的前兩章,說了“有無相生”、“此...
南懷瑾老師:學佛修行的本錢
學佛修行的本錢本文摘錄自 《瑜伽師地論 聲聞地講錄》“又了相作意,若他所建立作意攝者,以聞他音,及內如理作意,定為其緣。若內增上取作意攝者,唯先資糧,以為...
南懷瑾老師:做人處世的首先原則
做人處世的首先原則本文摘錄自 《話說中庸》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講到這裡,我們首先需要了解“...
南懷瑾老師:《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下)
《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南懷瑾第二十一品為誰辛苦說菩提倦臥空山日又西遙指海東新月上夜深忽聞遠雞啼第二十二品多年行腳覓歸途入室知為道路愚檢點舊時新衣缽了無一物...
智慧人生:五不祥
孔子曾對魯哀公說,“不祥有五:損人自益,身之不祥;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釋賢而任不肖,國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聖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不祥...
南懷瑾老師:氣脈對身體的影響
氣脈對身體的影響本文摘錄自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所謂氣脈,包括密宗所講三脈七輪,中醫的十二經脈,統統在內。安那般那出入息修好了,氣脈真的修好了,自己在定的...
南懷瑾老師:般舟三昧修法
般舟三昧修法本文摘錄自 《瑜伽師地論 聲聞地講錄》“力勵運轉作意者,謂修始業未得作意,所有作意。”極力勉勵自己,“始業”是開始修行時,“未得作意”,觀也觀...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