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在路上”記者駐村日記(7):村裡有了標準化衛……

三農 肝硬化 農業 社會 未來網新聞 2017-05-17
“脫貧攻堅在路上”記者駐村日記(7):村裡有了標準化衛……

編者按: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之年。4月下旬,中宣部啟動“精準扶貧駐村調研”,組織120名中央新聞單位記者,分赴全國109個貧困村採訪調研。這些記者將與各個貧困村的幹部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開展深入生動、形式多樣的採訪報道,時間長達一個月之久。

5月2日下午,中國江西網駐村記者在乘坐將近6個小時的大巴後,來到全國唯一曾被毛澤東譽為“風景這邊獨好”的贛州市會昌縣,在該縣文武壩鎮古坊村駐村蹲點,及時報道該縣幹部群眾同心協力脫貧奔小康、移風易俗等現場見聞、感人故事。中國江西網為此特別推出“‘脫貧攻堅在路上’記者駐村日記”,敬請關注。

“脫貧攻堅在路上”記者駐村日記(7):村裡有了標準化衛……

地點: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小密鄉羅田村

會昌縣小密鄉羅田村有10個村小組,1700多村民。從2013年至今,村民不時會遇到一名身材瘦弱的中年人走村串戶,近4年來,他先後踏進羅田村90%以上的農戶家裡,噓寒問暖,詢問村民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並儘快幫助解決……他,就是贛南醫學院駐羅田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羅田村第一書記謝學斌。

“謝書記,你不到50歲,身體就這麼瘦,頭上還長了白髮,是不是有病了?”面對羅田村眾多村民多年的關切詢問,謝書記總是笑一笑搖搖頭“沒有病,天生就是這樣。”其實跟隨他一起來羅田村扶貧的同事都曉得,從2002年開始,由於工作原因,謝學斌就患了肝硬化,並且現在仍然每天堅持吃藥……5月12日,我來到了小密鄉羅田村一探虛實。

2013年3月,贛南醫學院駐羅田村扶貧工作隊來到這個貧困的山村,年過四旬的謝學斌任羅田村第一書記。“村裡工作太雜了,事情太多了,申請資金、修建水渠、危房改造等,我患了肝硬化,本來需要注意休息,但自從來了村裡蹲點,中午一般沒有休息,忙到晚上8、9點鐘才下班是常事,有時忙到半夜將近12點,有時週末也沒空回贛州的家裡,顧不上身體了。”謝學斌淡淡地說。

“脫貧攻堅在路上”記者駐村日記(7):村裡有了標準化衛……

在羅田村中分小組,貧困戶、殘疾人陳海輝說,他1966年出生,以種田、打工為生,家裡有老婆、女兒、兒子共4口人,女兒和兒子目前都在外面讀高職。2014年的一天下午3點多,由於意外,他被鞭炮炸瞎了左眼,不省人事,直到第二天凌晨5點來鍾才甦醒過來。

“謝書記利用自己在贛南醫學院的人脈關係,立即幫我聯繫了贛州一家大醫院,並在我沒錢的情況下,墊付了2000多元醫療費。他還經常利用週末回家機會,來醫院看我。我在醫院住了將近2個月才出院,至今3年了,欠他的錢還沒還清。他們這些幫扶幹部真好,前年冬天,有位幫扶幹部生病住院了,我們幾位村民還特意買了幾斤水果去看他。”陳海輝深有感觸道。

謝學斌說,他來後,發現村裡連基本的村衛生室都沒有,村民看個頭疼腦熱的小感冒,也要跑到外面去,很不方便。去年下半年,村裡新建了辦公樓,因為缺少資金,就有人提議將村委會舊辦公用房賣掉,以解燃眉之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