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巧念“山字經”——焦作市中站區龍翔街道周窯村脫貧採訪

三農 種植業 農村改革 農業 未來網新聞 2017-06-06

6月3日清晨,涼爽的微風伴隨著濛濛細雨,拂過太行之陽、黃河之北的廣袤沃土。焦作市中站區龍翔街道周窯村村民靳祥忠早早地來到自己家的果園,小心翼翼地採摘下一顆顆成熟的山杏,樸實的臉龐上洋溢著幸福的喜悅。

因地制宜巧念“山字經”——焦作市中站區龍翔街道周窯村脫貧採訪

周窯村大力發展林果經濟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圖為6月3日村民收穫成熟的山杏。焦作日報記者 王水濤 攝

“今年是個好年景!俺家種的2畝山杏喜獲豐收,經濟收益能夠達到1萬元以上,再加上桃、梨、核桃等其他果品的收入,預計總收入超過2萬元不成問題。”靳祥忠告訴記者,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周窯村120戶群眾共種植小雜果500餘畝,每年前來觀光采摘的遊客絡繹不絕,走出了一條以種植小雜果樹增收的致富路。

因地制宜巧念“山字經”——焦作市中站區龍翔街道周窯村脫貧採訪

周窯村小雜果樹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知名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城裡人來山裡遊玩、購買水果。圖為6月3日焦作市民採購山杏歸來。焦作日報記者 王水濤 攝

周窯村人致富,不是伸著手要“魚”,而是開動腦筋要“漁”,努力掌握致富主動權。2012年以來,地處太行山淺山區的周窯村乘著扶貧開發工作的東風,積極爭取國家安全飲水項目,重修了一座廢棄機井;爭取小農水項目資金15萬元,修建了一座容量達300立方米的蓄水池;爭取小農水項目資金44萬元,敷設了覆蓋面積達400餘畝的灌溉管網,有效解決了小雜果樹在乾旱季節缺水的問題,提高了果實的品質。

特別是2015年8月,焦作市審計局組成幫扶工作隊進駐該村,累計爭取上級項目資金200餘萬元,為該村修建了多條生產生活道路;鋪設了供全村生活用水的自來水管網;對村內季節性排澇河進行整治;新鋪設灌溉面積達150畝的農業灌溉管網。同時,爭取“一事一議”項目資金36萬元,新建了兩個群眾文化廣場,年內還將籌建一座黨員活動中心,為群眾提供設施齊全的文化娛樂場所,堅定了群眾走上致富路的信心。

因地制宜巧念“山字經”——焦作市中站區龍翔街道周窯村脫貧採訪

2015年8月,焦作市審計局與周窯村結成幫扶對子,組成幫扶工作隊進駐該村,爭取項目資金36萬元,新建了一座黨員活動中心和兩個群眾文化廣場。圖為6月3日村民在群眾文化廣場鍛鍊身體。 焦作日報記者 王水濤 攝

“以前,俺村大多數道路都是泥土路,每到雨天就泥濘不堪,群眾根本無法出行。幫扶工作隊來到俺村後,不僅為俺村整修了村內生活道路,而且把生產道路和灌溉管網修到了家家戶戶的果園裡,為群眾生產、遊客觀光提供了方便。”該村種植戶連太平站在幾家的果園旁,向記者講述著周窯村的新變化。

“如今,隨著俺村小雜果樹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知名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城裡人會在果實成熟季節來山裡遊玩、購買水果。”周窯村黨支部書記連足意說,村裡的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後,到村裡觀光遊玩的遊客也一年比一年多,鄉親們足不出戶就把生意做了。

因地制宜巧念“山字經”——焦作市中站區龍翔街道周窯村脫貧採訪

6月3日,生活無憂的老人將收穫的山杏擺放在路邊等待進村的遊客購買。 焦作日報記者 王水濤 攝

為了全面打贏這場任務艱鉅的脫貧攻堅戰,焦作市審計局幫扶工作隊積極創新工作方法,堅持分戶幫扶與整村推進相結合、立足當前與長遠相結合和經濟解困與造血幫扶相結合。通過引入社會力量,將該村貧困戶褚小鳳家打造成為了精準脫貧“樣板戶”,切實把幫扶工作體現在“精準”上。

記者在褚小鳳家裡看到,她家所居住的老式石頭房屋,已經在焦作市審計局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進行了整修,不僅室內牆體粉刷一新,而且還添置了必要的新傢俱。“大哥去世以後,大嫂家裡吃的糧食由我和三弟提供,而家庭收入來源主要靠政府兜底的政策資金,根本供不起侄女上大學。”褚小鳳女兒的二叔許永紅告訴記者,幫扶工作隊不僅幫助大嫂一家改變了生活條件,而且幫助侄女向社會籌措助學金6000餘元,緩解了其家庭因學致貧的現狀。

因地制宜巧念“山字經”——焦作市中站區龍翔街道周窯村脫貧採訪

褚小鳳家是周窯村因病因學致貧戶。在焦作市審計局駐村幫扶隊的幫助下,房屋得到了整修,生活有了保障。圖為6月3日市審計局駐周窯村第一書記薛殿成(左二)在褚小鳳家瞭解她的生活近況。 焦作日報記者 王水濤 攝

“我們將繼續在周窯村植被茂盛、多以石頭房為主的原始風貌上做文章,緊緊圍繞國家扶貧政策導向,依託山果林木、豐富水資源和南依焦作市區的地理優勢,加快旅遊產業轉型發展,打造生態周窯,積極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焦作市審計局駐周窯村第一書記薛殿成信心滿滿地說。(焦作日報供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融媒平臺專稿 記者 原文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