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宜川:壺口鎮下山村安得廣廈“千萬”間

三農 社會 宜川微訊 2017-05-22

1200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在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曾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的悲天憫人式感嘆。古往今來,住上寬敞明亮且安全的房子歷來都是普通貧困群眾的理想和願望。相比較而言,壺口鎮下山村的群眾這一願望顯的尤為強烈。

延安宜川:壺口鎮下山村安得廣廈“千萬”間

建設前的下山村

像宜川的眾多的貧困村一樣,下山村也藏匿在黃河邊一條尋常的小山嶺上,這裡常年乾旱,村裡幾乎沒有一塊超過5畝以上的平地,僅有一條羊腸小道與外界相通。然而相對於貧瘠的土地和閉塞的交通,惡劣的居住條件才是這裡的群眾最為擔憂的。走進下山村,全村39戶基本上都居住在土石建的窯洞裡,有些窯洞的歷史甚至已超過百年。回想起2013年的特大暴雨天氣,村民劉纏祥至今仍心有餘悸,“連續一個多月的大暴雨,村裡人住的窯洞都開始漏水了,大夥怕的不敢在家裡住,就在民政局拉來的救災帳篷裡熬了一個多月,等暴雨過後,村裡的窯洞也幾乎都成了危窯。”

延安宜川:壺口鎮下山村安得廣廈“千萬”間

新村建設施工現場

2015年,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後,下山村被確定為貧困村,針對下山村的實際情況,政府為他們提供了城市移民搬遷安置房的優惠政策。然而與政策相矛盾的是,大多數村民特別是一些年齡較大的村民因耕地和產業都在村裡,或者是缺乏在城裡賺取生活來源的技能而不願意搬到城裡去住。眼看著年輕人紛紛進城打工,留下來“守護”這些危窯的只能是那些年齡較大的老人,看著這一幕,新當選村主任的劉儀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

村主任劉儀是一個“棄商從政”的年輕人,看著外面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而曾經生養過自己的村子卻像個老人一樣日漸蒼老和無神,上任後的劉儀決心為改變下山村貧窮落後的面貌而奮鬥。劉儀的想法很簡單,對於農民而言安居和能樂業最重要,但是要分個先後順序的話,那只有安居才能樂業嘛。通過與鎮黨委、政府以及全體村民的多次商議,劉儀倡議村民響應國家扶貧政策,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想辦法把房子先修起來,讓村民們有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至於項目可以隨後慢慢跑。懷著對新房子的美好憧憬和年輕村主任的信任,下山村32戶群眾自發集資133.3萬元,戶均4.3萬元,完成了他們渴望已久的“安居工程”第一階段集資。

延安宜川:壺口鎮下山村安得廣廈“千萬”間

整齊氣派的下山新村

2016年4月份,下山村新村建設工程正式啟動實施,為了把新村建設的儘可能整潔、漂亮,村主任劉儀請人專門進行統一的規劃和設計。僅僅三個多月的時間,32院整齊、氣派的白牆紅瓦房便拔地而起,新房子的建成似乎使下山村這個躺在山坳裡沉睡已久的老人瞬間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延安宜川:壺口鎮下山村安得廣廈“千萬”間

群眾打著鬥鼓喜迎喬遷新居

2016年8月15日,是下山村群眾喬遷新居的日子,村民們把許久未打的壺口鬥鼓都給搬了出來慶祝這一盛事。“真的沒有想到啊!沒想到在我的有生之年還能看到我們下山村發生這麼大的變化,老百姓們還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啊哈,好啊!”已經91歲的老黨員劉漢平邊敲著鬥鼓邊顫顫巍巍地說。

然而居是安了,可樂業呢?為了幫助村裡發展產業,村主任劉儀和群眾對村裡原有的壩地、坡地進行平整,舊村進行復墾,規劃栽植了200畝酥梨和300畝的花椒綠色產業示範基地,並採取統一管理、統一分紅的集體產業發展道路。2017年5月份,一條貫穿下山村全長7.8公里的水泥路即將建成通車,使下山這個貧窮的小山村從此跨上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通訊員:楊大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