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力撐起城市文化軟實力——西峰區文化產業建設工作紀實

三農 民俗 刺繡 農村 西峰發佈 2017-06-09

5天時間,357個展棚銷出香包、刺繡、剪紙、皮影等民俗文化產品136.78萬件,成交額1630.4萬元……從剛剛閉幕的第十五屆慶陽端午香包民俗文化節上傳來的一組數字無一不彰顯著西峰文化產業大步向前,文化融合旅遊凸顯出的拉動效應。

文化浸城凸顯城市人文魅力

產業力撐起城市文化軟實力——西峰區文化產業建設工作紀實

“這次來西峰不僅感受了底蘊深厚的隴東文化,領略到當地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還品嚐了獨具風味的當地美食。”從天水趕來看望朋友的王唯盤點起自己此次的出行:城南的民俗文化產業園區恢弘霸氣,城東公園門前的剪紙藝術雕塑別具一格,城北的不窋大像、彩色粽子雕塑相映成輝……不禁讚歎:“不虛此行!”

產業力撐起城市文化軟實力——西峰區文化產業建設工作紀實

近年來,西峰區不僅把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築中,更是搶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機遇,採取行政推動和市場拉動相結合的辦法,整體推進民俗文化產業發展,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帶動香包民俗文化產業走上市場化經營軌道。目前全區共有香包營銷公司42個,香包生產戶1470多家,香包刺繡固定生產“大軍”1.5萬人,年生產各類香包350多萬件,產值5000多萬元,遠銷全國31個大中城市及東南亞、日本、歐美、臺灣、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民俗文化大發展的輻射帶動下,文化旅遊、演藝娛樂、影視劇製作、書畫藝術品、廣告創意設計、新聞出版、文化會展八大行業有了強勁的發展勢頭,西峰區乘勢建設集生態整治、民俗文化、產品生產交易、休閒觀光為一體的區域特色文化民俗文化產業園區,充分發揮西峰獨特的地域文化優勢,大幅度提升文化軟實力。

文化惠民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

產業力撐起城市文化軟實力——西峰區文化產業建設工作紀實

社區剪紙、包粽子、水果創意拼盤等文化活動比賽趣味十足;鄉鎮村組的賞菊之約、鬱金香節、油菜花節、芍藥、牡丹花海文化競相爭豔;全面閱讀文化周、“和諧西峰大舞臺”、“千臺大戲送農村”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多樣……在西峰,無論是在城區還是村組,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動層出不窮。

產業力撐起城市文化軟實力——西峰區文化產業建設工作紀實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更是關係民生的幸福指標。西峰區把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視為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大力實施新型社區建設“521”工程,提升基層社區的文化設施,辦起了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設置了書法室、微心願室、親情驛站等多個特色服務室,15個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完成,社區整體服務全面提升。

在農村,完成全區100個行政村的“鄉村舞臺”建設,在全市率先實現了全覆蓋;80個全省行政村(社區)“數字農家書屋”的建成,讓村民只要打開手機,點擊進入數字農家書屋平臺,隨時隨地就可以將文化典籍、農業種植技術培訓等書籍一覽無餘。西峰區還積極實施了“歷史再現”工程,建成了慶陽仁民香包博物館、慶陽一片紅郵票博物館、慶陽寶泉錢幣博物館等6個民間自辦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漸完善。

文旅深度融合催生文化產業新活力

產業力撐起城市文化軟實力——西峰區文化產業建設工作紀實

日前在西峰區毛寺村舉辦的“2017中國·慶陽首屆油菜花節節會上融合了花海美景和全民健步行、自行車公路越野賽等文體活動;第十五屆慶陽端午香包民俗文化節,融和了民俗文化產業與“和諧西峰大舞臺”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已建成的景點“李嶺鄉村記憶園”、毛寺鄉愁記憶館等更是藉助石磨、轆轆、牛車等農耕文化和香包、刺繡、剪紙等民俗文化塑造景點之魂……

產業力撐起城市文化軟實力——西峰區文化產業建設工作紀實

“文化+節會+旅遊”的新型模式成為西峰區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的一大特點。今年,西峰區按照全域文旅融合的發展思路,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整合區域資源優勢,著力打造“一村一園一寺一帶一基地”的五大旅遊品牌,精心籌劃了首屆慶陽冰雪旅遊節暨2017年大眾高山滑雪錦標賽、什社李嶺海山寺旅遊文化節、三月三小崆峒旅遊文化節等十大時令性文化旅遊節會活動,以文化帶動旅遊產業發展,以旅遊促進文化的傳承弘揚,實現了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同步提高。

同時,西峰區深度挖掘隴東歷史文化,依託7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南佐遺址、百年“海山寺”、始建於1118年的肖金宋塔等稟賦優越的歷史文化資源,全力開發建設公劉廟、寶塔寺、宋塔公園等重點景區,不斷喚醒沉睡的文化旅遊資源。據瞭解,僅剛剛結束香包民俗文化節客流量就達到10萬餘人次,比上年節會收入增長618.8萬元,增長百分比達61.2%。(張倩 盤小美)

來源:掌握西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