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思路 強基礎 惠民生——山亭區人大傾情幫扶見實效

三農 農民 農業 種植業 魯網棗莊新聞中心 2017-06-23

魯網棗莊6月21日訊6月20日,店子鎮王河村把一面寫著“為民辦實事、幫扶見真情”的錦旗送到山亭區人大辦公室,以此來感謝山亭區人大兩年來對店子鎮王河村的無私的幫扶和幫助。

2015年4月,按照山亭區區委選派“第一書記”到村任職“抓黨建、促脫貧”的任務目標,山亭區人大辦公室選派“第一書記”付應忠同志到店子鎮王河村進行結對幫扶。

如何真抓實幹避免扶貧“走過場”?如何為個貧困村注入活力,助其邁出“脫貧”新一步?山亭區人大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和摸索,區人大王家雲主任先後4次帶隊到店子鎮王河村進行調研,掌握了詳細的第一手資料,摸清了制約王河村發展的瓶頸,山亭區人大將脫貧的第一步瞄準了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協調交通、公路等部門爭取了資金30餘元,打通了王河村至店韓路的村級道路,併為這條長道路800餘米、寬4米的道路進行拓寬硬化,以方便群眾的生產、生活;還藉助項目的支持,對村內1500多米道路進行綠化、亮化,栽樹木300餘棵,苗木5000餘株,安裝太陽能56盞。為了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還爭取資金修建了文化大院、健身廣場等場所。

該村村民王思明看到村裡的變化,他興奮而又感激的說:“原來村裡都是沙土路泥路,現在不僅修通了水泥路,還通上了自來水,新修了路燈,‘第一書記’來了以後對村民的幫助我們會念叨一輩子的……”。

有了路,還要通上水。為了改善灌溉條件,山亭區人大幫助第一書記爭取20餘萬元資金,對王河村家南長15米、寬8米、高4米的河道進行攔壩加固,提高蓄水量3000多立方,可增加灌溉面積100餘畝;另一方面區人大“第一書記”充分發揮政策熟、站位高,能力強、人脈廣的優勢,還大力發展農田水利灌溉項目,推廣“微灌”技術,修建蓄水塘壩、輸水管道,為農田灌溉提供堅實保障。

針對店子鎮王河村經濟結構單一,村民致富能力不強的實際,山亭區人大把做優現有產業、發展多元產業作為扶持發展的突破口,並通過邀請專家進行技術培訓,實施提質增效改造等精細化管理,使花生產業真正成為該村富民產業。引導村民成立種植合作社,對吸納入社的7戶貧困戶採取年底分紅的辦法,貧困戶每年可進行分紅。

面對村集體沒有收入、日常運轉難以維持的實際問題,區人大主要領導與鎮、村裡幹部群眾交流,瞭解情況,尋求政策支持,利用村集體的閒置場地或房屋修建光伏發電項目,一次投入資金21萬元,建了10株30千瓦的光伏,年可增加收入6萬元。

山亭區人大還情繫王河村的村民,每年中秋、春季期間,棗莊市山亭區人大機關同志都到王河村進行走訪慰問,為村內的困難群眾、五保戶、家庭困難學生和老黨員幹部送去了油、米、面、被子等生活用品和扶貧關愛金,把溫暖送和關心送到貧困百姓家裡。

近年來 ,棗莊市山亭區人大領導高度重視“第一書記”工作村扶貧工作,先後幫助人大第一書記幫扶村修建了村文化廣場、文化書屋、村級公路,幫助村內低保戶、五保戶、留守兒童解決了一批實際困難。另外,還指導村裡調整農業結構,幫助群眾種植、加工花生,為增加農民收入探索出一條新路。 (姜愛民 楊和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