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業委員會關於開展農作物科技減災 “百日行動”的通知

三農 農產品 農業 種植業 吾谷網 2017-06-27

渝農發〔2017〕159號

各區縣(自治縣)農委,萬盛經開區農林局,委屬有關單位:

今年以來,由於春播期間氣溫回升較慢且不穩,3月中旬遭遇寒潮,4-6月部分地區遭遇多次暴雨洪澇和連陰雨災害,大春作物生長髮育緩慢,長勢相對較弱。同時由於適溫高溼,農作物病蟲害發生危害較重,部分地方損失較大。據市植保專家會商,預計大春作物中後期病蟲害仍將呈偏重發生態勢。為減輕災害損失,千方百計實現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促進農民穩產增收,市農委決定從即日起,在全市農業系統開展“科技減災百日行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堅定搞好“科技減災百日行動”的信心

一方面,4-6月的暴雨洪澇災害頻發,給部分地區造成較大損失,且大春作物生長髮育進程晚於常年,不少地方病蟲害偏重發生。另一方面,大春生產是我市全年糧食生產的重中之重,產量佔全年的80%以上。只有抓好了大春生產,全年糧食生產目標才有可能順利完成。雖然前期大春生產遭受了較重的自然災害影響,但目前離大春生產成熟還有一段時間,只要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幹群團結一心,及時採取技術和工作措施,就一定能減輕災害損失,盡最大努力完成國務院和市政府的糧食安全考核任務。

二、分類指導,認真落實大春田間管理的各項技術措施

當前正值大春作物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也是落實各項田間管理措施的最佳時期。各地要迅速行動起來,積極開展“科技減災百日行動”,通過各級農技幹部深入一線廣泛發動群眾,落實針對性強的防災減災措施,減少災害損失。

(一)增派技術力量,切實加強指導與服務

各級農業部門要及時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幫助和指導農民搞好抗災救災工作和種植業生產自救工作。市農科院和委屬有關單位也要積極行動起來,組織技術專家,深入災區,因地制宜完善救災方案和培訓指導,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

(二)分類指導,儘快改善大春作物苗架長勢

一是立即清溝排溼。對受澇災的旱地作物要及時清理水溝,疏通水系,降低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增強土壤通透性,改善作物根際環境,儘快恢復作物正常生長。

二是及時扶苗洗苗。對受淹程度不重的作物,要及時採取邊退水、邊洗苗措施,及時扶正、清洗植株、翻土晾根,除去淤泥,摘去死爛枝葉,增強葉片的光合效能。對受損嚴重水稻可割苗蓄留洪水再生稻。受災嚴重的柑橘園,對長勢較弱的果樹,要及時剪除弱枝、促發新梢。

三是搶收在土作物。在洪水消退後,要及時組織農民搶收被淹菜地的瓜類、茄果類、豇豆、玉米等基本成熟的作物,挽回部分經濟損失。

四是抓好增種補種和改種。對水毀嚴重,確實不能挽救的田塊,要搶抓時間清理翻耕,修補排灌設施,及時安排再生產。可因地制宜種植秋馬鈴薯、紅苕、大豆、豇豆、秋黃瓜等品種,或安排種甘藍、花菜、大白菜、蘿蔔等秋冬蔬菜,也可接茬種兒菜、青菜頭等特色蔬菜。

五是適時補肥施藥。要根據作物長勢長相,運用配方施肥技術,及時追施穗粒肥,如有必要還可以葉面噴施速效氮肥、鉀肥等追肥措施,以彌補作物前期營養不夠、生長髮育不良的缺陷。對被淹菜地普施1—2次廣普性殺菌劑,防治瓜類、茄果類等蔬菜疫病和霜黴病的發生或擴散。受災果園可噴施銅製劑、代森錳鋅類殺菌劑,防治受災後樹勢減弱病蟲爆發。

(三)針對主要病蟲害,打好防控殲滅戰

各地農業部門要按照《重慶市農業有害生物應急預案》的要求,以稻飛蝨、稻縱卷葉螟等“兩遷”害蟲和稻瘟病、紋枯病等流行性病害為重點,強化農作物病蟲監測預警,組織技術力量對重點病蟲、關鍵區域的防控工作分片包乾進行技術指導,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深入推進“農藥零增長行動”,發動群眾打好病蟲害防控殲滅戰。

三、加強信息溝通,指導農民排澇抗旱兩手抓

各區縣和有關單位要加強信息溝通和共享,及時相互通報情況,確保信息暢通。一是各級農業部門要按照職責,開展24小時值班制度,切實強化責任,積極與政府應急辦、氣象、水利、國土、民政等部門的信息溝通,一旦有新預報要立即發出預警;二是要及時開展會商,提前把天氣變化、人工降雨、重大病蟲害發生動態等預警信息傳遞到農戶,堅持做到蓄水抗旱與防汛工作兩不誤,力爭把災害影響降到最低程度;三是要按照《自然災害信息報告緊急啟動制度》要求,認真統計上報各類災情和抗災救災工作措施。

四、大抓晚秋生產,築牢全年糧食生產最後一道防線

在大春生產受損的情況下,發展晚秋生產對奪取全年農業穩產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各地要早謀劃、早安排、早落實,採取有力措施擴大市場潛力大、增收效益好的晚秋作物種植面積。

各地晚秋生產要繼續抓好秋洋芋、再生稻兩大骨幹品種,同時因地制宜發展適銷對路的秋糯玉米、秋菜、秋蕎、再生高粱、秋大豆、秋紅苕等短期作物,力爭面積達到400萬畝,畝均增收500元以上。

當前成災面積大、近期菜源緊張、菜價波動大的區縣,要認真研究菜源問題,組織好蔬菜種苗,補充菜源,確保下階段的蔬菜供應。同時,要高度重視水果、畜禽、漁業等的防汛抗旱工作,搞好人力物力財力的組織和調配,確保農業生產穩定。

五、強化保障措施,全力將“科技抗災百日行動”落到實處

(一)加強組織領導,迅速掀起“科技減災百日行動”熱潮

各級農業部門要迅速行動起來,把抓好防災減災工作作為當前農業生產的重中之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要帶頭及時深入受災第一線,準確掌握當地的受災情況,幫助解決群眾具體困難,科學制定災後恢復生產方案。要及時派出工作督導組分赴各受災地區,切實加強工作協調,因地制宜採取救災措施,積極協調財政、金融及時調度資金,幫助農民儘快恢復生產。市農委將組織市農委機關、市農科院、市農技總站、市種子管理站和西南大學等單位的幹部和技術人員,分赴有關區縣加強指導和督促。

(二)抓好救災物資調度供應

為了抓好田間管理和落實晚秋計劃,各地要及早準備各種種子種苗、化肥、農藥等救災物資的調運、調劑以及供應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晚秋技術培訓和指導,及時發佈準確的市場供求信息,幫助農民作好產銷銜接。要加強防災救災物資管理,堅決杜絕違規使用救災物資現象。要把救災資金重點用於受災地區的改種補種和發展晚秋生產。

(三)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各地要積極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業調結構、轉方式,提高農業的組織化、集約化、社會化和產業化經營水平,增加土地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產出率。

(四)繼續抓好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拓寬農民增收途徑

各地要用活用好現代特色效益農業資金,在提升優質糧油、生豬、蔬菜等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大力推進柑橘、生態漁業、草食牲畜、榨菜、中藥材、茶葉、調味品等七大特色產業鏈建設,不斷提高農業比較效益,拓寬農民增收途徑。

重慶市農業委員會

2017年6月20日

重慶市農業委員會辦公室 2017年6月21日印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