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營造大美生態:“千頃窪”變成富民湖

三農 衡水湖 農業 農村 未來網新聞 未來網新聞 2017-09-07
衡水營造大美生態:“千頃窪”變成富民湖

空中俯瞰衡水湖。 記者霍豔恩 田明攝

“等小鎮完工後,就可以接待前來參觀的遊客了,這將是一大筆收入啊!”9月3日,記者在衡水市冀州區北嶽家莊村看到,“酷跑小鎮”項目正在施工中。

北嶽家莊瀕臨馬拉松賽道和衡水湖溼地自然區,修建沿湖10000平方米徽式建築風格的藝術商業街區和佔地6000餘平方米的“揚帆”休閒文化廣場。“村集體將通過經營出租臨湖商鋪發展鄉村旅遊,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北嶽家村黨支部書記李鎖良說,預計農民年均純收入將從5000元增加到10000元。

衡水營造大美生態:“千頃窪”變成富民湖

一群灰鶴在衡水湖自由翱翔,與波光粼粼的水面和來來往往的遊船構成一幅和諧美麗的畫卷。 記者賈恆 馬路攝

連日來,衡水市委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批示和弘揚塞罕壩精神,以塞罕壩林場為榜樣,圍繞打造“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實施“綠色崛起、生態振興”戰略。通過加大衡水湖溼地保護力度,搬遷企業周邊攤點,拆除湖區違規建築等措施,衡水正在依託溼地資源營造大美生態,衡水湖水質已由曾經的局部劣五類穩定達到常年三類。僅今年“五一”期間,衡水湖溼地景區接待遊客22.9萬人次,同比增長16.2%。

衡水營造大美生態:“千頃窪”變成富民湖

7月15日,河北省首屆園林博覽會在衡水開幕。圖為建築景觀滏陽樓。 記者趙威攝

科學施治,鹽鹼地上建綠色林海

記者在衡水湖北堤看到,很多市民在綠樹如茵的環境裡晨練,全長30.5公里的4條閉合健步路成為了休閒健身的好去處。“為了給市民營造良好的環境,我們可是費了不少勁呢。衡水湖溼地地勢低窪、水位較高,俗稱‘千頃窪’,水中的鹽鹼成分經過沉積、蒸發久而久之形成了溼地周邊總面積2000餘畝含鹽鹼量達1%的嚴重鹽鹼地。要想植樹,先得解決土地嚴重鹽鹼化的問題。”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工程師李宏凱道出了湖邊植樹的艱辛。

衡水營造大美生態:“千頃窪”變成富民湖

空中俯瞰衡水湖。記者霍豔恩 田明攝

2009年開始,衡水市政府與濱湖新區管委會先後投入560萬治理資金,通過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赴山東東營學習經驗,與衡水當地科研機構召開研討會,建立60餘畝實驗基地進行實驗等措施治理溼地土壤的鹽鹼化問題。“經過科學論證和實驗,我們總結出以石子和秸稈為隔鹽層和基質防滲層結合回填種植土改善溼地土壤鹽鹼化的科學隔鹽防滲方法。經過8年治理,終於把1800餘畝的嚴重鹽鹼地變成適合種植耐鹼性樹種肥沃土壤。”李宏凱說。

溼地春秋季節氣候乾旱,綠化樹種主要以楊樹、柳樹、榆樹、槐樹、椿樹為主,綠化觀賞效果不理想。如何建設美觀的綠色林海是改善溼地土壤後遇到的下一個難題。李宏凱說:“為了豐富衡水湖溼地植物的多樣性,我們適當引進已馴化的法國梧桐、金銀木、山東衛茅等外來樹種作為補充,使喬、灌、草、藤相結合,建設立體、多彩的園林綠化體系。衡水市園林局建立了苗木試驗基地,先在基地做馴化試驗,適應本地的土壤、氣候後再移植到綠化區域。”截至目前,衡水湖溼地種植引進已馴化的外來樹種面積達270餘畝,與當地樹種交相輝映,形成了多彩的綠化格局。

衡水營造大美生態:“千頃窪”變成富民湖

圖為圖為衡水湖湖心村——順民莊村邊依湖而建的遊船小碼頭。 陳康攝

恢復生態,秀湖風景美如畫

衡水湖溼地內坐落著一個湖中村——順民莊,堤岸兩側,湖水清澈,淨美如畫。

“以前,生活汙水、垃圾隨意亂倒,對湖水造成了嚴重汙染。如今,村民大多靠旅遊業為生,這湖清水成為他們的衣食父母,誰還捨得去破壞。”順民莊村主任薛興旺高興地說。

順民莊常住人口只有300人,但是每天的遊客卻有上千人。為了打造成為美麗鄉村“升級版”,濱湖新區投資500萬元在這裡建成了現代化汙水處理系統,並對垃圾進行每日清理。湖區其他村莊也實行了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

近年來,衡水市下大力推進溼地恢復與保護工程,在引黃河水入湖的同時,封堵所有入湖排汙口,燃油船隻全部更換為電力或燃氣動力,陸續搬遷了湖區周邊400多家企業、作坊,清理取締了1.38萬畝網箱、攔網、圍埝養魚,衡水湖再現溼地本色。

衡水營造大美生態:“千頃窪”變成富民湖

為恢復溼地生態系統,衡水市陸續搬遷了湖區周邊400多家企業、作坊。湖水清了,魚也多了。圖為衡水湖湖心村——順民莊村民準備駕船入湖捕魚。 陳康攝

衡水營造大美生態:“千頃窪”變成富民湖

為恢復溼地生態系統,衡水市清理取締了1.38萬畝網箱、攔網、圍埝養魚。控制捕魚數量後,魚也多了。圖為衡水湖湖心村——順民莊村民捕魚歸來。 陳康攝

綠色之路,借“水”資源引商機

“湖區現在環境好了,引來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濱湖新區社會事務管理局局長米俊川表示,衡水湖溼地明確將在保護中綠色發展,打造以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康體養生為主的綠色健康產業。

近年來,衡水市對湖區土地進行了科學規劃,相繼建起衡水湖溼地公園、萬畝森林公園、荷花園。同時,為了讓人們在遊覽衡水湖溼地的同時領略風情萬種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魅力,冀州區、桃城區和濱湖新區沿湖村莊將流轉土地整合,沿中湖大道建設萬畝花海、湖畔農莊、生態莊園為主要節點的旅遊觀光長廊,來往遊覽的車輛絡繹不絕。 “如今,遊湖、健步、騎行、觀鳥、賞荷、科考、民俗文化等生態旅遊活動風生水起,很多群眾成了遊船、農家樂、旅遊商品銷售的從業者。”濱湖新區管委會主任袁博說,老百姓看到了變化,也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現在濱湖新區人均收入比五年前增長了近一倍。

為此,衡水市明確提出,全面提升城市園林綠化水平,建設一批城市綠色廊道、公園、綠地等確保今年進入國家園林城市行列。衡水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景武表示,“深入實施大氣汙染防治、地下水超採治理、重點河流生態恢復、‘一人一畝林’全域綠化四大工程”。 美不勝收的衡水湖溼地美景成了衡水的一張名片,未來將會綻放更加絢麗的光芒。(河北新聞網記者翟一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