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滿歸:搭上“生態致富快車”

三農 畜牧業 種植業 農業 林海日報 2017-06-23

十八大以來,滿歸林業局把脫貧攻堅作為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生態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的理念,從扶觀念、扶能力、扶產業方面下硬功、苦功,精準實施“一廠一品,一戶一坊”,撬動職工群眾小康生活支點,越來越多的職工享受到綠色福祉,搭上了“生態致富”快車。

想要“口袋”富起來,先讓“腦袋”富起來。這個局堅持把“扶觀念”作為精準扶貧的“一號工程”,通過政策宣講、技術培訓、選樹典型、黨員帶頭等方式,破除貧困職工“等、靠、要”思想,自發參與到脫貧行動中。他們建立了上下聯動 、分級管理、層層落實的推進機制,制定了《轉型產業暨家庭經濟發展指導意見》及實施細則,成立了家庭經濟產業協會和基金會,從政策、資金、技術、信息、產銷服務等方面給予扶持,切實免除職工自主創業的後顧之憂。同時,他們還設立了產業發展“特殊貢獻”獎勵基金,專項獎勵工作成效突出的單位,並對食用菌培植戶給予每袋0.5元的補貼,使各單位發展家庭經濟的積極性逐漸高漲。

他們把深入調研作為基礎環節,著力在產業“精準”上下功夫,確定了以生態旅遊、苗木培育、食用菌培植、特色種植養殖、野品採摘5大類林下經濟產業為主導的林下經濟產業,規劃打造滿歸大型食用菌培植基地,成為困難職工實現自主脫貧致富的有效路徑。

在凝翠山下白馬食用菌培植基地,記者看到一排排的食用菌培植大棚裡,一串串“糖葫蘆”般懸掛的菌袋煥發著生機……這就是滿歸林業局職工們的“錢串串”,也是林業局以產業發展推動整體脫貧的一個縮影。

記者瞭解到,2015年,林業局先期為培植戶進行基礎設施投入,興建食用菌產業基地,共架設面積6.8萬平方米菌棚126棟,通過實行合作社主導、基地化運作、職工自主經營,生產木耳、靈芝、猴頭收穫幹品15萬斤,實現良好收益。

為增強精準施策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做到幫到點子上、扶到根子上,他們以扶貧對象、內容、目標、措施、考評“五個精準”為原則,引導貧困職工發展禽畜養殖、蔬菜種植等傳統種養業和家庭旅館、家庭餐館,拓展致富脫貧渠道,打開脫貧致富的“瓶頸”。2012年,局工會從外地購買1.5萬隻雞雛,無償提供給35戶困難職工飼養,入冬前以高於市場一倍價格回收,再以福利的形式補貼山場一線職工,使這些貧困戶實現創收,得到了實惠。“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貧困職工找到了適合自己脫貧的路子,對致富感到信心十足。高地林場職工楊紹清是貧困戶,一直靠低保維持生活,單位根據檔案中記錄的幫扶需求,全力扶持他開小吃店,不僅幫他向局工會申請2萬元無息貸款,還提供車輛、沙石等建築材料給他使用。“沒有單位的支持幫助,就沒有我今天。”楊紹清夫妻把砂鍋餡餅店經營的紅紅火火,感覺日子越過越有滋味了。

“多虧林業局的好政策,每年林業局都給我提供幾萬元的無息貸款,讓我圓了致富夢。我現在有大小豬舍300多平米,馬上又有一批小豬出欄,按照現在的市場價,還是蠻有幹頭兒的。”白馬林場貧困職工黃繼彬發展生豬養殖產業,不僅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還被林業局樹為家庭經濟示範戶。

在推動家庭經濟發展中,這個局實施“支部引領、領導示範、黨員包抓、群眾主導”的模式,建立了兩級班子成員聯繫點和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每名領導幹部與困難戶結對子,進行“一對一”、“三對一”精準幫扶,打造“結對”幫扶和“造血”幫扶品牌。據瞭解,5年來,這個局大力扶持貧困職工自主創業、養殖增收,為202名有發展前景的家庭經濟貧困戶發放小額無息貸款377.5萬元,131人實現了脫貧。(張俊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