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脫貧攻堅黨紅旗 促貧困人口走上小康路

三農 農民 農村改革 合作社 中國青年網 2017-06-22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19日電(記者苗雁)近年來,承德緊緊圍繞“脫貧摘帽、全面小康”的總體目標,採取多種扶貧模式,讓12.8萬貧困人口脫貧。平泉在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推動產業持續發展的同時,積極創新產業扶貧模式,把扶貧開發與區域發展有機結合,取得了明顯成效,帶動貧困戶走上小康路。

河北承德脫貧攻堅黨紅旗 促貧困人口走上小康路

平泉縣南五十家子鎮後甸子村。中國青年網記者苗雁攝

“合作社+基地+農戶”精準扶貧

為了脫貧,平泉市南五十家子鎮後甸子村黨支部書記李金山個人墊付500萬資金開始建設果林基地,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將全村28名黨員全部吸納到合作社中,對接68戶貧困戶,一起參與基地經營建設,帶動貧困戶脫貧。

隨後李金山謀劃著發展林果經濟,但群眾的參與率卻很低。於是,李金山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多次召開村名代表會,挨家走訪,鼓勵農民參與其中。李金山結合“脫貧攻堅黨紅旗”的活動,帶領黨員群眾探索出一條“資源集約會、環境友好、全村參與、全民收益”的農業經濟發展新路徑。

據瞭解,平泉縣南五十家子鎮後甸子村經果林基地於2014年開始建設,佔地2000畝。按照“連片集中開發,綜合高效利用,建設集休閒、觀光、旅遊為一體的時令鮮果採摘園區”的發展思路,通過“栽、改、管”多措並舉,基地建設已初見成效。目前,已完成果樹栽改2000畝,其中新栽果樹1500畝,對山杏進行高接改優、實施提質增效500畝。新栽果樹15.8萬株,栽植果樹涵蓋蘋果、梨、桃、杏、李子、大棗和葡萄7大類、32個品種。盛果期後,可實現“一年四季不斷果”,預計“人人”收入達萬元以上。同時,不斷加強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修通環山路9.7公里,修建蓄水池13個,鋪設管路12000米,架設農電線路650米,實現水、電、路三通。

河北承德脫貧攻堅黨紅旗 促貧困人口走上小康路

南五十家子鎮後甸子村千畝經果林示範基地。中國青年網記者苗雁攝

人地皆入股合作奔小康

“人地皆入股,合作奔小康,這是我最初的想法。”李金山說。如今,後甸子村68戶貧困戶通過“確權確股不確地”的方式入股合作社,成了“流轉土地獲租金、入股分紅得股金、入園打工掙薪金”的“三金”農民,原來賦閒在家的勞動人口大多數都到園區打工了。74歲的村民曹忠武是一名老黨員,他經常帶頭在園區內做防火,搞種植。他說:“掙60塊錢的工資,得幹出80塊錢的活兒才算對得起良心。”像曹忠武這樣的村民還有很多,他們在李金山的帶領下個個幹勁十足,為脫貧攻堅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2016年年底,全村集體脫貧出列,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600元,比2014年翻了一倍不止。後甸子村黨支部書記李金山自豪地說:“原來我們村是出了名的貧困村,現在全村403戶都通過土地入股加入到了合作社中,每天在園區幹農活就能掙到錢,年底還有土地租金、分紅股金領,我們有信心到2020年,全村實現人人收入一萬元的目標”!

脫貧攻堅是場沒有退路、只能成功的攻堅戰,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是決勝攻堅戰的關鍵保障。真正把貧困群眾時時放在心上,把脫貧攻堅的責任牢牢扛在肩上,讓鮮紅的黨旗在脫貧攻堅的征程上高高飄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