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麗科技強區未來可期 科研院所成創新主力軍

三農 航天科技 東麗湖 清華大學 北方網 2017-04-07

科技強區“密鑰”何在?

——東麗區引進科研院所打造科技成果、創新產品“批發集散地”

天津北方網訊:有一束光,穿越數千公里,在茫茫太空之中,能夠探測發現直徑只有20釐米大小的太空垃圾。此前,我國最強率的激光探測設備只能“看”到直徑為1米以上的物體。而這束光,使我們由能看到“一口鍋”縮小到能看到“一隻盤子”。

這束光,來自東麗區華明高新區。伴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時代大潮,2014年年底,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在此建立天津激光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基地,於2016年註冊了中科和光(天津)應用激光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目前在東麗區,已有包括中科和光在內的32家國家級科研院所、重點高校及其分支機構落戶紮根,同時還有百餘家區內企業工程中心和重點實驗室、一般企業研發公司。

瞄準首都功能疏解的價值鏈最高端,引進科研院所與本區優勢產業對接,將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打造科技成果、創新產品的“批發集散地”。在這一過程中,這些科研院所孵化出53個新公司、引進人才5100餘人。

科技強區發展理念的背後,彰顯著不平凡的城市夢想。

高校及科研院所是科技創新主力軍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工程。歷史性的窗口徐徐打開,東麗區能做些什麼?

“走科技路、吃北京飯”。2014年年初,當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幕開啟,東麗區基於對自身產業優勢、發展需求的精準定位和深刻剖析,確定了這樣一條發展路徑。

區委書記尚斌義說:“科技強區是市委、市政府交給東麗的重大改革任務。同時,東麗區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決定了我們只能走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的發展之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吃上長遠的飯、戰略的飯、可持續的飯,以東麗之為助推天津之進。”

數字或許更能說明東麗區的現實條件。處於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之間,478平方公里的行政區劃總面積中,其中43平方公里屬於中心城區、225平方公里規劃為濱海新區,再加上行政辦公、居住以及農業生產等區域,東麗區能夠支配使用的面積不足200平方公里,可連片利用的兩大區域東麗開發區、華明高新區分別只有7平方公里左右的空間,而且已基本飽和。在如此有限的區域內擺放佔地幾百、上千畝的大項目,顯然並不現實。

然而,面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東麗區正處於“兩個轉型”的關鍵時期,即經濟向高端轉型、農村向城市轉型。無論哪一種轉型,都急需有高端產業、高端項目、高端人才的支撐。

高校及科研院所,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對於已具備航空航天、先進裝備製造、新一代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優勢產業並已形成一定規模的東麗區而言,科技的力量、科研院所的作用,就是拉動全區科技轉型、產業升級,觸動經濟爆發式增長的那個小小按鈕。

有針對性地、高密度地走訪開始了。僅2014年當年,區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帶隊出訪“中”字頭科研院所及重點高校就不下200餘次,洽談項目近450個,以極大的誠意去爭取院所及高校的支持與合作。

同時,北京各大院所和高校也予以積極迴應。一方面,是東麗現有的產業基礎與眾多科技機構的研究方向、技術成果不謀而合,另一方面,到東麗去,則意味著去擁抱一個更加廣闊的新天地。

給大院大所落戶提供更充足載體

清華大學來了。

受制於學校發展空間的制約,很多優秀的技術成果一直被鎖在實驗室裡。為了促使更多成果服務於社會、服務於產業、服務於人們的生活,清華一直鼓勵各個科研團隊走出去。清華大學2014年與東麗區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建立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區政府在華明高新區為其提供5萬平方米研發及產業化基地,今年還將在東麗湖支持其建設研發總部。

為了給大院大所落戶提供更充足的載體,近年來,東麗區投巨資改造東麗湖,引進了華僑城等一批大項目,讓更多像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這樣的科研機構有了做大做強的可能。同時,一項成果從研發、轉化,到產業化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還需要一系列環境政策的支持。政府有形之手的恰當發力,是聚合企業成長要素的關鍵所在。

2015年,東麗區以構建完善的科技型企業生產生活、創新創業、展示交易服務體系為重點,搭建起“五個平臺一箇中心”,即專利綜合服務平臺、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大儀器共享服務平臺、技術交易平臺、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和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全方位為企業發展助力。

“這是一個線上線下互動、充滿活力的服務體系。每個平臺都建立了運營服務團隊,形成了8大類專業科技服務領域及綜合科技服務。”東麗區科委副主任李春捷介紹。“五個平臺一箇中心”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每年投入近400萬元,確保科研院所和企業享受到無償或低償的科技服務。

2015年,“東麗湖論壇”再次恢復,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科研院所提供全方位支持,東麗區搭建起了一個“政產研金才”五位一體的協同創新平臺。論壇每2—3周舉辦一次,參與者包括政府部門、相關企業、研究院所、金融及投資機構以及高端人才這五個方面,在“東麗湖論壇”這一平臺之下,進行對接、交流及展示。兩年時間,“東麗湖論壇”參與企業數量超過1500家,參會總人數已超過2500人,參會金融投資機構超210家(次),論壇主題演講和科技成果推介43場,互動討論活動10場,對接各類項目35個,其中有10個項目已經達成合作。

目前,全國各科研機構大院大所在該區形成了64個研發、轉化和產業化的平臺和項目。到2020年,東麗區將形成8個產業協同創新平臺、5個百億創新型產業集群、2個千億傳統產業、一個高端科技服務業聚集區。

促進全區優質產業內生動力的增強

在這個擁有深厚工業基礎的製造業基地,在不斷完善的科技創新氛圍中,大院大所蘊藏的能量開始顯現。

華明高新區確定了打造智能製造小鎮的發展目標,確定3個百億級產業,今年提出拒絕大海撈針,採取有針對性招商、精準招商的方法,開列招商清單。這樣的底氣背後是基於後臺數據、信息的強大支持。

2014年,東麗區引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天津中心,該中心除了對華北地區的發明專利進行實質性審查,還提供專利導航服務。“全球80%以上的技術創新都能在專利的信息裡找到,而專利信息裡有90%的信息是獨有的,我們可以檢索到全球100多個國家的專利信息。”天津中心主任魏保志對記者說。

對於一個地區來講,專利導航具有更重要的意義。比如對於機器人產業,通過專利分析,為華明高新區呈現這一領域技術發展的主流方向,上中下游產業中還有哪些環節可以引入作為補充,以及這一領域中頂尖的技術團隊在哪裡,這些信息為園區的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招商引資提供了有力依據。

大院大所的聚集促進了全區優質產業內生動力的增強,當前沿科技與優勢產業對接,迅速形成裂變效應。清華大學8個院系相繼與東麗區簽訂合作協議,其中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已建立29個研究所,表界面微納技術研究所於2015年帶著新技術入駐,當年就實現了產業化,去年獲得了3000萬元融資,今年產值將達到1500萬元。目前,高端院已與區內的多家單位展開合作交流,標誌著產學研項目已在更高層次進入成果轉化的實質階段。

科研院所的落戶帶來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空間大、能夠填補國家空白的項目向該區集聚。北京交通大學與該區就發展物聯網產業簽訂合作協議,設立物聯網軟件研發基地及產業基地,該區利用“五交大”聯盟的優勢,共同打造物聯網產業集聚區。

三爻航空航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全國多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研發的無人機核心技術在國內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和主導地位,公司邀請兩院院士及國內外科研團隊加盟新產品開發,打破了國外公司在高端無人機及其應用技術領域的長期壟斷。

科研院所還帶來了大量高水平人才的聚集,極大地改善了東麗區的人才結構。據統計,東麗區已建立院士工作站14家,3年來共引進人才5100餘人,其中碩士以上學歷佔到70%。

聚集一批成果,引入一批人才,崛起一批項目,成就一批產業,引進一批技術。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中,東麗,科技強區的未來可期。(北方網編輯張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