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綠水青山鑄就金山銀山——我市弘揚塞罕壩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巡禮之六

三農 木蘭圍場 林業 農村 承德日報社 承德日報社 2017-09-16
“掘金”綠水青山鑄就金山銀山——我市弘揚塞罕壩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巡禮之六“掘金”綠水青山鑄就金山銀山——我市弘揚塞罕壩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巡禮之六

9月16日,承德日報頭版《喜迎十九大 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 弘揚塞罕壩精神 綠色發展看承德》專欄,刊發了我市弘揚塞罕壩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巡禮之六。

全文如下:

“掘金”綠水青山鑄就金山銀山——我市弘揚塞罕壩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巡禮之六

喜迎十九大

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 弘揚塞罕壩精神 綠色發展看承德:

“掘金”綠水青山鑄就金山銀山

——我市弘揚塞罕壩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巡禮之六

本報記者 王暢

“掘金”綠水青山鑄就金山銀山——我市弘揚塞罕壩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巡禮之六“掘金”綠水青山鑄就金山銀山——我市弘揚塞罕壩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巡禮之六

藍天碧水,青山林茂,歡聲笑語在林田山野間迴響,河水邊嬉戲的孩子,山林裡忙碌的果農,公園裡漫步的遊客,共同見證著承德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紅利”。

千萬畝濤濤林海,染綠了廣袤的紫塞大地,孕育著難以想象的生態財富。生態資源不僅僅是“綠水青山”,更是“脫貧摘帽、全面小康”的可靠依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牢牢印在承德人民的心底。

塞罕壩是最好的佐證。今天的塞罕壩,林木總蓄積量已達到1012 萬立方米,把這些人工林按1 米的株距排開,可繞地球赤道12 圈。塞罕壩提供著超過153 億元的森林資源價值,每年可實現社會總收入6 億多元。

生態優勢就是發展優勢,優良的生態環境就是搖錢樹、聚寶盆。承德以此為憑,走出了“靠發展生態生財聚財,靠涵養水源拓展財源”的綠色發展之路。

市委、市政府立足生態優勢,明確提出“建設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國家綠色發展先行區、環首都扶貧攻堅示範區、國際旅遊城市”“三區一城”綠色發展定位,明確了生態環境質量要在京津冀保持領先的奮鬥目標。

短短三年,承德大數據、天然礦泉水、綠色農產品、清潔能源、環保建材等“十大綠色產業”呈現裂變式崛起,承德成為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區、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

如今,承德生態“寶庫”的大門正徐徐開啟。

——林果成了承德農民的“搖錢樹”,生態的反哺就是百姓最大的“紅利”。

在平泉市後甸子村,66 歲的韓廣文靠林果脫了貧。“以前家裡6 口人都以種植玉米為生,我身體又長期有病,家裡是一貧如洗。如今,我在果園打工每天掙60 元,一年幹上四個月就是7200元,

加上我和老伴1600 元的土地入股補貼,一年收入就近萬元,過兩年到了盛果期還會分到紅利。”

通過發展林上果品及深加工、林中休閒旅遊、林業種養兼作立體經營,建設蘋果、板栗、山楂等8 大富民基地,全市經濟林已達954 萬畝,農民人均擁有3.42 畝經濟林、1.25畝果樹,去年農民年人均林果收入3040元。

——鄉村遊讓百姓足不出戶也能賺錢,綠水青山的生態效益就是最大的財富。

“我家自改造房屋以後,開始搞農家遊,一年能收入3 萬元左右。”在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哈里哈鄉哈里哈村,9 組村民趙禮的農家院為他帶來了可觀的收益。這裡優良的生態不僅為趙禮帶來了好處,全村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家遊、民俗遊、體驗遊、休閒觀光遊……一個個旅遊項目的落地,讓昔日的“落後村”蛻變成美麗鄉村的“精品村”。

依託美麗的生態環境,承德開發森林旅遊,發展鄉村旅遊示範村232個,去年接待遊客1275 萬人次,實現收入73 億元。

——在保護生態的同時,通過生態補償讓百姓獲得額外收入,保護生態不再僅僅是“無私奉獻”,更是“培育財源”。

“山尖頂種上好草草,山坡上栽上樹苗苗,一年年種草栽又栽樹,山溝溝建起果樹園,綠化荒山就是好……”一首歡快的順口溜從隆化縣西阿超鄉農村傳播出來。如今,西阿超鄉的一些村民踴躍承包荒山造林種草,保護生態,按照“誰投資、誰開發、誰受益”的原則,農民開發荒山、荒坡,變“廢地”為寶地。

目前,我市每年造林綠化工程總投資達4.1 至4.3 億元,農民勞務收入約1.2 億元,向農民直接發放生態公益林和天然林補償1.4 億元,僱傭專兼護林員4 萬人,人均增收5750元。

——碳匯交易接連開展,新的生態補償模式拓展增收渠道。

2016 年12 月30 日,豐寧滿族自治縣潮灤源園林綠化工程公司將千鬆壩林場碳匯造林一期項目的核證減排量在北京環境交易所掛牌交易,當天就成交3450 噸,價格38 元/噸,成交額達到13.11 萬元,成為首單成交的京冀跨區域項目,也是河北省林業碳匯項目第一單。

實踐證明,只有把生態資源視為寶貴的財富,把生態資源變為經濟要素,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科學經營生態開發生態,才能實現生態生財聚財,綠水青山才能變成金山銀山。

目前,我市編制了“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成為全國首家向社會亮出自然資產“家底”的地級市,資產價值總量達19.4 萬億元,與北京合作建立全國首個跨區域碳排放交易平臺,完成碳匯交易6.9 萬噸,完成排汙權交易158 筆。

生態優勢變成了經濟優勢。但生態資源開發不能單純講經濟效益,開發生態產品必須按照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在確保讓人民群眾喝上乾淨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食物的前提下,著眼於自然系統的良性循環和動態平衡,實現人類生產和消費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

為此,我市視生態保護為“金規鐵律”,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實行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搞發展”逐漸成為共識。

山綠了,水清了,空氣清新了,承德人民在享受到綠色福利的同時,也享受到了綠色發展帶來的紅利。

老百姓享受到了生態帶來的好處,更加激發了保護生態環境的熱情和動力,自覺地投入到生態文明建設中,正在實踐和探索更多、更好的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共贏的方法和路徑。

“掘金”綠水青山,鑄就了金山銀山。我市的生態價值更加凸顯,生態資源效益不斷放大,生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讓全市“兩條底線一起守、兩個成果一起要”,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之路上步伐更加穩健。

評論區已開放

歡迎留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