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遊戲裡的龍套人物,為何被越南人尊崇'

"

很少會有人注意到,歷代光榮的《三國志》遊戲裡,幾乎都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龍套人物。他就是過士燮。

"

很少會有人注意到,歷代光榮的《三國志》遊戲裡,幾乎都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龍套人物。他就是過士燮。

三國志遊戲裡的龍套人物,為何被越南人尊崇

此人是蒼梧廣信(今廣西梧州一帶)人,既非王侯之後,也非公卿世家,在朝中又無重臣勢力可倚靠,僅是偏遠地區的一個普通富家大族。士燮的祖先是魯地汶陽(今山東寧陽)人,兩漢之交的王莽統治時期,“復古改制”引來戰亂頻仍,富庶的中原之地成了哀嚎遍野的廢墟,黎民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於是在當時形成了一股向邊緣地區移民的小高潮,士燮的祖先便是在此時南下,“避禍”交州,從此便改以蒼梧廣信為籍貫。

士變的家族在交州歷經六代,前幾代的生平事蹟雖於史書無載,但漸成當地大族因無疑問。一直到了士變之父士賜總算步入了仕途,在漢桓帝(147-167年)時當上了日南太守。雖說名義上成了二千石級別的官員,但“日南”此地,在今天的越南中部,其土著居民“深目高鼻,發拳色黑”,甚至“男女裸體,不以為羞”,故而被中原士大夫目為野人,日南也因此成了漢代流放罪犯的地方。士賜只能出任此地太守,形如官場發配,自然並非什麼美差。

"

很少會有人注意到,歷代光榮的《三國志》遊戲裡,幾乎都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龍套人物。他就是過士燮。

三國志遊戲裡的龍套人物,為何被越南人尊崇

此人是蒼梧廣信(今廣西梧州一帶)人,既非王侯之後,也非公卿世家,在朝中又無重臣勢力可倚靠,僅是偏遠地區的一個普通富家大族。士燮的祖先是魯地汶陽(今山東寧陽)人,兩漢之交的王莽統治時期,“復古改制”引來戰亂頻仍,富庶的中原之地成了哀嚎遍野的廢墟,黎民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於是在當時形成了一股向邊緣地區移民的小高潮,士燮的祖先便是在此時南下,“避禍”交州,從此便改以蒼梧廣信為籍貫。

士變的家族在交州歷經六代,前幾代的生平事蹟雖於史書無載,但漸成當地大族因無疑問。一直到了士變之父士賜總算步入了仕途,在漢桓帝(147-167年)時當上了日南太守。雖說名義上成了二千石級別的官員,但“日南”此地,在今天的越南中部,其土著居民“深目高鼻,發拳色黑”,甚至“男女裸體,不以為羞”,故而被中原士大夫目為野人,日南也因此成了漢代流放罪犯的地方。士賜只能出任此地太守,形如官場發配,自然並非什麼美差。

三國志遊戲裡的龍套人物,為何被越南人尊崇

不過,士賜任官畢竟還是為士變帶來了很大幫助。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樣,漢代官吏選拔主要以察舉、徵辟為主。其中除徵召是由皇帝直接下詔徵聘外,察舉和辟召之權實際都掌握在地方官吏手中。東漢後期,地方官長對察舉、辟召權力的壟斷愈演愈烈,往往還與地方大族相互勾結,彼此互惠互利。士燮少時遊學東漢京師洛陽求學,師事潁川名士劉陶(字子奇),好左氏《春秋》,為之註解,又通《尚書》大義,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家族的勢力,與父親在官場的地位,加上自身的才幹,令士燮獲得了出仕機會——比起公孫瓚的起點要高出不少。他先後察孝廉,補尚書郎,因公事免官。在其父死後,東山再起,舉茂才,任巫陽令,到了漢靈帝中平四年(187年),士燮已經升任交阯(也作“交趾”)太守。

交阯郡(今越南河內附近)雖與日南郡同在交州,實不能與之同日而語。坐落在紅河三角洲富庶之地的交阯郡向來被視為交州首郡,其戶口數獨佔交州之半,是日南郡的十倍,也遠超昔日南越國首府所在的南海郡(今廣州)與士燮的家鄉蒼梧郡。因此,當上交阯太守的士燮,在整個交州的實際地位,已是“一人(交州刺史)之下,萬人之上”了。

到了初平二年(191年),中原的混亂局勢也波及交州。交州刺史朱符因貪暴無度被當地人民殺死,頓時州郡擾亂。士燮抓住這個時機,向朝廷上表讓其三個弟弟出任交州其中三郡(合浦、九真、南海)的郡守,將自己的權力觸角伸向整個交州。

"

很少會有人注意到,歷代光榮的《三國志》遊戲裡,幾乎都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龍套人物。他就是過士燮。

三國志遊戲裡的龍套人物,為何被越南人尊崇

此人是蒼梧廣信(今廣西梧州一帶)人,既非王侯之後,也非公卿世家,在朝中又無重臣勢力可倚靠,僅是偏遠地區的一個普通富家大族。士燮的祖先是魯地汶陽(今山東寧陽)人,兩漢之交的王莽統治時期,“復古改制”引來戰亂頻仍,富庶的中原之地成了哀嚎遍野的廢墟,黎民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於是在當時形成了一股向邊緣地區移民的小高潮,士燮的祖先便是在此時南下,“避禍”交州,從此便改以蒼梧廣信為籍貫。

士變的家族在交州歷經六代,前幾代的生平事蹟雖於史書無載,但漸成當地大族因無疑問。一直到了士變之父士賜總算步入了仕途,在漢桓帝(147-167年)時當上了日南太守。雖說名義上成了二千石級別的官員,但“日南”此地,在今天的越南中部,其土著居民“深目高鼻,發拳色黑”,甚至“男女裸體,不以為羞”,故而被中原士大夫目為野人,日南也因此成了漢代流放罪犯的地方。士賜只能出任此地太守,形如官場發配,自然並非什麼美差。

三國志遊戲裡的龍套人物,為何被越南人尊崇

不過,士賜任官畢竟還是為士變帶來了很大幫助。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樣,漢代官吏選拔主要以察舉、徵辟為主。其中除徵召是由皇帝直接下詔徵聘外,察舉和辟召之權實際都掌握在地方官吏手中。東漢後期,地方官長對察舉、辟召權力的壟斷愈演愈烈,往往還與地方大族相互勾結,彼此互惠互利。士燮少時遊學東漢京師洛陽求學,師事潁川名士劉陶(字子奇),好左氏《春秋》,為之註解,又通《尚書》大義,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家族的勢力,與父親在官場的地位,加上自身的才幹,令士燮獲得了出仕機會——比起公孫瓚的起點要高出不少。他先後察孝廉,補尚書郎,因公事免官。在其父死後,東山再起,舉茂才,任巫陽令,到了漢靈帝中平四年(187年),士燮已經升任交阯(也作“交趾”)太守。

交阯郡(今越南河內附近)雖與日南郡同在交州,實不能與之同日而語。坐落在紅河三角洲富庶之地的交阯郡向來被視為交州首郡,其戶口數獨佔交州之半,是日南郡的十倍,也遠超昔日南越國首府所在的南海郡(今廣州)與士燮的家鄉蒼梧郡。因此,當上交阯太守的士燮,在整個交州的實際地位,已是“一人(交州刺史)之下,萬人之上”了。

到了初平二年(191年),中原的混亂局勢也波及交州。交州刺史朱符因貪暴無度被當地人民殺死,頓時州郡擾亂。士燮抓住這個時機,向朝廷上表讓其三個弟弟出任交州其中三郡(合浦、九真、南海)的郡守,將自己的權力觸角伸向整個交州。

三國志遊戲裡的龍套人物,為何被越南人尊崇

士燮如此膽大包天,也有他的資本。由於早年留學洛陽的經歷,士燮其人“謙虛下士”、“學問優博,又達於從政”等聲譽在外早有傳揚,這在看重門閥地位的當時自然是個很大優勢(相反的例子就是公孫瓚由於出身卑微,不屬於“衣冠子弟”,始終難以得到冀州大姓豪族的支持)。除了在社會上有較高的名望外,士家在交州經營日久,已成大族。“自漢末之亂,南方之人率宗黨相聚為兵以自衛”,士燮手中自然也有著一支通過自己的宗族組織而成的武裝力量。

如此一來,名存實亡的東漢朝廷除了仰仗強大的地方勢力平亂之外已別無選擇。面對士燮之上表,中央也只能准奏,而這樣的情況在皇權強盛的時代是甚為鮮見的。加上朱符死後上任的交州刺史張津很快也為亂兵所殺,朝廷(當時已在曹操控制下)只好賜下璽書,“以(士)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自此,士燮成為整個交州最高長官,直到孫權黃武五年(226年)老死,時年九十。

由於士燮治理有方,交州在亂世中偏安一隅,有 “世外桃源”的美譽。“二十餘年疆場無事,民不失業,羈旅之徒,皆蒙其慶”。所謂“兄弟併為列郡,雄長一州,偏在萬里,威尊無上”。士燮在世之時,名為交趾太守,實與嶺南君王無異。後世的越南漢文史籍更徑直將其稱為“士王”。比如,《大越史記全書》的作者,後黎朝史學家吳士連就寫道,“我國(指越南)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