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頓之戰:撒克遜人對維京入侵者的大反擊



孤懸西歐海岸之外的英倫三島,自羅馬人的鷹旗落下之後就一直是冒險者所青睞的地方。源源不斷的外來者到當地定居,或謀生或施展自己偉大的抱負。其中,沒有任何一支外來勢力能像維京人那樣給這裡帶來如此深遠的影響。

公元9世紀末期的英格蘭正面臨滅頂之災。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四百多年之久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被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海上侵略者蠶食和洗劫。最終,退無可退的他們在878年的一場血戰中開始了絕地大反擊。

孤國春秋


愛丁頓之戰:撒克遜人對維京入侵者的大反擊

9世紀的維京人 已經在英格蘭打下了半壁江山



在不列顛進行實施長達十多年的蹂躪之後,維京人已經儼然從一群無大規模組織和統一領導的海上劫掠者,變成了坐擁廣袤沃土的新主人。由傳奇的拉格納之子“無骨者”伊瓦爾和“白衣”哈夫丹帶領下的異教徒大軍,基本摧毀了東盎格利亞、諾森布里亞和麥西亞的盎格魯人政權。最後,只剩下威塞克斯人隻身躲在南方上演悲情的“孤國春秋”。

目前來看,兵鋒正勁的維京人也並不打算停歇。“無骨者”伊瓦爾率眾前往愛爾蘭尋求新機會。滿足於成為約克之王的“白衣”哈夫丹,則率眾進軍北部的斯科拉斯克萊德。他們在那裡攻擊不列顛人,既為了劫掠新的財富,也為了確保大本營約克的北部防線安全。剩下的異教徒大軍則跟隨一位新的戰爭領主古瑟倫,前往東盎格利亞暫行休整。他們的目光著眼於南方,希望能以武力在尚未被征服的威塞克斯王國搏出一番新的天地。


愛丁頓之戰:撒克遜人對維京入侵者的大反擊

南部的威塞克斯王國是撒克遜人的最後陣地



在英格蘭的南部,阿爾弗雷德是碩果僅存的盎格魯-撒克遜政權首領。儘管在先前的阿什當之戰中表現優秀,但兄長是埃塞爾雷德因傷重不治身亡,也為他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在外交上,其餘信奉基督教的盎格魯王國都已經名存實亡。如果還沒有亡國,就是作為維京人的傀儡政權存在。所以,外援已經無法指望。在內政上,剛剛即位的阿爾弗雷德急需採取措施鞏固王位,還未站穩腳跟的他可謂如履薄冰。

威塞克斯人不僅要面對東部蠢蠢欲動的異教徒大軍,還要時刻提防西部可能來自愛爾蘭的維京援軍,以及南方來自法蘭克-諾曼底的劫掠者。而且威塞克斯人暫時還沒有成建制的海軍,拒敵於國門之外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數千。因此就地緣上來看已經陷入四面楚歌的環境。但撒克遜人可能不會想到,更加悲慘的事情還在後面等著他們。


愛丁頓之戰:撒克遜人對維京入侵者的大反擊

臨時上位的阿爾弗雷德



不論是威望還是戰績,古瑟倫都不如鼎鼎大名的拉格納之子們。作為一個野心勃勃的戰爭領主,他已經迫不及待要給威塞克斯人上一課以證明自己的能力。麾下艦隊沿著威塞克斯的南方海岸線行駛,展開了一系列突襲和劫掠。面對前方不斷傳來的壞消息,阿爾弗雷德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花錢買和平。雖然這是無奈之舉,但是在先前小股會戰中均遭受失敗的他也毫無辦法。為了不遭受更多的損失,他只能通過外交手段積極提議和古瑟倫締結約定,並提供金錢說服他停火。

但締約對於維京人是毫無約束力的。在當時的維京意識形態中,實力主導一切,強者肆意橫行,弱者逆來順受。在沒有遭受嚴重損失之前,和平締約對他們來說如同兒戲,只能助長他們的貪慾和進攻性。阿爾弗雷德本以為他的對手會安分地遵守契約,但這步錯棋將會把他推向瀕臨毀滅的邊緣。


愛丁頓之戰:撒克遜人對維京入侵者的大反擊

威塞克斯人面臨的是一個龐大的維京世界體系



斬首行動


愛丁頓之戰:撒克遜人對維京入侵者的大反擊

維京人並不準備遵守合約 並對威塞克斯發起突襲



公元878年1月6日,是基督徒的主顯節。所有基督徒都要前往教堂參加彌撒,連士兵也不例外。老謀深算的古瑟倫早就敲定在這一天直搗黃龍,以奇襲的方式拿下阿爾弗雷德的宮廷所在地--奇彭納姆。

面對防不勝防的斬首行動,阿爾弗雷德根本來不及組織抵抗。只能和身邊的侍從及為數不多的衛隊一起,逃到薩默賽特地區的沼澤之中避難。他們在一個叫阿塞爾內的小島上搭建起臨時居所。堂堂國王如今如喪家之犬,陷入人生的低谷阿爾弗雷德也只能默默忍受一切。


愛丁頓之戰:撒克遜人對維京入侵者的大反擊

撒克遜人的最後國王 被迫在沼澤地中避難



雖然阿爾弗雷德看起來大勢已去,但是維京人並沒有和威塞克斯人發生大規模會戰。也就是說,威塞克斯軍隊的有生力量依舊保存完好。而且維京人對於這片沼澤並不熟悉,不論是打游擊戰還是作為庇護所,這裡都是很理想的地方。

於是,國王派出自己信任的隨從前往周圍的各個郡告知自己依然健在,並約定將艾克伯特之石作為勤王軍集結地。此外,為了避免使古瑟倫的大軍獲得糧草,阿爾弗雷德甚至不惜下令軍隊洗劫自己的國土。到878年5月12這一天,十字架與戰錘的對決在愛丁頓正式拉開帷幕。


愛丁頓之戰:撒克遜人對維京入侵者的大反擊

位於威塞克斯西部的戰場 將成為改變歷史的地方



決戰愛丁頓


愛丁頓之戰:撒克遜人對維京入侵者的大反擊

維京人的普通戰士與精英武士衛隊



兩軍的主體都由徵召民兵組成。他們平時的身份是農民、漁民或者獵人,在戰爭來臨之前被召集起來。他們的武器裝備全部自己籌備,因此就披掛而言不會有太高的質量。運氣和數量是他們的唯一可以指望的東西。

在愛丁頓戰役中,阿爾弗雷德的兵源主要來自威爾特郡、漢普郡和薩默賽特郡,數量約為幾千人。古瑟倫在軍隊數量上並不佔優,因為哈夫丹、烏伯和伊瓦爾分走了許多維京戰士。但相比較而言,維京人的戰鬥經驗比撒克遜老農更加豐富。


愛丁頓之戰:撒克遜人對維京入侵者的大反擊

日常訓練中的撒克遜民兵



所以,雙方真正的戰力核心,主要來源在於大小首領們的親隨衛隊。他們的數量大概維持在幾十人到上百人左右,都因在過往戰鬥中的優秀表現而被相中。為了自己的前途和獲得更多的財富,被選者向國王效忠,結成緊密的互惠私人關係。所以,他們既組是國王的貼身防衛力量,也是國王權力和影響力的重要來源之一。

此外,雖然是勢如水火的兩個族群,撒克遜人和維京人其實都起源於今天的歐洲北部地區。兩者在很多文化習俗、社會結構與戰鬥風格上是如出一轍的。維京人的優勢主要在於先下手為強,在對方完成集結之前就獲得先機。一旦落入陣地決戰,那麼這種優勢就會被降到最低。


愛丁頓之戰:撒克遜人對維京入侵者的大反擊

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先祖其實與維京人來自相同地方



當然,因為撒克遜人在不列顛定居已久,和新來的維京人相比還是有了一定分化。相比戰力更加平均的北歐人來說,撒克遜軍隊內部的戰力差距要更大一些。在過往的大規模會戰中,維京人就充分利用了這個差異。經常集中精銳武士,從兩個方向上形成夾擊。若對面的撒克遜軍隊的精銳數量不足,則集中一點進行猛烈突擊。撒克遜人的應對之策,則是儘量拉長戰線長度,派出輕裝步兵在到側翼進行襲擊。

在愛丁頓,數量更多的威塞克斯軍就充分利用了這點。阿爾弗雷德的軍隊從一開始就以更大正面寬度迎擊古瑟倫,並將國王和領主們的精銳衛隊集中在中央位置。眼看對手的佈陣,古瑟倫也做出針對性調整。除了將手裡的精銳集中到戰線中部抵抗撒克遜衛隊,還讓普通戰士也拉長陣線,防止被對手的人數優勢合圍。這樣一來,維京人賴以成名的盾牆就在縱深上被嚴重削弱。很多原本只是居於後排的新兵,被迫站在了讓自己都覺得害怕的前沿。


愛丁頓之戰:撒克遜人對維京入侵者的大反擊

撒克遜人與維京人之間的盾牆戰線



隨著雙方主要陣線的接近,撒克遜人的弓箭手與輕裝標槍兵也開始傾瀉遠射火力。在他們的壓迫下,維京人必須高舉盾牌而更早的開始消耗體能。儘管北歐人也有深厚的射箭傳統,但因為出征時候的海船空間有限,往往只能有限運載負責近戰的劫掠者。在英格蘭東部的丹麥區,類似的工作又會交給盎格魯附庸們承擔。因此,出征在外的維京軍隊,實際上無法獲得有效的遠射火力支持。

接著,激烈的盾牆衝撞在兩軍陣線中央展開。素以狂熱衝鋒而著稱的維京人,因為縱深被削弱而在強調衝擊力的硬碰硬中,顯得不若以往。他們無力突破威塞克斯軍隊的中路,還被對手擠著向後緩步撤退。縱使有使用重型戰斧的絕命武士,也難以在槍矛林立的盾牆上殺出血路。


愛丁頓之戰:撒克遜人對維京入侵者的大反擊

維京戰士賴以成名的嚴密盾牆



在兩翼,撒克遜人的遠射部隊開始發揮作用。在前排重步兵的保護下,更多人開始迂迴兩翼。面對防禦薄弱的維京人側翼,投擲標槍或彎弓射箭。反過來,被削弱的維京步兵又在正面的盾牆衝突中愈發吃力。維京人恐怖的發現,他們其實已經不可能贏得這場戰鬥的勝利。

最終,大量的傷亡摧垮了維京軍隊的士氣。隨著逃兵的出現,更多散兵遊勇在撒克遜人的追擊中被撂倒。殘存的首領衛隊,面對四面八方湧來的追兵,也只能憑藉本能做最後一搏。古瑟倫在他們的保護下,勉強逃入了剛剛建立不久的奇彭納姆要塞。


愛丁頓之戰:撒克遜人對維京入侵者的大反擊

撒克遜人的數量優勢 確保了輕步兵的投射火力施展



開啟新時代的合約


愛丁頓之戰:撒克遜人對維京入侵者的大反擊

維京精銳部隊也無法對抗佔據上峰的撒克遜人



正所謂風水輪流轉,曾經此地的王者變成了做困獸斗的階下囚,曾經狼狽逃離的國王現在可以揚眉吐氣地重返故地,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戲劇性的結果。

阿爾弗雷德不再對維京人有任何的妥協之心,下令士氣正盛的部隊繼續封鎖奇彭納姆。兩週後,糧草斷絕飢餓難耐的維京人開城投降。不同於前幾場戰役,愛丁頓之戰他們損失極為慘重,不再有重振旗鼓的可能,負隅頑抗已經不再有實質性意義。雙方隨後簽訂了跨時代的《威德摩爾和約》。


愛丁頓之戰:撒克遜人對維京入侵者的大反擊

古瑟倫被迫改宗 並讓阿爾弗雷德擔任自己的教父



和約內容大致為三部分。首先,古瑟倫及其手下必須立刻離開威塞克斯。其次,古瑟倫必須改宗基督教並接受洗禮。教名為埃塞斯坦,由阿爾弗雷德擔任他的教父。最後,他們必須終生守約。其中,最為重要的第二條是史無前例的創舉。這意味著撒克遜人在武力抵抗的同時,開始嘗試以文化手段對北歐入侵者以根本性的反擊。

此後,威塞克斯的安全局勢有了好轉,阿爾弗雷德的聲望也大大提升。鑑於維京勢力依然滿布英倫三島各地,威塞克斯將在他們最著名的國王率領下,展開一場轟轟烈烈的軍事改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