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襄城:汝水虹橋露出水面,成為當地獨特景觀'

"

襄城縣景觀豐富,廣為流傳的“襄城八景”綜合了全縣最為有名的八處景色,其中“汝水虹橋”位居八景之首,這座橋位於縣城南門外北汝河上,又名“紅石橋”,一共36孔,是當時城南通往縣城的唯一橋樑,曾是水陸碼頭要衝。後來由於河床地勢增高,加之下游增建汝河大陳閘,水運中斷。因年久流沙淤積,橋面近平於河底,平時掩埋於水下,唯枯水季節尚能通行。1953年,南關大橋建成後,汝水虹橋失去作用,淡出人們的視野。2018年10月,因大陳閘維修洩水,汝河水位下降,汝水虹橋再次露出水面,成為當地一道獨特景觀。

"

襄城縣景觀豐富,廣為流傳的“襄城八景”綜合了全縣最為有名的八處景色,其中“汝水虹橋”位居八景之首,這座橋位於縣城南門外北汝河上,又名“紅石橋”,一共36孔,是當時城南通往縣城的唯一橋樑,曾是水陸碼頭要衝。後來由於河床地勢增高,加之下游增建汝河大陳閘,水運中斷。因年久流沙淤積,橋面近平於河底,平時掩埋於水下,唯枯水季節尚能通行。1953年,南關大橋建成後,汝水虹橋失去作用,淡出人們的視野。2018年10月,因大陳閘維修洩水,汝河水位下降,汝水虹橋再次露出水面,成為當地一道獨特景觀。

河南襄城:汝水虹橋露出水面,成為當地獨特景觀

汝水虹橋曾是襄城縣水陸碼頭要衝

去年以來,襄城縣的汝水虹橋在微信朋友圈裡不斷被刷屏。它長期埋在水下,2018年10月,因大陳閘放水,汝河水位下降,汝水虹橋再次露出水面,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觀看。

近日記者慕名前往,站在南關大橋上向西眺望,果然看到不遠處橫著一座“鋪”在河床上的大橋,不時有人從橋上走過。

襄城縣文物管理股股長孫曉寧向記者介紹,汝水虹橋又名“紅石橋”,座落在襄城縣城關鎮河西村,大約建於元末明初(距今600多年)是當時城南通往縣城的唯一橋樑,曾是水陸碼頭之要衝。

文物專家介紹,該橋之所以歷經幾百年不塌,主要得益於當時先進的建橋工藝。每塊橋板前後左右都有扒釘鉚連,使整個橋面連為一體。橋墩兩端都有把石,依靠突出來的把頭,把橋身牢牢鎖死,防止被洪水沖垮。

由於後來流沙淤積,河床地勢增高,下游增建大陳閘水運中斷,橋面近平行於河底,平時掩埋於水下,只有枯水季節尚能通行。1953年,南關大橋建成後,汝水虹橋失去作用,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

襄城縣景觀豐富,廣為流傳的“襄城八景”綜合了全縣最為有名的八處景色,其中“汝水虹橋”位居八景之首,這座橋位於縣城南門外北汝河上,又名“紅石橋”,一共36孔,是當時城南通往縣城的唯一橋樑,曾是水陸碼頭要衝。後來由於河床地勢增高,加之下游增建汝河大陳閘,水運中斷。因年久流沙淤積,橋面近平於河底,平時掩埋於水下,唯枯水季節尚能通行。1953年,南關大橋建成後,汝水虹橋失去作用,淡出人們的視野。2018年10月,因大陳閘維修洩水,汝河水位下降,汝水虹橋再次露出水面,成為當地一道獨特景觀。

河南襄城:汝水虹橋露出水面,成為當地獨特景觀

汝水虹橋曾是襄城縣水陸碼頭要衝

去年以來,襄城縣的汝水虹橋在微信朋友圈裡不斷被刷屏。它長期埋在水下,2018年10月,因大陳閘放水,汝河水位下降,汝水虹橋再次露出水面,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觀看。

近日記者慕名前往,站在南關大橋上向西眺望,果然看到不遠處橫著一座“鋪”在河床上的大橋,不時有人從橋上走過。

襄城縣文物管理股股長孫曉寧向記者介紹,汝水虹橋又名“紅石橋”,座落在襄城縣城關鎮河西村,大約建於元末明初(距今600多年)是當時城南通往縣城的唯一橋樑,曾是水陸碼頭之要衝。

文物專家介紹,該橋之所以歷經幾百年不塌,主要得益於當時先進的建橋工藝。每塊橋板前後左右都有扒釘鉚連,使整個橋面連為一體。橋墩兩端都有把石,依靠突出來的把頭,把橋身牢牢鎖死,防止被洪水沖垮。

由於後來流沙淤積,河床地勢增高,下游增建大陳閘水運中斷,橋面近平行於河底,平時掩埋於水下,只有枯水季節尚能通行。1953年,南關大橋建成後,汝水虹橋失去作用,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河南襄城:汝水虹橋露出水面,成為當地獨特景觀

因長期掩埋於水下,至今未定級

信步走在由一塊塊堅固石板拼接而成、因年代久遠而被輾軋沖刷得凸凹不平的古橋上,記者被深深地震撼了。橋板規格比較均衡,都是長約一丈、寬約二尺,石板與石板之間用大扒釘鉚連,從橋的這頭走到橋那頭,大約需要10多分鐘,記者粗略一數,該橋共有36個橋墩,每兩個橋墩中間架著9塊石板,整個橋身共315塊,其中混雜著七八塊水泥預製板,像是後來修補上去的。在石板與石板之間的溝槽裡,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河蚌貝類。再留心觀察石橋兩側,記者發現雕刻有四條龍,均龍頭朝西北,龍尾向東南。

正在橋下洗衣服的一位中年婦女說,大橋才露出水面的時候,吸引了附近一些村民到橋下“挖寶”,聽說有人挖到了陶盆陶罐和幾枚銅錢。

孫曉寧股長告訴記者,由於汝水虹橋長期埋在水下,如何實施保護是個難題,所以至今尚未定級(文物保護單位分為四級,分別是縣級、市級、省級和國家級)。它屬於國家文物毋庸置疑,始建年代可能比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券橋還要早200年左右。汝水虹橋露出水面以後,倍受市民關注,尤其是襄城縣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更是連聲感嘆:“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再次看到這座橋。”最近,襄城縣文物部門近期計劃將汝水虹橋納入文物保護單位,隨後再逐級進行申報。

"

襄城縣景觀豐富,廣為流傳的“襄城八景”綜合了全縣最為有名的八處景色,其中“汝水虹橋”位居八景之首,這座橋位於縣城南門外北汝河上,又名“紅石橋”,一共36孔,是當時城南通往縣城的唯一橋樑,曾是水陸碼頭要衝。後來由於河床地勢增高,加之下游增建汝河大陳閘,水運中斷。因年久流沙淤積,橋面近平於河底,平時掩埋於水下,唯枯水季節尚能通行。1953年,南關大橋建成後,汝水虹橋失去作用,淡出人們的視野。2018年10月,因大陳閘維修洩水,汝河水位下降,汝水虹橋再次露出水面,成為當地一道獨特景觀。

河南襄城:汝水虹橋露出水面,成為當地獨特景觀

汝水虹橋曾是襄城縣水陸碼頭要衝

去年以來,襄城縣的汝水虹橋在微信朋友圈裡不斷被刷屏。它長期埋在水下,2018年10月,因大陳閘放水,汝河水位下降,汝水虹橋再次露出水面,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觀看。

近日記者慕名前往,站在南關大橋上向西眺望,果然看到不遠處橫著一座“鋪”在河床上的大橋,不時有人從橋上走過。

襄城縣文物管理股股長孫曉寧向記者介紹,汝水虹橋又名“紅石橋”,座落在襄城縣城關鎮河西村,大約建於元末明初(距今600多年)是當時城南通往縣城的唯一橋樑,曾是水陸碼頭之要衝。

文物專家介紹,該橋之所以歷經幾百年不塌,主要得益於當時先進的建橋工藝。每塊橋板前後左右都有扒釘鉚連,使整個橋面連為一體。橋墩兩端都有把石,依靠突出來的把頭,把橋身牢牢鎖死,防止被洪水沖垮。

由於後來流沙淤積,河床地勢增高,下游增建大陳閘水運中斷,橋面近平行於河底,平時掩埋於水下,只有枯水季節尚能通行。1953年,南關大橋建成後,汝水虹橋失去作用,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河南襄城:汝水虹橋露出水面,成為當地獨特景觀

因長期掩埋於水下,至今未定級

信步走在由一塊塊堅固石板拼接而成、因年代久遠而被輾軋沖刷得凸凹不平的古橋上,記者被深深地震撼了。橋板規格比較均衡,都是長約一丈、寬約二尺,石板與石板之間用大扒釘鉚連,從橋的這頭走到橋那頭,大約需要10多分鐘,記者粗略一數,該橋共有36個橋墩,每兩個橋墩中間架著9塊石板,整個橋身共315塊,其中混雜著七八塊水泥預製板,像是後來修補上去的。在石板與石板之間的溝槽裡,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河蚌貝類。再留心觀察石橋兩側,記者發現雕刻有四條龍,均龍頭朝西北,龍尾向東南。

正在橋下洗衣服的一位中年婦女說,大橋才露出水面的時候,吸引了附近一些村民到橋下“挖寶”,聽說有人挖到了陶盆陶罐和幾枚銅錢。

孫曉寧股長告訴記者,由於汝水虹橋長期埋在水下,如何實施保護是個難題,所以至今尚未定級(文物保護單位分為四級,分別是縣級、市級、省級和國家級)。它屬於國家文物毋庸置疑,始建年代可能比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券橋還要早200年左右。汝水虹橋露出水面以後,倍受市民關注,尤其是襄城縣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更是連聲感嘆:“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再次看到這座橋。”最近,襄城縣文物部門近期計劃將汝水虹橋納入文物保護單位,隨後再逐級進行申報。

河南襄城:汝水虹橋露出水面,成為當地獨特景觀

明代戶部尚書李敏作詩詠橋

歷史上,汝水虹橋既是座商貿之橋,也是文化之橋。它是京洛荊宛官道之咽喉,南來北往的商賈,東走西行的商船,彙集於此,遙想當年應是車輪滾滾,人聲鼎沸,熙熙攘攘的盛況;500年前,這裡文風昌盛,眾多學子借道拜入紫雲書院、走進文廟,學優而仕,報效國家。

明代戶部尚書李敏應走過此橋,前往紫雲書院講經授業,他的古詩“綠水紅橋掩映間,橫空三十六重環,天移鰲背來滄海,地擁虹腰跨碧灣。帝闕九閽通馹驛,王程萬里走夷蠻,驅山誰借神龍力, 石甃鞭痕血尚殷。”正是借描寫汝水虹橋而抒發壯志情懷。

上世紀50年代,汝河公路大橋建成後這座紅石橋失去了作用,下游建起的大陳閘將它沒於水下,數十年來,汝水虹橋和其它消逝的景觀一樣,成為古老的傳說。

隨著北汝河溼地公園的開建,當地本著“保護為主,開發為輔”的原則,對汝水虹橋附近原有的生態風貌進行適度開發,將逐步形成融“城、橋、水、人、文、綠”於一體的特色風景線,昔日的“襄城八景”之首、令許多襄城縣老年人念念不忘的汝水虹橋,就像一張發黃的老照片,儘管華彩不再,卻總能喚起人們的無限回憶。

"

襄城縣景觀豐富,廣為流傳的“襄城八景”綜合了全縣最為有名的八處景色,其中“汝水虹橋”位居八景之首,這座橋位於縣城南門外北汝河上,又名“紅石橋”,一共36孔,是當時城南通往縣城的唯一橋樑,曾是水陸碼頭要衝。後來由於河床地勢增高,加之下游增建汝河大陳閘,水運中斷。因年久流沙淤積,橋面近平於河底,平時掩埋於水下,唯枯水季節尚能通行。1953年,南關大橋建成後,汝水虹橋失去作用,淡出人們的視野。2018年10月,因大陳閘維修洩水,汝河水位下降,汝水虹橋再次露出水面,成為當地一道獨特景觀。

河南襄城:汝水虹橋露出水面,成為當地獨特景觀

汝水虹橋曾是襄城縣水陸碼頭要衝

去年以來,襄城縣的汝水虹橋在微信朋友圈裡不斷被刷屏。它長期埋在水下,2018年10月,因大陳閘放水,汝河水位下降,汝水虹橋再次露出水面,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觀看。

近日記者慕名前往,站在南關大橋上向西眺望,果然看到不遠處橫著一座“鋪”在河床上的大橋,不時有人從橋上走過。

襄城縣文物管理股股長孫曉寧向記者介紹,汝水虹橋又名“紅石橋”,座落在襄城縣城關鎮河西村,大約建於元末明初(距今600多年)是當時城南通往縣城的唯一橋樑,曾是水陸碼頭之要衝。

文物專家介紹,該橋之所以歷經幾百年不塌,主要得益於當時先進的建橋工藝。每塊橋板前後左右都有扒釘鉚連,使整個橋面連為一體。橋墩兩端都有把石,依靠突出來的把頭,把橋身牢牢鎖死,防止被洪水沖垮。

由於後來流沙淤積,河床地勢增高,下游增建大陳閘水運中斷,橋面近平行於河底,平時掩埋於水下,只有枯水季節尚能通行。1953年,南關大橋建成後,汝水虹橋失去作用,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河南襄城:汝水虹橋露出水面,成為當地獨特景觀

因長期掩埋於水下,至今未定級

信步走在由一塊塊堅固石板拼接而成、因年代久遠而被輾軋沖刷得凸凹不平的古橋上,記者被深深地震撼了。橋板規格比較均衡,都是長約一丈、寬約二尺,石板與石板之間用大扒釘鉚連,從橋的這頭走到橋那頭,大約需要10多分鐘,記者粗略一數,該橋共有36個橋墩,每兩個橋墩中間架著9塊石板,整個橋身共315塊,其中混雜著七八塊水泥預製板,像是後來修補上去的。在石板與石板之間的溝槽裡,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河蚌貝類。再留心觀察石橋兩側,記者發現雕刻有四條龍,均龍頭朝西北,龍尾向東南。

正在橋下洗衣服的一位中年婦女說,大橋才露出水面的時候,吸引了附近一些村民到橋下“挖寶”,聽說有人挖到了陶盆陶罐和幾枚銅錢。

孫曉寧股長告訴記者,由於汝水虹橋長期埋在水下,如何實施保護是個難題,所以至今尚未定級(文物保護單位分為四級,分別是縣級、市級、省級和國家級)。它屬於國家文物毋庸置疑,始建年代可能比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券橋還要早200年左右。汝水虹橋露出水面以後,倍受市民關注,尤其是襄城縣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更是連聲感嘆:“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再次看到這座橋。”最近,襄城縣文物部門近期計劃將汝水虹橋納入文物保護單位,隨後再逐級進行申報。

河南襄城:汝水虹橋露出水面,成為當地獨特景觀

明代戶部尚書李敏作詩詠橋

歷史上,汝水虹橋既是座商貿之橋,也是文化之橋。它是京洛荊宛官道之咽喉,南來北往的商賈,東走西行的商船,彙集於此,遙想當年應是車輪滾滾,人聲鼎沸,熙熙攘攘的盛況;500年前,這裡文風昌盛,眾多學子借道拜入紫雲書院、走進文廟,學優而仕,報效國家。

明代戶部尚書李敏應走過此橋,前往紫雲書院講經授業,他的古詩“綠水紅橋掩映間,橫空三十六重環,天移鰲背來滄海,地擁虹腰跨碧灣。帝闕九閽通馹驛,王程萬里走夷蠻,驅山誰借神龍力, 石甃鞭痕血尚殷。”正是借描寫汝水虹橋而抒發壯志情懷。

上世紀50年代,汝河公路大橋建成後這座紅石橋失去了作用,下游建起的大陳閘將它沒於水下,數十年來,汝水虹橋和其它消逝的景觀一樣,成為古老的傳說。

隨著北汝河溼地公園的開建,當地本著“保護為主,開發為輔”的原則,對汝水虹橋附近原有的生態風貌進行適度開發,將逐步形成融“城、橋、水、人、文、綠”於一體的特色風景線,昔日的“襄城八景”之首、令許多襄城縣老年人念念不忘的汝水虹橋,就像一張發黃的老照片,儘管華彩不再,卻總能喚起人們的無限回憶。

河南襄城:汝水虹橋露出水面,成為當地獨特景觀

"

襄城縣景觀豐富,廣為流傳的“襄城八景”綜合了全縣最為有名的八處景色,其中“汝水虹橋”位居八景之首,這座橋位於縣城南門外北汝河上,又名“紅石橋”,一共36孔,是當時城南通往縣城的唯一橋樑,曾是水陸碼頭要衝。後來由於河床地勢增高,加之下游增建汝河大陳閘,水運中斷。因年久流沙淤積,橋面近平於河底,平時掩埋於水下,唯枯水季節尚能通行。1953年,南關大橋建成後,汝水虹橋失去作用,淡出人們的視野。2018年10月,因大陳閘維修洩水,汝河水位下降,汝水虹橋再次露出水面,成為當地一道獨特景觀。

河南襄城:汝水虹橋露出水面,成為當地獨特景觀

汝水虹橋曾是襄城縣水陸碼頭要衝

去年以來,襄城縣的汝水虹橋在微信朋友圈裡不斷被刷屏。它長期埋在水下,2018年10月,因大陳閘放水,汝河水位下降,汝水虹橋再次露出水面,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觀看。

近日記者慕名前往,站在南關大橋上向西眺望,果然看到不遠處橫著一座“鋪”在河床上的大橋,不時有人從橋上走過。

襄城縣文物管理股股長孫曉寧向記者介紹,汝水虹橋又名“紅石橋”,座落在襄城縣城關鎮河西村,大約建於元末明初(距今600多年)是當時城南通往縣城的唯一橋樑,曾是水陸碼頭之要衝。

文物專家介紹,該橋之所以歷經幾百年不塌,主要得益於當時先進的建橋工藝。每塊橋板前後左右都有扒釘鉚連,使整個橋面連為一體。橋墩兩端都有把石,依靠突出來的把頭,把橋身牢牢鎖死,防止被洪水沖垮。

由於後來流沙淤積,河床地勢增高,下游增建大陳閘水運中斷,橋面近平行於河底,平時掩埋於水下,只有枯水季節尚能通行。1953年,南關大橋建成後,汝水虹橋失去作用,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河南襄城:汝水虹橋露出水面,成為當地獨特景觀

因長期掩埋於水下,至今未定級

信步走在由一塊塊堅固石板拼接而成、因年代久遠而被輾軋沖刷得凸凹不平的古橋上,記者被深深地震撼了。橋板規格比較均衡,都是長約一丈、寬約二尺,石板與石板之間用大扒釘鉚連,從橋的這頭走到橋那頭,大約需要10多分鐘,記者粗略一數,該橋共有36個橋墩,每兩個橋墩中間架著9塊石板,整個橋身共315塊,其中混雜著七八塊水泥預製板,像是後來修補上去的。在石板與石板之間的溝槽裡,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河蚌貝類。再留心觀察石橋兩側,記者發現雕刻有四條龍,均龍頭朝西北,龍尾向東南。

正在橋下洗衣服的一位中年婦女說,大橋才露出水面的時候,吸引了附近一些村民到橋下“挖寶”,聽說有人挖到了陶盆陶罐和幾枚銅錢。

孫曉寧股長告訴記者,由於汝水虹橋長期埋在水下,如何實施保護是個難題,所以至今尚未定級(文物保護單位分為四級,分別是縣級、市級、省級和國家級)。它屬於國家文物毋庸置疑,始建年代可能比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券橋還要早200年左右。汝水虹橋露出水面以後,倍受市民關注,尤其是襄城縣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更是連聲感嘆:“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再次看到這座橋。”最近,襄城縣文物部門近期計劃將汝水虹橋納入文物保護單位,隨後再逐級進行申報。

河南襄城:汝水虹橋露出水面,成為當地獨特景觀

明代戶部尚書李敏作詩詠橋

歷史上,汝水虹橋既是座商貿之橋,也是文化之橋。它是京洛荊宛官道之咽喉,南來北往的商賈,東走西行的商船,彙集於此,遙想當年應是車輪滾滾,人聲鼎沸,熙熙攘攘的盛況;500年前,這裡文風昌盛,眾多學子借道拜入紫雲書院、走進文廟,學優而仕,報效國家。

明代戶部尚書李敏應走過此橋,前往紫雲書院講經授業,他的古詩“綠水紅橋掩映間,橫空三十六重環,天移鰲背來滄海,地擁虹腰跨碧灣。帝闕九閽通馹驛,王程萬里走夷蠻,驅山誰借神龍力, 石甃鞭痕血尚殷。”正是借描寫汝水虹橋而抒發壯志情懷。

上世紀50年代,汝河公路大橋建成後這座紅石橋失去了作用,下游建起的大陳閘將它沒於水下,數十年來,汝水虹橋和其它消逝的景觀一樣,成為古老的傳說。

隨著北汝河溼地公園的開建,當地本著“保護為主,開發為輔”的原則,對汝水虹橋附近原有的生態風貌進行適度開發,將逐步形成融“城、橋、水、人、文、綠”於一體的特色風景線,昔日的“襄城八景”之首、令許多襄城縣老年人念念不忘的汝水虹橋,就像一張發黃的老照片,儘管華彩不再,卻總能喚起人們的無限回憶。

河南襄城:汝水虹橋露出水面,成為當地獨特景觀

河南襄城:汝水虹橋露出水面,成為當地獨特景觀

襄城八景,古代古人墨客寄託的情懷

1、汝水虹橋

作為明代襄城八景之一,汝水虹橋的名氣很大。但是,多數人都是通過襄城人李敏所做的一首《汝水虹橋》古詩而瞭解的。該詩所描述的是在碧綠的水面上,架著一座紅石拱橋,拱橋上共有36個拱孔,如同帝王宮闕的九門,四通八達。

2、乾明曉鍾

在襄城縣南1.5公里處,有一座乾明寺,乾明寺中有一口神奇的"乾明曉鍾"。據說,該鐘每到破曉的時候,不敲自鳴,聲音可傳數百里。

3、紫雲藏雪

秋冬交接之際,襄城縣紫雲山滿山遍野的紅葉蔚為壯觀,初雪在陽光的照耀下,銀裝素裹,堪稱絕佳一景。

4、令武秋風

襄城縣有一墓廟祠是用來紀念楚將景缺的。據說是其與秦兵在令武山交戰,大敗後被埋於令武山東面的山腳下,周邊種植的全是松柏,用來歌頌景缺的英勇。而每當秋風起的時候,松柏隨風搖曳,如泣如訴,令人油生一種英雄末路的悲愴。

5、龍池晚釣

中國人對於龍特別崇尚,古時候在襄城縣庫莊鄉郵亭村附近有一龍池,夏季,岸邊楊柳依依,池中荷花飄香,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垂釣人坐於池邊構成一幅優美的畫面。

6、陽臺暮雨

襄城縣東門外原有一座陽和樓,每到夕陽西下、暮色蒼茫的時候,縣城內炊煙裊裊,遠遠望去,如濛濛細雨,更像是一幅寫意的潑墨圖。

7、青冢愁雲

據傳,當年為了紀念昭君出塞,襄城縣十里鋪鎮築有一衣冠冢,在該冡旁邊恰好有一青冢寺,寺內香菸飄渺,狀若雲煙,為示緬懷,就將其稱為"青冢愁雲"。

8、高橋夜月

襄城縣城西北7.5公里處原本有一石橋,由於河床較低,顯得整座橋比較高,似懸空一般,就有了“高橋”一說。橋的旁邊,有一深潭,夏天的時候,月色皎潔,倒影入水中,如一幅唯美的圖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