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激盪3000年:掃除一切迷障,中國歷史應該這樣看!(一)

儒家 國學 中國歷史 孔子 海佑講史 2017-04-18

民國時,著名史學家呂思勉在研究中外歷史之後發出感嘆,說中國史書都是“帝王家史”,因為我國古代的正史,基本都是記載王侯將相生平經歷的,而缺乏對當時社會環境和民生狀況的描寫。

雖然這樣說,但我們依舊可以從重點描述帝王將相的史書和可靠的非正史典籍中分析出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生產力水平。用這種方法,我們可以分析出關於當時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水平的比較可靠的結論。比如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漢武帝為了擊匈奴收重稅導致當時全國大部分中產家庭破產,而我國宋朝經濟相當發達人民生活水平相當高等等這些結論。

風雲激盪3000年:掃除一切迷障,中國歷史應該這樣看!(一)

所以這篇文章,我們會從經濟金融學角度來講一講中國近3000年的歷史發展進程。看看從這個角度,我國曆史又是如何演變的,這和我們的主流歷史觀又有何不同?

不過,在講這些之前,我想要先講解一個觀點。那就是我們歷史教科書中按照線性史學模型,把中國社會形態分成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五個階段的演進方法是不對的

風雲激盪3000年:掃除一切迷障,中國歷史應該這樣看!(一)

首先,使用西方線性思維方法來研究充滿道源文化的中華歷史顯然是不對的,照搬套搬、削足適履,只會產生虛無歷史主義。再者,這五種社會形態也根本經不起推敲,仔細研究一下我國曆史都會覺得這種說法很荒謬。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中國,是從來沒有出現過奴隸社會這種東西的。看看先秦的典籍,或者儒家的四書五經,我們就會知道夏商周三代和奴隸社會是沒有半點聯繫的。

因為我國自古以來的社會形態,都是以自耕農為生產主體的。而且,中國社會從伏羲時代開始,就形成了兩個維繫社會運行的最基本特點:一是以血統宗族為基礎建立國家;二是在生產勞動上,以國有制和公有制為基石,建立社會倫理和生產關係。整個國家,就是一個大規模的家庭。

風雲激盪3000年:掃除一切迷障,中國歷史應該這樣看!(一)

這和西方歷史上的奴隸制是有著本質區別的。而且關於社會的五種形態的劃分,最早是由馬克思提出來的,是針對歐洲社會的一種劃分。馬克思他老人家從來沒說這也適用於中國的歷史和社會,但後來一些“磚家叫獸”,卻一廂情願的搬過來邯鄲學步,實在是食洋不化可笑至極。

夏商周三代和之前的三皇時代既不是奴隸社會也不是原始社會,那他們到底是什麼社會呢?答案就藏在先秦典籍和四書五經裡面。在儒家的思想中,三代是中國社會第二美好的時候。第一美好的時候,則是三代之前的三皇時期。

風雲激盪3000年:掃除一切迷障,中國歷史應該這樣看!(一)

三皇五帝

孔子為什麼會說春秋戰國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呢?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孔子拿來和春秋戰國時代對比的正是夏商周三代,而他要恢復的禮樂制度,也正是那個時代的制度。

所以說,孔子所懷念的那個美好社會,就是《禮記》中所闡述的“大同社會”,用現在喜聞樂見的話來說就是未來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這個社會也不是孔子發明的,而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它的存在時期,長達幾千年。所以我們民族的歷史,是從大同社會開始的。而不是從愚昧的原始社會開始的,更不是從野蠻的奴隸社會開始的。

風雲激盪3000年:掃除一切迷障,中國歷史應該這樣看!(一)

孔子講學

下面是我從《四書五經》裡面摘選出來的孔子的社會理想以及對“大同社會”的描述: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從這句話可以看得出來,孔子很想恢復夏商周三代的大同社會,那大同社會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孔子接著又闡述了出來: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一段話很多人中學課本里肯定學過,如果當時有背過,現在肯定還有印象。大同社會失去之後,天下就變成了小康社會。大同社會和小康社會的區別是什麼呢?那就是——大同社會是天下有道故而天下為公,小康社會是天下無道故而天下為家。接著孔子進一步闡述了什麼是小康社會: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大道隱沒,天下為私,而不復為公,小康社會,就成了天下的次優選項。但是在孔子的時代,連小康社會也成了一種奢望。因為小康社會的核心,就是禮樂文明,禮崩樂壞了,那小康社會就不復存在。

風雲激盪3000年:掃除一切迷障,中國歷史應該這樣看!(一)

在儒家的另一本經典《公羊春秋》裡面,講了天下三世循環的思想,這三種社會形態分別是據亂世、昇平市和太平世。太平世,對應的是大同。昇平世對應的是小康,而據亂世對應的則是禮崩樂壞的天下大亂。

為什麼我們歷史上會出現禮崩樂壞這種演變呢?從金融經濟角度來說,如果把大同社會理解為共產主義社會的話,那麼可以認為,是農業資本主義的發展,摧毀了共產主義

現在網絡上一個爭論探討的熱點,就是與同時期的西方相比,中國為什麼沒有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很多人你一言我一語,什麼蒙元入侵消滅了南宋資本主義萌芽,什麼滿清入關將明末資本主義萌芽扼殺在了搖籃裡等等,用著死板線性歷史教科書裡面的觀點分析,皓首窮經,最後牽牽強強一無所獲。

為什麼呢?因為這個答案實在是太簡單了,就像一堆博士經歷了無數下雨天還討論一滴水從萬米高空掉下來會不會砸死人一樣,讓人們陷入了線性歷史虛無主義中去了。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中國農業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超級繁榮和發達的時期了。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都是農業資本家,因為太過於發達,最後有實力篡奪王權。秦國呂不韋,可以拿很多國家做生意籌碼,把很多國家玩弄於鼓掌之上,可見當時的市場經濟有多麼發達。

風雲激盪3000年:掃除一切迷障,中國歷史應該這樣看!(一)

為什麼春秋時期會出現百家爭鳴的現象?為什麼老子、孔子、莊子、墨子、韓非子等等大師都統一在這個時代出現?為什麼《資治通鑑》要從三家分晉開始寫?因為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從那之後,中國就從大同社會結束,或者說,從共產主義社會,退化到了資本主義社會。農業資本家,和像呂不韋這樣的金融資本家們,控制了整個中國

大道既隱,天下大亂。以王公貴族為代表的農業資本家,和以商賈為代表的金融資本家們,為了爭奪私利,互相討伐。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變則強不變則亡,大爭之世到來,整個天下,進入了人頭翻滾模式。

此文是一個關於中國歷史的系列解說,這是第一篇,此篇重點講述了本文做歷史分析的幾個基本概念,下一篇將著重講秦漢歷史演變,喜歡的讀者朋友可以關注我獲得文章更新,我們下期見。

更多精彩的歷史解讀,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海佑講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