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到底歸屬儒釋道哪一家?它透露出中國人的信仰觀念

儒家 西遊記 國學 唐三藏 品談客 2017-03-31

《西遊記》可謂中國的一大千古奇書。關於它的話題,經久不衰,直到如今仍是影視作品的重要主題素材。 《西遊記》相傳是吳承恩做的,其實它是以玄奘取經的真人真事為基礎,長時間累積起來的。這一點,和《三國演義》《水滸傳》一樣,都是有民間底本素材,然後經過凝聚昇華而成。早在南宋時候,就有了《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元朝時候,就有了《西遊記平話》、《唐三藏西天取經》等作品,吳承恩正是把這些材料作為底本,在他生命的晚年,完成了這部中國第一神魔怪小說。

(吳承恩(1500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江蘇淮安人。為人“性敏而多慧,……復善諧謔。”做過明朝小官,“未久,恥折腰,遂拂袖而歸。活了八十三歲。”)

《西遊記》到底歸屬儒釋道哪一家?它透露出中國人的信仰觀念

《西遊記》是一部以宗教為題材的書,其主體表面上是佛教,但中間也夾雜著許多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曾有人這樣概括:“道士說這部書是一部金丹妙訣;和尚說這部書是禪門心法;秀才說這部書是一部正心誠意的理學書。”由此可見,《西遊記》更像是一個宗教大雜燴,事實上儒釋道三家誰也無法統戰它。

一般人讀《西遊記》,就是覺得好玩,有趣。但是,只要我們稍微留心,就能感覺到這樣一部宗教小說,其實並不那麼“宗教”。作者對於宗教的態度一點也不嚴肅,甚至有時候還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西遊記》所表現出的宗教觀念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古代中國人的宗教信仰觀念。它是世俗的,有時候甚至有點功利的。

表面上以求經為主線,宣揚佛法無邊,儒釋道三教合一,實際上信佛不誠,信道不純,信儒不忠。也正是《西遊記》對宗教的如此不“嚴肅”,以玩味滑稽之筆,將被神化的宗教又人化、世俗化過來,才使得這一宗教題材的作品有了世俗人間情味和趣味。

《西遊記》到底歸屬儒釋道哪一家?它透露出中國人的信仰觀念

對儒家態度

《西遊記》在書中構建了以玉皇大帝為首的天庭王朝。在這天庭體系之中,按照儒家的理想,講究君主賢文臣忠武將勇,玉帝以仁德掌管三界,而且天條森嚴。玉皇大帝好像是個同時具有儒釋道三家基因的人物。但就是這樣,也出現了天蓬元帥調戲嬋娥的糗事;玉帝妹子思凡下界生子的醜聞;武德星君狗眼看“猴”低的驕橫;甚至連玉皇大帝都言而無信、色厲內荏。允諾孫悟空上天給封大官,卻只給個不入流的弼馬溫;後來逼不得已給封了齊天大聖,還是個虛職,可見玉帝的出爾反爾,小家子氣。

從整個作品來看,中間對人世各類現象的冷嘲熱諷,戲謔之言,使得早前的儒家文人諷刺《西遊記》是“遊戲之筆”,“聊資村翁童子之笑謔,必求得修煉祕訣,亦鑿矣”,“若必以莊雅之言求之,則幾乎遺《西遊記》一書。”說白了,就是說這本書難登儒家的大雅之堂。直到後來,《西遊記》影響越來越大,儒家的人又開始想要統戰它為儒家的理學書。豈可得乎?

《西遊記》到底歸屬儒釋道哪一家?它透露出中國人的信仰觀念

對佛教的態度

《西遊記》表面上以向佛取經為主線,似乎信仰佛教,但在作品中往往是以亦莊亦諧的風格對宗教現象進行諷刺和調笑,其中也包括佛教。

當唐僧奉如來佛祖旨意向阿儺、迦葉取經書時,這兩位尊者不肯白手傳經,向他們“要人事”,公然索賄。唐僧沒給,二尊者便給他們“無字經”。唐僧只好將隨身僅有的寶物,沿途化齋用的紫金缽盂奉上,才拿到有字真經。可見,西天極樂淨土的佛界也有藏汙納垢、人前一套背後一套的一面。

再有,豬八戒成正果後,被封為淨壇使者。豬八戒對自己沒能像孫悟空一樣成佛有意見,向佛祖叫屈。佛祖如來說:“因汝口壯身慵,食腸寬大。蓋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諸佛事,教汝淨壇,乃是個有受用的品級。”由此可見,西方極樂世界也像俗世人間一樣,也講究“受用”。極樂世界和人間並無太大差別,《西遊記》就是用這種幽默的方式揭開了佛家對極樂世界的粉飾誇耀。

整體來看,《西遊記》對西天諸佛菩薩,基本上是肯定的,但並沒有把他們神聖化,而是適時的還原其人性的特徵。他們也會徇私情,為對自己有用的妖怪說情庇護,免其一死。他們也有讓妖怪在其管轄之地私設小雷音寺的失職,也有在觀音廟養貪心主持長老的尷尬。所以,說《西遊記》是佛教的,也是不妥的,至少是不嚴謹的。

《西遊記》到底歸屬儒釋道哪一家?它透露出中國人的信仰觀念

對道教的態度

《西遊記》對道教的長生不老以及煉丹之術表現出執著的追求。在孫悟空隨唐僧取經之前,也是學得一生的道家本事。整個《西遊記》之中,道家出場的人物並不比佛家少。在《西遊記》第44回“法身元運逢車力,心正妖邪度脊關”裡,對三清觀道士禳星加以嘲弄,並將三清聖像推倒,拋到廁所中。再有,烏雞國道士奪位;車遲國佞道滅佛;比丘國妖道惑亂等,都對道士極盡諷刺揶揄之能事,尤其痛恨畫符唸咒、捉妖祈福的道士。

《西遊記》到底歸屬儒釋道哪一家?它透露出中國人的信仰觀念

《西遊記》對宗教的諷刺揶揄和“不嚴肅”,某種程度也正應了中國人對宗教的信仰習慣。神有人的一面,人也可以成神。中國人對神的信仰其實是不虔誠的,不專一的,世俗化的;甚至可以一天進寺廟拜佛,另一天去道觀求仙。孫悟空就是前半生學道,後半生成佛,佛釋道是中國是可以合流的。世俗化的特徵就是不管你是佛祖菩薩,還是神仙聖道,你靈驗我就拜。縣官不如現管,你管我要求的事,我就拜。這也表現在為何玉皇大帝不如小小灶王爺,城隍爺和土地公吃香的原因,甚至連凡人關羽關二爺都比不過。

這恐怕也正是宗教題材的《西遊記》能有深刻的社會影響和能廣泛流傳的真正原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