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瑞金 興國 懷孕 於都 寧都 石生 不完美媽媽 江西 毛澤東 廣播 煙臺市福山區檢察院 2019-08-01
"
"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85年前,

丈夫報名參加紅軍。

出發的那一夜,

身懷六甲的妻子,

點亮家中唯一一盞馬燈,

送軍十里,

為行軍的丈夫照亮前路。

此次別過,

他與她

何時再相見呢?

記者足跡

"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85年前,

丈夫報名參加紅軍。

出發的那一夜,

身懷六甲的妻子,

點亮家中唯一一盞馬燈,

送軍十里,

為行軍的丈夫照亮前路。

此次別過,

他與她

何時再相見呢?

記者足跡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江西 於都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

江西

於都、瑞金、寧都、興國

"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85年前,

丈夫報名參加紅軍。

出發的那一夜,

身懷六甲的妻子,

點亮家中唯一一盞馬燈,

送軍十里,

為行軍的丈夫照亮前路。

此次別過,

他與她

何時再相見呢?

記者足跡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江西 於都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

江西

於都、瑞金、寧都、興國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提著馬燈,送丈夫、送紅軍......

贛南,是紅色政權初生的地方,也是萬里長征的起點。在這裡,我們重溫85年前的一場“送別”。

1934年10月,於都縣寒信村,駐紮在村中祠堂的紅一軍團戰士打著赤腳,整編隊伍,準備繼續前進。村民肖昌傳目睹這一切後,唯一的想法是——打雙草鞋送紅軍。

肖昌傳的兒子肖南鬥回憶: “我爸爸聽說紅軍來了,紅軍來了好辛苦,沒有鞋穿。他就叫了好多打草鞋的,這樣講,紅軍來了就好了,老百姓就好生活了。幫我做幾天草鞋,送給紅軍。”

"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85年前,

丈夫報名參加紅軍。

出發的那一夜,

身懷六甲的妻子,

點亮家中唯一一盞馬燈,

送軍十里,

為行軍的丈夫照亮前路。

此次別過,

他與她

何時再相見呢?

記者足跡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江西 於都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

江西

於都、瑞金、寧都、興國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提著馬燈,送丈夫、送紅軍......

贛南,是紅色政權初生的地方,也是萬里長征的起點。在這裡,我們重溫85年前的一場“送別”。

1934年10月,於都縣寒信村,駐紮在村中祠堂的紅一軍團戰士打著赤腳,整編隊伍,準備繼續前進。村民肖昌傳目睹這一切後,唯一的想法是——打雙草鞋送紅軍。

肖昌傳的兒子肖南鬥回憶: “我爸爸聽說紅軍來了,紅軍來了好辛苦,沒有鞋穿。他就叫了好多打草鞋的,這樣講,紅軍來了就好了,老百姓就好生活了。幫我做幾天草鞋,送給紅軍。”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紅軍戰士曾用過的草鞋

而家住瑞金縣洋溪村的赤衛隊員劉石生,則看到了臨時中央蘇區政府發出了擴大紅軍的命令。他選擇和兩名兄弟一起報名參軍,僅幾個月後,三人就跟隨部隊踏上漫漫長路。

石生出發那一夜,身懷六甲的妻子點亮家中唯一一盞馬燈,送軍十里,為行軍的丈夫照亮前路。石生的兒媳、81歲的老人鍾基發說,婆婆只記得,公公跟著紅軍北上。

鍾基發:“當時爸爸就是跟著毛主席(乾紅軍),送信、送文件。跟到1934年,紅軍北上,我丈夫的媽媽就把這個馬燈點亮了,送紅軍……”

夫妻一別64年

從提著馬燈送走紅軍那天開始,石生的妻子常常向丈夫離開的方向眺望。但她不知道,丈夫的方向其實在南方。

幾年後,曾和石生一起參加紅軍的同鄉帶回一個消息,他與石生在紅九軍團遠征至雲南扎西整編時,曾意外重逢,而這也是妻子得到的最後一個好消息。

1998年,石生的妻子過世,夫妻一別,已有64年。鍾基發回憶,婆婆彌留之際,最放不下的,是這盞馬燈。

鍾基發:“他們一起的三個人都沒有回來,犧牲了,看到這個燈,就看到了這三位紅軍。我的婆婆經常跟我講,這個馬燈要代代傳下去,作為傳家寶。我結婚的時候,她就點亮了馬燈,叫著‘石生噢,你的兒子娶了媳婦了,你要放心啊,家裡都過得好。’”

"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85年前,

丈夫報名參加紅軍。

出發的那一夜,

身懷六甲的妻子,

點亮家中唯一一盞馬燈,

送軍十里,

為行軍的丈夫照亮前路。

此次別過,

他與她

何時再相見呢?

記者足跡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江西 於都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

江西

於都、瑞金、寧都、興國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提著馬燈,送丈夫、送紅軍......

贛南,是紅色政權初生的地方,也是萬里長征的起點。在這裡,我們重溫85年前的一場“送別”。

1934年10月,於都縣寒信村,駐紮在村中祠堂的紅一軍團戰士打著赤腳,整編隊伍,準備繼續前進。村民肖昌傳目睹這一切後,唯一的想法是——打雙草鞋送紅軍。

肖昌傳的兒子肖南鬥回憶: “我爸爸聽說紅軍來了,紅軍來了好辛苦,沒有鞋穿。他就叫了好多打草鞋的,這樣講,紅軍來了就好了,老百姓就好生活了。幫我做幾天草鞋,送給紅軍。”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紅軍戰士曾用過的草鞋

而家住瑞金縣洋溪村的赤衛隊員劉石生,則看到了臨時中央蘇區政府發出了擴大紅軍的命令。他選擇和兩名兄弟一起報名參軍,僅幾個月後,三人就跟隨部隊踏上漫漫長路。

石生出發那一夜,身懷六甲的妻子點亮家中唯一一盞馬燈,送軍十里,為行軍的丈夫照亮前路。石生的兒媳、81歲的老人鍾基發說,婆婆只記得,公公跟著紅軍北上。

鍾基發:“當時爸爸就是跟著毛主席(乾紅軍),送信、送文件。跟到1934年,紅軍北上,我丈夫的媽媽就把這個馬燈點亮了,送紅軍……”

夫妻一別64年

從提著馬燈送走紅軍那天開始,石生的妻子常常向丈夫離開的方向眺望。但她不知道,丈夫的方向其實在南方。

幾年後,曾和石生一起參加紅軍的同鄉帶回一個消息,他與石生在紅九軍團遠征至雲南扎西整編時,曾意外重逢,而這也是妻子得到的最後一個好消息。

1998年,石生的妻子過世,夫妻一別,已有64年。鍾基發回憶,婆婆彌留之際,最放不下的,是這盞馬燈。

鍾基發:“他們一起的三個人都沒有回來,犧牲了,看到這個燈,就看到了這三位紅軍。我的婆婆經常跟我講,這個馬燈要代代傳下去,作為傳家寶。我結婚的時候,她就點亮了馬燈,叫著‘石生噢,你的兒子娶了媳婦了,你要放心啊,家裡都過得好。’”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採訪

劉石生烈士兒子劉有信、兒媳鍾基發兩位老人

馬燈的故事代代傳

母送子,妻送郎,鄉親送別紅軍,戰士別離故鄉。這一場送別,沒人知道方向,也沒人瞭解前方還有多少崇山與險灘。在那時,石生和他的戰友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跟著紅軍走。

公開資料統計,當年僅有24萬人口的瑞金,有11.3萬人參加革命,其中有5萬餘人為革命捐軀。紅旗飄揚,盡是烈士的鮮血。

"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85年前,

丈夫報名參加紅軍。

出發的那一夜,

身懷六甲的妻子,

點亮家中唯一一盞馬燈,

送軍十里,

為行軍的丈夫照亮前路。

此次別過,

他與她

何時再相見呢?

記者足跡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江西 於都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

江西

於都、瑞金、寧都、興國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提著馬燈,送丈夫、送紅軍......

贛南,是紅色政權初生的地方,也是萬里長征的起點。在這裡,我們重溫85年前的一場“送別”。

1934年10月,於都縣寒信村,駐紮在村中祠堂的紅一軍團戰士打著赤腳,整編隊伍,準備繼續前進。村民肖昌傳目睹這一切後,唯一的想法是——打雙草鞋送紅軍。

肖昌傳的兒子肖南鬥回憶: “我爸爸聽說紅軍來了,紅軍來了好辛苦,沒有鞋穿。他就叫了好多打草鞋的,這樣講,紅軍來了就好了,老百姓就好生活了。幫我做幾天草鞋,送給紅軍。”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紅軍戰士曾用過的草鞋

而家住瑞金縣洋溪村的赤衛隊員劉石生,則看到了臨時中央蘇區政府發出了擴大紅軍的命令。他選擇和兩名兄弟一起報名參軍,僅幾個月後,三人就跟隨部隊踏上漫漫長路。

石生出發那一夜,身懷六甲的妻子點亮家中唯一一盞馬燈,送軍十里,為行軍的丈夫照亮前路。石生的兒媳、81歲的老人鍾基發說,婆婆只記得,公公跟著紅軍北上。

鍾基發:“當時爸爸就是跟著毛主席(乾紅軍),送信、送文件。跟到1934年,紅軍北上,我丈夫的媽媽就把這個馬燈點亮了,送紅軍……”

夫妻一別64年

從提著馬燈送走紅軍那天開始,石生的妻子常常向丈夫離開的方向眺望。但她不知道,丈夫的方向其實在南方。

幾年後,曾和石生一起參加紅軍的同鄉帶回一個消息,他與石生在紅九軍團遠征至雲南扎西整編時,曾意外重逢,而這也是妻子得到的最後一個好消息。

1998年,石生的妻子過世,夫妻一別,已有64年。鍾基發回憶,婆婆彌留之際,最放不下的,是這盞馬燈。

鍾基發:“他們一起的三個人都沒有回來,犧牲了,看到這個燈,就看到了這三位紅軍。我的婆婆經常跟我講,這個馬燈要代代傳下去,作為傳家寶。我結婚的時候,她就點亮了馬燈,叫著‘石生噢,你的兒子娶了媳婦了,你要放心啊,家裡都過得好。’”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採訪

劉石生烈士兒子劉有信、兒媳鍾基發兩位老人

馬燈的故事代代傳

母送子,妻送郎,鄉親送別紅軍,戰士別離故鄉。這一場送別,沒人知道方向,也沒人瞭解前方還有多少崇山與險灘。在那時,石生和他的戰友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跟著紅軍走。

公開資料統計,當年僅有24萬人口的瑞金,有11.3萬人參加革命,其中有5萬餘人為革命捐軀。紅旗飄揚,盡是烈士的鮮血。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瑞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舊址鳥瞰圖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國廣記者 李晉攝

如今,石生家中靠東的那扇門上,一張光榮牌掛了許多年。牌子的顏色已與歲月一齊褪去,但兩面紅旗中間,“光榮烈屬”的字痕依然能夠辨認。

鍾基發說,“光榮”兩個字,已經和馬燈一起成了家裡的傳家寶,家中的孩子出生,她都會點亮馬燈,願孩子們向他們的紅軍爺爺一樣“光榮偉大”。

記者:“也會和家裡的孩子說這個馬燈的故事嗎?”

鍾基發:“有啊,會說啊,從我的兒子出了生,我們就會告訴他,這個燈是公公去(當)紅軍北上,奶奶點了這個馬燈把紅軍送走,保佑你像公公一樣光榮偉大。”

記者:“所以就像剛才說的,這個燈已經是傳家寶了。”

鍾基發:“是啊是啊。”

於都、瑞金、寧都、興國……行進四天,採訪車隊行程超350公里,走過的軌跡連成一條蜿蜒的曲線。而這僅僅只是紅軍長征的起點。

"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85年前,

丈夫報名參加紅軍。

出發的那一夜,

身懷六甲的妻子,

點亮家中唯一一盞馬燈,

送軍十里,

為行軍的丈夫照亮前路。

此次別過,

他與她

何時再相見呢?

記者足跡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江西 於都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

江西

於都、瑞金、寧都、興國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提著馬燈,送丈夫、送紅軍......

贛南,是紅色政權初生的地方,也是萬里長征的起點。在這裡,我們重溫85年前的一場“送別”。

1934年10月,於都縣寒信村,駐紮在村中祠堂的紅一軍團戰士打著赤腳,整編隊伍,準備繼續前進。村民肖昌傳目睹這一切後,唯一的想法是——打雙草鞋送紅軍。

肖昌傳的兒子肖南鬥回憶: “我爸爸聽說紅軍來了,紅軍來了好辛苦,沒有鞋穿。他就叫了好多打草鞋的,這樣講,紅軍來了就好了,老百姓就好生活了。幫我做幾天草鞋,送給紅軍。”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紅軍戰士曾用過的草鞋

而家住瑞金縣洋溪村的赤衛隊員劉石生,則看到了臨時中央蘇區政府發出了擴大紅軍的命令。他選擇和兩名兄弟一起報名參軍,僅幾個月後,三人就跟隨部隊踏上漫漫長路。

石生出發那一夜,身懷六甲的妻子點亮家中唯一一盞馬燈,送軍十里,為行軍的丈夫照亮前路。石生的兒媳、81歲的老人鍾基發說,婆婆只記得,公公跟著紅軍北上。

鍾基發:“當時爸爸就是跟著毛主席(乾紅軍),送信、送文件。跟到1934年,紅軍北上,我丈夫的媽媽就把這個馬燈點亮了,送紅軍……”

夫妻一別64年

從提著馬燈送走紅軍那天開始,石生的妻子常常向丈夫離開的方向眺望。但她不知道,丈夫的方向其實在南方。

幾年後,曾和石生一起參加紅軍的同鄉帶回一個消息,他與石生在紅九軍團遠征至雲南扎西整編時,曾意外重逢,而這也是妻子得到的最後一個好消息。

1998年,石生的妻子過世,夫妻一別,已有64年。鍾基發回憶,婆婆彌留之際,最放不下的,是這盞馬燈。

鍾基發:“他們一起的三個人都沒有回來,犧牲了,看到這個燈,就看到了這三位紅軍。我的婆婆經常跟我講,這個馬燈要代代傳下去,作為傳家寶。我結婚的時候,她就點亮了馬燈,叫著‘石生噢,你的兒子娶了媳婦了,你要放心啊,家裡都過得好。’”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採訪

劉石生烈士兒子劉有信、兒媳鍾基發兩位老人

馬燈的故事代代傳

母送子,妻送郎,鄉親送別紅軍,戰士別離故鄉。這一場送別,沒人知道方向,也沒人瞭解前方還有多少崇山與險灘。在那時,石生和他的戰友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跟著紅軍走。

公開資料統計,當年僅有24萬人口的瑞金,有11.3萬人參加革命,其中有5萬餘人為革命捐軀。紅旗飄揚,盡是烈士的鮮血。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瑞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舊址鳥瞰圖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國廣記者 李晉攝

如今,石生家中靠東的那扇門上,一張光榮牌掛了許多年。牌子的顏色已與歲月一齊褪去,但兩面紅旗中間,“光榮烈屬”的字痕依然能夠辨認。

鍾基發說,“光榮”兩個字,已經和馬燈一起成了家裡的傳家寶,家中的孩子出生,她都會點亮馬燈,願孩子們向他們的紅軍爺爺一樣“光榮偉大”。

記者:“也會和家裡的孩子說這個馬燈的故事嗎?”

鍾基發:“有啊,會說啊,從我的兒子出了生,我們就會告訴他,這個燈是公公去(當)紅軍北上,奶奶點了這個馬燈把紅軍送走,保佑你像公公一樣光榮偉大。”

記者:“所以就像剛才說的,這個燈已經是傳家寶了。”

鍾基發:“是啊是啊。”

於都、瑞金、寧都、興國……行進四天,採訪車隊行程超350公里,走過的軌跡連成一條蜿蜒的曲線。而這僅僅只是紅軍長征的起點。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於都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內,由草鞋組成的地圖

85年前,紅軍戰士突破敵人封鎖,身後是難捨的故土,眼前是未知的征途。在風雨如磐的長征路上,革命理想高於天的信念,也成為指引著紅軍向前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此後二萬五千裡的路。

鍾基發:哥哥出門當紅軍,笠婆掛在背中心,流血流汗打勝仗,唉呀嘞,唉呀嘞!

"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85年前,

丈夫報名參加紅軍。

出發的那一夜,

身懷六甲的妻子,

點亮家中唯一一盞馬燈,

送軍十里,

為行軍的丈夫照亮前路。

此次別過,

他與她

何時再相見呢?

記者足跡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江西 於都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

江西

於都、瑞金、寧都、興國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提著馬燈,送丈夫、送紅軍......

贛南,是紅色政權初生的地方,也是萬里長征的起點。在這裡,我們重溫85年前的一場“送別”。

1934年10月,於都縣寒信村,駐紮在村中祠堂的紅一軍團戰士打著赤腳,整編隊伍,準備繼續前進。村民肖昌傳目睹這一切後,唯一的想法是——打雙草鞋送紅軍。

肖昌傳的兒子肖南鬥回憶: “我爸爸聽說紅軍來了,紅軍來了好辛苦,沒有鞋穿。他就叫了好多打草鞋的,這樣講,紅軍來了就好了,老百姓就好生活了。幫我做幾天草鞋,送給紅軍。”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紅軍戰士曾用過的草鞋

而家住瑞金縣洋溪村的赤衛隊員劉石生,則看到了臨時中央蘇區政府發出了擴大紅軍的命令。他選擇和兩名兄弟一起報名參軍,僅幾個月後,三人就跟隨部隊踏上漫漫長路。

石生出發那一夜,身懷六甲的妻子點亮家中唯一一盞馬燈,送軍十里,為行軍的丈夫照亮前路。石生的兒媳、81歲的老人鍾基發說,婆婆只記得,公公跟著紅軍北上。

鍾基發:“當時爸爸就是跟著毛主席(乾紅軍),送信、送文件。跟到1934年,紅軍北上,我丈夫的媽媽就把這個馬燈點亮了,送紅軍……”

夫妻一別64年

從提著馬燈送走紅軍那天開始,石生的妻子常常向丈夫離開的方向眺望。但她不知道,丈夫的方向其實在南方。

幾年後,曾和石生一起參加紅軍的同鄉帶回一個消息,他與石生在紅九軍團遠征至雲南扎西整編時,曾意外重逢,而這也是妻子得到的最後一個好消息。

1998年,石生的妻子過世,夫妻一別,已有64年。鍾基發回憶,婆婆彌留之際,最放不下的,是這盞馬燈。

鍾基發:“他們一起的三個人都沒有回來,犧牲了,看到這個燈,就看到了這三位紅軍。我的婆婆經常跟我講,這個馬燈要代代傳下去,作為傳家寶。我結婚的時候,她就點亮了馬燈,叫著‘石生噢,你的兒子娶了媳婦了,你要放心啊,家裡都過得好。’”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採訪

劉石生烈士兒子劉有信、兒媳鍾基發兩位老人

馬燈的故事代代傳

母送子,妻送郎,鄉親送別紅軍,戰士別離故鄉。這一場送別,沒人知道方向,也沒人瞭解前方還有多少崇山與險灘。在那時,石生和他的戰友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跟著紅軍走。

公開資料統計,當年僅有24萬人口的瑞金,有11.3萬人參加革命,其中有5萬餘人為革命捐軀。紅旗飄揚,盡是烈士的鮮血。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瑞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舊址鳥瞰圖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國廣記者 李晉攝

如今,石生家中靠東的那扇門上,一張光榮牌掛了許多年。牌子的顏色已與歲月一齊褪去,但兩面紅旗中間,“光榮烈屬”的字痕依然能夠辨認。

鍾基發說,“光榮”兩個字,已經和馬燈一起成了家裡的傳家寶,家中的孩子出生,她都會點亮馬燈,願孩子們向他們的紅軍爺爺一樣“光榮偉大”。

記者:“也會和家裡的孩子說這個馬燈的故事嗎?”

鍾基發:“有啊,會說啊,從我的兒子出了生,我們就會告訴他,這個燈是公公去(當)紅軍北上,奶奶點了這個馬燈把紅軍送走,保佑你像公公一樣光榮偉大。”

記者:“所以就像剛才說的,這個燈已經是傳家寶了。”

鍾基發:“是啊是啊。”

於都、瑞金、寧都、興國……行進四天,採訪車隊行程超350公里,走過的軌跡連成一條蜿蜒的曲線。而這僅僅只是紅軍長征的起點。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於都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內,由草鞋組成的地圖

85年前,紅軍戰士突破敵人封鎖,身後是難捨的故土,眼前是未知的征途。在風雨如磐的長征路上,革命理想高於天的信念,也成為指引著紅軍向前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此後二萬五千裡的路。

鍾基發:哥哥出門當紅軍,笠婆掛在背中心,流血流汗打勝仗,唉呀嘞,唉呀嘞!

她身懷六甲,點亮馬燈送夫參軍,一別六十四年再未相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