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網貸提前還款的操作,竟然變為逾期,借貸人成為“失信人”

軟件 財經 蝸牛看點 2018-12-06

一筆進行網貸提前還款的操作,讓孫麗成竟然為了“失信人”。孫麗始終無法想明白,為何自己借的網貸進行提前還款操作,還會發生逾期問題?

一筆網貸提前還款的操作,竟然變為逾期,借貸人成為“失信人”

孫麗,從事飲料代理,也就是批發商。由於資金週轉不開,在一家網貸平臺上,申請現金借款,並簽訂了電子版借款協議。在這份協議中,她初始可用的額度為31000元。孫麗在這個額度範圍內,一次性的借款3萬元並支取了出來,而這筆協議最後還款結清的日期為2020年5月9日。對於做批發生意的她來說,為了週轉資金,已經不是第一次在這個網貸平臺上借款了。借款後,她以為,這次的借款會和原來一樣,只要自己按期歸還,到期結清,就不會有任何的問題。但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就是因為這一次的借款,讓她成為了“失信人”。

一筆網貸提前還款的操作,竟然變為逾期,借貸人成為“失信人”

人常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個多月後,孫麗的愛人因意外而離世。面對著愛人的離世,孫麗痛不欲生。在處理丈夫的後事,孫麗一直神志恍惚。在忙完丈夫的後事,孫麗沒有忘記還有一筆借款需要償還。於是,在9月5號,她在網貸平臺APP上,進行了手動還款操作。連續5筆的扣款顯示手動操作成功,扣款總額為3100餘元。在看到還款成功後,孫麗以為,這些扣款是她本月的本金、利息、保險費、手續費、服務費等,手動還款後,這些款項都已結清。原以為“提前還款”就可以了。沒想到,過了幾天後,她在登錄網貸平臺APP時,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逾期了2000多元。看著網頁上那紅色的逾期金額,孫麗愣住了。她已經提前還款了,怎麼還會出現了逾期金額?而且,網貸平臺也沒有發任何的消息,通知我有錢沒還啊?

一筆網貸提前還款的操作,竟然變為逾期,借貸人成為“失信人”

為了驗證是否提前還款成功,在10月6日,她還是在網貸平臺APP上,用手動還款的方式,還款7400餘元。但是還款後她發現,當這筆提前還款提交後,APP上還是顯示她有借款沒還完,還逾期了300餘元。心急如焚的她馬上聯繫平臺的客服,在打通電話後,她向客服人員說明,自己已經提前還款了。而且,在APP上顯示,每一次還款都成功。為什麼還會顯示沒還款?在給客服連續打了十多個電話後,客服給她的答覆都很含糊不清。有的客服說李麗的還款計入了總還款中,所以還有欠款。在孫麗再三表示每一次還款都顯示成功還清,客服說等他們向平臺有關部門彙報後,在給她答覆。在等待回覆的過程中,孫麗在查詢自己的個人信用報告時發現。自己在9月份,這筆3萬元的貸款,9月份逾期了1600餘元。10月份,逾期了300餘元。

一筆網貸提前還款的操作,竟然變為逾期,借貸人成為“失信人”

看著這兩筆逾期記錄,孫麗怎麼也想不明白。在她等待客服答覆的時間內,她的所有親朋好友竟然接到了催收短信。短信裡面是她的個人信息和一些PS照片。緊接而來的是一個個的催收電話,說她惡意不還錢,已經成了老賴。在事件未等到答覆,就遭受到暴力催收,孫麗氣憤不已。

一筆網貸提前還款的操作,竟然變為逾期,借貸人成為“失信人”

再次聯繫到平臺客服後,孫麗按平安工作人員的要求,向一個郵箱發出了自己的申訴,並把自己調取的個人徵信報告,發到了這個郵箱。但是,回覆依舊如石沉大海,沒有音信。為了洗清自己的逾期記錄,孫麗先後找到了當地的銀監局,公安局來需求幫助。而銀監局的答覆是,凡是個人徵信報告中出現的逾期,需要她在貸款機構來進行澄清,需要填寫一個《個人徵信異議申請表》。但是消除逾期記錄,那就必須得這個網貸平臺來辦理。

一筆網貸提前還款的操作,竟然變為逾期,借貸人成為“失信人”

孫麗的情況不是個案,面對著新興的網貸平臺,作為借貸者們自然有許多的方面弄不明白。就是那些借款協議中的許多條款規定,也會讓人云裡霧裡的弄不清。因為網貸平臺的借款協議,沒有一個統一的、規範的合同文本,更沒有各項收費的說明,也沒有細緻的借款、還款細則。所以,當發生這樣的情況後,更多的則是讓借款者無法維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