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7歲時身價高達10億美元,成功的祕訣之一是:欺騙自己'

日本 孫正義 馬雲 跳槽那些事兒 雅虎 書影測量者 2019-08-29
"

如果你入職了一家才創辦幾天的公司, 發現這家企業既沒資金也沒業務,連個像樣的辦公室都沒有;

更要命的是,CEO年僅23歲,但他卻拍著胸脯,唾沫橫飛地為你畫餅:“我們的公司要引領世界的潮流!我們要在5年內掙到6個億,10年內掙到30個億!”

你還敢跟著這個老闆繼續幹嗎?

事實上,這一幕發生在1981年的日本福岡市,一個不足6平米的小房間內。

當時,這位年輕的CEO僅有兩名員工,不過很快他就變成了光桿司令。這番慷慨激昂的演講讓員工認為老闆是個瘋子,儘快跑路才是上策。

後來,在員工眼中不靠譜的老闆,不僅實現了當初那些目標,還成了日本首富。他37歲時身價高達10億美元,名下的企業成功投資了雅虎、阿里巴巴等知名企業,投出了一個互聯網帝國,他本人也被稱為日本的“比爾.蓋茨”。

這個人就是孫正義。

"

如果你入職了一家才創辦幾天的公司, 發現這家企業既沒資金也沒業務,連個像樣的辦公室都沒有;

更要命的是,CEO年僅23歲,但他卻拍著胸脯,唾沫橫飛地為你畫餅:“我們的公司要引領世界的潮流!我們要在5年內掙到6個億,10年內掙到30個億!”

你還敢跟著這個老闆繼續幹嗎?

事實上,這一幕發生在1981年的日本福岡市,一個不足6平米的小房間內。

當時,這位年輕的CEO僅有兩名員工,不過很快他就變成了光桿司令。這番慷慨激昂的演講讓員工認為老闆是個瘋子,儘快跑路才是上策。

後來,在員工眼中不靠譜的老闆,不僅實現了當初那些目標,還成了日本首富。他37歲時身價高達10億美元,名下的企業成功投資了雅虎、阿里巴巴等知名企業,投出了一個互聯網帝國,他本人也被稱為日本的“比爾.蓋茨”。

這個人就是孫正義。

他37歲時身價高達10億美元,成功的祕訣之一是:欺騙自己

馬雲和孫正義

當然,成功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孫正義也時常陷入絕境,他曾在25歲時疾病纏身,被宣告只有五年壽命;也曾光外債就欠了10個億。那麼問題來了,他是靠著什麼一步步走到人生巔峰的呢?

是錯覺。

聽起來是不是有些荒誕?為何錯覺有這麼大的效果,我們又該怎麼運用錯覺改變人生?日本作家西田文郎在他的新書《錯覺的法則》中一一給出瞭解答。

西田文郎是日本印象訓練研究指導的先鋒,他進行了大量科學開發大腦潛能的研究,構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超級大腦訓練”,專注於提升大腦功能。

《錯覺的法則》首先從生理的角度出發,深入淺出地剖析了錯覺產生的原因;接下來旁徵博引,詳細解釋了哪些錯覺能夠幫助人們成功;最後,還給出了方法論,教會大家該如何培養好的錯覺,改變自己的人生,讀來有醍醐灌頂之感。接下來就來一一說明。

一、為何大腦會產生錯覺?

大腦之所以會產生錯覺,還要從它本身的結構講起。

科學家研究表明,大腦主要由三層結構組成,從外到內依次是新皮質、大腦邊緣系和腦幹。

最外面的新皮質被稱之為理性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腦左右半球,主要負責計算、分析、判斷和想象等高級智慧活動;

中間層的大腦邊緣系則為感性腦,人們的本能慾望、情緒等即是受它控制;

最裡面的腦幹是反射腦,控制呼吸、體溫調節等基本生理反應。

其中,理性腦極端肥大,是人類經過了漫長進化的獨特產物。

"

如果你入職了一家才創辦幾天的公司, 發現這家企業既沒資金也沒業務,連個像樣的辦公室都沒有;

更要命的是,CEO年僅23歲,但他卻拍著胸脯,唾沫橫飛地為你畫餅:“我們的公司要引領世界的潮流!我們要在5年內掙到6個億,10年內掙到30個億!”

你還敢跟著這個老闆繼續幹嗎?

事實上,這一幕發生在1981年的日本福岡市,一個不足6平米的小房間內。

當時,這位年輕的CEO僅有兩名員工,不過很快他就變成了光桿司令。這番慷慨激昂的演講讓員工認為老闆是個瘋子,儘快跑路才是上策。

後來,在員工眼中不靠譜的老闆,不僅實現了當初那些目標,還成了日本首富。他37歲時身價高達10億美元,名下的企業成功投資了雅虎、阿里巴巴等知名企業,投出了一個互聯網帝國,他本人也被稱為日本的“比爾.蓋茨”。

這個人就是孫正義。

他37歲時身價高達10億美元,成功的祕訣之一是:欺騙自己

馬雲和孫正義

當然,成功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孫正義也時常陷入絕境,他曾在25歲時疾病纏身,被宣告只有五年壽命;也曾光外債就欠了10個億。那麼問題來了,他是靠著什麼一步步走到人生巔峰的呢?

是錯覺。

聽起來是不是有些荒誕?為何錯覺有這麼大的效果,我們又該怎麼運用錯覺改變人生?日本作家西田文郎在他的新書《錯覺的法則》中一一給出瞭解答。

西田文郎是日本印象訓練研究指導的先鋒,他進行了大量科學開發大腦潛能的研究,構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超級大腦訓練”,專注於提升大腦功能。

《錯覺的法則》首先從生理的角度出發,深入淺出地剖析了錯覺產生的原因;接下來旁徵博引,詳細解釋了哪些錯覺能夠幫助人們成功;最後,還給出了方法論,教會大家該如何培養好的錯覺,改變自己的人生,讀來有醍醐灌頂之感。接下來就來一一說明。

一、為何大腦會產生錯覺?

大腦之所以會產生錯覺,還要從它本身的結構講起。

科學家研究表明,大腦主要由三層結構組成,從外到內依次是新皮質、大腦邊緣系和腦幹。

最外面的新皮質被稱之為理性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腦左右半球,主要負責計算、分析、判斷和想象等高級智慧活動;

中間層的大腦邊緣系則為感性腦,人們的本能慾望、情緒等即是受它控制;

最裡面的腦幹是反射腦,控制呼吸、體溫調節等基本生理反應。

其中,理性腦極端肥大,是人類經過了漫長進化的獨特產物。

他37歲時身價高達10億美元,成功的祕訣之一是:欺騙自己

大腦結構

正是藉助理性腦的功能,我們才能學會新技能,適應新工作,賺夠生活費。但決定我們是否去學習工作掙錢的,並不是理性腦,而是大腦邊緣系和反射腦,這兩個區域被統稱為IRA,譯作本能反射區。本能反射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屬於潛意識領域,理智無法操控;

輸入IRA的信息會依據情緒類型被大腦分類儲存;

從IRA輸出的信息攜帶情緒;

IRA產生的情緒導致右腦產生相關的想象,這會促進或者抑制左腦的理性思考;

輸入—輸出形成閉合迴路,大腦中存儲的信息會被不斷強化。

關於本能反射區是如何工作的,我們來舉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你向大腦中輸入的是“為什麼我這麼辛苦,就是賺不到錢”這樣的信息,IRA會將其識別為帶有負面情緒的信息,並輸出幾條賺不到錢的理由。這時,你已經下意識地把“掙錢”和“做不到”劃上了等號,你的理性腦左半球決定罷工,不願意再做徒勞無功的努力。

更要命的是,你的行為會在無意識中把“掙錢=做不到”這個等式再強化一遍,儲存在大腦中。

但是假如我們換一種方式,你問自己“我相信自己肯定能賺到錢,但是該怎麼做呢”,大腦就會將其儲存為正面情緒的記憶,並輸出“能夠賺到錢有哪些方法”。你會從心底裡認為“賺錢=做的到”, 這時理性腦的左半球就會開始正向思考,從而找出各種各樣的策略。可能其中的一兩條就正好能奏效,你也就賺到錢了。

由此可見,想要做到某件事,最重要的是向大腦中多輸入“我一定能做到這件事/我無所不能”的錯覺。可能你會覺得這太扯淡了,這不是自己騙自己嗎,我哪有那麼大的本事?但IRA並不在意這是否真實。

事實上,成功人士和普通人在能力方面並無太大差別,最大的差別,就是是否擁有肯定的錯覺。毫不誇張地說,錯覺能夠決定人的一生。

成功人士有哪些錯覺?

既然錯覺能夠改變人的一生,那想成功需要有哪些錯覺呢?西田文朗說,好的錯覺主要有以下三種:

  • 優越錯覺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有這麼一類人隨處可見。他們能力很強,但就是對自己沒有自信,明明遇到了很好的機會也會想著“我可能不行吧”,最後與千載難逢的機會失之交臂。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他們缺少一種成功人士必備的錯覺,叫做優越錯覺。

所謂優越錯覺,也就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優秀。人們一旦擁有了這種錯覺,就會更自信,做事更積極,行動力更強,也就是俗稱的“不要慫,就是幹”。他們不會被失敗打倒,也不會因為自己有缺點而意志消沉,而是想辦法去克服,取得進步。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由於有著優越錯覺,這類人往往不會過分地“苛求”自己。這也就意味著,他們不會強迫自己把事情做的盡善盡美。

有調查表明,完美主義者更加容易罹患抑鬱症。這其實是因為他們總在不斷反省,總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好,以至於鑽了牛角尖、陷入負面情緒,產生否定性錯覺。

  • 運感力

西田文郎還說,但凡成功的人,都會覺得自己的運氣很好,這種能力被稱之為“運感力”。挫折乃是世間常態,不管從事任何行業,任何工作,註定不可能一帆風順。深陷絕境之時,認為自己手握超好運氣的人,常常會產生沒來由的自信。正是這自信支撐他們堅持下去,最終有所成就。

比如,馬雲曾經說過“阿里巴巴成功是靠運氣”。阿里巴巴在早期的時候並不被看好,中途也差點倒閉,但馬雲一天都沒有動搖過。正是這種能力,幫助他走到了今天。

關於“運感力”,還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能夠感知到好運的人,會信任別人,尤其是一些同樣具有“運感力”的人,這些人聚集在一起好運會倍增。

"

如果你入職了一家才創辦幾天的公司, 發現這家企業既沒資金也沒業務,連個像樣的辦公室都沒有;

更要命的是,CEO年僅23歲,但他卻拍著胸脯,唾沫橫飛地為你畫餅:“我們的公司要引領世界的潮流!我們要在5年內掙到6個億,10年內掙到30個億!”

你還敢跟著這個老闆繼續幹嗎?

事實上,這一幕發生在1981年的日本福岡市,一個不足6平米的小房間內。

當時,這位年輕的CEO僅有兩名員工,不過很快他就變成了光桿司令。這番慷慨激昂的演講讓員工認為老闆是個瘋子,儘快跑路才是上策。

後來,在員工眼中不靠譜的老闆,不僅實現了當初那些目標,還成了日本首富。他37歲時身價高達10億美元,名下的企業成功投資了雅虎、阿里巴巴等知名企業,投出了一個互聯網帝國,他本人也被稱為日本的“比爾.蓋茨”。

這個人就是孫正義。

他37歲時身價高達10億美元,成功的祕訣之一是:欺騙自己

馬雲和孫正義

當然,成功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孫正義也時常陷入絕境,他曾在25歲時疾病纏身,被宣告只有五年壽命;也曾光外債就欠了10個億。那麼問題來了,他是靠著什麼一步步走到人生巔峰的呢?

是錯覺。

聽起來是不是有些荒誕?為何錯覺有這麼大的效果,我們又該怎麼運用錯覺改變人生?日本作家西田文郎在他的新書《錯覺的法則》中一一給出瞭解答。

西田文郎是日本印象訓練研究指導的先鋒,他進行了大量科學開發大腦潛能的研究,構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超級大腦訓練”,專注於提升大腦功能。

《錯覺的法則》首先從生理的角度出發,深入淺出地剖析了錯覺產生的原因;接下來旁徵博引,詳細解釋了哪些錯覺能夠幫助人們成功;最後,還給出了方法論,教會大家該如何培養好的錯覺,改變自己的人生,讀來有醍醐灌頂之感。接下來就來一一說明。

一、為何大腦會產生錯覺?

大腦之所以會產生錯覺,還要從它本身的結構講起。

科學家研究表明,大腦主要由三層結構組成,從外到內依次是新皮質、大腦邊緣系和腦幹。

最外面的新皮質被稱之為理性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腦左右半球,主要負責計算、分析、判斷和想象等高級智慧活動;

中間層的大腦邊緣系則為感性腦,人們的本能慾望、情緒等即是受它控制;

最裡面的腦幹是反射腦,控制呼吸、體溫調節等基本生理反應。

其中,理性腦極端肥大,是人類經過了漫長進化的獨特產物。

他37歲時身價高達10億美元,成功的祕訣之一是:欺騙自己

大腦結構

正是藉助理性腦的功能,我們才能學會新技能,適應新工作,賺夠生活費。但決定我們是否去學習工作掙錢的,並不是理性腦,而是大腦邊緣系和反射腦,這兩個區域被統稱為IRA,譯作本能反射區。本能反射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屬於潛意識領域,理智無法操控;

輸入IRA的信息會依據情緒類型被大腦分類儲存;

從IRA輸出的信息攜帶情緒;

IRA產生的情緒導致右腦產生相關的想象,這會促進或者抑制左腦的理性思考;

輸入—輸出形成閉合迴路,大腦中存儲的信息會被不斷強化。

關於本能反射區是如何工作的,我們來舉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你向大腦中輸入的是“為什麼我這麼辛苦,就是賺不到錢”這樣的信息,IRA會將其識別為帶有負面情緒的信息,並輸出幾條賺不到錢的理由。這時,你已經下意識地把“掙錢”和“做不到”劃上了等號,你的理性腦左半球決定罷工,不願意再做徒勞無功的努力。

更要命的是,你的行為會在無意識中把“掙錢=做不到”這個等式再強化一遍,儲存在大腦中。

但是假如我們換一種方式,你問自己“我相信自己肯定能賺到錢,但是該怎麼做呢”,大腦就會將其儲存為正面情緒的記憶,並輸出“能夠賺到錢有哪些方法”。你會從心底裡認為“賺錢=做的到”, 這時理性腦的左半球就會開始正向思考,從而找出各種各樣的策略。可能其中的一兩條就正好能奏效,你也就賺到錢了。

由此可見,想要做到某件事,最重要的是向大腦中多輸入“我一定能做到這件事/我無所不能”的錯覺。可能你會覺得這太扯淡了,這不是自己騙自己嗎,我哪有那麼大的本事?但IRA並不在意這是否真實。

事實上,成功人士和普通人在能力方面並無太大差別,最大的差別,就是是否擁有肯定的錯覺。毫不誇張地說,錯覺能夠決定人的一生。

成功人士有哪些錯覺?

既然錯覺能夠改變人的一生,那想成功需要有哪些錯覺呢?西田文朗說,好的錯覺主要有以下三種:

  • 優越錯覺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有這麼一類人隨處可見。他們能力很強,但就是對自己沒有自信,明明遇到了很好的機會也會想著“我可能不行吧”,最後與千載難逢的機會失之交臂。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他們缺少一種成功人士必備的錯覺,叫做優越錯覺。

所謂優越錯覺,也就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優秀。人們一旦擁有了這種錯覺,就會更自信,做事更積極,行動力更強,也就是俗稱的“不要慫,就是幹”。他們不會被失敗打倒,也不會因為自己有缺點而意志消沉,而是想辦法去克服,取得進步。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由於有著優越錯覺,這類人往往不會過分地“苛求”自己。這也就意味著,他們不會強迫自己把事情做的盡善盡美。

有調查表明,完美主義者更加容易罹患抑鬱症。這其實是因為他們總在不斷反省,總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好,以至於鑽了牛角尖、陷入負面情緒,產生否定性錯覺。

  • 運感力

西田文郎還說,但凡成功的人,都會覺得自己的運氣很好,這種能力被稱之為“運感力”。挫折乃是世間常態,不管從事任何行業,任何工作,註定不可能一帆風順。深陷絕境之時,認為自己手握超好運氣的人,常常會產生沒來由的自信。正是這自信支撐他們堅持下去,最終有所成就。

比如,馬雲曾經說過“阿里巴巴成功是靠運氣”。阿里巴巴在早期的時候並不被看好,中途也差點倒閉,但馬雲一天都沒有動搖過。正是這種能力,幫助他走到了今天。

關於“運感力”,還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能夠感知到好運的人,會信任別人,尤其是一些同樣具有“運感力”的人,這些人聚集在一起好運會倍增。

他37歲時身價高達10億美元,成功的祕訣之一是:欺騙自己

王堅

就像阿里巴巴的成功,並不是馬雲一人的功勞。他的身邊聚集了很多類似的人才,比如雲計算平臺的創始人王堅。他沒來由地堅信雲計算是未來的趨勢,因此用了整整七年時間,頂著旁人難以想象的壓力,研發成功了雲計算平臺。正是這樣一群具有“運感力”的人,才能打造出龐大的阿里巴巴帝國,做出了一番事業。

  • 苦樂力

顧名思義,“苦樂力”就是苦中作樂的能力。

我們的感性腦經常在愉快和不愉快之間搖擺,因此,痛苦和快樂註定無法脫離彼此而存在。成功者們之所以能夠苦中作樂,原因就是在於他們對這件事有著強烈的熱愛,並且有著明確的目標。即使他們身處痛苦之中,也能把感性腦拉回到愉快的狀態,從而享受痛苦。

"

如果你入職了一家才創辦幾天的公司, 發現這家企業既沒資金也沒業務,連個像樣的辦公室都沒有;

更要命的是,CEO年僅23歲,但他卻拍著胸脯,唾沫橫飛地為你畫餅:“我們的公司要引領世界的潮流!我們要在5年內掙到6個億,10年內掙到30個億!”

你還敢跟著這個老闆繼續幹嗎?

事實上,這一幕發生在1981年的日本福岡市,一個不足6平米的小房間內。

當時,這位年輕的CEO僅有兩名員工,不過很快他就變成了光桿司令。這番慷慨激昂的演講讓員工認為老闆是個瘋子,儘快跑路才是上策。

後來,在員工眼中不靠譜的老闆,不僅實現了當初那些目標,還成了日本首富。他37歲時身價高達10億美元,名下的企業成功投資了雅虎、阿里巴巴等知名企業,投出了一個互聯網帝國,他本人也被稱為日本的“比爾.蓋茨”。

這個人就是孫正義。

他37歲時身價高達10億美元,成功的祕訣之一是:欺騙自己

馬雲和孫正義

當然,成功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孫正義也時常陷入絕境,他曾在25歲時疾病纏身,被宣告只有五年壽命;也曾光外債就欠了10個億。那麼問題來了,他是靠著什麼一步步走到人生巔峰的呢?

是錯覺。

聽起來是不是有些荒誕?為何錯覺有這麼大的效果,我們又該怎麼運用錯覺改變人生?日本作家西田文郎在他的新書《錯覺的法則》中一一給出瞭解答。

西田文郎是日本印象訓練研究指導的先鋒,他進行了大量科學開發大腦潛能的研究,構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超級大腦訓練”,專注於提升大腦功能。

《錯覺的法則》首先從生理的角度出發,深入淺出地剖析了錯覺產生的原因;接下來旁徵博引,詳細解釋了哪些錯覺能夠幫助人們成功;最後,還給出了方法論,教會大家該如何培養好的錯覺,改變自己的人生,讀來有醍醐灌頂之感。接下來就來一一說明。

一、為何大腦會產生錯覺?

大腦之所以會產生錯覺,還要從它本身的結構講起。

科學家研究表明,大腦主要由三層結構組成,從外到內依次是新皮質、大腦邊緣系和腦幹。

最外面的新皮質被稱之為理性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腦左右半球,主要負責計算、分析、判斷和想象等高級智慧活動;

中間層的大腦邊緣系則為感性腦,人們的本能慾望、情緒等即是受它控制;

最裡面的腦幹是反射腦,控制呼吸、體溫調節等基本生理反應。

其中,理性腦極端肥大,是人類經過了漫長進化的獨特產物。

他37歲時身價高達10億美元,成功的祕訣之一是:欺騙自己

大腦結構

正是藉助理性腦的功能,我們才能學會新技能,適應新工作,賺夠生活費。但決定我們是否去學習工作掙錢的,並不是理性腦,而是大腦邊緣系和反射腦,這兩個區域被統稱為IRA,譯作本能反射區。本能反射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屬於潛意識領域,理智無法操控;

輸入IRA的信息會依據情緒類型被大腦分類儲存;

從IRA輸出的信息攜帶情緒;

IRA產生的情緒導致右腦產生相關的想象,這會促進或者抑制左腦的理性思考;

輸入—輸出形成閉合迴路,大腦中存儲的信息會被不斷強化。

關於本能反射區是如何工作的,我們來舉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你向大腦中輸入的是“為什麼我這麼辛苦,就是賺不到錢”這樣的信息,IRA會將其識別為帶有負面情緒的信息,並輸出幾條賺不到錢的理由。這時,你已經下意識地把“掙錢”和“做不到”劃上了等號,你的理性腦左半球決定罷工,不願意再做徒勞無功的努力。

更要命的是,你的行為會在無意識中把“掙錢=做不到”這個等式再強化一遍,儲存在大腦中。

但是假如我們換一種方式,你問自己“我相信自己肯定能賺到錢,但是該怎麼做呢”,大腦就會將其儲存為正面情緒的記憶,並輸出“能夠賺到錢有哪些方法”。你會從心底裡認為“賺錢=做的到”, 這時理性腦的左半球就會開始正向思考,從而找出各種各樣的策略。可能其中的一兩條就正好能奏效,你也就賺到錢了。

由此可見,想要做到某件事,最重要的是向大腦中多輸入“我一定能做到這件事/我無所不能”的錯覺。可能你會覺得這太扯淡了,這不是自己騙自己嗎,我哪有那麼大的本事?但IRA並不在意這是否真實。

事實上,成功人士和普通人在能力方面並無太大差別,最大的差別,就是是否擁有肯定的錯覺。毫不誇張地說,錯覺能夠決定人的一生。

成功人士有哪些錯覺?

既然錯覺能夠改變人的一生,那想成功需要有哪些錯覺呢?西田文朗說,好的錯覺主要有以下三種:

  • 優越錯覺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有這麼一類人隨處可見。他們能力很強,但就是對自己沒有自信,明明遇到了很好的機會也會想著“我可能不行吧”,最後與千載難逢的機會失之交臂。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他們缺少一種成功人士必備的錯覺,叫做優越錯覺。

所謂優越錯覺,也就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優秀。人們一旦擁有了這種錯覺,就會更自信,做事更積極,行動力更強,也就是俗稱的“不要慫,就是幹”。他們不會被失敗打倒,也不會因為自己有缺點而意志消沉,而是想辦法去克服,取得進步。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由於有著優越錯覺,這類人往往不會過分地“苛求”自己。這也就意味著,他們不會強迫自己把事情做的盡善盡美。

有調查表明,完美主義者更加容易罹患抑鬱症。這其實是因為他們總在不斷反省,總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好,以至於鑽了牛角尖、陷入負面情緒,產生否定性錯覺。

  • 運感力

西田文郎還說,但凡成功的人,都會覺得自己的運氣很好,這種能力被稱之為“運感力”。挫折乃是世間常態,不管從事任何行業,任何工作,註定不可能一帆風順。深陷絕境之時,認為自己手握超好運氣的人,常常會產生沒來由的自信。正是這自信支撐他們堅持下去,最終有所成就。

比如,馬雲曾經說過“阿里巴巴成功是靠運氣”。阿里巴巴在早期的時候並不被看好,中途也差點倒閉,但馬雲一天都沒有動搖過。正是這種能力,幫助他走到了今天。

關於“運感力”,還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能夠感知到好運的人,會信任別人,尤其是一些同樣具有“運感力”的人,這些人聚集在一起好運會倍增。

他37歲時身價高達10億美元,成功的祕訣之一是:欺騙自己

王堅

就像阿里巴巴的成功,並不是馬雲一人的功勞。他的身邊聚集了很多類似的人才,比如雲計算平臺的創始人王堅。他沒來由地堅信雲計算是未來的趨勢,因此用了整整七年時間,頂著旁人難以想象的壓力,研發成功了雲計算平臺。正是這樣一群具有“運感力”的人,才能打造出龐大的阿里巴巴帝國,做出了一番事業。

  • 苦樂力

顧名思義,“苦樂力”就是苦中作樂的能力。

我們的感性腦經常在愉快和不愉快之間搖擺,因此,痛苦和快樂註定無法脫離彼此而存在。成功者們之所以能夠苦中作樂,原因就是在於他們對這件事有著強烈的熱愛,並且有著明確的目標。即使他們身處痛苦之中,也能把感性腦拉回到愉快的狀態,從而享受痛苦。

他37歲時身價高達10億美元,成功的祕訣之一是:欺騙自己

羽生結弦

比方說,日本運動員羽生結弦滑冰多年,經歷了高強度的體育訓練,甚至受傷無數,這絕對算不上是快樂的體驗。但他在訓練過程中能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提高,增強了自信,對獎牌更加期待。這些都能幫助他苦中作樂,拿下一次又一次的冠軍。

有哪些行動可以培養好的錯覺?

  • 轉換思維,把“人有我無”轉換成“人無我有”

假如你到一家連鎖店新開的分店去工作,按照正常的思路來看,可能會覺得,手上的資源少、團隊鬆散、制度混亂,比總店差的太多,很難做出成績。這時你就開始悲觀嘆氣,工作也不想好好做了。

但如果你換個角度去思考,分店有哪些總店所沒有的優勢,就會發現這個新的平臺大有可為,反而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這個時候,你就會為大腦輸入肯定性錯覺,也能夠開動腦筋,做出成績了。

  • 設立關鍵詞,迅速回歸肯定錯覺

感性腦的特點,就是在愉快和不愉快之間徘徊。而快速把感性腦從不愉快拉回愉快的能力,就是苦樂力。

當然,培養苦樂力並不難,只要為自己設置一個正面印象的關鍵詞即可。

西田文郎給自己設置的關鍵詞是“感恩”,比如,遇到一個難題時,他不會抱怨難題太難,而是會對自己說“感恩,感恩我能有這樣一個解決難題的機會”。這樣一來,就向大腦中輸入了肯定的錯覺,將感性腦拉回到愉快的狀態。

  • 意識到錯覺,並有意識地行動

嚴格意義上來說,所有的一切都是錯覺。

比如你在小的時候學游泳,但嗆了水,會覺得“游泳好可怕”,再也不要學游泳了,這就是所謂的心理陰影。但是如果成年後,機緣巧合下上了游泳課,並得到了教練的悉心指導,不僅學會游泳,還會覺得游泳很快樂。這個過程,就破除了一直以來大腦內存儲的否定性錯覺。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開始行動。如果一味迴避問題,恐懼感就會在大腦中盤旋,揮之不去,只能在否定性錯覺的泥沼中不可自拔,每況愈下。

但一旦開啟行動,在不斷的嘗試中,總會取得一些或大或小的進步。這些成就感會越積越多,最終讓你突破自身的極限。

  • 通過前提條件——已知條件——目標模式來實現夢想

除了錯覺,西田文郎還解析了成功者的思維。他認為在動手之前,成功者會先理清事情的前提條件,然後找到自己已擁有的已知條件,然後定下目標,再通過調整已知條件,向目標靠近。

舉個例子,你長得不帥,但是想得到女性的青睞。那麼分析一下,你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前提條件就是你長得不帥,但已知條件是你擁有一個聰明的大腦,還有一定程度的幽默感。

那麼,為了達到獲得女性青睞這個目標,你就可以嘗試探索已知條件的各種可能性,比如運用聰明才智多賺錢,或者提升幽默感,這些都能成為被異性喜愛的資本。

運用這個模式,採取行動,不斷試錯,在前進過程中,只要有哪怕一絲的進步,都會向自己的大腦中輸入肯定性錯覺。好的錯覺由此強化,並催生出更強勁的行動力和更好的結果。

初看這本書,會覺得這根本就是雞湯書,書中充滿著玄學。

但細細看個幾遍,再結合自己多年的人生經驗,就會有很多感觸湧上心頭。

這本書最好的地方,是用科學的理論解釋了成功人士所謂的“人格魅力”,並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能走出人生的死衚衕。

也許我們沒有辦法生來就成為孫正義,但從認識錯覺開始,擁抱錯覺,利用錯覺,我們終將成為夢想中的那個自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