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類人最特殊,不僅戰鬥力非常強,而且人人都崇尚死亡

日本 櫻花 政治 儒家 佛教 靜說歷史 2019-04-19

作為中國近鄰,日本一直以來與中國淵源頗深,漢唐時期,中日交往頻繁,許多先進生產技術和政治制度傳入日本,促進了日本社會進步,近代以來日本崛起,走上軍國主義道路,開始對外擴張,將目光瞅準了身邊的龐然大物,給中國帶來了慘重災難。

20世紀以後,中國對日本的瞭解也越來越深,日本有非常強烈的民族色彩,對於天皇絕對效忠,自從9世紀以後,日本開始進入地方領主統治階段,開始籌備私人武裝,逐漸演化成了專業的軍事組織。

這種組織建立在主僕關係上,後來地方勢力越做越大,超過了朝廷管轄,因此只能藉助各個地區的武士力量相互制衡,武士集團得到承認,成為新的特權階級,日本武士由來已久,對社會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以至於許多人對“武士”十分著迷,各地都在研究武士的相關信息,就連民眾也十分嚮往他們究竟武士有什麼令人著迷的地方,“武士道”精神有意味著什麼?

日本有一類人最特殊,不僅戰鬥力非常強,而且人人都崇尚死亡

武士代表著一個特殊的群體,日本社會學家認為,武士有著崇高的精神,名、義、禮、勇等等都是武士必備理念,不過這些都不是最令人感興趣的地方,很多人熟悉武士來自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坦然面對死亡,這種大無畏精神令人感到敬佩。

“武士道”是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江戶時代吸收儒家和道家思想以後逐漸完善,武士尊重社會禮儀,尤其是君臣之禮,認為純粹的死去才是武士該有的覺悟,“情義”是武士追求的本質,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很多日本人的做法不被人理解,例如許多人不會到別人家做客,同樣不會輕易接受別人的幫助,如果接受了別人恩惠,會在心理形成一種沉重負擔。

因此日本人非常自律,嚴格要求自己,對於別人的幫助付出回報,日本流傳下來的“四十七士”故事中,一個武士為了報答主人的知遇之恩,不惜殺掉親人,在他們看來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違背主人的意願。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武士引起了民眾的深思,此外日本人還十分注重名譽,二戰時期,不計其數的日本士兵遠離本土,前往外地作戰,雖說日軍所過之處給當地人留下了慘痛的回憶,但是軍人的角度來說,執行命令就是天職。

日本有一類人最特殊,不僅戰鬥力非常強,而且人人都崇尚死亡

日本入侵緬甸時候,因為地形限制,許多士兵慘敗,但是很少有人會束手投降,這些情況讓西方國家感到詫異,無論在什麼時候,日本人都不會輕易承認失敗,在他們心中失敗是最大的恥辱,比起名譽受損,他們更願放棄自己的生命。

再就是日本人的居住環境有很大影響,去過日本的人都會發現,日本人的房屋佈置很奇特,會有一種及其陰暗的趕回,而且日本人嚮往黑暗,陰臀環境間接給人帶來了心理影響。

日本社會壓力極大,每年都會有很多人選擇自殺,結束生命,武士自然也不例外,長期受到這種環境影響,導致心理產生一定黑暗,除此以外,日本社會等級觀念深入人心,例如一個家庭中,父親佔據絕對話語權。

吃飯時只有父親都筷其他人才能進食,平時見到長輩必須行禮,或許外人看來不過是一種禮貌行為,其實是一種強烈的等級觀念,地位尊貴的人就得享受高高在上的感覺,日本社會對此習以為常,從武士統治階段就開始實行,其中的約束觀念影響深遠。

日本有一類人最特殊,不僅戰鬥力非常強,而且人人都崇尚死亡

日本國花為櫻花,在日本人心中有極高地位,每當櫻花盛開的時候,日本人都會懷著一顆神聖心態去觀賞,櫻花的美好讓人感受到了武士的精神,即便死去也要維護屬於自己的美麗與榮耀。

日本社會沒有天堂和地獄的理念,認為人不會永遠死去,只是換了一種形態活著,因此武士才不會畏懼死亡,何況日本人信奉佛教,因為這種宗教的影響,佛教傳入以後,武士深受影響,認為自己活著就是為了國家和君主。

日本有一類人最特殊,不僅戰鬥力非常強,而且人人都崇尚死亡

武士並不像表面上的那樣光鮮亮麗,這個群體很特殊,他們不會從事生產也沒有錢財,因此生活來源都來自領主,有時候根本不夠日常花銷,更別說是養活家人了,因此認為世俗沒有什麼好留戀的,種種因素才形成了如今的日本武士道精神。

參考資料:

【《日本武士》、《最後的武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