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日韓之間在歷史問題上的矛盾升級到技術貿易戰。日本效法美國對中國華為實行貿易禁運的手法,對韓國實行了貿易限制措施,限制對韓國出口用於半導體制造的三種材料,致使韓國企業的生產受到嚴重影響。這不僅使中日韓合作受到嚴重威脅,就是東亞地區合作也遭遇嚴重挑戰,往更深層次說,世界自由貿易體系都面臨考驗。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是因為東亞地區始終未能突破觀念上的歷史瓶頸。日韓的貿易衝突再次提醒我們,東亞未來要獲得更大的發展,就需要解決歷史瓶頸的制約。

"

最近日韓之間在歷史問題上的矛盾升級到技術貿易戰。日本效法美國對中國華為實行貿易禁運的手法,對韓國實行了貿易限制措施,限制對韓國出口用於半導體制造的三種材料,致使韓國企業的生產受到嚴重影響。這不僅使中日韓合作受到嚴重威脅,就是東亞地區合作也遭遇嚴重挑戰,往更深層次說,世界自由貿易體系都面臨考驗。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是因為東亞地區始終未能突破觀念上的歷史瓶頸。日韓的貿易衝突再次提醒我們,東亞未來要獲得更大的發展,就需要解決歷史瓶頸的制約。

警惕美國以亞制亞的帝國政策

7月5日,韓國民眾在日本駐韓大使館前集會,譴責日本政府對韓國出口的決定,舉牌呼籲“抵制日貨”

日本必須走出帝國的陰霾

日韓在歷史問題上的矛盾由來已久,且錯綜複雜。儘管美國和日本為遏制中國一再推行價值觀外交,但韓國和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價值觀始終無法統一。

這次日韓關係惡化的直接導火索是去年11月29日,韓國大法院(最高法院)裁決日本企業賠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強行徵用的多名韓國勞工。此後,由於日本政府要求日本企業拒絕履行法院判決,所以今年韓國法院就批准扣押了日企在韓的資產。

日本的邏輯是,強制徵用勞工等民間索賠問題在1965年日韓恢復邦交正常化時簽訂的《請求權協定》中“已經解決”。而韓方認定該協定沒有終止公民索賠權利。

"

最近日韓之間在歷史問題上的矛盾升級到技術貿易戰。日本效法美國對中國華為實行貿易禁運的手法,對韓國實行了貿易限制措施,限制對韓國出口用於半導體制造的三種材料,致使韓國企業的生產受到嚴重影響。這不僅使中日韓合作受到嚴重威脅,就是東亞地區合作也遭遇嚴重挑戰,往更深層次說,世界自由貿易體系都面臨考驗。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是因為東亞地區始終未能突破觀念上的歷史瓶頸。日韓的貿易衝突再次提醒我們,東亞未來要獲得更大的發展,就需要解決歷史瓶頸的制約。

警惕美國以亞制亞的帝國政策

7月5日,韓國民眾在日本駐韓大使館前集會,譴責日本政府對韓國出口的決定,舉牌呼籲“抵制日貨”

日本必須走出帝國的陰霾

日韓在歷史問題上的矛盾由來已久,且錯綜複雜。儘管美國和日本為遏制中國一再推行價值觀外交,但韓國和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價值觀始終無法統一。

這次日韓關係惡化的直接導火索是去年11月29日,韓國大法院(最高法院)裁決日本企業賠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強行徵用的多名韓國勞工。此後,由於日本政府要求日本企業拒絕履行法院判決,所以今年韓國法院就批准扣押了日企在韓的資產。

日本的邏輯是,強制徵用勞工等民間索賠問題在1965年日韓恢復邦交正常化時簽訂的《請求權協定》中“已經解決”。而韓方認定該協定沒有終止公民索賠權利。

警惕美國以亞制亞的帝國政策

反映韓國勞工被強徵後的苦難生活的韓國電影《軍艦島》

事實上,由於強徵勞工和強徵慰安婦等問題雖然發生在戰爭期間,其行為也是為戰爭服務的行為,但因其首先是違反了現代國家共同的法律基本準則,其次,這些行為都不屬於戰爭中無法避免的人身權利侵害,所以其賠償問題與戰爭賠償是分開的。與此同時,按照現代西方關於國家的理論和相關法理學說,國家沒有權力替公民放棄自己的主張權。因為這等於國家剝奪了自己公民對外維護自身利益的權利。按說,一再聲稱自己是現代化民主自由國家的日本,應該非常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恰恰相反,日本政府在處理這類涉及普通民眾的歷史賠償問題上,始終堅持以國家權力取代個人權利,堅持通過政府協議方式解決。在這種思想指導下,2015年12月韓日雙方就慰安婦問題簽署一個 “最終、不可逆轉”的協議。由於這個協議涉嫌國家剝奪了公民的主張權,因而遭到韓國社會的廣泛反對。這導致日本原本想通過國家間協議解決問題,而事實上反而激化了日韓矛盾。

不過,真正導致日韓在歷史問題上矛盾不斷激化的深層原因在於,一向高舉民主、自由、人權大旗的安倍政府,對日本軍國主義在歷史上的反人類罪行,始終採取開脫和翻案的政策。日本一方面以日韓間曾經的協議,認定日本無需對二戰時強徵勞工進行賠償,另一方面又大肆推行歷史修正主義,在二戰受害者的傷口上撒鹽。日本政府的這種惡劣行徑,不斷地激發著具體受害者的義憤,促使這些受害者通過法律手段尋求受害補償。而其實這種尋求補償的真正意義在於督促日本政府正視歷史罪惡。而日本政府卻偏偏採取了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從而使得矛盾陷入無解狀態。最終,韓國法院採取了一種讓日本人無法接受的方式判決了此案。

其實,日本政府的歷史修正主義態度不僅傷害日韓關係,也影響中日關係和日本與其他東亞國家的關係。而從更廣闊的視野看,它也影響日本的戰略定位和戰略取向。而這種定位和取向都明顯地不利於東亞國家的團結和共同發展。所以,從地區發展的角度看,日本政府是否能夠儘早地走出帝國的陰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要警惕美國以亞制亞的帝國政策

日韓都是美國的盟友,而且美國一直在推動美日韓三國軍事同盟體系的建設,日韓雙方關係緊張不斷,顯然不利於美國戰略的推進。但人們一直感到奇怪的是美國為什麼不能調解日韓之間的矛盾。

其實,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日韓今天的矛盾是與冷戰後美國推行的以亞制亞政策分不開的。通過佔領-奴役,再利用被奴役者作為打手擴展勢力範圍,這是自羅馬帝國時就開始的帝國擴張手法。英國佔領印度後,大量使用印度人作為自己在亞洲擴張的工具,也是沿襲了這種做法。二戰後,美國看似在亞洲扮演了部分國家保護神的角色,但實際上是通過這種所謂的“保護”實現了對這些盟國軍事和外交的操控。

"

最近日韓之間在歷史問題上的矛盾升級到技術貿易戰。日本效法美國對中國華為實行貿易禁運的手法,對韓國實行了貿易限制措施,限制對韓國出口用於半導體制造的三種材料,致使韓國企業的生產受到嚴重影響。這不僅使中日韓合作受到嚴重威脅,就是東亞地區合作也遭遇嚴重挑戰,往更深層次說,世界自由貿易體系都面臨考驗。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是因為東亞地區始終未能突破觀念上的歷史瓶頸。日韓的貿易衝突再次提醒我們,東亞未來要獲得更大的發展,就需要解決歷史瓶頸的制約。

警惕美國以亞制亞的帝國政策

7月5日,韓國民眾在日本駐韓大使館前集會,譴責日本政府對韓國出口的決定,舉牌呼籲“抵制日貨”

日本必須走出帝國的陰霾

日韓在歷史問題上的矛盾由來已久,且錯綜複雜。儘管美國和日本為遏制中國一再推行價值觀外交,但韓國和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價值觀始終無法統一。

這次日韓關係惡化的直接導火索是去年11月29日,韓國大法院(最高法院)裁決日本企業賠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強行徵用的多名韓國勞工。此後,由於日本政府要求日本企業拒絕履行法院判決,所以今年韓國法院就批准扣押了日企在韓的資產。

日本的邏輯是,強制徵用勞工等民間索賠問題在1965年日韓恢復邦交正常化時簽訂的《請求權協定》中“已經解決”。而韓方認定該協定沒有終止公民索賠權利。

警惕美國以亞制亞的帝國政策

反映韓國勞工被強徵後的苦難生活的韓國電影《軍艦島》

事實上,由於強徵勞工和強徵慰安婦等問題雖然發生在戰爭期間,其行為也是為戰爭服務的行為,但因其首先是違反了現代國家共同的法律基本準則,其次,這些行為都不屬於戰爭中無法避免的人身權利侵害,所以其賠償問題與戰爭賠償是分開的。與此同時,按照現代西方關於國家的理論和相關法理學說,國家沒有權力替公民放棄自己的主張權。因為這等於國家剝奪了自己公民對外維護自身利益的權利。按說,一再聲稱自己是現代化民主自由國家的日本,應該非常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恰恰相反,日本政府在處理這類涉及普通民眾的歷史賠償問題上,始終堅持以國家權力取代個人權利,堅持通過政府協議方式解決。在這種思想指導下,2015年12月韓日雙方就慰安婦問題簽署一個 “最終、不可逆轉”的協議。由於這個協議涉嫌國家剝奪了公民的主張權,因而遭到韓國社會的廣泛反對。這導致日本原本想通過國家間協議解決問題,而事實上反而激化了日韓矛盾。

不過,真正導致日韓在歷史問題上矛盾不斷激化的深層原因在於,一向高舉民主、自由、人權大旗的安倍政府,對日本軍國主義在歷史上的反人類罪行,始終採取開脫和翻案的政策。日本一方面以日韓間曾經的協議,認定日本無需對二戰時強徵勞工進行賠償,另一方面又大肆推行歷史修正主義,在二戰受害者的傷口上撒鹽。日本政府的這種惡劣行徑,不斷地激發著具體受害者的義憤,促使這些受害者通過法律手段尋求受害補償。而其實這種尋求補償的真正意義在於督促日本政府正視歷史罪惡。而日本政府卻偏偏採取了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從而使得矛盾陷入無解狀態。最終,韓國法院採取了一種讓日本人無法接受的方式判決了此案。

其實,日本政府的歷史修正主義態度不僅傷害日韓關係,也影響中日關係和日本與其他東亞國家的關係。而從更廣闊的視野看,它也影響日本的戰略定位和戰略取向。而這種定位和取向都明顯地不利於東亞國家的團結和共同發展。所以,從地區發展的角度看,日本政府是否能夠儘早地走出帝國的陰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要警惕美國以亞制亞的帝國政策

日韓都是美國的盟友,而且美國一直在推動美日韓三國軍事同盟體系的建設,日韓雙方關係緊張不斷,顯然不利於美國戰略的推進。但人們一直感到奇怪的是美國為什麼不能調解日韓之間的矛盾。

其實,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日韓今天的矛盾是與冷戰後美國推行的以亞制亞政策分不開的。通過佔領-奴役,再利用被奴役者作為打手擴展勢力範圍,這是自羅馬帝國時就開始的帝國擴張手法。英國佔領印度後,大量使用印度人作為自己在亞洲擴張的工具,也是沿襲了這種做法。二戰後,美國看似在亞洲扮演了部分國家保護神的角色,但實際上是通過這種所謂的“保護”實現了對這些盟國軍事和外交的操控。

警惕美國以亞制亞的帝國政策

6月28日,日本大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談

冷戰後,東亞普遍實現和解,和平主義和發展主義成了地區政治經濟的主導潮流。但美國逆潮流而動,反而進一步強化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前沿部署戰略,對亞洲一直在採取分化政策,以亞制亞成了美國亞太政策的基本方針。目前美國推動的印太戰略,本質上也是這個方針的產物。

美國這套戰略在亞洲主要依賴的是其駐有重兵的日本。所以美國在冷戰後一直推行強化日美同盟的政策,要將日本打造成美國控制亞洲的橋頭堡。為此,美國政府對日本右翼保守勢力採取了扶持政策,對日本的歷史修正主義實行姑息政策,同時利用日本右翼對舊帝國的迷戀心理,推動日本國家向軍事化方向發展,並積極打造日美軍事一體化體制。

出於這一系列的戰略和政策,美國客觀上支持了日本政府在歷史問題上的無理態度,從而使得日本在處理歷史問題上,顯得無所顧忌。

此次,在日韓鬧得不可開交之時,美國又火上澆油,提出了讓日本加入參與朝鮮戰爭的所謂聯合國軍。這就是公然地要讓當年朝鮮半島的殖民宗主成為朝鮮戰爭的參與者。這已經是在徹底顛覆二戰後的國際秩序,以及否定二戰的反法西斯性質。所以,美國以維護自己霸權為核心的政策,正成為現實和未來亞洲動亂的總根源。對此,亞洲人民應該保持高度清醒的認識。

持久和平架構是東亞經濟發展的基石

東亞將是世界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心。東亞眾多的高素質人口,巨大的生產力和龐大的消費市場,決定了該地區未來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但是冷戰後,真正使東亞地區得以持續高速發展的原因是地區的持續和平與穩定。

過去東亞的思路是實現政治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既通過政治和解促進經濟發展,再通過經濟發展促進政治互信,而後建立地區持久的的和平、穩定與繁榮。但是,最近這些年,在美國的推動下,一種古老的帝國敘事法則不斷在地區內發酵。在自由貿易體制下的共同發展,被解釋成了惡性競爭。多年自由貿易促成的產業鏈共享,變成了產業鏈遏制的武器。經濟相互依存的關係,被用做打壓對手的工具。日本不僅僅是在做法上仿效了美國,而且是在思想上展現了一種帝國式思維。這不但威脅到日韓關係的發展,也威脅到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繁榮。

"

最近日韓之間在歷史問題上的矛盾升級到技術貿易戰。日本效法美國對中國華為實行貿易禁運的手法,對韓國實行了貿易限制措施,限制對韓國出口用於半導體制造的三種材料,致使韓國企業的生產受到嚴重影響。這不僅使中日韓合作受到嚴重威脅,就是東亞地區合作也遭遇嚴重挑戰,往更深層次說,世界自由貿易體系都面臨考驗。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是因為東亞地區始終未能突破觀念上的歷史瓶頸。日韓的貿易衝突再次提醒我們,東亞未來要獲得更大的發展,就需要解決歷史瓶頸的制約。

警惕美國以亞制亞的帝國政策

7月5日,韓國民眾在日本駐韓大使館前集會,譴責日本政府對韓國出口的決定,舉牌呼籲“抵制日貨”

日本必須走出帝國的陰霾

日韓在歷史問題上的矛盾由來已久,且錯綜複雜。儘管美國和日本為遏制中國一再推行價值觀外交,但韓國和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價值觀始終無法統一。

這次日韓關係惡化的直接導火索是去年11月29日,韓國大法院(最高法院)裁決日本企業賠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強行徵用的多名韓國勞工。此後,由於日本政府要求日本企業拒絕履行法院判決,所以今年韓國法院就批准扣押了日企在韓的資產。

日本的邏輯是,強制徵用勞工等民間索賠問題在1965年日韓恢復邦交正常化時簽訂的《請求權協定》中“已經解決”。而韓方認定該協定沒有終止公民索賠權利。

警惕美國以亞制亞的帝國政策

反映韓國勞工被強徵後的苦難生活的韓國電影《軍艦島》

事實上,由於強徵勞工和強徵慰安婦等問題雖然發生在戰爭期間,其行為也是為戰爭服務的行為,但因其首先是違反了現代國家共同的法律基本準則,其次,這些行為都不屬於戰爭中無法避免的人身權利侵害,所以其賠償問題與戰爭賠償是分開的。與此同時,按照現代西方關於國家的理論和相關法理學說,國家沒有權力替公民放棄自己的主張權。因為這等於國家剝奪了自己公民對外維護自身利益的權利。按說,一再聲稱自己是現代化民主自由國家的日本,應該非常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恰恰相反,日本政府在處理這類涉及普通民眾的歷史賠償問題上,始終堅持以國家權力取代個人權利,堅持通過政府協議方式解決。在這種思想指導下,2015年12月韓日雙方就慰安婦問題簽署一個 “最終、不可逆轉”的協議。由於這個協議涉嫌國家剝奪了公民的主張權,因而遭到韓國社會的廣泛反對。這導致日本原本想通過國家間協議解決問題,而事實上反而激化了日韓矛盾。

不過,真正導致日韓在歷史問題上矛盾不斷激化的深層原因在於,一向高舉民主、自由、人權大旗的安倍政府,對日本軍國主義在歷史上的反人類罪行,始終採取開脫和翻案的政策。日本一方面以日韓間曾經的協議,認定日本無需對二戰時強徵勞工進行賠償,另一方面又大肆推行歷史修正主義,在二戰受害者的傷口上撒鹽。日本政府的這種惡劣行徑,不斷地激發著具體受害者的義憤,促使這些受害者通過法律手段尋求受害補償。而其實這種尋求補償的真正意義在於督促日本政府正視歷史罪惡。而日本政府卻偏偏採取了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從而使得矛盾陷入無解狀態。最終,韓國法院採取了一種讓日本人無法接受的方式判決了此案。

其實,日本政府的歷史修正主義態度不僅傷害日韓關係,也影響中日關係和日本與其他東亞國家的關係。而從更廣闊的視野看,它也影響日本的戰略定位和戰略取向。而這種定位和取向都明顯地不利於東亞國家的團結和共同發展。所以,從地區發展的角度看,日本政府是否能夠儘早地走出帝國的陰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要警惕美國以亞制亞的帝國政策

日韓都是美國的盟友,而且美國一直在推動美日韓三國軍事同盟體系的建設,日韓雙方關係緊張不斷,顯然不利於美國戰略的推進。但人們一直感到奇怪的是美國為什麼不能調解日韓之間的矛盾。

其實,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日韓今天的矛盾是與冷戰後美國推行的以亞制亞政策分不開的。通過佔領-奴役,再利用被奴役者作為打手擴展勢力範圍,這是自羅馬帝國時就開始的帝國擴張手法。英國佔領印度後,大量使用印度人作為自己在亞洲擴張的工具,也是沿襲了這種做法。二戰後,美國看似在亞洲扮演了部分國家保護神的角色,但實際上是通過這種所謂的“保護”實現了對這些盟國軍事和外交的操控。

警惕美國以亞制亞的帝國政策

6月28日,日本大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談

冷戰後,東亞普遍實現和解,和平主義和發展主義成了地區政治經濟的主導潮流。但美國逆潮流而動,反而進一步強化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前沿部署戰略,對亞洲一直在採取分化政策,以亞制亞成了美國亞太政策的基本方針。目前美國推動的印太戰略,本質上也是這個方針的產物。

美國這套戰略在亞洲主要依賴的是其駐有重兵的日本。所以美國在冷戰後一直推行強化日美同盟的政策,要將日本打造成美國控制亞洲的橋頭堡。為此,美國政府對日本右翼保守勢力採取了扶持政策,對日本的歷史修正主義實行姑息政策,同時利用日本右翼對舊帝國的迷戀心理,推動日本國家向軍事化方向發展,並積極打造日美軍事一體化體制。

出於這一系列的戰略和政策,美國客觀上支持了日本政府在歷史問題上的無理態度,從而使得日本在處理歷史問題上,顯得無所顧忌。

此次,在日韓鬧得不可開交之時,美國又火上澆油,提出了讓日本加入參與朝鮮戰爭的所謂聯合國軍。這就是公然地要讓當年朝鮮半島的殖民宗主成為朝鮮戰爭的參與者。這已經是在徹底顛覆二戰後的國際秩序,以及否定二戰的反法西斯性質。所以,美國以維護自己霸權為核心的政策,正成為現實和未來亞洲動亂的總根源。對此,亞洲人民應該保持高度清醒的認識。

持久和平架構是東亞經濟發展的基石

東亞將是世界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心。東亞眾多的高素質人口,巨大的生產力和龐大的消費市場,決定了該地區未來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但是冷戰後,真正使東亞地區得以持續高速發展的原因是地區的持續和平與穩定。

過去東亞的思路是實現政治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既通過政治和解促進經濟發展,再通過經濟發展促進政治互信,而後建立地區持久的的和平、穩定與繁榮。但是,最近這些年,在美國的推動下,一種古老的帝國敘事法則不斷在地區內發酵。在自由貿易體制下的共同發展,被解釋成了惡性競爭。多年自由貿易促成的產業鏈共享,變成了產業鏈遏制的武器。經濟相互依存的關係,被用做打壓對手的工具。日本不僅僅是在做法上仿效了美國,而且是在思想上展現了一種帝國式思維。這不但威脅到日韓關係的發展,也威脅到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繁榮。

警惕美國以亞制亞的帝國政策

如果說全球化的第一階段是西方帝國的擴張,第二階段是冷戰後市場經濟的普及,那麼第三階段就必須解決共同安全問題。如果沒有共同安全,則全球化無法繼續深入發展。而要建立共同安全,就必須突破歷史瓶頸的制約,擺脫西方的帝國敘事法則,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路,尋找我們未來的發展道路。

(作者:時永明 系資深國際問題學者、北京週報特約撰稿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