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日本戰國圖

一般認為日本戰國史起於1467年“應仁之亂”。應仁是日本天皇的年號,相當於中國康熙乾隆之類的玩意兒。這個“應仁之亂”,就是日本兩股武士集團之間發生了矛盾,其中一邊的老大是細川家,另一邊是山名家,雙方糾集了各自的陣營在京都(當時日本的首都)附近火併,後世以年號命名,稱為“應仁之亂”。如果當年日本天皇的年號是康熙,估計就叫“康熙之亂”。

日本是中國的好徒弟,所以年號這東西也是參考了中國製度的。

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戰場上的日本武士

話說,兩大武士集團火併,天皇不出來管管?天皇不是不想,是不能。因為日本在公元9、10世紀以前是天皇當政(7世紀著名的大化改新就是皇室主持的)。9、10世紀的時候,一支皇族的支流、後來被貶為非皇族的藤原氏操縱了朝政,開始了“攝關政治”——“攝”即攝政,“關”即關白,都是官名,聽起來很牛,相當於宰相,而且這個職位只限藤原家的人當。

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攝關政治

藤原家崛起後天皇就很不滿,雙方鬧矛盾,這時日本各地的經濟發展了,地方上的豪強開始不聽中央使喚,各自發展武裝,而這些武裝中最厲害的當屬也是原為皇室、後來因為生多了皇室養不起而下放民間的兩大家族,源平二姓家族。

為什麼這兩家會發展得最強呢?諸位想想,這些人本來出身高貴,所以接受過較好的教育,能明白道理;同時家庭條件相對較好,所以除了文治還能修習武藝(天天種田的話哪有時間學這些);而且他們來自皇室,在地方上說話也說得起,有什麼糾紛自然有人花錢請他們辦事。久而久之,兩大武士集團便崛起了。

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班田制

源、平兩家的崛起,本身便是日本經濟發展的結果。因為新的經濟發展需要更有效的社會管理,而不論是天皇制還是攝關制都已經落後時代潮流。舉個例子,以前日本的土地制度叫班田制(這還是大化改新後的,前的咱就不說了),東西很複雜,精神就是國家分配土地,農民耕種,禁止買賣,農民須向政府納稅,給政府服徭役、當兵,死後土地重歸國有,說白了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那個均田制如出一轍。而諸位都知道,均田制和與其配套的府兵制、租庸調製最後都over了,為何?

班田制和它們一樣,只考慮了一時一世的社會發展,殊不知經濟越發達,競爭就越激烈,競爭越激烈,土地兼併就越激烈,這時豈能容你土地不動,死後還還給國有?封建社會的優勝劣汰必然帶來劇烈的土地兼併,A兼併了B的土地,完了死了又交給國家,瘋了?所以盤踞地方的土地兼併者們需要一套新的制度來維護他們的新利益。

不過我們都知道,制度本身並沒有什麼用,有用的是實力的保障。藤原家牛的時候很多人就把土地所有權寄存在藤原家名下,為的就是藉助他們強大的實力以躲避政府徵稅,尋求利益的最大化。後來藤原家也靠不住了,大家就改投掌握“槍桿子”的源平二家。

這時天皇和藤原家吵得不可開交了,雙方都覺得動嘴不如動手,於是開始引入了源、平兩家的軍事力量。可這軍事力量一介入,天皇和藤原家反而都被要挾了(參考何進召董卓進京,不過這裡有兩個董卓)。

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源平合戰,源氏勝出

隨後著名的源平合戰便爆發了。一開始是平家佔得先機,打敗了源家,隨後源家反攻,擊敗平家,最終源氏大佬源賴朝於1185年在鎌倉(今東京附近)建立了以武士集團為核心的鎌倉幕府,首領即為(徵夷)大將軍——幕府建在東京,本身就有日本農業經濟重心東移的意思。而鎌倉幕府建立後並沒有廢掉天皇,只是政事歸幕府,禮儀歸皇室,這也是日本天皇存留至今的原因。

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源賴朝:鎌倉幕府第一任佂夷大將軍、幕府制度創立者

1185年後,鎌倉幕府在1333年不適應歷史潮流而被推翻,繼而天皇想重奪政權,於是組織一群人跟武士集團打了好多年遊擊。源賴朝的親戚、同為源家武士的足利尊氏雖然在1338年建立了室町幕府,但直到1392年,他的孫子足利義滿才徹底打敗天皇集團,取得全國的統一。

之後室町幕府也不適應歷史發展,於是地方又有新的實權人物出現,細川家和山名家就是其中的代表。雙方產生矛盾,而天皇管不住,室町幕府的大將軍也管不住,只能任其在1467年開打,這就是日本戰國史的開端——應仁之亂。此戰持續了十年,到1477年的時候,雙方表面上握手言和,實際上日本已經分崩離析了。

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室町幕府最後一任將軍:足利義昭

日本戰國史的過渡階段從1477年開始,直到1507年結束。由於中央權力崩潰,所以地方開始各自為政。這時“應仁之亂”中東軍的首領——細川家財(土地)大氣粗,掌握了京城附近的權力。其族長細川政元基本打垮了首都附近的反對勢力,最後超過了天皇和大將軍,成為了日本最大的地主。

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細川政元:室町幕府末期實際掌權者

然而細川政元的輝煌只是暫時的,因為他根本沒有能力和實力扭轉全國走向大分裂的局面,最多隻能完成京都附近的局部統一。而更糟的是,細川家本身內部便不穩定,1507年細川政元被部下刺殺,這個全國第一的家族也從此走向分裂,一蹶不振。

1507年~1551年是日本戰國的形成時期,這時天下局勢呈現“局部地區幾強爭霸”的局面,即一塊地區內幾大勢力爭奪地方局部領導權,而各地區相互之間卻很少發生衝突。打個比方,中國軍閥混戰,各省境內都有幾個勢力,但是省與省之間並不發生衝突,因為攘外必先安內,湖南的要先統一了湖南才有閒心去攻打廣東嘛!

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日本戰國中期

此時日本自西向東的情況如下:

①九州島上,東邊的大友家、西邊的龍造寺家以及南邊的島津家為本地區最先進勢力,相互鬥。

②本州島西部那個尖尖長條上(日本人稱為中國地區),先是西邊的大內家稱雄,接著北邊後起的尼子家崛起,然後南邊更後起的毛利家雄起。

③四國島上,原本細川家在此的實力最大,細川政元死後,細川家逐漸被家臣三好家控制,三好家又在四國島和京都附近稱雄,但四國島上的新秀長宗我部家開始崛起爭奪本島的統治權。

④京都附近(近畿地區)三好家最強,但各種勢力錯綜複雜,其中以六角家朝倉家齋藤家淺井家等最強,另外還有諸如筒井家等偏弱點的勢力。

⑤日本全國正中間以東被稱為“關東地區”(就全國東西而言),而關東地區的腹部,也就是今天東京附近幾百公里範圍內又被稱為地理上的“關東”(類似中國函谷關以西都叫山東,而另外又有一個山東省);這個關東的正北、日本海的沿岸被稱為北陸,以東北直到北海道島被稱為陸奧。

關東地區有三霸,東京附近的北條家,西邊的今川家,西北邊內陸的武田家;北陸地區有一個強國是長尾家,後來改稱上杉家;陸奧東部有伊達家,西北有最上家,北邊有斯波家南部家等。

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日本地區劃分

在這期間,日本商人、僧人也紛紛組織政治勢力,特別是佛教的一支一向宗,在民間發展迅速。與此同時,開闢新航路的歐洲人也踏上日本,開始傳播基督教,並將先進的火藥武器帶給了各路軍隊,日本也由此成為了當時東方各國中熱兵器最普及的國家(雖然是窩裡鬥)。

前面說的這些家族、勢力之間征戰不休,都為了爭奪本地區的所有土地與資源。本時間段內最成功的家族有九州島的大友家(基本取得了九州最強地位)、中國地區的毛利家(基本取得了中國地區的主導權)以及關東的北條、武田、上杉三家。

北條家佔據了東京及其附近的肥沃土地,武田家鑄造了一支強大的騎兵/步兵綜合部隊,上杉家也絲毫不弱於武田家,尤其是武田家家長武田信玄和上杉家家長上杉謙信,前者締造了今天仍被稱頌不已的武田超級軍隊,一個本人則被譽為“軍神”,可謂一時瑜亮,雙方之間的交戰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戰術層次,伏擊、陣型、戰法等,已明顯超出了日本其他軍閥許多層次,這二人也在日本民間達到了幾乎被神化的地步。

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不是冤家不聚頭

而真正的“王興之地”,卻在小關東與近畿之間的尾張國,即今天日本的愛知縣內。

此處經濟發達,有大量的稻米生產;商業暢通,位居關東關西商業要道。不足之處在於戰略縱深小,地方巴掌不到,所以很容易被旁邊的大國壓迫。

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織田信長

尾張國有個叫織田的小軍閥,原本並不出眾。1551年,織田家的新家長織田信長上任,他於1560年以數千人之兵力在桶狹間一舉斬殺了從東面路過此處的大軍閥今川義元(當時有三萬兵力),震動日本。此後織田信長先穩定尾張老家,然後奪取地盤數倍於尾張的美濃國做新大本營,最後進入京都,挾天皇和幕府將軍以令諸侯,開始著手統一天下的大任。

這時各地方諸侯的反應是令人遺憾的。毛利家本來距離京都最近,而且在1557年後便取得了中國地區的統治權。但毛利家家長毛利元就卻沒有選擇進京,反而去跟九州島打架,錯失了良機。武田、上杉、北條三家在關東打成了一鍋粥,誰都寸步不讓,結果讓織田信長得以平步青雲地進京。其它諸侯,距離實在太遠,鞭長莫及。

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織田信長全盛時期

織田信長在京都,知人善任,提拔了許多出身貧寒的落魄武士甚至農民子弟做自己屬下,最後贏得了民心,打敗了近畿的各大勢力。

這時武田信玄已穩定後方,於是著手與織田家決戰,不料在打敗織田家同盟德川家後突然死去;後來上杉謙信也決議與織田家決戰,結果在擊敗織田家前鋒後也突然病死。歷史的垂青使織田信長一步步走向成功,他滅掉了武田信玄的兒子、打敗了上杉謙信的養子、擊退了毛利元就的孫子,消滅了信徒眾多的一向宗勢力,最終取得了二十二國之土地(日本共六十六國,織田信長的土地是最肥沃的)。

天下,就在眼前了。

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本能寺之變

而這次,命運卻最終捨棄了織田信長。1582年6月2日,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織田信長及其長子被部將明智光秀襲擊於本能寺及其附近,雙雙殞命,史稱“本能寺之變”。此事發生之原因,至今無人知曉。

然而,不到10天后,信長愛將、平民出身的羽柴秀吉以超人速度返回到京都,與明智光秀開戰。措手不及的光秀被打敗,死於逃亡途中。隨後,羽柴秀吉趁亂打敗了所有反對派,奪取了織田家權力,並得到朝廷的認可,天皇甚至賜姓其“豐臣”——日本歷史上只有五個姓是天皇賜的,即藤原、源、平、橘,都是皇室後裔,而豐臣秀吉出身於平民,不但受此殊榮,還獲得了關白、太政大臣的職位,成為了全日本的最高主宰者。

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豐臣秀吉

此時全日本各地的局部統一也接近完成,島津家在九州、長宗我部家在四國、毛利家在中國、德川家北條家在關東、伊達家-最上家-南部家在陸奧,基本都是局部統一了本地區。豐臣秀吉現在要做的,就是完成全國統一。

從1582年到1590年,豐臣秀吉征伐四處,打垮了硬骨頭長宗我部家、島津家(奪取了他們許多土地),消滅了不肯臣服的北條家(當時最大的地方軍閥),教訓了不怎麼聽話的伊達家(削掉了一些領地),聯合了順從的德川家、毛利家、上杉家,建立了一個以豐臣家為中心的日本新政權。

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入侵朝鮮

倘若豐臣秀吉能就此歇兵,則勢必還有大發展。但一來戰國時殺氣太重,大家還有繼續征戰的慾望,二來豐臣秀吉本人也野心大漲,最後竟想侵略偌大的中國。1592年,太閣秀吉一聲令下,十六萬日本軍隊進攻朝鮮。朝鮮迅速潰敗,求救明朝。明神宗萬曆皇帝拍板,中國軍隊進入朝鮮與日本作戰。雙方交手6年,最終日軍敵不過,而豐臣秀吉也在憂憤中死去,日軍悉數撤回了本土。

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關原之戰

秀吉死後,全國最大軍閥德川家康策動豐臣家內亂,然後支持武將派於1600年在關原打敗文臣派(史稱“關原之戰”),隨後奪取了全國統治權,並採取一系列措施徹底削弱了毛利家、上杉家等地方勢力。

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今東京附近)建立了江戶幕府,並在生前確立了父死子繼的制度。1614年~1615年,已70高齡的德川家康決心徹底剷除豐臣家,遂發動大阪冬、夏之戰,最終殺盡了豐臣秀吉的家屬,從而徹底確立了以德川家江戶幕府為中心的日本政治體系,從此日本戰亂停止。

日本戰國時代:地域雖小卻不乏精彩

德川家康:日本最後一個幕府“江戶幕府”開創者

這一年天皇的年號元和,是以被稱為“元和偃武”。

1616年,德川家康逝世,日本戰國的故事,到此便徹底結束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