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與銀行類似,都是國之重器,有監管部門條條框框的嚴格監管。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資本監管。保監會對壽險公司的資本要求是償付能力充足率達標。

償付能力充足率=資本/最低資本

在以前的償一代下,壽險公司賣出保單時,當期不僅要確認首期虧損,扣減償付能力分子上的資本,還要佔用大量最低資本,增加償付能力的分母。因此,壽險公司保單賣得越好,資本金越緊張,股東需要不斷掏錢向公司補充資本,這門生意對於股東非常不友好。

2016年底起,保險公司採用償二代作為新的資本管理辦法,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償二代下,新賣的保單的剩餘邊際可以計入核心資本,極大改善了壽險公司的資本狀況。

理論上只要賣的保單的剩餘邊際夠高,壽險公司自己不需要資本,賣保單就能產生維持保單所需的資本,還有剩餘。由此,壽險公司留給股東的自由盈餘大幅提升。

這裡的自由盈餘定義為:期間增加的核心資本-期間增加的最低資本*要求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期間分紅-期間注資

壽險的最低資本類似於製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是自由盈餘的扣減項。根據保監會的要求,壽險公司需要維持150%以上的償付能力,因此扣減150%的最低資本。通常壽險公司為了保證安全,會保持償付能力充足率在200%以上,因此再計算一檔扣減200%的。這一指標顯示了壽險公司在扣除維持新增資本佔用以外的內生性資本增長。

目前在AH兩地上市的共有6家境內壽險公司。在披露償二代償付能力的2015/12/31-2018/12/31期間,各家公司的資本變動如下圖:

股市分析:壽險的自由盈餘

6家壽險公司的統計範圍:

平安:平安人壽+平安養老+平安健康

國壽:中國人壽股份

太保:太平洋人壽

新華:新華人壽

太平:太平人壽

人保:人民人壽+人民健康

過往的3年期間,平安、太保、新華都創造了不少自由盈餘。太平與人保沒有多少自由盈餘,國壽更是負的。

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何太保能夠保持行業中最高的50%的分紅率。平安與新華也在實施償二代後,把分紅率提高至30%。國壽維持35%左右的分紅率,導致核心償付能力不斷下降,從2015年底的324%降至2018年底的251%。太平與人保依然很難分得出紅,非不願,乃不能也。自由盈餘才是分紅的源泉

當然,未來償二代二期工程落地之後,核心資本可能會減少,壽險公司的自由盈餘也會有所下降。目前的統計不代表對今後的預測。(作者:Mario)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