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逃避,生活就越不會手下留情'

"
"
越想逃避,生活就越不會手下留情

大學這座象牙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溫暖的避風港師生互助友愛、生活簡單純粹,當我們剛剛進入社會,就會覺得社會也應該是這樣的。但三翻四次被現實撞破了頭,發現自己曾經堅信正確的事都不再奏效,就會陷入失望和焦慮。其中還有一些人,直到步入中年甚至是步入老年都沒能逃過“學生思維”的桎梏。年華易去,並不意味著我們逃離了學生思維,只有當我們真正認識到世界的運行規則,能夠適應它,與現實和諧相處的時候,才算是真正的成熟。

今天在校友群裡發現了一個這樣的現象引發了我的思考,現在是讀研好還是本科畢業之後直接找工作好。這看似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是在看過一位同學的經歷之後我想這不一定是一個主觀題而是有標準答案的。這個同學是一名在我校就讀的研究生,因為感覺自己學不到什麼東西、每天的生活過的很懶散加上身邊的本科同學們都在工作了,難免會有一些失落。自己的專業不好,學不到東西又浪費了時間,殊不知幾年的時間很多本科同學都已經在一個行業有很足夠的經驗了。這件事情引發了我的思考。

"
越想逃避,生活就越不會手下留情

大學這座象牙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溫暖的避風港師生互助友愛、生活簡單純粹,當我們剛剛進入社會,就會覺得社會也應該是這樣的。但三翻四次被現實撞破了頭,發現自己曾經堅信正確的事都不再奏效,就會陷入失望和焦慮。其中還有一些人,直到步入中年甚至是步入老年都沒能逃過“學生思維”的桎梏。年華易去,並不意味著我們逃離了學生思維,只有當我們真正認識到世界的運行規則,能夠適應它,與現實和諧相處的時候,才算是真正的成熟。

今天在校友群裡發現了一個這樣的現象引發了我的思考,現在是讀研好還是本科畢業之後直接找工作好。這看似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是在看過一位同學的經歷之後我想這不一定是一個主觀題而是有標準答案的。這個同學是一名在我校就讀的研究生,因為感覺自己學不到什麼東西、每天的生活過的很懶散加上身邊的本科同學們都在工作了,難免會有一些失落。自己的專業不好,學不到東西又浪費了時間,殊不知幾年的時間很多本科同學都已經在一個行業有很足夠的經驗了。這件事情引發了我的思考。

越想逃避,生活就越不會手下留情

回想起我自己當初在學校的時候就曾經為了要不要考研這件事猶豫過,不過最終我的選擇是沒有考研,因為我讀的專業就業是不需要研究生學歷的,學歷不會成為找工作的門檻。其次在於讀研將要耗費的幾年時間是我不想浪費的,因為從很多讀了研究生的同學的反饋來看,研究生階段對於非技術性專業來說沒有得到很直接的經驗積累,畢業了之後對於行業的認知與三年前的本科畢業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並且對於我們經管類專業來說轉專業是很難的一件事,成功概率很低。

故而同學們在上大學的時候,一開始就要選好專業和學校,無論對於自己的求職還是考研升學都是有很大的好處的。給出的建議就是高分選學校,低分選專業。因為在考研究生的時候你會發現同一個階梯的學校相對容易,跨階梯就會很難。舉例來說,對於一個雙非的同學想考985學校的話就會比本科是985的學生考985要難上很多,更不要說還有很大的保研的機率在裡面了。

有的時候在給別人的生活指路的時候顯得我是有多麼得看得開一樣,我自以為知道很多道理,其實我自己的生活才是一團糟。寫過那麼多篇文章,出了那麼多的稿子,不是代表我的水平有多深,只是想說如果你也恰好和我一樣有這些煩惱和見解,希望你可以多看一看我的文章,因為做出來的原因就是要讓你知道其實我們都不孤單,不是隻有你才會這樣。我們都是相同的孤單,因為成年人的世界本就沒有容易二字。

"
越想逃避,生活就越不會手下留情

大學這座象牙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溫暖的避風港師生互助友愛、生活簡單純粹,當我們剛剛進入社會,就會覺得社會也應該是這樣的。但三翻四次被現實撞破了頭,發現自己曾經堅信正確的事都不再奏效,就會陷入失望和焦慮。其中還有一些人,直到步入中年甚至是步入老年都沒能逃過“學生思維”的桎梏。年華易去,並不意味著我們逃離了學生思維,只有當我們真正認識到世界的運行規則,能夠適應它,與現實和諧相處的時候,才算是真正的成熟。

今天在校友群裡發現了一個這樣的現象引發了我的思考,現在是讀研好還是本科畢業之後直接找工作好。這看似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是在看過一位同學的經歷之後我想這不一定是一個主觀題而是有標準答案的。這個同學是一名在我校就讀的研究生,因為感覺自己學不到什麼東西、每天的生活過的很懶散加上身邊的本科同學們都在工作了,難免會有一些失落。自己的專業不好,學不到東西又浪費了時間,殊不知幾年的時間很多本科同學都已經在一個行業有很足夠的經驗了。這件事情引發了我的思考。

越想逃避,生活就越不會手下留情

回想起我自己當初在學校的時候就曾經為了要不要考研這件事猶豫過,不過最終我的選擇是沒有考研,因為我讀的專業就業是不需要研究生學歷的,學歷不會成為找工作的門檻。其次在於讀研將要耗費的幾年時間是我不想浪費的,因為從很多讀了研究生的同學的反饋來看,研究生階段對於非技術性專業來說沒有得到很直接的經驗積累,畢業了之後對於行業的認知與三年前的本科畢業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並且對於我們經管類專業來說轉專業是很難的一件事,成功概率很低。

故而同學們在上大學的時候,一開始就要選好專業和學校,無論對於自己的求職還是考研升學都是有很大的好處的。給出的建議就是高分選學校,低分選專業。因為在考研究生的時候你會發現同一個階梯的學校相對容易,跨階梯就會很難。舉例來說,對於一個雙非的同學想考985學校的話就會比本科是985的學生考985要難上很多,更不要說還有很大的保研的機率在裡面了。

有的時候在給別人的生活指路的時候顯得我是有多麼得看得開一樣,我自以為知道很多道理,其實我自己的生活才是一團糟。寫過那麼多篇文章,出了那麼多的稿子,不是代表我的水平有多深,只是想說如果你也恰好和我一樣有這些煩惱和見解,希望你可以多看一看我的文章,因為做出來的原因就是要讓你知道其實我們都不孤單,不是隻有你才會這樣。我們都是相同的孤單,因為成年人的世界本就沒有容易二字。

越想逃避,生活就越不會手下留情

畢業是一道分水嶺,走出校門,你就走進了競爭殘酷的職場,每個人各自為戰,只有那些能迅速轉變思維、適應環境的人,才可能在這片黑暗的森林裡活下來。想來我在面試的時候可能已經上了不少公司的黑名單了吧,很多時候真的是沒有辦法,不是說我就是一個對待工作不認真,吊兒郎當的態度。就像是有的時候上午面試完了一家公司,另外一家公司的面試在下午的很久之後,那麼中間這麼久的時間去哪裡呢,沒有地方呆呀!

還有同一個時間有幾個公司同時面試的,那麼時間上也只能去其中的一個呀。不是沒有和公司調整過,但是有的公司留一個固定電話過來,只能打進不能打出算怎麼回事呢。當然也會有投過之後看到網上的評價不太好或者是發現自己與公司所做的業務不是很匹配的時候想聯繫對方不想面試了,可是也無法聯繫。

不過更多無法忍受的就是關於企業HR的工作態度了,很多企業用了那樣一個HR感覺真的會很影響那個公司的發展。不得不說HR作為一個公司的門面和負責招聘的工作,如果沒有一個好的HR公司真的很難招到好的員工。我在很久之前寫過一篇文章《一家公司的好壞,其實看很熱就知道了》說的就是這個事。

"
越想逃避,生活就越不會手下留情

大學這座象牙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溫暖的避風港師生互助友愛、生活簡單純粹,當我們剛剛進入社會,就會覺得社會也應該是這樣的。但三翻四次被現實撞破了頭,發現自己曾經堅信正確的事都不再奏效,就會陷入失望和焦慮。其中還有一些人,直到步入中年甚至是步入老年都沒能逃過“學生思維”的桎梏。年華易去,並不意味著我們逃離了學生思維,只有當我們真正認識到世界的運行規則,能夠適應它,與現實和諧相處的時候,才算是真正的成熟。

今天在校友群裡發現了一個這樣的現象引發了我的思考,現在是讀研好還是本科畢業之後直接找工作好。這看似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是在看過一位同學的經歷之後我想這不一定是一個主觀題而是有標準答案的。這個同學是一名在我校就讀的研究生,因為感覺自己學不到什麼東西、每天的生活過的很懶散加上身邊的本科同學們都在工作了,難免會有一些失落。自己的專業不好,學不到東西又浪費了時間,殊不知幾年的時間很多本科同學都已經在一個行業有很足夠的經驗了。這件事情引發了我的思考。

越想逃避,生活就越不會手下留情

回想起我自己當初在學校的時候就曾經為了要不要考研這件事猶豫過,不過最終我的選擇是沒有考研,因為我讀的專業就業是不需要研究生學歷的,學歷不會成為找工作的門檻。其次在於讀研將要耗費的幾年時間是我不想浪費的,因為從很多讀了研究生的同學的反饋來看,研究生階段對於非技術性專業來說沒有得到很直接的經驗積累,畢業了之後對於行業的認知與三年前的本科畢業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並且對於我們經管類專業來說轉專業是很難的一件事,成功概率很低。

故而同學們在上大學的時候,一開始就要選好專業和學校,無論對於自己的求職還是考研升學都是有很大的好處的。給出的建議就是高分選學校,低分選專業。因為在考研究生的時候你會發現同一個階梯的學校相對容易,跨階梯就會很難。舉例來說,對於一個雙非的同學想考985學校的話就會比本科是985的學生考985要難上很多,更不要說還有很大的保研的機率在裡面了。

有的時候在給別人的生活指路的時候顯得我是有多麼得看得開一樣,我自以為知道很多道理,其實我自己的生活才是一團糟。寫過那麼多篇文章,出了那麼多的稿子,不是代表我的水平有多深,只是想說如果你也恰好和我一樣有這些煩惱和見解,希望你可以多看一看我的文章,因為做出來的原因就是要讓你知道其實我們都不孤單,不是隻有你才會這樣。我們都是相同的孤單,因為成年人的世界本就沒有容易二字。

越想逃避,生活就越不會手下留情

畢業是一道分水嶺,走出校門,你就走進了競爭殘酷的職場,每個人各自為戰,只有那些能迅速轉變思維、適應環境的人,才可能在這片黑暗的森林裡活下來。想來我在面試的時候可能已經上了不少公司的黑名單了吧,很多時候真的是沒有辦法,不是說我就是一個對待工作不認真,吊兒郎當的態度。就像是有的時候上午面試完了一家公司,另外一家公司的面試在下午的很久之後,那麼中間這麼久的時間去哪裡呢,沒有地方呆呀!

還有同一個時間有幾個公司同時面試的,那麼時間上也只能去其中的一個呀。不是沒有和公司調整過,但是有的公司留一個固定電話過來,只能打進不能打出算怎麼回事呢。當然也會有投過之後看到網上的評價不太好或者是發現自己與公司所做的業務不是很匹配的時候想聯繫對方不想面試了,可是也無法聯繫。

不過更多無法忍受的就是關於企業HR的工作態度了,很多企業用了那樣一個HR感覺真的會很影響那個公司的發展。不得不說HR作為一個公司的門面和負責招聘的工作,如果沒有一個好的HR公司真的很難招到好的員工。我在很久之前寫過一篇文章《一家公司的好壞,其實看很熱就知道了》說的就是這個事。

越想逃避,生活就越不會手下留情

工作不相信汗水,北上廣也不相信眼淚。領導只會看到結果,並不會在意你在過程中受了多少傷,流了多少汗,是由誰來做的,這就是現實。但是現在的年輕人是獨立意識最強的一群人,凡事都喜歡我想我素,討厭被管束,所在到了職場中就會對失敗極為敏感,從內心深處排斥別人的質疑,我也是這樣。從積極的一面看,這是有主見的表現,但過於注重自我意識,因為別人的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而憤世嫉俗、心態崩裂,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很多時候,一個人之所以無法變得更好、更強、更優秀,並不在於自身的能力不足或外在的條件不夠,而是在該努力的時候總想著偷懶,在該堅持的時候總想著放棄,在最需要撐起的時候總是打退堂鼓。人生中,無論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做成什麼樣的事,幾乎沒有一樣是容易的。但只要你踏踏實實地去努力,總能為自己減少一些阻力和障礙;而越是浮躁,越是放縱自己,就會離你想要的生活越來越遠。所以,不要讓今天的懶成為明天的難。

"
越想逃避,生活就越不會手下留情

大學這座象牙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溫暖的避風港師生互助友愛、生活簡單純粹,當我們剛剛進入社會,就會覺得社會也應該是這樣的。但三翻四次被現實撞破了頭,發現自己曾經堅信正確的事都不再奏效,就會陷入失望和焦慮。其中還有一些人,直到步入中年甚至是步入老年都沒能逃過“學生思維”的桎梏。年華易去,並不意味著我們逃離了學生思維,只有當我們真正認識到世界的運行規則,能夠適應它,與現實和諧相處的時候,才算是真正的成熟。

今天在校友群裡發現了一個這樣的現象引發了我的思考,現在是讀研好還是本科畢業之後直接找工作好。這看似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是在看過一位同學的經歷之後我想這不一定是一個主觀題而是有標準答案的。這個同學是一名在我校就讀的研究生,因為感覺自己學不到什麼東西、每天的生活過的很懶散加上身邊的本科同學們都在工作了,難免會有一些失落。自己的專業不好,學不到東西又浪費了時間,殊不知幾年的時間很多本科同學都已經在一個行業有很足夠的經驗了。這件事情引發了我的思考。

越想逃避,生活就越不會手下留情

回想起我自己當初在學校的時候就曾經為了要不要考研這件事猶豫過,不過最終我的選擇是沒有考研,因為我讀的專業就業是不需要研究生學歷的,學歷不會成為找工作的門檻。其次在於讀研將要耗費的幾年時間是我不想浪費的,因為從很多讀了研究生的同學的反饋來看,研究生階段對於非技術性專業來說沒有得到很直接的經驗積累,畢業了之後對於行業的認知與三年前的本科畢業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並且對於我們經管類專業來說轉專業是很難的一件事,成功概率很低。

故而同學們在上大學的時候,一開始就要選好專業和學校,無論對於自己的求職還是考研升學都是有很大的好處的。給出的建議就是高分選學校,低分選專業。因為在考研究生的時候你會發現同一個階梯的學校相對容易,跨階梯就會很難。舉例來說,對於一個雙非的同學想考985學校的話就會比本科是985的學生考985要難上很多,更不要說還有很大的保研的機率在裡面了。

有的時候在給別人的生活指路的時候顯得我是有多麼得看得開一樣,我自以為知道很多道理,其實我自己的生活才是一團糟。寫過那麼多篇文章,出了那麼多的稿子,不是代表我的水平有多深,只是想說如果你也恰好和我一樣有這些煩惱和見解,希望你可以多看一看我的文章,因為做出來的原因就是要讓你知道其實我們都不孤單,不是隻有你才會這樣。我們都是相同的孤單,因為成年人的世界本就沒有容易二字。

越想逃避,生活就越不會手下留情

畢業是一道分水嶺,走出校門,你就走進了競爭殘酷的職場,每個人各自為戰,只有那些能迅速轉變思維、適應環境的人,才可能在這片黑暗的森林裡活下來。想來我在面試的時候可能已經上了不少公司的黑名單了吧,很多時候真的是沒有辦法,不是說我就是一個對待工作不認真,吊兒郎當的態度。就像是有的時候上午面試完了一家公司,另外一家公司的面試在下午的很久之後,那麼中間這麼久的時間去哪裡呢,沒有地方呆呀!

還有同一個時間有幾個公司同時面試的,那麼時間上也只能去其中的一個呀。不是沒有和公司調整過,但是有的公司留一個固定電話過來,只能打進不能打出算怎麼回事呢。當然也會有投過之後看到網上的評價不太好或者是發現自己與公司所做的業務不是很匹配的時候想聯繫對方不想面試了,可是也無法聯繫。

不過更多無法忍受的就是關於企業HR的工作態度了,很多企業用了那樣一個HR感覺真的會很影響那個公司的發展。不得不說HR作為一個公司的門面和負責招聘的工作,如果沒有一個好的HR公司真的很難招到好的員工。我在很久之前寫過一篇文章《一家公司的好壞,其實看很熱就知道了》說的就是這個事。

越想逃避,生活就越不會手下留情

工作不相信汗水,北上廣也不相信眼淚。領導只會看到結果,並不會在意你在過程中受了多少傷,流了多少汗,是由誰來做的,這就是現實。但是現在的年輕人是獨立意識最強的一群人,凡事都喜歡我想我素,討厭被管束,所在到了職場中就會對失敗極為敏感,從內心深處排斥別人的質疑,我也是這樣。從積極的一面看,這是有主見的表現,但過於注重自我意識,因為別人的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而憤世嫉俗、心態崩裂,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很多時候,一個人之所以無法變得更好、更強、更優秀,並不在於自身的能力不足或外在的條件不夠,而是在該努力的時候總想著偷懶,在該堅持的時候總想著放棄,在最需要撐起的時候總是打退堂鼓。人生中,無論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做成什麼樣的事,幾乎沒有一樣是容易的。但只要你踏踏實實地去努力,總能為自己減少一些阻力和障礙;而越是浮躁,越是放縱自己,就會離你想要的生活越來越遠。所以,不要讓今天的懶成為明天的難。

越想逃避,生活就越不會手下留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