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

“要是我有個愛因斯坦的超級大腦就好了!工作再也不用憂愁了。”

四十多歲的同事老趙說自己“幹起工作來,總覺得提不起神”

還總結說自己不得勁的原因是因為人老了,精力不夠用。

老趙希望自己能夠換個腦子:能夠像計算機一樣刷刷刷,三秒鐘解決各種工作疑難雜症就好了。

"

“要是我有個愛因斯坦的超級大腦就好了!工作再也不用憂愁了。”

四十多歲的同事老趙說自己“幹起工作來,總覺得提不起神”

還總結說自己不得勁的原因是因為人老了,精力不夠用。

老趙希望自己能夠換個腦子:能夠像計算機一樣刷刷刷,三秒鐘解決各種工作疑難雜症就好了。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老趙的話引起了部門同事的熱議,並且還在公司做了個小調查,結果參與調查的80%同事都對此有所同感。

小調查的內容是以下4項,作為職場人的你也來看看是否中槍了,有沒有很扎心?

1. 記憶力差:經常忘記重要事項,話到嘴邊說不起來;

2. 注意力渙散:無法專注於手頭上的事情,總是東想西想;

3. 靈感枯竭:大腦不活躍,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好點子;

4. 智商“餘額不足:總感覺自己不聰明,頭腦不靈光。

最後老同事們根據調查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年輕真好,還是比不得你們年輕人啊!”

這個結論讓我這個年輕人哭笑不得,這和我年輕有啥關係呢?

"

“要是我有個愛因斯坦的超級大腦就好了!工作再也不用憂愁了。”

四十多歲的同事老趙說自己“幹起工作來,總覺得提不起神”

還總結說自己不得勁的原因是因為人老了,精力不夠用。

老趙希望自己能夠換個腦子:能夠像計算機一樣刷刷刷,三秒鐘解決各種工作疑難雜症就好了。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老趙的話引起了部門同事的熱議,並且還在公司做了個小調查,結果參與調查的80%同事都對此有所同感。

小調查的內容是以下4項,作為職場人的你也來看看是否中槍了,有沒有很扎心?

1. 記憶力差:經常忘記重要事項,話到嘴邊說不起來;

2. 注意力渙散:無法專注於手頭上的事情,總是東想西想;

3. 靈感枯竭:大腦不活躍,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好點子;

4. 智商“餘額不足:總感覺自己不聰明,頭腦不靈光。

最後老同事們根據調查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年輕真好,還是比不得你們年輕人啊!”

這個結論讓我這個年輕人哭笑不得,這和我年輕有啥關係呢?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要知道愛因斯坦的天才智慧,也許與腦物質有關呢!而不是與人年齡大小有關。

加拿大女科學家維特森1999年在《柳葉刀》雜誌上她宣稱通過對愛因斯坦大腦定標照片的研究,發現其雙側頂葉比普通人寬出15%,而且溝回更加複雜。

通俗地說,就是愛因斯坦擁有更多關鍵類型的腦物質。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一個超級大腦,一個在工作中能幫助我們精神旺盛、幹勁十足的大腦,需要更多關鍵類型的腦物質,巴多胺是其中之一。

而且有著長達20年診療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菅原道仁在其著作《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中還認為人類的大腦其實很“懶惰”!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腦天生懶惰、喜歡隨大流,且禁不住誘惑。

"

“要是我有個愛因斯坦的超級大腦就好了!工作再也不用憂愁了。”

四十多歲的同事老趙說自己“幹起工作來,總覺得提不起神”

還總結說自己不得勁的原因是因為人老了,精力不夠用。

老趙希望自己能夠換個腦子:能夠像計算機一樣刷刷刷,三秒鐘解決各種工作疑難雜症就好了。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老趙的話引起了部門同事的熱議,並且還在公司做了個小調查,結果參與調查的80%同事都對此有所同感。

小調查的內容是以下4項,作為職場人的你也來看看是否中槍了,有沒有很扎心?

1. 記憶力差:經常忘記重要事項,話到嘴邊說不起來;

2. 注意力渙散:無法專注於手頭上的事情,總是東想西想;

3. 靈感枯竭:大腦不活躍,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好點子;

4. 智商“餘額不足:總感覺自己不聰明,頭腦不靈光。

最後老同事們根據調查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年輕真好,還是比不得你們年輕人啊!”

這個結論讓我這個年輕人哭笑不得,這和我年輕有啥關係呢?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要知道愛因斯坦的天才智慧,也許與腦物質有關呢!而不是與人年齡大小有關。

加拿大女科學家維特森1999年在《柳葉刀》雜誌上她宣稱通過對愛因斯坦大腦定標照片的研究,發現其雙側頂葉比普通人寬出15%,而且溝回更加複雜。

通俗地說,就是愛因斯坦擁有更多關鍵類型的腦物質。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一個超級大腦,一個在工作中能幫助我們精神旺盛、幹勁十足的大腦,需要更多關鍵類型的腦物質,巴多胺是其中之一。

而且有著長達20年診療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菅原道仁在其著作《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中還認為人類的大腦其實很“懶惰”!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腦天生懶惰、喜歡隨大流,且禁不住誘惑。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所以結合以上兩種觀點來看,同事老趙如果想要一個超級大腦的話,需要有和愛因斯坦一樣多的腦物質,並且要讓“懶惰的大腦”轉變成“主動行動的大腦”才行。

愛因斯坦比普通人多的腦物質從何而來,我們不得而知!也無跡可尋。

但是我們知道如何增加巴多胺,並且“懶惰的大腦”轉變成“主動行動的大腦”也有跡可循,更驚喜的是,轉變也與巴多胺有關呢!

菅原道仁在《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中提出了1個打造超級大腦的核心改變策略,只要我們按照其策略行事,就能讓覺得工作不得勁的老趙、你、我等等職場人,在工作、生活中擁有超級大腦。

"

“要是我有個愛因斯坦的超級大腦就好了!工作再也不用憂愁了。”

四十多歲的同事老趙說自己“幹起工作來,總覺得提不起神”

還總結說自己不得勁的原因是因為人老了,精力不夠用。

老趙希望自己能夠換個腦子:能夠像計算機一樣刷刷刷,三秒鐘解決各種工作疑難雜症就好了。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老趙的話引起了部門同事的熱議,並且還在公司做了個小調查,結果參與調查的80%同事都對此有所同感。

小調查的內容是以下4項,作為職場人的你也來看看是否中槍了,有沒有很扎心?

1. 記憶力差:經常忘記重要事項,話到嘴邊說不起來;

2. 注意力渙散:無法專注於手頭上的事情,總是東想西想;

3. 靈感枯竭:大腦不活躍,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好點子;

4. 智商“餘額不足:總感覺自己不聰明,頭腦不靈光。

最後老同事們根據調查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年輕真好,還是比不得你們年輕人啊!”

這個結論讓我這個年輕人哭笑不得,這和我年輕有啥關係呢?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要知道愛因斯坦的天才智慧,也許與腦物質有關呢!而不是與人年齡大小有關。

加拿大女科學家維特森1999年在《柳葉刀》雜誌上她宣稱通過對愛因斯坦大腦定標照片的研究,發現其雙側頂葉比普通人寬出15%,而且溝回更加複雜。

通俗地說,就是愛因斯坦擁有更多關鍵類型的腦物質。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一個超級大腦,一個在工作中能幫助我們精神旺盛、幹勁十足的大腦,需要更多關鍵類型的腦物質,巴多胺是其中之一。

而且有著長達20年診療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菅原道仁在其著作《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中還認為人類的大腦其實很“懶惰”!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腦天生懶惰、喜歡隨大流,且禁不住誘惑。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所以結合以上兩種觀點來看,同事老趙如果想要一個超級大腦的話,需要有和愛因斯坦一樣多的腦物質,並且要讓“懶惰的大腦”轉變成“主動行動的大腦”才行。

愛因斯坦比普通人多的腦物質從何而來,我們不得而知!也無跡可尋。

但是我們知道如何增加巴多胺,並且“懶惰的大腦”轉變成“主動行動的大腦”也有跡可循,更驚喜的是,轉變也與巴多胺有關呢!

菅原道仁在《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中提出了1個打造超級大腦的核心改變策略,只要我們按照其策略行事,就能讓覺得工作不得勁的老趙、你、我等等職場人,在工作、生活中擁有超級大腦。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打造超級大腦的1個核心改變策略,就是使用巴多胺控制法。

巴多胺可以讓人記住達成目標後的成就感與充實感,因此也被稱為快樂物質。

有科學研究表明:當人類完成某項工作或者克服困難時,換句話說就是體驗成功時,大腦都會分泌出多巴胺。

大腦分泌大量的巴多胺,讓人產生愉悅感。為了再次感受這種愉悅感,大腦會增強對該行為的學習興趣,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這種傾向被稱為“強化學習”。

大腦之所以希望多次分泌巴多胺,是因為存在巴多胺依賴性。

由於感受到強烈的愉悅感,所以大腦迷上了分泌巴多胺的行為。

當然,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困難與艱辛常常伴隨我們左右。然而,一旦當我們成功克服這些困難時,巴多胺又將給予我們無限的愉悅感。

反過來說,一旦享受過成功的喜悅,大腦就會牢記這種愉悅感,獨自進行強化學習。

簡而言之,巴多胺控制法就是指我們從現在開始學習、活動成功者幼年時期無意中掌握的大腦控制法。

"

“要是我有個愛因斯坦的超級大腦就好了!工作再也不用憂愁了。”

四十多歲的同事老趙說自己“幹起工作來,總覺得提不起神”

還總結說自己不得勁的原因是因為人老了,精力不夠用。

老趙希望自己能夠換個腦子:能夠像計算機一樣刷刷刷,三秒鐘解決各種工作疑難雜症就好了。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老趙的話引起了部門同事的熱議,並且還在公司做了個小調查,結果參與調查的80%同事都對此有所同感。

小調查的內容是以下4項,作為職場人的你也來看看是否中槍了,有沒有很扎心?

1. 記憶力差:經常忘記重要事項,話到嘴邊說不起來;

2. 注意力渙散:無法專注於手頭上的事情,總是東想西想;

3. 靈感枯竭:大腦不活躍,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好點子;

4. 智商“餘額不足:總感覺自己不聰明,頭腦不靈光。

最後老同事們根據調查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年輕真好,還是比不得你們年輕人啊!”

這個結論讓我這個年輕人哭笑不得,這和我年輕有啥關係呢?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要知道愛因斯坦的天才智慧,也許與腦物質有關呢!而不是與人年齡大小有關。

加拿大女科學家維特森1999年在《柳葉刀》雜誌上她宣稱通過對愛因斯坦大腦定標照片的研究,發現其雙側頂葉比普通人寬出15%,而且溝回更加複雜。

通俗地說,就是愛因斯坦擁有更多關鍵類型的腦物質。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一個超級大腦,一個在工作中能幫助我們精神旺盛、幹勁十足的大腦,需要更多關鍵類型的腦物質,巴多胺是其中之一。

而且有著長達20年診療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菅原道仁在其著作《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中還認為人類的大腦其實很“懶惰”!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腦天生懶惰、喜歡隨大流,且禁不住誘惑。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所以結合以上兩種觀點來看,同事老趙如果想要一個超級大腦的話,需要有和愛因斯坦一樣多的腦物質,並且要讓“懶惰的大腦”轉變成“主動行動的大腦”才行。

愛因斯坦比普通人多的腦物質從何而來,我們不得而知!也無跡可尋。

但是我們知道如何增加巴多胺,並且“懶惰的大腦”轉變成“主動行動的大腦”也有跡可循,更驚喜的是,轉變也與巴多胺有關呢!

菅原道仁在《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中提出了1個打造超級大腦的核心改變策略,只要我們按照其策略行事,就能讓覺得工作不得勁的老趙、你、我等等職場人,在工作、生活中擁有超級大腦。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打造超級大腦的1個核心改變策略,就是使用巴多胺控制法。

巴多胺可以讓人記住達成目標後的成就感與充實感,因此也被稱為快樂物質。

有科學研究表明:當人類完成某項工作或者克服困難時,換句話說就是體驗成功時,大腦都會分泌出多巴胺。

大腦分泌大量的巴多胺,讓人產生愉悅感。為了再次感受這種愉悅感,大腦會增強對該行為的學習興趣,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這種傾向被稱為“強化學習”。

大腦之所以希望多次分泌巴多胺,是因為存在巴多胺依賴性。

由於感受到強烈的愉悅感,所以大腦迷上了分泌巴多胺的行為。

當然,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困難與艱辛常常伴隨我們左右。然而,一旦當我們成功克服這些困難時,巴多胺又將給予我們無限的愉悅感。

反過來說,一旦享受過成功的喜悅,大腦就會牢記這種愉悅感,獨自進行強化學習。

簡而言之,巴多胺控制法就是指我們從現在開始學習、活動成功者幼年時期無意中掌握的大腦控制法。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決定行動力的基本物質是多巴胺,巴多胺控制法是唯一一種能令人幹勁十足的方法。

那麼具體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積極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對於實現巴多胺循環至關重要!

據說,世界上首次將“自我暗示活用於疾病治療”的是一個法國人,他叫埃米爾.庫埃。

他以一個顧客買過期藥卻治好了病為契機,發現了心理暗示的力量,也被後人稱為“庫埃療法”。

庫埃療法簡單來說就是:每一天,我的各方面都在不斷變好。

其精髓在於不斷重複這句話,尤其是在起床後、睡覺前等放鬆的狀態,大聲念出這句魔性般的話語,約重複20次。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越是放鬆的狀態,大腦越容易滲透語言的真諦。

"

“要是我有個愛因斯坦的超級大腦就好了!工作再也不用憂愁了。”

四十多歲的同事老趙說自己“幹起工作來,總覺得提不起神”

還總結說自己不得勁的原因是因為人老了,精力不夠用。

老趙希望自己能夠換個腦子:能夠像計算機一樣刷刷刷,三秒鐘解決各種工作疑難雜症就好了。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老趙的話引起了部門同事的熱議,並且還在公司做了個小調查,結果參與調查的80%同事都對此有所同感。

小調查的內容是以下4項,作為職場人的你也來看看是否中槍了,有沒有很扎心?

1. 記憶力差:經常忘記重要事項,話到嘴邊說不起來;

2. 注意力渙散:無法專注於手頭上的事情,總是東想西想;

3. 靈感枯竭:大腦不活躍,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好點子;

4. 智商“餘額不足:總感覺自己不聰明,頭腦不靈光。

最後老同事們根據調查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年輕真好,還是比不得你們年輕人啊!”

這個結論讓我這個年輕人哭笑不得,這和我年輕有啥關係呢?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要知道愛因斯坦的天才智慧,也許與腦物質有關呢!而不是與人年齡大小有關。

加拿大女科學家維特森1999年在《柳葉刀》雜誌上她宣稱通過對愛因斯坦大腦定標照片的研究,發現其雙側頂葉比普通人寬出15%,而且溝回更加複雜。

通俗地說,就是愛因斯坦擁有更多關鍵類型的腦物質。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一個超級大腦,一個在工作中能幫助我們精神旺盛、幹勁十足的大腦,需要更多關鍵類型的腦物質,巴多胺是其中之一。

而且有著長達20年診療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菅原道仁在其著作《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中還認為人類的大腦其實很“懶惰”!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腦天生懶惰、喜歡隨大流,且禁不住誘惑。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所以結合以上兩種觀點來看,同事老趙如果想要一個超級大腦的話,需要有和愛因斯坦一樣多的腦物質,並且要讓“懶惰的大腦”轉變成“主動行動的大腦”才行。

愛因斯坦比普通人多的腦物質從何而來,我們不得而知!也無跡可尋。

但是我們知道如何增加巴多胺,並且“懶惰的大腦”轉變成“主動行動的大腦”也有跡可循,更驚喜的是,轉變也與巴多胺有關呢!

菅原道仁在《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中提出了1個打造超級大腦的核心改變策略,只要我們按照其策略行事,就能讓覺得工作不得勁的老趙、你、我等等職場人,在工作、生活中擁有超級大腦。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打造超級大腦的1個核心改變策略,就是使用巴多胺控制法。

巴多胺可以讓人記住達成目標後的成就感與充實感,因此也被稱為快樂物質。

有科學研究表明:當人類完成某項工作或者克服困難時,換句話說就是體驗成功時,大腦都會分泌出多巴胺。

大腦分泌大量的巴多胺,讓人產生愉悅感。為了再次感受這種愉悅感,大腦會增強對該行為的學習興趣,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這種傾向被稱為“強化學習”。

大腦之所以希望多次分泌巴多胺,是因為存在巴多胺依賴性。

由於感受到強烈的愉悅感,所以大腦迷上了分泌巴多胺的行為。

當然,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困難與艱辛常常伴隨我們左右。然而,一旦當我們成功克服這些困難時,巴多胺又將給予我們無限的愉悅感。

反過來說,一旦享受過成功的喜悅,大腦就會牢記這種愉悅感,獨自進行強化學習。

簡而言之,巴多胺控制法就是指我們從現在開始學習、活動成功者幼年時期無意中掌握的大腦控制法。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決定行動力的基本物質是多巴胺,巴多胺控制法是唯一一種能令人幹勁十足的方法。

那麼具體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積極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對於實現巴多胺循環至關重要!

據說,世界上首次將“自我暗示活用於疾病治療”的是一個法國人,他叫埃米爾.庫埃。

他以一個顧客買過期藥卻治好了病為契機,發現了心理暗示的力量,也被後人稱為“庫埃療法”。

庫埃療法簡單來說就是:每一天,我的各方面都在不斷變好。

其精髓在於不斷重複這句話,尤其是在起床後、睡覺前等放鬆的狀態,大聲念出這句魔性般的話語,約重複20次。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越是放鬆的狀態,大腦越容易滲透語言的真諦。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事實上,庫埃也提醒了職場人在不想工作的時候,告訴自己:

“當你採取行動時,請告訴自己這很簡單。如此一來,事情就真的變簡單了。”

在實際運用多巴胺控制法時,先確定小目標,並大聲念出該目標。

比如同事老趙工作不得勁時,就可以告訴自己在多少時間內完成工作或者今天之內必須完成......這樣的話語。

由於大腦天生懶惰,所以我們必須重複多次,從心理暗示工作要積極主動,這樣次數越多效果越明顯,也就杜絕了大腦懶惰的情形發生。

"

“要是我有個愛因斯坦的超級大腦就好了!工作再也不用憂愁了。”

四十多歲的同事老趙說自己“幹起工作來,總覺得提不起神”

還總結說自己不得勁的原因是因為人老了,精力不夠用。

老趙希望自己能夠換個腦子:能夠像計算機一樣刷刷刷,三秒鐘解決各種工作疑難雜症就好了。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老趙的話引起了部門同事的熱議,並且還在公司做了個小調查,結果參與調查的80%同事都對此有所同感。

小調查的內容是以下4項,作為職場人的你也來看看是否中槍了,有沒有很扎心?

1. 記憶力差:經常忘記重要事項,話到嘴邊說不起來;

2. 注意力渙散:無法專注於手頭上的事情,總是東想西想;

3. 靈感枯竭:大腦不活躍,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好點子;

4. 智商“餘額不足:總感覺自己不聰明,頭腦不靈光。

最後老同事們根據調查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年輕真好,還是比不得你們年輕人啊!”

這個結論讓我這個年輕人哭笑不得,這和我年輕有啥關係呢?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要知道愛因斯坦的天才智慧,也許與腦物質有關呢!而不是與人年齡大小有關。

加拿大女科學家維特森1999年在《柳葉刀》雜誌上她宣稱通過對愛因斯坦大腦定標照片的研究,發現其雙側頂葉比普通人寬出15%,而且溝回更加複雜。

通俗地說,就是愛因斯坦擁有更多關鍵類型的腦物質。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一個超級大腦,一個在工作中能幫助我們精神旺盛、幹勁十足的大腦,需要更多關鍵類型的腦物質,巴多胺是其中之一。

而且有著長達20年診療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菅原道仁在其著作《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中還認為人類的大腦其實很“懶惰”!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腦天生懶惰、喜歡隨大流,且禁不住誘惑。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所以結合以上兩種觀點來看,同事老趙如果想要一個超級大腦的話,需要有和愛因斯坦一樣多的腦物質,並且要讓“懶惰的大腦”轉變成“主動行動的大腦”才行。

愛因斯坦比普通人多的腦物質從何而來,我們不得而知!也無跡可尋。

但是我們知道如何增加巴多胺,並且“懶惰的大腦”轉變成“主動行動的大腦”也有跡可循,更驚喜的是,轉變也與巴多胺有關呢!

菅原道仁在《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中提出了1個打造超級大腦的核心改變策略,只要我們按照其策略行事,就能讓覺得工作不得勁的老趙、你、我等等職場人,在工作、生活中擁有超級大腦。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打造超級大腦的1個核心改變策略,就是使用巴多胺控制法。

巴多胺可以讓人記住達成目標後的成就感與充實感,因此也被稱為快樂物質。

有科學研究表明:當人類完成某項工作或者克服困難時,換句話說就是體驗成功時,大腦都會分泌出多巴胺。

大腦分泌大量的巴多胺,讓人產生愉悅感。為了再次感受這種愉悅感,大腦會增強對該行為的學習興趣,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這種傾向被稱為“強化學習”。

大腦之所以希望多次分泌巴多胺,是因為存在巴多胺依賴性。

由於感受到強烈的愉悅感,所以大腦迷上了分泌巴多胺的行為。

當然,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困難與艱辛常常伴隨我們左右。然而,一旦當我們成功克服這些困難時,巴多胺又將給予我們無限的愉悅感。

反過來說,一旦享受過成功的喜悅,大腦就會牢記這種愉悅感,獨自進行強化學習。

簡而言之,巴多胺控制法就是指我們從現在開始學習、活動成功者幼年時期無意中掌握的大腦控制法。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決定行動力的基本物質是多巴胺,巴多胺控制法是唯一一種能令人幹勁十足的方法。

那麼具體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積極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對於實現巴多胺循環至關重要!

據說,世界上首次將“自我暗示活用於疾病治療”的是一個法國人,他叫埃米爾.庫埃。

他以一個顧客買過期藥卻治好了病為契機,發現了心理暗示的力量,也被後人稱為“庫埃療法”。

庫埃療法簡單來說就是:每一天,我的各方面都在不斷變好。

其精髓在於不斷重複這句話,尤其是在起床後、睡覺前等放鬆的狀態,大聲念出這句魔性般的話語,約重複20次。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越是放鬆的狀態,大腦越容易滲透語言的真諦。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事實上,庫埃也提醒了職場人在不想工作的時候,告訴自己:

“當你採取行動時,請告訴自己這很簡單。如此一來,事情就真的變簡單了。”

在實際運用多巴胺控制法時,先確定小目標,並大聲念出該目標。

比如同事老趙工作不得勁時,就可以告訴自己在多少時間內完成工作或者今天之內必須完成......這樣的話語。

由於大腦天生懶惰,所以我們必須重複多次,從心理暗示工作要積極主動,這樣次數越多效果越明顯,也就杜絕了大腦懶惰的情形發生。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2、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網上流傳這樣一個段子:“2019年我的目標是完成2018年那些本該在2017年完成的我在2016年就信誓旦旦要完成2015年制定的目標!”

雖然這是個段子,可我們很多職場人年初設定的目標,往往在年尾時真的失敗了。

而且往往是每年的年初目標都一樣,還年年都失敗。

為什麼?

因為目標越大,達成目標所花費的時間越多。

一旦過了“望眼欲穿”的心理階段,就會轉變為一種“無所謂的心態”——已經來不及了,就隨他去吧!

所以神經心理學家朱迪.威利斯女士建議大家設定小目標,也就是所謂的“階段性小目標法”,而非直接挑戰大目標。

將大目標細分為階段性小目標,這樣不僅可以在每次達成小目標時,享受成功的喜悅,還可以達到自由控制巴多胺分泌的目的。

而且作為職場人,我們如果將工作大目標細分為“以年為單位”“以月為單位”“以日為單位”的階段性小目標,實現大目標的可能性就會大幅提高。

也就是能踏踏實實地積累小小的成功體驗,讓工作變得越發有幹勁!

"

“要是我有個愛因斯坦的超級大腦就好了!工作再也不用憂愁了。”

四十多歲的同事老趙說自己“幹起工作來,總覺得提不起神”

還總結說自己不得勁的原因是因為人老了,精力不夠用。

老趙希望自己能夠換個腦子:能夠像計算機一樣刷刷刷,三秒鐘解決各種工作疑難雜症就好了。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老趙的話引起了部門同事的熱議,並且還在公司做了個小調查,結果參與調查的80%同事都對此有所同感。

小調查的內容是以下4項,作為職場人的你也來看看是否中槍了,有沒有很扎心?

1. 記憶力差:經常忘記重要事項,話到嘴邊說不起來;

2. 注意力渙散:無法專注於手頭上的事情,總是東想西想;

3. 靈感枯竭:大腦不活躍,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好點子;

4. 智商“餘額不足:總感覺自己不聰明,頭腦不靈光。

最後老同事們根據調查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年輕真好,還是比不得你們年輕人啊!”

這個結論讓我這個年輕人哭笑不得,這和我年輕有啥關係呢?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要知道愛因斯坦的天才智慧,也許與腦物質有關呢!而不是與人年齡大小有關。

加拿大女科學家維特森1999年在《柳葉刀》雜誌上她宣稱通過對愛因斯坦大腦定標照片的研究,發現其雙側頂葉比普通人寬出15%,而且溝回更加複雜。

通俗地說,就是愛因斯坦擁有更多關鍵類型的腦物質。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一個超級大腦,一個在工作中能幫助我們精神旺盛、幹勁十足的大腦,需要更多關鍵類型的腦物質,巴多胺是其中之一。

而且有著長達20年診療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菅原道仁在其著作《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中還認為人類的大腦其實很“懶惰”!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腦天生懶惰、喜歡隨大流,且禁不住誘惑。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所以結合以上兩種觀點來看,同事老趙如果想要一個超級大腦的話,需要有和愛因斯坦一樣多的腦物質,並且要讓“懶惰的大腦”轉變成“主動行動的大腦”才行。

愛因斯坦比普通人多的腦物質從何而來,我們不得而知!也無跡可尋。

但是我們知道如何增加巴多胺,並且“懶惰的大腦”轉變成“主動行動的大腦”也有跡可循,更驚喜的是,轉變也與巴多胺有關呢!

菅原道仁在《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中提出了1個打造超級大腦的核心改變策略,只要我們按照其策略行事,就能讓覺得工作不得勁的老趙、你、我等等職場人,在工作、生活中擁有超級大腦。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打造超級大腦的1個核心改變策略,就是使用巴多胺控制法。

巴多胺可以讓人記住達成目標後的成就感與充實感,因此也被稱為快樂物質。

有科學研究表明:當人類完成某項工作或者克服困難時,換句話說就是體驗成功時,大腦都會分泌出多巴胺。

大腦分泌大量的巴多胺,讓人產生愉悅感。為了再次感受這種愉悅感,大腦會增強對該行為的學習興趣,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這種傾向被稱為“強化學習”。

大腦之所以希望多次分泌巴多胺,是因為存在巴多胺依賴性。

由於感受到強烈的愉悅感,所以大腦迷上了分泌巴多胺的行為。

當然,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困難與艱辛常常伴隨我們左右。然而,一旦當我們成功克服這些困難時,巴多胺又將給予我們無限的愉悅感。

反過來說,一旦享受過成功的喜悅,大腦就會牢記這種愉悅感,獨自進行強化學習。

簡而言之,巴多胺控制法就是指我們從現在開始學習、活動成功者幼年時期無意中掌握的大腦控制法。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決定行動力的基本物質是多巴胺,巴多胺控制法是唯一一種能令人幹勁十足的方法。

那麼具體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積極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對於實現巴多胺循環至關重要!

據說,世界上首次將“自我暗示活用於疾病治療”的是一個法國人,他叫埃米爾.庫埃。

他以一個顧客買過期藥卻治好了病為契機,發現了心理暗示的力量,也被後人稱為“庫埃療法”。

庫埃療法簡單來說就是:每一天,我的各方面都在不斷變好。

其精髓在於不斷重複這句話,尤其是在起床後、睡覺前等放鬆的狀態,大聲念出這句魔性般的話語,約重複20次。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越是放鬆的狀態,大腦越容易滲透語言的真諦。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事實上,庫埃也提醒了職場人在不想工作的時候,告訴自己:

“當你採取行動時,請告訴自己這很簡單。如此一來,事情就真的變簡單了。”

在實際運用多巴胺控制法時,先確定小目標,並大聲念出該目標。

比如同事老趙工作不得勁時,就可以告訴自己在多少時間內完成工作或者今天之內必須完成......這樣的話語。

由於大腦天生懶惰,所以我們必須重複多次,從心理暗示工作要積極主動,這樣次數越多效果越明顯,也就杜絕了大腦懶惰的情形發生。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2、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網上流傳這樣一個段子:“2019年我的目標是完成2018年那些本該在2017年完成的我在2016年就信誓旦旦要完成2015年制定的目標!”

雖然這是個段子,可我們很多職場人年初設定的目標,往往在年尾時真的失敗了。

而且往往是每年的年初目標都一樣,還年年都失敗。

為什麼?

因為目標越大,達成目標所花費的時間越多。

一旦過了“望眼欲穿”的心理階段,就會轉變為一種“無所謂的心態”——已經來不及了,就隨他去吧!

所以神經心理學家朱迪.威利斯女士建議大家設定小目標,也就是所謂的“階段性小目標法”,而非直接挑戰大目標。

將大目標細分為階段性小目標,這樣不僅可以在每次達成小目標時,享受成功的喜悅,還可以達到自由控制巴多胺分泌的目的。

而且作為職場人,我們如果將工作大目標細分為“以年為單位”“以月為單位”“以日為單位”的階段性小目標,實現大目標的可能性就會大幅提高。

也就是能踏踏實實地積累小小的成功體驗,讓工作變得越發有幹勁!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3、促進巴多胺分泌。

多巴胺是一個人大腦的"獎賞中心",可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又被稱為稱多巴胺系統。

所以一提起多巴胺,大家只會聯想到上文所說的快樂物質,但事實上“給予愉悅感”不過是巴多胺眾多功能中的一小部分,記憶力、注意力、情緒、睡眠、學習等也與其息息相關。

而巴多胺與“幹勁”密切最為緊密相關!

科學研究證明,感受到巨大壓力時會刺激多巴胺大量分泌。

有數據證明:患有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士兵聽到槍聲後,其體內的多巴胺水平急劇上升。

這就意味著,多巴胺的作用與獲得“愉悅感”毫不相干。根據這個研究結果,許多專家認為,巴多胺的作用不僅僅是給予“愉悅感”,也與“幹勁”密切有關。

也就是說:聽到槍聲的士兵“為了避免自己受到傷害,大量分泌多巴胺以激發幹勁”。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在獲取獎勵前,大腦也能分泌出多巴胺,而我們完全可以採取合適的方法,利用這一特性促進巴多胺的分泌。

比如在開始“本職工作”前,採取其他手段向大腦傳遞“可能發生大事件”的信號。大腦便會立刻分泌多巴胺以激發幹勁。

"

“要是我有個愛因斯坦的超級大腦就好了!工作再也不用憂愁了。”

四十多歲的同事老趙說自己“幹起工作來,總覺得提不起神”

還總結說自己不得勁的原因是因為人老了,精力不夠用。

老趙希望自己能夠換個腦子:能夠像計算機一樣刷刷刷,三秒鐘解決各種工作疑難雜症就好了。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老趙的話引起了部門同事的熱議,並且還在公司做了個小調查,結果參與調查的80%同事都對此有所同感。

小調查的內容是以下4項,作為職場人的你也來看看是否中槍了,有沒有很扎心?

1. 記憶力差:經常忘記重要事項,話到嘴邊說不起來;

2. 注意力渙散:無法專注於手頭上的事情,總是東想西想;

3. 靈感枯竭:大腦不活躍,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好點子;

4. 智商“餘額不足:總感覺自己不聰明,頭腦不靈光。

最後老同事們根據調查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年輕真好,還是比不得你們年輕人啊!”

這個結論讓我這個年輕人哭笑不得,這和我年輕有啥關係呢?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要知道愛因斯坦的天才智慧,也許與腦物質有關呢!而不是與人年齡大小有關。

加拿大女科學家維特森1999年在《柳葉刀》雜誌上她宣稱通過對愛因斯坦大腦定標照片的研究,發現其雙側頂葉比普通人寬出15%,而且溝回更加複雜。

通俗地說,就是愛因斯坦擁有更多關鍵類型的腦物質。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一個超級大腦,一個在工作中能幫助我們精神旺盛、幹勁十足的大腦,需要更多關鍵類型的腦物質,巴多胺是其中之一。

而且有著長達20年診療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菅原道仁在其著作《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中還認為人類的大腦其實很“懶惰”!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腦天生懶惰、喜歡隨大流,且禁不住誘惑。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所以結合以上兩種觀點來看,同事老趙如果想要一個超級大腦的話,需要有和愛因斯坦一樣多的腦物質,並且要讓“懶惰的大腦”轉變成“主動行動的大腦”才行。

愛因斯坦比普通人多的腦物質從何而來,我們不得而知!也無跡可尋。

但是我們知道如何增加巴多胺,並且“懶惰的大腦”轉變成“主動行動的大腦”也有跡可循,更驚喜的是,轉變也與巴多胺有關呢!

菅原道仁在《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中提出了1個打造超級大腦的核心改變策略,只要我們按照其策略行事,就能讓覺得工作不得勁的老趙、你、我等等職場人,在工作、生活中擁有超級大腦。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打造超級大腦的1個核心改變策略,就是使用巴多胺控制法。

巴多胺可以讓人記住達成目標後的成就感與充實感,因此也被稱為快樂物質。

有科學研究表明:當人類完成某項工作或者克服困難時,換句話說就是體驗成功時,大腦都會分泌出多巴胺。

大腦分泌大量的巴多胺,讓人產生愉悅感。為了再次感受這種愉悅感,大腦會增強對該行為的學習興趣,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這種傾向被稱為“強化學習”。

大腦之所以希望多次分泌巴多胺,是因為存在巴多胺依賴性。

由於感受到強烈的愉悅感,所以大腦迷上了分泌巴多胺的行為。

當然,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困難與艱辛常常伴隨我們左右。然而,一旦當我們成功克服這些困難時,巴多胺又將給予我們無限的愉悅感。

反過來說,一旦享受過成功的喜悅,大腦就會牢記這種愉悅感,獨自進行強化學習。

簡而言之,巴多胺控制法就是指我們從現在開始學習、活動成功者幼年時期無意中掌握的大腦控制法。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決定行動力的基本物質是多巴胺,巴多胺控制法是唯一一種能令人幹勁十足的方法。

那麼具體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積極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對於實現巴多胺循環至關重要!

據說,世界上首次將“自我暗示活用於疾病治療”的是一個法國人,他叫埃米爾.庫埃。

他以一個顧客買過期藥卻治好了病為契機,發現了心理暗示的力量,也被後人稱為“庫埃療法”。

庫埃療法簡單來說就是:每一天,我的各方面都在不斷變好。

其精髓在於不斷重複這句話,尤其是在起床後、睡覺前等放鬆的狀態,大聲念出這句魔性般的話語,約重複20次。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越是放鬆的狀態,大腦越容易滲透語言的真諦。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事實上,庫埃也提醒了職場人在不想工作的時候,告訴自己:

“當你採取行動時,請告訴自己這很簡單。如此一來,事情就真的變簡單了。”

在實際運用多巴胺控制法時,先確定小目標,並大聲念出該目標。

比如同事老趙工作不得勁時,就可以告訴自己在多少時間內完成工作或者今天之內必須完成......這樣的話語。

由於大腦天生懶惰,所以我們必須重複多次,從心理暗示工作要積極主動,這樣次數越多效果越明顯,也就杜絕了大腦懶惰的情形發生。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2、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網上流傳這樣一個段子:“2019年我的目標是完成2018年那些本該在2017年完成的我在2016年就信誓旦旦要完成2015年制定的目標!”

雖然這是個段子,可我們很多職場人年初設定的目標,往往在年尾時真的失敗了。

而且往往是每年的年初目標都一樣,還年年都失敗。

為什麼?

因為目標越大,達成目標所花費的時間越多。

一旦過了“望眼欲穿”的心理階段,就會轉變為一種“無所謂的心態”——已經來不及了,就隨他去吧!

所以神經心理學家朱迪.威利斯女士建議大家設定小目標,也就是所謂的“階段性小目標法”,而非直接挑戰大目標。

將大目標細分為階段性小目標,這樣不僅可以在每次達成小目標時,享受成功的喜悅,還可以達到自由控制巴多胺分泌的目的。

而且作為職場人,我們如果將工作大目標細分為“以年為單位”“以月為單位”“以日為單位”的階段性小目標,實現大目標的可能性就會大幅提高。

也就是能踏踏實實地積累小小的成功體驗,讓工作變得越發有幹勁!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3、促進巴多胺分泌。

多巴胺是一個人大腦的"獎賞中心",可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又被稱為稱多巴胺系統。

所以一提起多巴胺,大家只會聯想到上文所說的快樂物質,但事實上“給予愉悅感”不過是巴多胺眾多功能中的一小部分,記憶力、注意力、情緒、睡眠、學習等也與其息息相關。

而巴多胺與“幹勁”密切最為緊密相關!

科學研究證明,感受到巨大壓力時會刺激多巴胺大量分泌。

有數據證明:患有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士兵聽到槍聲後,其體內的多巴胺水平急劇上升。

這就意味著,多巴胺的作用與獲得“愉悅感”毫不相干。根據這個研究結果,許多專家認為,巴多胺的作用不僅僅是給予“愉悅感”,也與“幹勁”密切有關。

也就是說:聽到槍聲的士兵“為了避免自己受到傷害,大量分泌多巴胺以激發幹勁”。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在獲取獎勵前,大腦也能分泌出多巴胺,而我們完全可以採取合適的方法,利用這一特性促進巴多胺的分泌。

比如在開始“本職工作”前,採取其他手段向大腦傳遞“可能發生大事件”的信號。大腦便會立刻分泌多巴胺以激發幹勁。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一般來說有以下6中科學健康的手段提高多巴胺水平:

  1. 享受運動(步行或者散步、瑜伽等,輕度運動即可);
  2. 冥想;
  3. 專注興趣(閱讀、攝影、手工等);
  4. 尋找新樂趣;
  5. 挑戰新鮮事物;

由於太多文章寫這樣的提升方法了,所以在此不過多介紹,只是要特別提醒的是,不要使用比如咖啡因、酒精、賭博等易成癮手段,來提高多巴胺水平。

在瘋狂動物城裡就有這樣一個片段:採用非正常手段強行提高巴多按水平,引起了動物瘋狂自殘與攻擊行為。

這足以說明採用非健康方式提升之後,將導致今後難以適應健康方式促進分泌。

在我們明白多巴胺控制三個方式之後,我們還需要有效合理利用這三個方式:以3個步驟為1個週期,通過反覆PDCA循環這個週期,就能將主動、高效變成大腦習慣。

所謂PDCA循環,指以plan(計劃)—Do(執行)—Check(評價)—Act(改善)這四個部分為一個週期。,周而復始地循環運轉,持續不斷改善事物。

"

“要是我有個愛因斯坦的超級大腦就好了!工作再也不用憂愁了。”

四十多歲的同事老趙說自己“幹起工作來,總覺得提不起神”

還總結說自己不得勁的原因是因為人老了,精力不夠用。

老趙希望自己能夠換個腦子:能夠像計算機一樣刷刷刷,三秒鐘解決各種工作疑難雜症就好了。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老趙的話引起了部門同事的熱議,並且還在公司做了個小調查,結果參與調查的80%同事都對此有所同感。

小調查的內容是以下4項,作為職場人的你也來看看是否中槍了,有沒有很扎心?

1. 記憶力差:經常忘記重要事項,話到嘴邊說不起來;

2. 注意力渙散:無法專注於手頭上的事情,總是東想西想;

3. 靈感枯竭:大腦不活躍,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好點子;

4. 智商“餘額不足:總感覺自己不聰明,頭腦不靈光。

最後老同事們根據調查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年輕真好,還是比不得你們年輕人啊!”

這個結論讓我這個年輕人哭笑不得,這和我年輕有啥關係呢?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要知道愛因斯坦的天才智慧,也許與腦物質有關呢!而不是與人年齡大小有關。

加拿大女科學家維特森1999年在《柳葉刀》雜誌上她宣稱通過對愛因斯坦大腦定標照片的研究,發現其雙側頂葉比普通人寬出15%,而且溝回更加複雜。

通俗地說,就是愛因斯坦擁有更多關鍵類型的腦物質。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一個超級大腦,一個在工作中能幫助我們精神旺盛、幹勁十足的大腦,需要更多關鍵類型的腦物質,巴多胺是其中之一。

而且有著長達20年診療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菅原道仁在其著作《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中還認為人類的大腦其實很“懶惰”!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腦天生懶惰、喜歡隨大流,且禁不住誘惑。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所以結合以上兩種觀點來看,同事老趙如果想要一個超級大腦的話,需要有和愛因斯坦一樣多的腦物質,並且要讓“懶惰的大腦”轉變成“主動行動的大腦”才行。

愛因斯坦比普通人多的腦物質從何而來,我們不得而知!也無跡可尋。

但是我們知道如何增加巴多胺,並且“懶惰的大腦”轉變成“主動行動的大腦”也有跡可循,更驚喜的是,轉變也與巴多胺有關呢!

菅原道仁在《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中提出了1個打造超級大腦的核心改變策略,只要我們按照其策略行事,就能讓覺得工作不得勁的老趙、你、我等等職場人,在工作、生活中擁有超級大腦。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打造超級大腦的1個核心改變策略,就是使用巴多胺控制法。

巴多胺可以讓人記住達成目標後的成就感與充實感,因此也被稱為快樂物質。

有科學研究表明:當人類完成某項工作或者克服困難時,換句話說就是體驗成功時,大腦都會分泌出多巴胺。

大腦分泌大量的巴多胺,讓人產生愉悅感。為了再次感受這種愉悅感,大腦會增強對該行為的學習興趣,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這種傾向被稱為“強化學習”。

大腦之所以希望多次分泌巴多胺,是因為存在巴多胺依賴性。

由於感受到強烈的愉悅感,所以大腦迷上了分泌巴多胺的行為。

當然,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困難與艱辛常常伴隨我們左右。然而,一旦當我們成功克服這些困難時,巴多胺又將給予我們無限的愉悅感。

反過來說,一旦享受過成功的喜悅,大腦就會牢記這種愉悅感,獨自進行強化學習。

簡而言之,巴多胺控制法就是指我們從現在開始學習、活動成功者幼年時期無意中掌握的大腦控制法。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決定行動力的基本物質是多巴胺,巴多胺控制法是唯一一種能令人幹勁十足的方法。

那麼具體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積極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對於實現巴多胺循環至關重要!

據說,世界上首次將“自我暗示活用於疾病治療”的是一個法國人,他叫埃米爾.庫埃。

他以一個顧客買過期藥卻治好了病為契機,發現了心理暗示的力量,也被後人稱為“庫埃療法”。

庫埃療法簡單來說就是:每一天,我的各方面都在不斷變好。

其精髓在於不斷重複這句話,尤其是在起床後、睡覺前等放鬆的狀態,大聲念出這句魔性般的話語,約重複20次。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越是放鬆的狀態,大腦越容易滲透語言的真諦。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事實上,庫埃也提醒了職場人在不想工作的時候,告訴自己:

“當你採取行動時,請告訴自己這很簡單。如此一來,事情就真的變簡單了。”

在實際運用多巴胺控制法時,先確定小目標,並大聲念出該目標。

比如同事老趙工作不得勁時,就可以告訴自己在多少時間內完成工作或者今天之內必須完成......這樣的話語。

由於大腦天生懶惰,所以我們必須重複多次,從心理暗示工作要積極主動,這樣次數越多效果越明顯,也就杜絕了大腦懶惰的情形發生。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2、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網上流傳這樣一個段子:“2019年我的目標是完成2018年那些本該在2017年完成的我在2016年就信誓旦旦要完成2015年制定的目標!”

雖然這是個段子,可我們很多職場人年初設定的目標,往往在年尾時真的失敗了。

而且往往是每年的年初目標都一樣,還年年都失敗。

為什麼?

因為目標越大,達成目標所花費的時間越多。

一旦過了“望眼欲穿”的心理階段,就會轉變為一種“無所謂的心態”——已經來不及了,就隨他去吧!

所以神經心理學家朱迪.威利斯女士建議大家設定小目標,也就是所謂的“階段性小目標法”,而非直接挑戰大目標。

將大目標細分為階段性小目標,這樣不僅可以在每次達成小目標時,享受成功的喜悅,還可以達到自由控制巴多胺分泌的目的。

而且作為職場人,我們如果將工作大目標細分為“以年為單位”“以月為單位”“以日為單位”的階段性小目標,實現大目標的可能性就會大幅提高。

也就是能踏踏實實地積累小小的成功體驗,讓工作變得越發有幹勁!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3、促進巴多胺分泌。

多巴胺是一個人大腦的"獎賞中心",可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又被稱為稱多巴胺系統。

所以一提起多巴胺,大家只會聯想到上文所說的快樂物質,但事實上“給予愉悅感”不過是巴多胺眾多功能中的一小部分,記憶力、注意力、情緒、睡眠、學習等也與其息息相關。

而巴多胺與“幹勁”密切最為緊密相關!

科學研究證明,感受到巨大壓力時會刺激多巴胺大量分泌。

有數據證明:患有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士兵聽到槍聲後,其體內的多巴胺水平急劇上升。

這就意味著,多巴胺的作用與獲得“愉悅感”毫不相干。根據這個研究結果,許多專家認為,巴多胺的作用不僅僅是給予“愉悅感”,也與“幹勁”密切有關。

也就是說:聽到槍聲的士兵“為了避免自己受到傷害,大量分泌多巴胺以激發幹勁”。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在獲取獎勵前,大腦也能分泌出多巴胺,而我們完全可以採取合適的方法,利用這一特性促進巴多胺的分泌。

比如在開始“本職工作”前,採取其他手段向大腦傳遞“可能發生大事件”的信號。大腦便會立刻分泌多巴胺以激發幹勁。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一般來說有以下6中科學健康的手段提高多巴胺水平:

  1. 享受運動(步行或者散步、瑜伽等,輕度運動即可);
  2. 冥想;
  3. 專注興趣(閱讀、攝影、手工等);
  4. 尋找新樂趣;
  5. 挑戰新鮮事物;

由於太多文章寫這樣的提升方法了,所以在此不過多介紹,只是要特別提醒的是,不要使用比如咖啡因、酒精、賭博等易成癮手段,來提高多巴胺水平。

在瘋狂動物城裡就有這樣一個片段:採用非正常手段強行提高巴多按水平,引起了動物瘋狂自殘與攻擊行為。

這足以說明採用非健康方式提升之後,將導致今後難以適應健康方式促進分泌。

在我們明白多巴胺控制三個方式之後,我們還需要有效合理利用這三個方式:以3個步驟為1個週期,通過反覆PDCA循環這個週期,就能將主動、高效變成大腦習慣。

所謂PDCA循環,指以plan(計劃)—Do(執行)—Check(評價)—Act(改善)這四個部分為一個週期。,周而復始地循環運轉,持續不斷改善事物。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這個控制法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

對於習慣養成,現在一般有一短一長兩個版本,即21天法則與66天法則,也就是平時我們經常所見的21天訓練營這樣的課程,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間斷1天”並沒有太大影響,但如果“連續間斷2天以上”或“頻繁間斷”,就會增加習慣養成所需的時間。

所以想要一個超級大腦,懶惰大腦秒點主動大腦,快好好利用這兩個習慣養成法則吧!

工作不得勁,職場人想換超級大腦?快利用多巴胺控制法的積極自我暗示、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促進巴多胺分泌讓懶惰大腦秒變主動大腦,不過也要知道想要改善成高效、主動的超級大腦,還需要習慣養成,畢竟最短的捷徑就是繞遠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