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正道是滄桑」跨越24年,信仰讓吾輩之血見證新中國的成立

《人間正道是滄桑》,主要講述了湖南楊家三兄妹在那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下所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劇中的時間跨度是1925年到1949年,從革命軍火種的燃起到新中國的成立,一個“小家”的悲歡離合背後承載著的是“大家”的命運沉浮。

導演是張黎,也是《走向共和》的導演,同是革命史詩劇,張黎從《走向共和》的嚴肅到《人間正道是滄桑》中的細膩,前者讓人肅然起敬,後者讓人銘記於心。

《人間正道是滄桑》的細膩,在於導演和編劇賦予了每一個人物豐富的情感和生動的形象。

劇中沒有所謂的正反兩派,也沒有非黑即白的理論,所有人的抉擇都是基於信仰之上。

「人間正道是滄桑」跨越24年,信仰讓吾輩之血見證新中國的成立


  • 什麼是正道?唯有信仰二字。而信仰,卻並不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東西。

主角楊立青因為欠老爺子一個宅子,於是在姐姐立華的牽線搭橋下考進了黃埔軍校。

當時瞿霞問他,你為什麼非得進黃埔軍校?立青回答道:為了營生。瞿霞不可思議的大笑了起來。早已加入共產黨多年的她無法理解楊立青的思維,在她看來每一個有志青年都應該為了革命去拋頭顱灑熱血。

可是革命究竟是什麼?在紅色圈子外的平凡人其實根本不懂。

「人間正道是滄桑」跨越24年,信仰讓吾輩之血見證新中國的成立


第一個向立青普及信仰的是董建昌,國民黨的上將級人物,也是他的準姐夫。他告訴立青,進入黃埔軍校後不談政治,只做一個純粹的軍人,而一個純粹的軍人就是牢牢的抓住槍桿子

立青贊同老董的實用主義,內心的天平卻早已傾斜向了瞿恩,一個共產黨人。瞿恩的名言是,理想有兩種,一種是,我實現了理想;另一種是,理想通過我而得以實現,縱然犧牲我的生命。立青對老董的評價是,他很直,是個講究實在的人。而對瞿恩的評價卻是,他是一個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一個迷人的理想主義者。

「人間正道是滄桑」跨越24年,信仰讓吾輩之血見證新中國的成立


姐姐立華曾告訴楊立青,她很喜歡瞿家那個其樂融融的紅色家庭,但僅僅只是喜歡。

她堅守著自己的陣營,縱然深愛著瞿恩,卻始終不肯跨越兩黨之爭。而立青卻不同,在瞿恩死後,他對國民黨徹底幻滅,轉而投進了另外一個陣營,那個被瞿恩以性命所守護,被瞿霞寧願將牢底坐穿也不肯出賣的陣營。

立青最終的信仰就是加入共產黨,為了實現曾經瞿恩所無法完成的理想而去奮鬥,雖然從此和家人天各一方,但他的內心覺得很踏實。

  • 這世界上,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只堅信一種信仰。每個人都有守護自己信仰的權利,哪怕最後一敗塗地,落寞遠去。


「人間正道是滄桑」跨越24年,信仰讓吾輩之血見證新中國的成立


楊立青的哥哥楊立仁曾經是一名普通的教書匠,將門出身的他內心九曲迴腸,怎可甘心置身於紅色圈子之外。他堅信只有熱血沸騰的革命才可以挽救一個蒼涼的民族,他殺伐果斷,胸中有丘壑,可惜卻跟錯了伯樂。

楚材確實愛惜他的才華,也是他在國民黨陣營中平步青雲的有力靠山。可惜楚材只是一個典型的政客,他的心裡裝的更多的是政治而非人民。

在楚材不斷的以黨派的正統和“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精神指導下,曾經一腔熱血的立仁在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偏。但不可否認的是楊立仁內心依舊是愛國的,這一點從未改變,縱然是他迷失在官場爾虞我詐的鬥爭中時,也沒忘了這一點。

「人間正道是滄桑」跨越24年,信仰讓吾輩之血見證新中國的成立


可是身處在混沌的政治漩渦裡,楊立仁的理想和信仰顯得是那樣的渺小。最後楚材的自殺和國民黨的潰敗讓他心灰意冷,為了守住自己最後的一點信仰,他孤身一人退守到了臺灣。結局中,立仁獨自坐在船頭看著遠方,背影落寞孤獨,而這入目的荒涼不止是立仁理想的倒塌,更是他身後那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信仰”的最後的悲歌。

  • 董建昌: 這世上基本就兩種人, 一種是理想主義者, 一種是實用主義者, 瞿恩屬於前者。


「人間正道是滄桑」跨越24年,信仰讓吾輩之血見證新中國的成立


《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有兩個人不得不提,一個是老董,一個便是瞿恩。發生在老董身上最好笑的事情就是他曾經自嘲,他以為是自己是伯樂,結果卻成了千里馬的草料

從與立青剛接觸開始,老董便慧眼識英雄,看出立青將來會是大將之材。可惜他的理念最終沒有打動立青,正如同在感情上輸給瞿恩一樣,在這一點上他依舊是輸了。可是老董卻是整部劇中最討人喜愛的角色之一,他圓滑世故、深謀遠慮,會審時度勢,曾經屢次轉換自己的陣營,最終在兩黨之爭中全身而退。

楊立青曾評價他:專賣政治期貨的投機分子,可是卻還是喜歡著這個“姐夫”。老董雖然沒有和立華有過正式的婚姻,卻依舊被楊老爺子寫成了族譜之中。老董的魅力在於,他雖然投機卻是一個心懷民族大義的熱血戰士,在國家面臨危機時,他親自指揮戰場,出生入死。對待立華,他專一而深情,二十多年來從沒有勉強過她。

老董還有句名言:“你姐姐的一根頭髮,能拉動我八匹軍馬。”這樣的老董,怎能讓人不愛?

「人間正道是滄桑」跨越24年,信仰讓吾輩之血見證新中國的成立


而瞿恩,卻是與老董性格完全相反。當初立華夾在中間左右為難,老董實在,瞿恩理想化。立青卻一針見血的指出,立華愛的是瞿恩。老董也說過,“你姐姐也太理想了。”

可是立華和瞿恩之間相隔著兩個黨,好比於和羅密歐和朱麗葉,但他們之間可不是隻有愛情,還有各自的使命。瞿恩是黃埔軍校的教官,是很多學生心中的偶像,更是一個純粹的共產黨人,純粹到他被槍斃時還惹哭了一群國民黨未來的將領們。

瞿恩的理念總是讓人如沐春風,從不刻意,也沒有強烈的目的性,他引導著立青,影響著他,卻從不替他做任何決定。瞿恩應該是劇中最完美的一個人,正因為這種零瑕疵的完美才讓他的犧牲顯得那樣的悲壯和遺憾。

「人間正道是滄桑」跨越24年,信仰讓吾輩之血見證新中國的成立


《人間正道是滄桑》之所以多年來讓觀眾念念不忘,大多是因為這些可愛又可敬的人。劇中那些曾經讓人激昂抑或是流淚的細節我們大抵已經記不太清,可是劇中每一個人物的名字和他們身上的故事卻深深的烙印在我們的心裡,這也許就是好演員的魅力,但《人間正道是滄桑》最靈魂的東西絕不止於此。

  • 人所以為人,在於信仰,信仰就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大愛其實無言。
「人間正道是滄桑」跨越24年,信仰讓吾輩之血見證新中國的成立


《人間正道是滄桑》結尾的點睛之筆是整部劇在精神層面上的昇華,楊老爺子國民黨身份的女兒楊立華收養了共產黨陣營的大人物瞿恩和楊娥的兒子費明,費明得知自己並非楊家的親生子後內心感到惶恐,他依偎在外公的身邊告訴他自己想永遠陪在他們身邊。

楊老爺子撫摸著他的頭說:“我們過去是一家人,將來還是一家人。不論走到哪,不論海角天涯、生離死別。”

他還告訴費明,人之所為人是在於信仰,他的親生父親瞿恩就是那樣心中有信仰的人,天下為公,大愛無言。不管是親人、朋友、師徒、愛人,就算身處在不同的派系,只要心中有信仰,又何懼世道滄桑。

相關推薦

推薦中...